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題,務必讀懂命題者常用的九種設錯方式

2020-12-17 人生底色看語文

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題的破解之策:只要看清命題者的設誤項,就能準確無誤地選到正確答案。

通過研讀考綱和觀察以往題型,可以發現,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考查題型基本穩定:三道選擇題,四選一。其中選項有時候要求找錯誤的,有時要求選出正確的。如何解答此類試題,是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比較簡單的,因為有章法可循,技術的成分比較多,思想和藝術的成分比較少。

此類題最佳破解之策就是看清其常規常用的設誤法。而常規常用的設誤法,也就是以下幾種。學的明白,在解題中花合理的時間,讀透了材料,將無往而不利。

一、偷梁換柱

本來是這個意思,設題者卻故意換成那個意思,也可以叫偷換概念、以假亂真、混水摸魚、混淆是非、顧左右而言他等解法。如:

例 1,1917 年王國維寫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明了《史記·殷本紀》所載內容的真實性。(2016·全國卷Ⅰ第1題D項)

我們先看原文:

1917年王國維寫了《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明《史記·殷本紀》與《世本》所載殷王世系幾乎皆可由卜辭資料印證,是基本可靠的。

將原文與選項比對一下,立即發現命題者偷換了概念,將「殷王世系幾乎皆可由卜辭資料印證,是基本可靠的」偷換成了「內容的真實性」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不可替代。如此就可選出D項,為該選的不正確項。

二、範圍失當

任意縮小或者擴大範圍,故意把部分當整體,或將整體當部分;或混淆數量多寡等,這也是常用的設誤手段。如:

例 2,舊史學的研究既缺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又缺乏科學的考古資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無情批判。(2016·全國卷Ⅰ第2題B項)

此項就犯了範圍擴大化的錯誤。原文只是說「對一切經不住史證的舊史學」,並沒有泛指舊史學。

三、無中生有

原文根本沒有的東西,命題者卻說有,也是命題者常用的設誤法之一。如:

例3,若想證實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記錄的夏王朝與夏王世系的客觀存在,還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2016·全國卷Ⅰ第3題B項)

此項的錯誤是,原文已指出「《殷本紀》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馬遷的《史記》也確如劉向、揚雄所言是一部『實錄』」「《史記·夏本紀》中所記錄的夏王朝與夏王世系也不是向壁虛構的」,並未講「還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這就是無中生有之設誤法。看清其伎倆,解題不難也。

四、顛倒是非

把對的說成不對;或反之,把不對的說成對的。這就是顛倒是非。常以此手法設題。如:

例4,現代小說家嘗試用新的方式講故事,會削弱小說的故事性,這將降低小說對虛構的依賴,小說的個人表達功能卻會因此得到強化。(2016·全國卷Ⅱ第3題B項)

該項「現代小說家嘗試用新的方式講故事,會削弱小說的故事性」的表述是合乎原文意旨的,「小說的個人表達功能卻會因此得到強化」與原文「難以言喻的個人經驗」的表述相關,也可合理推出。但「這將降低小說對虛構的依賴」的推論與原文第4自然段「將虛構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的表述不符。從該句可知,現代小說並非不要虛構了,而是虛構的功能指向發生了變化,從故事之中挪到了故事之外。因此,該說法與原文不符,顛倒是非,是錯誤的。

五、邏輯混亂

事物之間是有邏輯性的,不能違背。命題者常設置一些邏輯混亂項來測試考生。如:

例5,傳統故事和早期小說的本質差異在於,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傳,後者則是作家創作加工後的遊歷見聞。(2016·全國卷Ⅱ第1題B項)

此項中關於「傳統故事和早期小說的本質差異」的相關信息,可見於原文第2自然段「除流傳形式上的簡單差異外,早期小說和故事的本質區別並不明顯,經歷和見聞是它們的共同要素」一句。該句闡明:傳統故事和早期小說的本質差異不大,都以經歷見聞為主,其主要區別在於流傳形式。因此,它們的本質區別在於「流傳形式」。該項引導出的兩相比照部分,未著眼於「流傳形式」,形成一個邏輯完整的表述:雖然前半句的「口耳相傳」講的是流傳形式,但後半句的「遊歷見聞」,則沒有繼續從「流傳形式」(如記錄和閱讀)的角度來講。關於兩者「本質差異」的表述,邏輯混亂,與原文不等值,是錯誤的。

六、肯否失當

「肯否失當」,即肯定與否定失當的簡稱。把肯定的說成否定的,或者,把否定的說成肯定的。這跟顛倒是非有些類似。如:

例6,現代小說不太注重一個故事如何來講,因為故事情節已不再是現代小說最重要的因素,人們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2016·全國卷Ⅱ第2題C項)

