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中國老師教英國學生的教育紀錄片播出後,引起全民大討論。9月2日,東北師大附中國際部英國籍教師班尼斯徹勒與中國老師PK,講同一堂數學課。巧的是,BBC紀錄片中出現的5名中國老師之一、來自杭州外國語中學的鄒海連老師,正是班尼的前同事。
同一堂數學課 中、英數學教師PK
班尼斯徹勒曾先後擔任英國查特斯學校和聖馬克學校的A-level數學教師,英國威廉布魯克斯學校數學組組長,杭州外國語學校數學教師。現任東北師大附中國際部一名數學老師。
當天是新學期班尼的第一堂數學課。作為東師附中65周年校慶的數學教學研討交流活動,班尼要和兩位中國同行(東師附中高三數學老師劉丹、江蘇錫山高級中學數學老師包偉華)「同課異構」一堂數學課。授課的內容是高中數學內容「函數的零點」。
據了解,「同課異構」,意思是同一節的內容,由不同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並上課。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班尼的學生、附中國際部IB2 高三數學基礎班的同學們來說,「函數的零點」是教學大綱以外的拓展內容。而對於跟劉丹、包偉華兩名中國老師學習的附中高三(6)班、(5)班的同學們來說,「函數的零點」是高考(精品課)必考內容。
英國老師上來就用「圖形顯示計算器」
對「函數的零點」一章,3位老師都認可函數的數形結合及應用是教學重點。不同的是,劉丹老師從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數學建模、運算及推理論證能力入手,將一堂課清晰地分成教學目的、回顧深化、合作交流、自我提升、反思感悟等環節。
包偉華老師也將課堂的大部時間用於應用「函數的零點」知識解題,以練題鞏固知識。
而英國老師班尼,則一開始就明確說,「請同學們拿出圖形顯示計算器,畫一畫函數圖像,得出解。」記者注意到,這種像POS機大小的「圖形顯示計算器」,在班尼的課堂上人手一臺。
除了使用計算器,中、英數學老師的課堂上還有一些不同之處:一個是班級人數。兩位中國老師的課堂上,每堂課都有學生四五十人;英國人班尼的課堂上,只有19名學生,都是附中國際部的在校生。第一個是課堂提問與小組討論:劉丹老師整堂課單獨提問了12名同學,小組合作研討2次;包偉華老師的課堂與此差不多;班尼的課堂上單獨提問5次,小組合作研討貫穿課堂始終。
中國聽課老師評班尼的課「太淺顯」
上數學課竟鼓勵用計算器,聽課的中國數學老師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班尼講的「多項式」、「因式分解」、「解方程組」也讓中國老師們私下感嘆「太淺顯」。但班尼班上學IB課程的同學們卻習以為常。
陳舒意,附中國際部IB2年級的學生(相當於國內高三)。「我們都是IB2數學基礎班的學生。IB課程體系有3門必選課,語文、英語(精品課)、數學。包括這3門在內的所有科目都分高級課程和基礎課程,我們選擇了數學基礎課程,並不是因為我們數學不好,而是選課要與未來大學學習專業相結合。IB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課程,一般來說是3+3,即3門高級課程+3門基礎課程;少部分學生選擇4+2,即4門高級課程+2門基礎課程。如何選擇,與未來大學主修專業方向相關。」陳舒意說。「每次數學課你們都帶圖形計算器嗎?考試也讓帶?」記者問她。「數學課必須帶(圖形計算器)。考試只讓帶這個。」陳舒意說。包偉華老師認為,中、英老師講數學課的差異,是文化差異,也是國內高考選拔和國際IB教育之間的差異,「中國的基礎教育在國際排名前列,尤其數學。我們學校曾有數學很一般的學生後來出國了,甚至成為數學競賽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