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有愛,才能遠離欺凌

2020-09-10 七臺河檢察

青少年心理關鍵詞:同理心

孩子們有愛,才能遠離欺凌

  


姚雯/漫畫


  一起校園欺凌案。犯罪嫌疑人是一個十六歲的女孩,因為對自己的同學看不順眼,扇耳光之後,竟然脫去被害人的衣服,拍了裸照。被害人報案後案發。

  女孩短短的黃頭髮,一副桀驁不馴的模樣,看不出任何愧疚。做完筆錄,籤字,她始終毫無表情。

  因為她是未成年人,訊問時需要有監護人在場,於是,檢察官見到了她的媽媽。媽媽女工樣的裝扮,神情惶恐,一連串地對檢察官說著「對不起、對不起」,看著女兒的眼光卻充滿了怨恨和憤怒。

  面對媽媽的埋怨,女孩一臉毫不在乎的神情。

  辦案中,檢察官得知女孩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媽媽在南方打工,女兒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媽媽感覺對不住女兒,女兒伸手要錢,只要自己能夠給得出,省吃儉用也要給。

  女孩有一次被別人欺負了,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她發誓要自己討回來公道。她跟媽媽要錢,學著給同學買點小禮物,靠一點小恩小惠拉攏了幾個同學,校園裡看誰不順眼,就去欺負人家,一直發展到脫同學的衣服,涉嫌尋釁滋事犯罪。

  本是如花的青春少女,卻如此的冷漠暴力,讓人在怒其不爭的同時,也會哀其不幸。

  校園霸凌者,本是應受社會譴責的一個群體。但是辦理這樣的案件越多,檢察官越會感到心痛,既為受害者,也為霸凌者。因為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在成長過程中最缺乏關愛的一群人。得不到關愛,他們也學不會關愛別人。正如心理學上的一句名言:你給不出你所沒有的東西。

  風靡一時的電影《少年的你》中,最令人討厭的學生魏萊,也是最令人窒息的角色。影片中,面對因為不堪忍受校園欺凌而跳樓的同學,她在接受調查時,卻冷冰冰地說出了一句話:「她死了,她媽媽能夠得到幾十萬的賠償,她得掙多少年,才能掙這麼多錢。」

  魏萊說出的話透出徹骨的寒意。你很難想像一個看起來青春洋溢的女孩,卻如此的冷血無情。她死後,父母親去認領她的屍體,母親痛哭,父親卻轉身就走,父親內心的冷與硬由此可見。這個細節透露了魏萊成長的環境——看起來條件優越,卻是同樣極度缺少同理心。冷血的父親,帶給孩子的必然是傷痕累累的心,而不是溫暖、陪伴和關愛。

  魏萊死前,因為拍了小念的裸照,求小念原諒自己。但她的道歉,卻並不是因為內心的愧疚,而僅僅是擔心自己會因此被取消考大學的資格,她急切地說:「我爸爸因為我復讀,都已經一年多不理我了。」一個父親僅僅因為女兒復讀就一年多不理女兒,給女兒帶來心理上的巨大壓力,由此可見一斑。

  而所有的壓力,都必然要去尋找出口。出口,一般是打出來、病出來、說出來。在沒有人可以訴說痛苦的情況下,魏萊選擇了欺凌他人,來排遣自己的痛苦,讓自己取得一些高高在上的感覺。然而,這樣無異於飲鴆止渴。

  在影片的結尾,魏萊死了。她是因為觸發了小念極度的憤怒,被推下臺階,失去了生命,她的死還成為了市民的談資。她也是全片唯一沒有得到救贖的人。

  而對魏萊這樣的孩子,唯一的救贖,就是愛。來自父母的愛,來自社會的愛。

  正如《平安中國之守護者》中拍攝他人裸照的女孩,她的父親坐牢,母親經營小賣部,因為從小被欺凌,而逐漸學會用拳頭說話的女孩,最終是被社區矯正的司法工作者用寬容與溫情,逐漸融化了內心的堅冰,找回了生而為人的柔情。

  如何才能培養性格健康、有同理心的孩子?心理學家建議,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捨得拿出時間來,多給孩子陪伴和關愛。因為越小的孩子,越是需要無條件的愛和關注。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教會他們正確表達。因為情緒是沒有對錯的。情緒只有能夠流動起來,並且得到表達,才不會積累在潛意識和身體裡,危害身體和精神的健康。同時,對孩子的不當做法,要溫柔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在安全的情況下,也要允許孩子試錯,讓孩子在試錯中學會為自己負責。

