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荷蘭少女選擇安樂死,受法律保障,父母無法阻止

2020-10-18 覆言

諾亞·波託芬是一位年僅17歲的荷蘭女孩,當地時間6月1日,她在一家「臨終診所」的幫助下,通過安樂死的方式,在自己家客廳裡的病床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17歲,正值花一樣的年紀,波託芬得的是什麼病呢?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消息,波託芬得的是抑鬱症、厭食症。在她11歲時,曾經遭到了2次性騷擾,14歲時,又遭到了2名男子強姦(rape),這讓她難以忍受自己的生活,幾乎吃不下東西,體重急劇下降,每天都是痛苦的掙扎。

是該結束了

在進行安樂死的前一天,波託芬在自己的社交帳號ins上寫道:「最多10天我就會死了,這場鬥爭持續了多年,現在終於要結束了。我已經有一段時間不吃不喝了,經過了很多次的談話和確認,我還是決定要釋放自己,因為我的痛苦是無法忍受的,是該結束的時候了。」

她還寫道:「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活著的,我只是會呼吸,但我早已死了。」

在ins上,波託芬有1萬多的粉絲,其中有很多是她的好朋友。她對自己的好朋友和粉絲表示,讓他們不要為自己難過,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愛就是放手」。

波託芬的父母表示,他們開始並不知道女兒的遭遇,直到母親莉賽特有天在女兒的房間裡發現了一個信封,裡面有很多封遺書,分別是寫給父母和各個朋友的。

莉賽特說:「我當時就嚇呆了,我根本就想不到會發生這種事。諾亞很可愛、美麗、聰明、善於交際,而且總是很開朗,她怎麼會想要死呢?」

後來的幾年時間裡,波託芬的父母把她送到醫院裡進行心理治療,為了照顧她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在治療期間,波託芬還寫了一本自傳《勝利或學習》,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並鼓勵有類似經歷的少女們能夠堅強。

但最終,她自己都沒能堅強起來。波託芬在書中表示,遭到性侵的經歷讓她覺得自己是個罪犯,每天都要體驗恐怖和害怕的感覺,直到今天都覺得自己很髒,覺得自己的身體無法復原了。

簡述安樂死

根據荷蘭的法律,只要年滿12歲,就可以選擇安樂死;並且,如果年滿16歲,在父母反對的情況下,也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死。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經過醫生的診斷和評估。如果醫生認為,病人的痛苦是難以忍受,且無法治療,會持續終生的,就可以批准安樂死。

從荷蘭安樂死審查委員會(Regional Euthanasia Review Committee )的數據來看,在2017年,有6585人選擇用安樂死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佔到該國全年死亡人口的4.4%,該國的總人口約為1700萬人。

安樂死一般分為主動、被動、協助三種方式,主動是指,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例如透過注射方式);被動是停止療程(例如除去病人的維生系統或讓病人停止服藥),使其自然死亡;協助是病人主動要求,並親自執行結束生命(例如通過服藥方式)。

目前,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允許不同方式的安樂死。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這仍然是一個非常具有爭議的問題。

覆言認為,對於那些飽受病痛折磨,且沒有治癒希望的病人,根據其個人及家屬的意願,應該要賦予他們實施安樂死的權利。但是,在法律層面,必須有嚴格的要求和限制,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審查和核准也必須嚴格;像荷蘭這樣12歲、16歲就能決定自己的生死,是絕對不行的。

