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不能選擇安樂死?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安樂死,這是一個永遠討論,但卻很難得出最終答案的話題。近日,伴隨著安徽霍邱縣熊正青夫婦為兒子請求「安樂死」的新聞報導,它最近再度進入輿論的視野。

  不論如何辯解,在法律上,毫無疑問,安樂死是對個體生命權的侵犯,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構成刑事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有人主張,在犯罪構成要件中,為病人減輕痛苦,為社會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可以構成違法阻卻事由,使得本身客觀上符合故意殺人的行為,不為刑法所規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違法阻卻事由呈現高度法定化的前提下,靠個人理性的推定是不能增加違法阻卻事由的範圍,這是推行安樂死所遇到最大的現實瓶頸。

  然而,在道義倫理上,安樂死卻是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在西方學者的觀點中,對個體生命的處置,有三條原則:一個是保護生命的原則,意味著不論何時,生命總是第一位的,個人無法處置;一個是解除痛苦的原則,在此原則下,如果生命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痛苦,可以選擇放棄;還有一個,是自主的原則,強調個人意識,個人選擇的自由,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對生命權「任性」一下。

  在倫理上,特別是結合個案,確是有實足的理由來推行安樂死制度。當個體面臨身體的災難,繼續承受這份無醫療意義的痛苦,是殘忍的,不僅於病人,更是對其家人、朋友。

  基於此,不少輿論認為,應該給以安樂死以法律上的地位,從而讓痛苦的人安詳的死去。縱觀當下的新聞報導,支持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法律雖然適用於個體事件,但法律是規範的。正是因為這種規範使得法律具有很高的抽象性。這就意味著,法律規範必須能夠反映社會的群體需求。

  正是在這樣一種要求下,法律不僅要顧及申請安樂死的一方,還要考慮到當下其他的社會需求:社會觀念的現狀,醫療技術的水平,以及全體社會成員中對於「生命」的普遍理解。

  在安樂死的紛爭中,法律和道義似乎出現了矛盾,出現了選擇不一致的情況。

  但仔細分析,法律所保護的個人的生命健康權,法律所保護的個人權利,與道義上的生命的寶貴和人的自由,並沒有出現截然的區別:為何不允許安樂死,雖然有違選擇自由,但是卻是為了生命健康。兩者相比之下,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生命健康權遠遠高於選擇的自由權。

  在實踐中,承認安樂死的國家並不為多數,只是存在於少數國家和地區。這說明,安樂死作為一種倫理上有話語權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生命力;但要真正的,在制度上獲得支持和承認,並非匆忙之間便從確定,還是有一條更長的路。

(責任編輯:李焱)