  檢察官在辦理校園欺凌案件的過程中,在依法予以懲處的同時,更要著眼於關愛和挽救。因為融化冰河的,從來都不是寒冷,而是溫暖。可以引入社會購買服務,對罪錯少年開展中長期心理輔導,通過專業輔導,逐步喚醒他們的良知,把他們送回正常的人生軌道。對於罪錯少年的家庭,要聯合心理諮詢機構,對家長加強親職教育,幫助他們深入分析,查找家庭因素,認清自己的不足,學會自我心理成長,同時也學會理解和寬容孩子,幫助孩子走出泥潭。

  校園欺凌,是個社會問題,家庭、學校和司法機關要同時擔負起責任,才能夠解決。

  (來源:檢察日報 江蘇省徐州市檢察院 唐穎)

相關焦點

  • 青少年心理關鍵詞:同理心孩子們有愛,才能遠離欺凌
    因為她是未成年人,訊問時需要有監護人在場,於是,檢察官見到了她的媽媽。媽媽女工樣的裝扮,神情惶恐,一連串地對檢察官說著「對不起、對不起」,看著女兒的眼光卻充滿了怨恨和憤怒。  面對媽媽的埋怨,女孩一臉毫不在乎的神情。  辦案中,檢察官得知女孩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媽媽在南方打工,女兒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 讓校園欺凌遠離
    文/韓佳鵬 圖/梁君同 2020年8月6日,青島科技大學赴鄆城縣玉皇廟鎮「讓愛傳遞」教育關愛團開展了一次關於校園欺凌問題的觀影課程。 8月6日14:30,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校園欺凌問題,讓孩子們知道校園和諧的重要性,教育團成員帶領孩子們進行了一節觀影課,觀看的電影名為《聲之形》,本電影是一部日本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有聽覺障礙,但總是對他人施以善意的少女和曾經傷害過她的少年的故事。
  • ...欺凌、遠離非法集資|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捷多所小學、幼兒園...
    預防校園欺凌、遠離非法集資|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捷多所小學、幼兒園開展冬季疫情防控、遠離非… 2020-12-08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泗縣:遠離校園欺凌 共建和諧校園
    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小學生,9月17日下午,泗縣人民檢察院書記員薛愛博、檢察院一部副主任吳會岱受邀走進泗城一小,給四、五年級學生們作了一堂預防校園欺凌專題知識講座。
  • 讓孩子從小樹立對學校、對老師的正確觀念,才能讓孩子遠離欺凌
    今天出門辦事,路過一家輔導班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孩子被老師從輔導班裡揪出來,臉上紅紅的,另外幾個和他年齡相仿的孩子在圍觀......心裡不由得一陣刺痛:作為家長,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孩子遭受虐待和欺凌呢?
  • 遠離校園欺凌 健康快樂成長:漯河育才小學開展法治專題講座
    9月11日下午,「遠離校園欺凌 健康快樂成長」法治專題講座在漯河育才小學錄播教室舉行。漯河市檢察院王明輝檢察官擔任主講,全校兩千多名師生通過校園網直播系統觀看了講座。首先,王檢察官從校園欺凌「搶小錢付出大代價」、「小口角引發大麻煩」等檢察工作中真實的案例入手,引出了校園欺凌會觸犯法律,讓同學們對校園欺凌的危害有了直觀的認識。之後,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簡單實用的法律知識,直觀明了的視頻畫面,重點解讀了由校園欺凌引發的聚眾鬥毆犯罪,讓同學們感到極大的震撼,使同學們受到深刻的警示。
  •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李玫瑾的方法很實用,預防是關鍵
    每次看到這類事件,我們除了對兇手的譴責,對逝者的哀悼,對家屬的同情,還給我們做父母的敲了個警鐘,我們做父母的不得不反思,該怎麼預防自己的孩子遠離校園欺凌?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做,孩子該怎麼做?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家長最關心的關心的問題。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要普遍得多。
  •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2020-12-1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家孩子常被欺凌嗎?教孩子5種方法,更有效遠離被欺凌
    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中小學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欺凌。被欺凌的經歷會對孩子的童年及一生都產生消極影響。會引起創傷後遺症,恐懼、消沉抑鬱、憂慮胃痛、吸毒、酗酒、自殘、自殺、可能是校園槍擊案的原因之一。從大量的欺凌事件中看出,欺凌者往往身體強壯,剽悍,性格強暴,爭強好勝,愛好拉幫結黨。
  • 開平檢察:拒絕校園欺凌,遠離校園暴力
    開平區人民檢察院認真落實中央《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方案部署,繼續推進「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4月18日,該院未檢科、民行科檢察官聯合區教育局李傑部長共同來到唐山市第二十三中學,以「拒絕校園欺凌,遠離校園暴力」為主題,為師生開展了一場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講座。
  • 檢愛講堂 |《校園欺凌不止暴力而已》
    向校園欺凌說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聽到校園欺凌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常常都是通過暴力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但隨著網絡的普及很多同學將同學的照片進行醜化發布在公眾媒體上這種通過「軟暴力」方式實施的欺辱行為也會給被欺凌人的心靈造成嚴重傷害今天適逢「開學季」齊齊哈爾鐵路運輸檢察院