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歡迎你的留言和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法律不允許安樂死?
    -安徽霍邱腦損傷的一歲男孩,除眼睛能動,全身無法活動,全靠吸氧維持呼吸  最近這幾天,一則有關安樂死的新聞再次牽扯了大眾的目光:  一歲的男童嚴重腦損傷,父母看著勉強維持生命的兒子痛不欲生,含淚請求為孩子實施
  • 荷蘭計劃合法化12歲以下兒童安樂死,父母同意即可合法終結孩子生命
    據英國媒體《太陽報》10月14日報導,荷蘭政府計劃將合法安樂死的年紀進行調整,1歲到12歲的絕症兒童在父母的同意之下也可以合法接受安樂死。這一政策引起了一些基督教政治家的惶恐和反對。荷蘭衛生部長於戈·德揚(Hugo de Jonge)稱這項政策的調整可以幫助一小部分「沒有絲毫治癒希望,時刻接受痛苦折磨的兒童」。
  • 一個"命運多舛"的17歲少女的死 震動了整個歐洲
    荷蘭17歲少女實施安樂死?相關不實報導受到多國媒體的跟進與轉載。據官方證實,這位命運多舛的少女並未接受過安樂死。請讓她的靈魂得到安息!因罹患嚴重抑鬱症,荷蘭17歲少女諾亞·波託芬前不久主動選擇與世訣別,而她的死因卻遭到個別媒體的瘋狂炒作。
  • 荷蘭將允許12歲以下絕症兒童安樂死,引發爭議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 14日報導,荷蘭政府將允許醫生對1至12歲的絕症兒童實施安樂死,使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允許對兒童實施安樂死的國家。這一決定引發極大爭議。俄羅斯RT網站報導截圖荷蘭衛生部長雨果·德容格(Hugo de Jonge)13日在給議會的一封信中宣布了這一改變,聲稱這一規則的改變對於幫助「一些處於絕望和無法忍受的痛苦中的絕症兒童」是必要的。
  • 荷蘭安樂死合法化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
    實施安樂死的程序為: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考慮成熟後,自願提出結束生命的書面請求,主治醫生向患者詳細陳述實際病情和後果預測,並由另一名醫生協助診斷和確診,最後實施「安樂死」。第一例合法安樂死去年11月30日,也就是荷蘭下院通過安樂死合法的第二天,荷蘭阿姆斯特丹市市民託萊爾的母親、71歲的迪莉亞實現了她自己的夢想——被實施安樂死,成為荷蘭合法安樂死第一人。
  • 荷蘭允許12歲以下絕症兒童安樂死,爭議四起:界限是什麼?
    圖源:Getty 海外網10月15日電 荷蘭政府已批准計劃,允許對1至12歲的絕症兒童實施安樂死。據英國廣播公司14日報導,荷蘭衛生部長雨果·德容格(Hugo de Jonge)13日對此表示,這一規則的改變將幫助一些兒童「免遭絕望和無法忍受的痛苦」。 據悉,目前在荷蘭,12歲以上的患病兒童在本人及其父母的同意下,安樂死是合法的。此外,一歲以下嬰兒在父母同意的情況下,也可以合法被實施安樂死。
  • 荷蘭允許安樂死致死亡人數劇增 英被警告勿效仿
    荷蘭在6年內安樂死人數即翻番【環球網報導 記者 葛鵬】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9日報導,一名資深歐洲監察人員西奧•布爾(Theo Boer)8日告誡英國議員和同行,不能允許安樂死,他的祖國荷蘭2002年將安樂死合法化,結果僅6年後每年安樂死的人數即翻番,今年更將達到創紀錄的6000人,而2006年這一數字還只有1923人。
  • 自殺診所:20年間,幫助1905名患者進行了安樂死
    所以說我們通常理解下的安樂死,其實就是積極自願條件下的安樂死。目前,積極安樂死只在荷蘭和比利時合法。瑞士、加拿大、美國部分州的法律只允許間接或消極安樂死。其實,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安樂死法律,病人申請的過程都相當複雜。
  • 澳104歲科學家瑞士安樂死 稱無法忍受生活質量下降
    2018年5月10日訊,中國日報網5月10日電(妮思娜) 據美聯社9日報導,澳大利亞104歲科學家大衛·古德爾10日將在瑞士一家輔助死亡機構結束自己漫長的一生,完成他的安樂死計劃。他告訴記者,如果能選擇臨終音樂,他會選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並且對著鏡頭用德語哼上幾句。
  • 英媒:比利時實施全球首例未成年人安樂死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徐珍珍】英國《獨立報》17日援引比利時聯邦安樂死委員會的消息稱,比利時一名未成年人近日接受了安樂死,這是2014年該國解除安樂死年齡限制後,首位申請安樂死的未成年人。比利時聯邦安樂死管理與評估委員會主席迪斯特爾曼斯在發給比利時《新聞報》的一封郵件中稱,這起案例是該國一名醫生上周向委員會報告的,提出申請的未成年人罹患晚期重疾。
  • 安樂死在我國的立法探討
    而安樂死不是在生命處置方式這一層面上去選擇是挽救還是終結生命。它僅僅是在已無法挽救生命的前提下去選擇採用何種最佳方式去終結生命。因此安樂死的實質是「生命終結的處置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優死」行為。安樂死合法化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依法實施安樂死的行為人受到法律保護,而阻卻實施安樂死行為的犯罪性的根本因素是病人享有在特定情形下自願選擇死亡的權利,所以安樂死立法之首要目的應當是確認病人享有這樣的一項基本權利:他有選擇或不選擇安樂死的權利。這是一項基本人權,一種基本自由。人權的基礎是生存權,生存權即屬於生命權;人權的核心是自由權,即包括對生命的自由支配權。
