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營養室」之二十四節氣飲食推薦「夏至」的飲食

2020-12-25 騰訊網

「寶寶營養室」之二十四節氣

飲食推薦

「夏至」的飲食

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白晝最長。此時,大地雖然炎熱,但陰氣生而陽氣始衰。夏至前後,高溫、潮溼、暴雨頻繁,上海此時梅雨天氣持續,體弱的寶寶易生腸道疾病。膳食營養仍應注重防暑祛溼,養護脾胃,平心靜氣,安養精神。

「寶寶營養室」飲食原則

飲食宜清淡,清心胃之火:暑熱容易讓寶寶出現心煩口乾、倦怠乏力、食慾不佳、口輕潰瘍也時常發生,這是心火亢盛、胃火上炎的表現,在飲食中建議寶寶們多吃清淡甘寒、清熱降火的食物,以清瀉心火、消降胃火為主。

「寶寶營養室」推薦飲食

宜吃麵食:「冬至餃子夏至面」,北方有夏至吃麵條的傳統習俗,由於天氣炎熱,多為芝麻醬麵或炸醬麵,而南方有「夏至餛飩冬至團」之說,夏至多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

宜粗糧豆類:玉米、小米、薏苡仁、綠豆、赤小豆、毛豆、豆腐等粗糧及豆類食物作為夏季主食,健脾益氣又能通暢腸胃、消除胃熱。

宜吃瓜茄類食物:番茄、黃瓜、西瓜、苦瓜、西葫蘆等瓜茄類食物,清爽多汁,清熱生津,最宜夏季食用。

宜飲湯水:多飲湯水,或以蓮子心、薄荷、綠豆等烹煮湯水喝,可起到清熱祛暑、除溼抗菌、散熱除煩、預防中暑的作用,是適合夏季的清涼飲品。

「寶寶營養室」溫馨提示

╳大熱及辛辣油膩食物:這類食物助生溼熱,最好不吃。

╳過食冰飲:寶寶的脾胃嬌嫩,食冷不可過度,如冰淇淋、冰鎮飲料、冰鎮西瓜等適可而止,過量易造成內寒,引起腸胃不適。

「寶寶營養室」節氣食譜

薏米綠豆湯

材料:

薏苡仁(也叫薏米)20克、綠豆30克。

調料:冰糖適量。

做法:

1

1. 將薏苡仁、綠豆淘洗乾淨,提前浸泡一夜。

2

鍋中放入水,燒開後放入薏苡仁、綠豆,煮沸後撇去浮沫,再改小火煮20分鐘。

3

小火煮至薏苡仁、綠豆熟爛時放入少許冰糖。

4

小火燜煮5分鐘即可。

5

熱氣騰騰的薏米綠豆湯很好喝,冷卻後亦美味哦!

「寶寶營養室」節氣食話

薏苡仁健脾化溼,綠豆清熱解暑,二者一起煮粥或煮湯水,是消暑化溼的佳品,尤宜夏至前後,上海這樣比較悶熱潮溼的天氣食用,有很好的預防中暑的作用,寶貝們戶外運動之後更適合喝些。