  • 公安民警教同學們遠離校園欺凌
    近日,一部關於校園欺凌題材的電影,引起了人們對校園欺凌現象的關注。11月18日,「2019平安課堂校園直通車·防拐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重慶育才中學成功學校,為同學們帶來防範校園欺凌和預防人身傷害的相關法制講座。 是不是只有打罵才叫欺凌?同學之間玩鬧要不要大驚小怪?
  • 東海縣實驗小學開展「拒絕校園欺凌,共建平安環境」 法治進校園活動
    中國江蘇網11月15日連雲港訊 為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障校園安全穩定,推進和諧校園建設,防止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11月14日,江蘇東海縣實驗小學邀請了縣人民法院青湖法庭庭長安紅衛和法官董茜茜走進該集團濱河校區,開展「拒絕校園欺凌,共建平安環境」 法治進校園專題講座。
  • 金堂校園欺凌 如何才能讓孩子不被欺凌
    愛因斯坦說&34;接下來我們現在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欺凌行為是如何發生的?校園欺凌並不是個別現象,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發生率,欺凌行為的發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以及社會的原因。被欺凌者往往因為其與眾不同而被欺凌,她們是受害者,被同情的對象,但也正因為他們不由自主的展現出心理弱勢而&34;衝突的一方來欺凌自己?那意思是我被欺負了還是我的錯嗎?不!不是你的錯!這裡想要表達的是我們如何才不被欺凌,我們如何做才讓自己的子女不被欺凌,從根本上講想要消除被欺凌者的&34;,就要增強自尊與自強。有句名言:一個沒有自尊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
  • 武漢理工大學三下鄉:欺凌同學要不得,互助互愛好品德
    7月29日,武漢理工大學「綠護未來」暑期社會實踐隊在線上為湖北省隨州市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有關遠離校園欺凌,守護美好明天的安全自護小課堂——《平安校園》。本節課從什麼是校園欺凌、如何遠離校園欺凌以及學會善待他人三個方面展開,實踐隊員通過視頻講解、文字敘述、互動提問等方式引導孩子們學會如何正確應對校園欺凌,以及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在講課的過程中,實踐隊員引導孩子們積極參與討論,勇敢講出自己的故事。當實踐隊員問道小朋友們有沒有過被欺負的經歷時,一個小朋友分享說:「我有一次在車上路過時,看到有高年級的同學欺負別的小朋友。」
  • 解決校園欺凌要靠法律實招
    如今,校園欺凌已經成為困擾學生、家長、學校的一大社會問題,引發各界擔憂。這種行為多發生在中小學,有的是在校外一些偏僻地點實施,有的甚至明目張胆在校內實施欺凌。小小年紀,就如此蠻橫暴虐、欺壓弱小,究竟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教育出了問題,還是法治出了問題?
  • 井陘法院、檢察院聯合為實驗中學,講「構建陽光校園,遠離校園欺凌」法治教育課
    為配合學校開展建設平安校園活動,增強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9月18日下午,井陘縣法院和檢察院聯合為本縣實驗中學1200多名初一、初二學生講了一場以「構建陽光校園,遠離校園欺凌法院女幹警楊豔芬在講課中,結合司法實踐,重點講解了校園欺凌的種類和嚴重後果。
  • 6歲孩子多次被欺負,幼兒園老師在場也不阻止:如何讓娃遠離欺凌
    有擔心孩子沒有家長在會哭鬧,有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吃不好,還有的會擔心孩子會不會受欺負等等。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孩子之前都是跟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一起,一下子要獨立面對,難免會擔憂孩子受什麼委屈。今天我們來談談,很多父母親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被別人欺負了,該如何處理。
  • 6歲孩子多次被欺負,幼兒園老師在場也不阻止:如何讓娃遠離欺凌
    有擔心孩子沒有家長在會哭鬧,有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吃不好,還有的會擔心孩子會不會受欺負等等。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孩子之前都是跟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一起,一下子要獨立面對,難免會擔憂孩子受什麼委屈。今天我們來談談,很多父母親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被別人欺負了,該如何處理。我們先來看看今年某一幼兒園,發生的欺凌問題。
  • 廣西一女生68秒被打超40次,校園欺凌事件如何預防和避免?
    如何預防或是儘量避免類似的校園欺凌事件呢?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1、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因為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從小的言行與舉止都是模仿父母而來。如果父母懂得教育和引導孩子,給予他們足夠的愛與安全感,長大後的他們就不太會通過獲取外界的其他東西來滿足內心的缺憾與不足。如果孩子在有愛的家庭長大,懂得如何愛自己和愛他人,那他們就不容易在成長道路上被不良的朋友帶偏,或是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