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家長的人來說,哄寶寶入睡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很多寶寶聽不懂家長的話,加上他們精力旺盛,所以家長想要哄寶寶入睡是有些困難的。但是哄寶寶入睡有很多種方法。因此,有人想知道,哄寶寶入睡可以搖晃嗎?
一般不建議家長用搖晃的方式哄寶寶入睡。畢竟寶寶大腦正在發育中,頭顱骨十分脆弱,家長若是沒有控制好搖晃的力度,容易對寶寶大腦造成巨大衝擊力量,對寶寶健康有害。所以,家長在哄寶寶入睡時,要避免劇烈搖晃以及舉抱寶寶。
1.頸部易受
傷嬰兒的頭部佔近一半的體重,全靠頸部的肌肉和韌帶支撐,而寶寶頸部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未完全骨化,所以如果有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蕩,頸部就容易受傷。
2.造成腦部暫時性充血
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不是很固定。如果寶寶被高高拋起,會使寶寶體內的血液不時地衝擊大腦,導致腦部暫時性充血。
3造成局部性貧血
當寶寶被搖晃時,身體是無法承受巨大的離心力的,血液流向一邊,容易造成局部性貧血,寶寶因此會出現臉色蒼白、呼吸困難、站立不穩,甚至出現暈厥、嘔吐等症狀。嚴重的,有可能造成寶寶的智力明顯下降、嚴重的運動障礙、失明和大腦實質性的損傷,如腦萎縮、腦軟化、腦囊腫等。
4患上嬰兒搖晃綜合症
嬰兒搖晃綜合症(簡稱搖嬰症或SBS),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嬰幼兒或長時間無數次的快速搖晃嬰幼兒,使血流受阻,造成腦部傷害,嚴重時會出現水腫、失明,甚至死亡。
搖嬰症多發生於0-3歲的嬰兒,但主要好發對象為0-12個月大的嬰兒。這個月齡段的嬰兒頸部較為柔軟、脆弱,且頭部的重量也約佔全身重量的1/4,再加上頸部欠缺支撐力,大腦也尚未有發育完全的髓脂(一種起保護作用的蛋白質)。
所以,一旦被搖晃,疏忽給予寶寶頸部支撐,嬰兒還未發育成熟的如果凍狀的腦髓就會在他的相對空曠的頭骨中來回碰撞,這樣可能導致嬰幼兒永久性的腦部傷害。並因此產生後遺症,包括頭痛,頭暈,學習、語言功能障礙,失憶,腦癱,影響智力等;嚴重者因腦部大量微絲血管爆裂,引起腦部大量出血,可導致癱瘓甚至死亡。
如何預防嬰兒搖晃綜合症
1.不將寶寶抱在懷裡晃,因為家長抱著寶寶,讓其睡覺時,不僅很難讓寶寶深睡,也會導致寶寶的身體無法舒展,影響寶寶身體肌肉休息,影響寶寶休息以及身體發育。而且,長時間的抱著寶寶睡覺,會讓寶寶養成不良的睡眠習慣,可能會因為沒有懷抱而不能夠正常入睡。
2.不玩空中拋接寶寶,上下拋晃寶寶,容易使寶寶的顱骨與其它組織發生碰撞,因此照顧寶寶最重要的是學會輕拿輕放。
3.不抱著寶寶旋轉,不要讓寶寶坐在大人膝蓋上,往後用力翻躺,寶寶的脊柱各個骨骼還沒有完全定型,很容易造成骨骼的傷害。
4.不要過度依賴搖籃,控制使用的時間與搖晃的程度,儘量讓寶寶平躺或者側躺。長期讓寶寶在搖籃裡睡覺可能會造成寶寶的脊柱彎曲。
5.乘坐汽車外出時,請正確使用安全座椅。9公斤以下的寶寶一定要購買可反向安裝的座椅,這樣才可保護好寶寶的頭頸,避免剎車時對小寶寶的強大衝力。
正確安撫寶寶哭鬧的方法
當寶寶哭鬧時,家長想要安撫孩子迫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抱著孩子用力的搖晃對孩子並不好。正確的方法應為溫柔地抱起孩子,輕輕撫摸後背、四肢等,讓他感到安全、放鬆,同時檢查一下寶寶是否過冷或過熱、衣服是否舒適,給他一個玩具分散注意力等。家長想要哄寶寶入睡,最好讓寶寶自己睡在床上,然後家長在旁邊輕聲細語的哄寶寶入睡。當然,家長也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寶寶慢慢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