  • 安樂死在我國合法嗎?回顧中國安樂死第一案
    01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安樂死分為積極(主動地)安樂死和消極(被動的)安樂死。04為何安樂死在我國不合法?事實上,時至今日在法律層面承認安樂死的國家還是比較少數的。只有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和美國的部分州等立法承認積極(主動的)安樂死,歐洲小部分國家承認消極(被動的)安樂死。
  • 著名主持人不忍病痛選擇安樂死,生前最後畫面曝光
    荷蘭:第一個吃「螃蟹」荷蘭於2002年4月宣布安樂死合法化,從而結束了荷蘭歷史上長達30年有關「安樂死」是否合法的爭論,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安樂死合法的國家。荷蘭安樂死的執行有嚴格程序,患者在申請安樂死時必須頭腦清醒;同時,一個由醫生、醫學專家、律師組成的評估小組將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評估,只有在認定患者疾病無法治癒,剩餘的生命不得不遭受病痛的折磨時,才會批准其可以接受安樂死。同時,關於年齡限制方面,荷蘭允許終末期病童安樂死,不過年齡必須超過12歲。比利時:不限年齡比利時是繼荷蘭之後全球第二個國家允許安樂死。
  • 荷蘭醫生遭訴違反安樂死法 被指該國首起公訴案例
    原標題:荷蘭一醫生被訴違反安樂死法 英媒:系該國第一起公訴案例參考消息網11月12日報導 英媒稱,荷蘭一名醫生將成為第一個因違反荷蘭安樂死法而被起訴的醫生。這名醫生曾在一名74歲女患者的咖啡中加入鎮定劑,隨後在其家人按住她的情況下給她注射了致命藥物。
  • 徘徊在生死之間——淺談「安樂死」的歷史與將來
    自願安樂死是指病人本人要求或同意採取安樂死;非自願安樂死是指對那些無行為能力的病人施行安樂死,如有嚴重畸形的嬰兒、腦死亡(整個腦機能出現不可逆轉的停止,腦神經沒有反應、感受、運動和反射等)病人,他們無法表示自己的願望,由別人提出安樂死的建議。    從20世紀30年代起,西方國家就有人開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許安樂死,並由此引發了安樂死是否合法化的大論戰。
  • 荷蘭一醫生被訴違反安樂死法 英媒:系該國第一起公訴案例
    參考消息網11月12日報導 英媒稱,荷蘭一名醫生將成為第一個因違反荷蘭安樂死法而被起訴的醫生。這名醫生曾在一名74歲女患者的咖啡中加入鎮定劑,隨後在其家人按住她的情況下給她注射了致命藥物。報導稱,這是自2002年荷蘭擬訂安樂死法以來的第一起公訴案例。安樂死法允許醫生在可以證明患者正在承受無法忍受的痛苦並在知情狀態下做出死亡選擇的條件下,對病人實施安樂死。處於本案中心的患者住在養老院,患有嚴重的痴呆症。5年前,她曾籤署一份生前遺囑,表示希望接受安樂死,前提是自己在實施的時候神志清醒。
  • 為什麼安樂死,難以實行?2個問題給你解釋
    如果可以,你想不想選擇自己的死亡方式?對於這個問題,部分人的選擇已經給出了答案:來自加拿大的72歲老人SusanGriffiths,因為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多系統萎縮症)導致她痛不欲生,通過和家人商量後,Susan決定通過安樂死的方式離開人間。而在中國,臺灣知名體育主持人傅達仁也選擇走上安樂死這一條道路。家人根據他的遺願,公布了他在瑞士安樂死的視頻。
  • 協和醫學院博士:中國安樂死合法化條件未必成熟
    片中的主人公,57歲的西蒙·賓納在2015年1月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後,伴隨著與妻子的多次衝突和親朋至友的溫情陪伴,西蒙與病魔展開了近10個月的抗爭,之後前往瑞士的一家機構進行了安樂死。西蒙的選擇涉及法律、道德、情感等各個層面的重重困局,折射出安樂死自誕生之日起就伴隨的各種爭議,在中國也引發了相當的關注和思考。  在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哪類人群可以申請安樂死?
  • 這位104歲的科學家,正在直播自己安樂死的過程
    我想有決定自己死亡的權利就在今天,一位104歲的科學家將離開這個世界,他自願選擇了安樂死,用一根針劑向所有人告別。「活這麼久我很後悔」,他說:「我不快樂。」那些選擇安樂死的人41歲的貝絲·戴維斯曾是一名畫家和演員,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三年,全身肌肉萎縮,逐漸不能自理,當她所在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通過了安樂死法案後,她成了第一批申請者。
  • 人們為何不能選擇安樂死?
    安樂死,這是一個永遠討論,但卻很難得出最終答案的話題。近日,伴隨著安徽霍邱縣熊正青夫婦為兒子請求「安樂死」的新聞報導,它最近再度進入輿論的視野。  不論如何辯解,在法律上,毫無疑問,安樂死是對個體生命權的侵犯,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構成刑事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