相關焦點

  • 快評丨「安樂死」合法化被重提,網友為何針鋒相對-安樂死,合法化...
    新聞報導稱,4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時,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傑、馬一德建議,「安樂死」寫入民法典人格權編。「經醫學界定,無法救治且無法減輕病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實施安樂死,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欺詐、利誘、脅迫自然人實施安樂死……」  「安樂死」這個敏感詞再次觸動了公眾的神經。
  • 帕運冠軍瑪瑞克,為何在40歲選擇安樂死?
    然而卻有人面對更大的苦痛,並主動的對自己的命運做出裁決,慷慨赴死——她就是帕運會冠軍瑪瑞克—費福爾特,比利時時間10月22號,她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了自己40年的人生旅程。病魔纏身選擇安樂死並不是對於生命的畏懼,雖然在比利時安樂死合法,但這也是在有重大疾病或者到達一定年紀才可以選擇的方式。費福爾特是在跟病魔搏鬥將近幾十年後,才選擇不再痛苦而放棄自己的生命。費福爾特年紀輕輕就被確診疾病,她很快就面臨截肢殘疾的命運。
  • 在中國為什麼不能實行安樂死?
    在生活中,我們見過太多太多因病痛的折磨而生不如死的人了。安樂死對於那些苦不堪言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非常體面的歸宿。但是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範圍內對於安樂死的爭議都是非常大的。目前為止,只有少數的歐美國家才可以實行安樂死,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對於安樂死都是非法的。
  • 選擇安樂死的傅達仁:在家人的歡笑聲中喝進毒藥,躺兒子懷裡去世
    著名主持人傅達仁在面對死亡時卻很坦然,他選擇接受安樂死,在家人的歡聲笑語中,喝下毒藥,最後躺在兒子懷中過世。安樂死這種方式一直飽受爭議,人們不可以選擇出生,那是否可以自己選擇死亡方式?人們一直對安樂死持有爭議的原因是,那些安樂死機構的員工們沒有剝奪他人生命的權利,即使這個人是自願選擇死亡。
  • 父親選擇安樂死
    在爸爸還健康的時候,他就知道安樂死這件事,病了之後開始積極打探。差不多從2017年開始,我們陸陸續續聯絡相關機構。 2017年11月,爸爸第一次去瑞士的時候,本來已經決定要執行安樂死了。但很巧,他曾經上書給臺灣高官要求推動安樂死合法化,正好那時候有了回應,官方要接見他,但最終促使他回來的原因是我當時恰好病了一場。
  • 安樂死在我國的立法探討
    不過,安樂死的合法化作為一種價值選擇的趨勢,已逐漸為各國人們所接受。本文通過對安樂死的本質、立法目的以及在我國進行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等幾個方面的分析和論證後,認為我國應通過法律程序確立安樂死。  [關鍵詞]:安樂死、立法目的、必要及可能    泰戈爾曾經寫道:「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生的境界,也是死的境界,只有真正尊重生命,才能正確地把握。
  • 如今死刑已經能選「安樂死」,但為何很多犯人還是執行「槍決」?
    如今死刑已經能選「安樂死」,但為何很多犯人還是執行「槍決」?人總要為自己的事情所做的事情負責,所以做錯事也是需要承擔後果的。因此,監獄就是給人提供改過自新的機會,有的人因為犯罪情節惡劣,會被執行死刑。現在國內的死刑主要有安樂死和槍決,雖然安樂死看似很好,但是很多罪犯在選擇的時候還是會選擇槍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通過了解情況,來為大家解答一下。首先,其實很多的罪犯之所以會執行死刑,都是因為生前所做的事情太過於惡劣,對別人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而經過在監獄的服刑和受教育,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於自己的行為會產生懺悔。
  • 安樂死,這對貧困家庭來說其實是一種解脫,中國為何禁止?
    你想死都不能安樂。有利益就有傷害。現代人生的偉大,活者憋屈。這就是當下社會矛盾多的原因。建議安樂死合法化,條件是必須患有大病,且是腫瘤後期,患者沒有治癒的希望,為了給患者減輕身體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負擔,經個人同意並申請可以實施安樂死。去年進醫院的時候,我媽旁邊床位的奶奶是肺癌晚期,到最後的時候因上不來氣一夜間就去世了。
  • 安樂死是否合法?
    安樂死安樂死(英文:Euthanasia)這一名詞自出現以後關於它的合法性就一直被世界各國所議論。到目前為止,除極少數國家外,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還沒有把實施安樂死作為一種合法的醫療行為。什麼是安樂死?顧名思義,就是相對於自然狀態下痛苦的死去,選擇在安樂的狀態下結束生命。
  • 安樂死在我國合法嗎?回顧中國安樂死第一案
    01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安樂死分為積極(主動地)安樂死和消極(被動的)安樂死。04為何安樂死在我國不合法?事實上,時至今日在法律層面承認安樂死的國家還是比較少數的。只有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和美國的部分州等立法承認積極(主動的)安樂死,歐洲小部分國家承認消極(被動的)安樂死。