此項開頭說的「現代小說不太注重一個故事如何來講」,與原文不符,看原文第 4 自然段相關語句,如「對待故事的方式複雜多變」「取決於講故事的方式」等等,可以確證,現代小說的特點,恰恰是看重「如何講故事」的。看重,是肯定;不看重,是否定。這就是肯定與否定失當。

七、張冠李戴

混淆人物或事物,把這個人、這件事,說成是那個人、那件事。這就是張冠李戴。如:

例7,王國維在《古今新證》中認為,有些歷史學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會「疑古」,懷疑堯、舜、禹等人物的真實性。(2016·全國卷Ⅲ第1題C項)

根據原文,第2自然段說「王國維《古史新證》說『而疑古之過,乃並堯、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於懷疑之態度及批評之精神不無可取,然惜於古史材料未嘗為充分之處理也。』」命題者的解說項認為,「疑古」的過錯在於一併懷疑堯、舜、禹,而原文則認為,懷疑精神與態度有可取之處,「疑古」的過錯在於沒充分研究史料。把「沒充分研究史料」說成「一併懷疑堯、舜、禹」,即把這件事,說成是那件事,張冠李戴也。

八、說法絕對

很多命題者都非常喜歡用一些絕對化的概念來敘述選項、設計選項,什麼 「最佳」、「一定」、「完全」、「不能」、「第一」……這些都是絕對化詞語,看到這些詞時,一定要謹慎判斷。如:

例8,電視劇《康熙王朝》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了虛構,其中部分情節與歷史事實有出入,不能從這類作品中發掘史料。(2016·全國卷Ⅲ第2題D項)

我們仔細看原文,原文最後1個自然段,第一句說「上面說的是介於文學與史學之間的文獻,至於純粹的文藝作品,當然也能從中發掘史料」,這裡明明是說 「也能」,而解說項中的「不能從這類作品中發掘史料」的「不能」說法絕對化而錯誤。

九、強加因果

原因結果顛倒,叫顛倒因果;或者把兩者之間無因果,卻強加因果關係,這就是強加因果。如:

例9,「五四」之前,很多涉及歷史的神話傳說之所以沒有成為廣泛使用的史料,是因為這些作品在史學和文學歸類問題上存在爭議。(2016·全國卷Ⅲ第3題B項)

根據原文第1自然段「在『五四』以前,史料範圍並非如此寬泛,文學作品在大多數史學家眼裡也並非史料,有些文獻到底屬於文學還是史學,一兩千年來都沒有一致的看法。」可知,上面所說「之所以……是因為……」,是命題者強加的因果關係。