夏季暑熱易感冒頭痛,體弱的寶寶易患溼熱性腸胃炎、過敏寶寶易發溼疹皮炎,建議多飲用綠豆湯。

脾胃虛寒的寶寶不宜長期持續多飲。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丨夏至
    夏至傳統二十四節氣故曰夏至日影短至日長之至日北至百商熟初入伏今日5時44分迎來夏至節氣伴著炙熱的朝陽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夏至習俗夏至時值農作物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古籍中所講:「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漢《周禮·春官》有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
  • 中國書協理事王榮生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
  • 夏至節氣養生及測量
    您可以把您家寶寶的身高、體重、視力直接輸入「兒科醫生李愛科」微信公眾號的右下角的「公益測評」裡的「生長發育小程序」「兒童護眼小助手」裡做記錄。關於夏至,你都知道哪些呢?夏至三候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每年陽曆的6月21-22日。夏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過了夏至日,白晝逐漸縮短,黑夜漸長。夏至後高溫天氣的日子增多,但還不是夏季最熱的階段。夏至的候應有: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晝長夜短、陽消陰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 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節氣
    夏至,小桑拿天來襲!夏至(別名:夏節、夏至節,英文名: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6月20日-22日之間。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驅熱,香囊可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自古以來,夏至時節,吃麵是很多地方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 「夏至專題」飲食習俗 節氣養生 詩詞歌賦
    我國民間有祭祀祖先感謝天賜豐收的習俗,夏至這一天,各地也有吃麵、夏至餅、麥粥等飲食習慣,也算作嘗新。夏至天氣炎熱,需要做好防暑,飲食宜清淡。下面讓MAIGOO節氣小編為大家介紹夏至節氣的飲食習俗以及養生知識。一、夏至是什麼意思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
  • 夏至節氣吃什麼養胃 夏至飲食養生要點
    夏至養生可是很重要的,因為夏至到了很快就進入三伏天了,三伏天可是相當熱的階段。想要在炎熱的天氣中,健康度過不生病的話,需要想法子注意飲食。因為人們需要從飲食攝入營養,滋養身體。因此,快來看看夏至養生要知道的飲食要點,一點都不能落下。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飲食習俗
    寒露節氣一般在公曆10月7日或8日。寒露是反映天氣現象和氣候變化的節氣。《二十四節氣解》:寒者,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寒露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大雁南飛;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日至長而影至短,夏至有雨三伏熱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來確定的,反映的是季節的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產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
  • 今日夏至燒烤模式開啟 夏至是什麼意思夏至日養生飲食注意事項
    夏至是什麼意思?2019夏至是哪一天?今天23時54分迎來「夏至」節氣;北半球迎來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這是盛夏的起點,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北方收穫小麥,「江淮」進入梅雨季節;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夏至是什麼意思?
  • 2020年夏至丨無論夏至,或二十四節氣,30字的標題不足以描述
    2020年06月21日,則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夏至為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民間有句俗語:「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日長長到夏至」,則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時間為全年最長。
  • 夏至將至,伊威教你如何安排兒童飲食
    轉眼,2020已快過半,而今年的第十個節氣——夏至也即將要來了。夏至過後,不僅氣溫會越來越高,江淮一帶更是陰雨連綿。高溫燥熱天氣,如何安排好兒童飲食,嬰兒輔食有哪些?伊威來教你!一、夏至節氣食物中國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習俗,並且形成諺語:「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來臨之時,用伊威有機麵條給寶寶做一頓降火開胃的涼麵吧。
  •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今日夏至!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今日夏至!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今日5時44分迎來夏至節氣
  • 「節氣」夏至已至
    寧寧覺得,夏至之名的由來也頗有深意,「至」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為到,引申指到達極點。因此「夏至」的意思應該是夏天的太陽到達了極點,古人講:物極必反,指的是以後的日子,太陽要往南去了。夏至之節氣古代有「夏至陰生」的說法。夏至在中夏位,即午位。但夏至並不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老話講「冬在三九,熱在三伏」,暑熱最充足的天氣還要數立秋前後的「三伏天」。
  • 最簡單易懂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創,對我國的農業生產起著指導性的作用。此陰遁上中下三元三候起局之法也。在《二十四節氣》中,反映季節節氣的分別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時正是天氣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正趨向收斂,人體內的陰陽之氣也隨之變換,因此,起居作息都需要相應的調整,主要強調睡眠充足,飲食上也應保持清熱安神之品。白露:氣溫降低,夜間的霧氣已經可以凝結成白色、晶瑩的露珠了。在白露的節氣養生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和支氣管並的發生。還有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各類疾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翻開史冊,先秦《尚書·堯典》中即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記載,相當於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周禮》中有「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的表述,明確提出了冬至和夏至。
  • 「手繪長圖·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燦爛
    節氣釋義夏至,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這日,太陽運行至黃經90°,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此後漸短。《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對於古人來說,夏至既是節氣,也是節日,稱為「夏節」或「夏至節」。
  • 二十四節氣丨夏至今日至 冬病宜夏治
    資料圖片俗話說「不過夏至不熱」,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已經來到。北京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徐潔介紹,夏至時節,為適應炎熱的天氣,人體的生理功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如食慾下降、情緒低落等,導致抵抗力下降。同時,高溫、高溼的氣候又給病原微生物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面對「多事之夏」,除防暑避溼外,還要提防上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夏至將至,伊威教你如何安排兒童飲食
    轉眼,2020已快過半,而今年的第十個節氣——夏至也即將要來了。夏至過後,不僅氣溫會越來越高,江淮一帶更是陰雨連綿。高溫燥熱天氣,如何安排好兒童飲食,嬰兒輔食有哪些?伊威來教你!一、夏至節氣食物中國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習俗,並且形成諺語:「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