#給孩子輔導作業#做作業不是一項孤 立的學習活動, 預習、上課和課後複習, 就是在為做作業做準備。學生通過預習、上課和課後複習, 領會並鞏固了知識,這樣,在課後做作業的時候,才能夠使自己有條件獨立地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有些學生的作業遲遲完成不了,究其原因,就是在做作業之前的學習環節上一欠了債,結果導致改速則不達,甚至還要返工,從而降低了寫作業的效率,心理學指出: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學生如果在前面的學習階段輸工波料,必將在後邊做作業時受到「懲罰」。
因此,學生如果想讓作業有效果,須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複習
做作業之前必須先認真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最好在複習完課本後再接著看參考書(參考書不宜多,精選-本就行),這樣做就可以補充老師講課時可能存在的不足。
2、做作業時要認真審題
首先,不要把題目看錯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學生因為看錯題而把題做錯的現象十分普遍。所以,學生在看題時,認真、沉著、冷靜十分重要,這樣做,從表面上看似乎「慢」,但實質上這個「慢」正孕育著真正的「快」。
其次,要善於把一道習題分解成各個部分、各種因素、各個方面、各種已知、未知和潛在的條件等。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夠化繁為簡、化大為小,把問題逐步解決。如果不耐心地對習題進行「解剖」分析,就很可能會因為無從下手而一籌莫展。
最後,在分析題目的基礎上,要把有關的舊知識聯繫起來,把題目的各個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並與過去解題時用過的有關思路和方法聯繫起來。
3、做作業時不能翻書
有些學生由於事先沒有認真複習,做作業時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書。這樣,即使把作業做完了, 那也只能算是一種假象,學生並沒有真正掌握知識, 一到考試就會很容易忘記。
大家知道,考試時是要靠自己獨立去完成試卷,工作後也要靠自己獨立去完成任務,因此,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也要有這種依革自己獨立學習的態度。有了這種學習態度,才能做題靠自己運算、靠自己檢查核對,只有這樣,做題的準確率才會越來越高。
4、作業必須限時完成
做題的關鍵是要保質保量,簡單地說,就是學生不僅要把題做對,還要儘量快速完成,從而提高做題的效率。如果學生把平時寫作業當成考試來做,養成一和壓力,保持心態平穩,從而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出正常水平。
5、做錯的作業必須歸類整理
一個人不應該在同 一個地方聯例兩次。對於學生來說,真正聰明的學生也不允許自己在同樣的錯誤上再犯第二次。所以,在老師批改後的作業當中,學生需要把做錯的題目進行歸類和整理,總結做錯的原因,避免在下次遇到同類題時依舊做錯。
6、作業必須有始有終
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最好是完成-科作業後再去做另一科作業。 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只會使自己當天所學到的知識變得混亂,思路不清晰,沒有條理性,而且還會使複習鞏固缺少整體效果。
7、課外練習
學生在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時間,還可以做些課外習題,習題量不必太多。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自己對當天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和拓展,從而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8、獨立檢查
有的學生在考試之後,很快就能夠對自己考試的結果做出準確的估計。他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 就是因為他們平平時堅持獨立檢查作業的緣故。獨立檢查,就是在做完作業之後,自己想辦法來判斷作業做得是否正確。這是保證作業質量不可缺少的一步,就相當於產品出一前要檢驗是否合格一樣。
獨立檢查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做完作業對答案,交了作業等老師判斷對錯,而自己心中卻完全設沒有底,這不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應當具有學會自己獨立檢查、驗證作業的結果是否正確的本領。
課後作業是整個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它一方面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
因此,對於課後作業,絕不能當任務來敷衍,學生只有明白了作業的真正目的,走出課後作業的誤區,才能使自己更紮實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作者:柳一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