  • 傅達仁選擇安樂死:在家人的陪伴下,服下毒藥,在兒子的懷裡去世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在面對絕症即將死亡時,大家都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通過治療,減輕痛苦,但是在中國有這麼一位男子,在得知得了絕症以後,選擇安樂死,用輕鬆愉快的心情離開人世。飽受爭議的安樂死安樂死的出現,其實一直飽受爭議,有的人反對,即便是絕症,如果可以通過治療來延長生命有什麼不好的?也有的人贊成,有的人覺得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那選擇不能由自己選擇死亡的方式?
  • 安樂死:生命自由的悖論
    加拿大的司法體系由此展開了對安樂死的討論進程。許多慢性病患者和他們的親人在一些社會組織的協助下開始爭取安樂死的權利。終於,在2015年2月5日,加拿大公民Cater Lee訴加拿大政府案(Cater的母親於2010年決定在瑞士接受安樂死)由最高法院全票勝訴。加拿大正式成為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這就是從「羅德裡格茲 訴 卑詩省政府」案(Rodriguez v.
  • 著名主持人不忍病痛選擇安樂死,生前最後畫面曝光
    104歲科學家接受安樂死 覺得不能自理的生活毫無尊嚴瑞士當地時間2018年5月10日中午12:30分,澳洲最年老的科學家——104歲的大衛·古道爾(David Goodall)教授在瑞士一家診所自願接受安樂死。瑞士醫生為古道爾靜脈注射了致死性藥物,主要成分是戊巴比妥鈉(Nembutal,巴比妥鹽類藥物,是瑞士安樂死機構使用的主要藥物)。
  • ZeroMQ 作者於昨天下午宣布選擇安樂死
    這是 ZeroMQ 作者昨天凌晨在 Twitter 上發布的一條消息,他選擇在下午1點進行安樂死。在今年4月份他被檢測出患上一種少見的癌症 —— 膽管癌,並已轉移到了兩側肺部。,你要假設 「Bob已經盡力去擊敗病魔了」,這個假設不會錯的,就算他沒有,那也是他的選擇。」我好難過,你不能死」,我女兒曾對我講過這句話,我當時跟她說這是無可爭論的現實,死亡是不允許我們選擇的。對事實生氣或難過是在浪費時間,無法改變事實。」你一定可以打敗它!不試怎麼知道」 ,這是Alice在表達她的期望。
  • 為什麼有人選擇安樂死,有尊嚴地告別世界
    2月24日,中國臺灣知名主持人傅達仁老先生在罹患胰腺癌半年多後,終於選擇在瑞士安樂死,在家人和親友的見證下,從容的在兒子懷中永遠的「睡」過去,享年85歲。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再次聽到安樂死,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電影——《Me before You》,男主曾經年輕帥氣,家境富裕,有著美麗的未婚妻,簡直是人生贏家的設定。
  • 徘徊在生死之間——淺談「安樂死」的歷史與將來
    荷蘭立下患致命疾病時授權醫生實施安樂死遺囑的已有10萬人。而日本、瑞士等國家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人也與日俱增。    2000年10月26日,瑞士蘇黎世市政府通過決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允許為養老院中選擇以「安樂死」方式自行結束生命的老人提供協助。不過這一規定本身所涉及的只是蘇黎世二三十家養老院。    2000年11月30日,阿姆斯特丹市含笑而去的迪莉亞是荷蘭合法安樂死第一人。
  • 為什麼中國法律不允許安樂死?
    「安樂死」,但是,再大的痛苦,再毅然的決絕,卻仍不能突破法律的「禁區」——這一做法與我國法律相悖。  事實上,安樂死在誕生之初就在世界範圍內的立法和倫理等範疇引發了數之不清的爭論。  比如,當個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決定自身是否要生存時,這項權利就很可能被別人濫用。  在古斯巴達,人們即認為,不健康的嬰兒可予處死,而留下安樂死的紀錄。
  • 寵物安樂死,對還是錯?
    當自己的親人處於病痛折磨而無法解脫時,很多人想過安樂死,但目前在大多數國家,安樂死並不合法,因此只能苦苦掙扎,但寵物安樂死並沒有法律的限制,因此,是否對病重的寵物實施安樂死,就在主人的一念之間。安樂死通常是在寵物前腿靜脈注射過量麻醉劑,通常在注射結束前幾秒鐘內寵物就會出現無意識狀態,這種注射會使寵物的心臟停止跳動。
  • 中國首例"安樂死":為母安樂死被抓,19年後自己安樂死被拒!
    當時他的媽媽夏素文因為身患絕症,痛苦不堪,被醫生實施「安樂死」,成為全國第一例「安樂死」事件。隨後,他和執行「安樂死」的醫生蒲連升被公安機關以涉嫌故意殺人罪逮捕。王明成被關押了1年零3個月。2000年11月,王明成被查出患有胃癌並做了手術,2002年11月,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 自殺診所:20年間,幫助1905名患者進行了安樂死
    根西島官員Gavin St Pier表示支持該提案,允許擁有獨立意識且生命僅剩下六個月或更短的病人進行安樂死。他說:「這是為了讓人們有對自己的生命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將自己的生命握在別人手裡。」這項提案很可能會進行為期18個月的磋商,然後再決定是否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