總之,論說文本閱讀題目的解答,首先要仔細讀題,找出選項和原文的同義,進而看清命題者的設誤項,而後就能準確無誤地選出正確答案。

立足文化文學,專注初高中語文學習。歡迎關注:人生底色看語文

相關焦點

  • 高中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出題特點及答題指導
    有兩位家長留言,希望能再講述一下論述類文本的閱讀。以前寫過,今天再講一講。其中的高一家長說:孩子對這類題目摸不著頭腦,文章總是讀得不大明白,做題主要靠感覺,有些著急,卻又不知怎麼辦。其實論述類文本的題目,感覺固然也重要,理性的分析更管用。
  • 高中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論證結構分析,論證特點,如何答題?
    近幾年全國卷的論述類文本閱讀,多選自論文,題型為三道選擇題,滿分9分;實用類文本閱讀為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多出自新聞報導、論文及專著,題型為2道選擇題,1道簡答題,滿分12分;共21分。2019年11月底山東進行了新高考模擬考試,模擬卷把論述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合併,構成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下設3道選擇題和2道簡答題,滿分19分。模擬卷分數雖然降低了2分,但是考試難度卻上升了。
  • 高考語文備戰2021,論述類文本文體特點及閱讀題兩大考點備考提示
    近幾年考綱對論述類文本閱讀是如下規定的∶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 破解選項的密碼,拿下論述類文本的閱讀
    一、了解考情介紹考綱的變化:從《考試說明》的變與不變解讀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要求如下: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1. 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
  • 高考信息類(論述類)文本概括轉述方式及具體解題攻略
    信息類(論述類)文本概括轉述方式及具體解題攻略信息性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從文本中獲取相應的信息。與其相對的是文學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除了獲取相應信息之外還會涉及對應的鑑賞性評析,在鑑賞過程中要會涉及相應的文學鑑賞術語的使用。
  • 高考語文 · 小說類文本閱讀題超實用答題模板
    題型一: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 設題角度: 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
  • 語文教師招聘考試:論述類閱讀十大坑!看完不丟分
    論述類文本在某些術語和專業知識的閱讀理解上會有些障礙,但考編對論述類文章閱讀考查側重於邏輯思維能力,主要讓考生藉助語文學習的方法和規律,捕捉語言信息,主動獲取知識,考查的是篩選並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會從專業知識理解的角度來設置難點。
  •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巧解實用類文本閱讀題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巧解實用類文本閱讀題 2013-01-15 15:4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難?不存在的
    現在我來給大家講一下做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的方法。首先,來給大家講一下什麼是論述類文本閱讀。給大家找來了2020年全國卷的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一)論述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 2016高考複習指導:論述類文本閱讀
    2016高考複習指導:論述類文本閱讀 2015-12-16 16:02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考備考:論述類文本閱讀(理論)
    《考試說明》對論述類文章閱讀的考查有哪些要求?所謂「一般論述類文章」,是指一些以論述觀點、闡明主張、表達看法等為主的說理文。論述類文章重在「論」,理性成分較多,說理特徵明顯,有時候為了闡明觀點,通常需要進行大量的鋪墊和推論。而有時候雖然也有一些形象直觀的事例,但這些事例只是說理的輔助「材料」,是「現象」,而非本質。閱讀時要透過這些「現象」去發現和把握本質。常見的論述類文章有雜文、演講詞、政論文、文藝評論、學術論文,等等。
  • 北京高考語文:多文本閱讀題總分減少,新增《紅樓夢》考查
    7月7日上午,高考首科語文考試結束。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北京市教委獲得專家名師對本次語文考卷的權威解讀。 「多重文本閱讀的選材形式,材料減為兩則,總分繼續減少,減至18分。題目數量,繼2018年減少為7題、2019年減少為6題之後,繼續減少到5題。
  • 【學堂裡】語文題庫—論述類文本專題選彙編:論述類文本閱讀專題 - 副本
    、黑龍江省實驗中學聯盟校第二次模擬、哈爾濱市第三中學第一次模擬、大慶實驗中學綜合訓練(三)、大慶實驗中學綜合訓練(一)、大慶實驗中學第一次模擬、哈爾濱市第九中學二模)語文試卷彙編而成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模擬試卷(二)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 2020年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應對策略(繼康系列2)
    像論述類文本這種題,它的前身是「社科文」,在高中生語文學科畏懼的題型中長期佔據第一位。「中學生一怕社科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但是,我說這類題其實是百分百送分的題。  「方法和技巧」就是提升識別「陷阱意識」能力的最好方法。就像一個真正的好獵人,不是看到豺狼虎豹他才上膛舉槍,而是從山林的特點、地形特點,甚至風中就能夠嗅到這個地方會有什麼動物出沒。
  • 高中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18-20)年高考真題彙編含解析
    論述類文本的閱讀是高考語文試卷中的必考點。一般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在第一卷中出現。做選擇題時可分「索檢原文→比對選項→作出判斷」三步走,根據選項內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來源區域,一般來說不是很難。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如何解答論述類文本閱讀,大家記得查收!
  • 20年考生一定注意這些能極大提高論述類文本閱讀的選擇題的正確率
    提要:鑑於18、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的命題特點和考查內容,看20年高考語文(一)論述類文本閱讀18、19年全國卷論述類文本閱讀材料特點縱觀近年論述類文本閱讀材料皆是發表於學術期刊的學術論文,既然是學術論文,那它就有一些共性,這些共性是:第一,學術性。即研討、探討的內容具有專門性和系統性,以人文科學領域裡的某一專業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第二,科學性。
  • 一線名師權威解析2018湖南高考語文試卷
    從設題的角度看,守正出新,穩中有變。注重篩選、理解、分析、綜合等能力的檢測,設題平和精準,沒有偏題怪題。論述類文本閱讀,與去年相比,設題形式穩定和難度係數相當。文學類文本閱讀,第5題以「身上瀰漫著拔俗的文人氣質和職業軍人的冷峻」設問,側重於內容的考查;第6題以「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設問,側重於表達技巧與文章寫法的考查:既有合理的難度效度,又注重考點的覆蓋面,是近年來難見的好題。實用類文本閱讀以「側重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設問,設題角度好,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考查了考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 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奪分指要
    論述類文本閱讀一般是文化論文或社科論文,這些文章或者距離學生生活較遠,或者內容艱深,或者專業術語較多,不少同學在考試的壓力之下,沒有興趣也很難集中注意力認真讀懂文本,做題時以碰運氣為主,那么正答率自然會降低。
  • 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解題技巧
    C【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內容的能力。做這類題需要審清題幹要求,然後從文本中快速提取信息與選項加以對照,可能的問題有:時空錯位、邏輯不當、程度範圍有別、遺漏或雜糅信息等等。本題一定要審清題幹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千萬別誤選不正確的選項,導致做無用功。
  • 2011至2020歷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卷閱讀題考題類型匯總及分析
    2011至2020高考語文全國卷閱讀題考題類新課標高考語文閱讀題型按文章的歷史年代劃分,可分為古代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兩大塊,古代文閱讀又包括古代詩歌閱讀和文言文閱讀(這裡也包括名篇名句默寫);現代文閱讀又包括論述類文本閱讀、說明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其中實用類文本閱讀又包括傳記、非線性文本閱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