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平民的一日三餐還記得嗎?作為少數族群這種吃法已不多見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最近寫了幾篇關於老北京掌故、以吃喝為主的短文,一來完成朋友交代的任務,也算按時完成作業。二來附於報尾和網絡,與同好共享。三就是不忘舊業,鍛鍊頭腦,防止痴呆。

發於紙媒的文字還則罷了,見於網絡的文字,也頗有一些朋友或指出疏漏之處,或補充言之不足,或是引為知己。但是,也有的評論噴得我狼狽不堪,甚至憤然,不由感慨網絡力量強大、噴子們的火力猛烈,在下委實難以招架。仔細一想,這些持不同意見的朋友也是多為好意或者開個玩笑。

比如,前不久寫了一篇《麵條裡之魁首:打滷面》,就使得有的朋友不快,說北京的麵條無法與他家鄉的麵條相比,甚至有的言辭十分激憤。其實,我僅僅就北京的傳統麵條類食品做了一個比較,說正宗的打滷面是北京麵條裡的魁首,並沒有言及其他地區,也沒有做任何橫向比較。我也理解那些朋友維護家鄉美味的拳拳之心,其實誰又不是如此呢?

據北京市統計局數字,1949年,北京的人口為209.2萬人,2016年達到2172.9萬。當然其間的行政區劃有些變化,也帶來一些人口的增加,但是,六十多年,人口激增十數倍是不爭的事實。當年的兩百多萬北京人,應該大部分是北京土著,其中就有一些滿清遺留下來的旗人,雖然許多旗人在清王朝垮臺後恥於或羞於承認自己是旗人,甚至為此更改了民族,但是,幾百年留下的生活習慣還是伴隨著他們,並影響著後代。

而今,傳統意義的老北京人,在這座城市已經被稀釋得成為了「少數族群」。這些「少數族群」的許多習俗並沒有被湮滅在塵埃裡,它們還在影響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同時,1949年到1960年代來北京的人們的子嗣,也已經可以稱為老北京了。

談及老北京習俗,一般來說指的是1949年之前,乃至上推至1644年,清朝在北京建都,從那時流傳下來的習俗。雖說六十多年的風雲變幻,新北京人已經是這座城市的主角,可老北京的生活習慣也不知不覺地浸入了他們的生活裡,新老北京人相互影響,共同延續著悠久的北京文化。

僅從每天的日常吃喝角度看,老北京便有一些有意思的習慣。首先,每天晨起的第一件就是喝茶,老北京人會先泡一壺熱茶,有錢人家會沏一壺香片,沒錢的也會給老人泡一壺從茶葉店買來的碎茶葉沫子,名之曰高末。先把茶喝透了,這一天才會有精神去幹事情,否則,全天都渾身透著那麼地不得勁兒。北京人喝茶自然是以花茶為主,喝夠了茶,才是吃早點,北京的早點以麵食為主,燒餅火燒油餅油條是主力,稀的是粳米粥、豆漿,一般都是在自己家裡吃,只有外出順路或者一些老饕,才會去前門外鮮魚口的會仙居、天興居去喝一碗炒肝、來幾個包子。北京人雖說愛吃麵條,但是,沒聽說誰的早餐就是麵條,這一點,與許多南方地區不太一樣。

說起茶,我很佩服象張一元、吳裕泰這般老字號的店員包的茶葉包,這才叫真功夫,無論顧客是買一二兩高級香片還是一斤高末,只見售貨員拿一張印著店名的大張方紙,上邊鋪放一張小點的紙,將稱好分量的茶葉倒在上面,三兩下,就打好一個方方正正的包,再用紙繩系上十字,這個紙包,既美觀又結實,任你怎麼折騰它也不會變形。這種包茶葉包的本事,除了老茶葉店以外,中藥鋪子也還保留著,各種藥材在他們手裡,一會兒就變成四四方方的紙包,我曾經拆開過,卻怎麼也無法復原。

喝茶於許多北京人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舊時,一些老北京人家長年會在煤爐上坐上一個水汆兒,裡面是濃濃的茶滷汁,誰渴了就從裡邊倒出點來,兌上白水一飲而盡。夏景天,孩子們從外面瘋玩歸來,滿頭大汗,喝上一碗,焦渴頓消。冬日裡,推開屋門、掀開厚厚的棉門帘子,一股子氤氳的熱氣撲面而來,喝一碗兌上茶滷的熱水,一股暖流油然而生。

北京地處北方,日常食物理應以小麥為主,但是也未盡然,旗人中不少人家就更加喜食大米。因為在清代,旗人每月按勳位官職或兵丁級別有錢糧可以領取,吃的是祿米倉領來的陳年老米。長此以往,造成了許多旗人家庭的日常多以大米為主食。

舊時,逢年過節才能買點好米,平常糧店供應的大米多為糙米,我家的大米永遠不夠吃,每月只好去拿面票找人換米票,為什麼不拿粗糧票換米呢?因為大部分人家的麵粉也不夠吃。記得早年間,我在粵東地區當兵,每日三餐都是大米飯,米飯雖然要好於棒子麵窩頭,可是架不住頓頓是大米,而且那米還是糙米,沒一點油性,盛在碗裡不成團,不少北方籍的戰友叫苦不迭,我卻很適應,原因無它,在家習慣吃大米了。

早些年的票證年代,每月每人的糧食是有定量的,而且粗糧、麵粉、大米按比例配售,麵粉是為細糧,玉米面為粗糧,一些巧手人家會想方設法粗糧細作,玉米面和白面蒸的花捲兒美其名曰「金裹銀」,現在一些老字號還有售,叫做金銀捲兒。玉米面發酵蒸發糕,如果發糕裡放上紅糖,上頭點綴幾粒小棗,那簡直就是自製高級點心了。白面和玉米面混合在一起和面,做的麵條叫做兩樣切條兒,雖比不上白面的麵條勁道爽口,可也要比純玉米面壓出來的鋼絲面要順滑許多。

老北京還有一種吃食叫做煮尜尜兒,有的老北京人叫它「盆兒裡碰」,透著那麼俏皮幽默。其實這就是一種粗糧細作的無奈,取玉米面一斤,加入一兩白面,開水和面,越硬越好,擀成厚面片,切丁,撒上幹棒子麵,以免粘在一起,擱在一個盆裡搖晃,之後煮而食之。現而今,金銀捲兒、發糕、兩樣切條兒、煮尜尜都成了稀罕物,想吃一頓,也還真不容易呢。

老北京人還特別重視年節,每到一些節令,必然要預備應景的食物。流風所及,今天依舊,春節、上元、清明、端午、中秋自不必說,到了立春,春餅店肯定一座難求。夏至那天麵館裡芝麻醬麵供不應求。頭伏、冬至餃子館兒人滿為患。秋涼以後,涮鍋子便在四九城煙火繚繞了。其實還有許多人家在自己家裡,吃的也是這些。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似乎更加適用於老北京人,日常過日子,北京人總是想著變著花樣吃。

來源:京味兒

編輯:TF010

相關焦點

  • 印度人的平民午餐,講究的吃法讓人看呆,一般人都直呼:接受不了
    一日三餐對於我們十分重要,就日常所需來說,不僅有供給能量的作用,體驗美食也是一種很好的心情享受。每一個地方的人所喜歡的美食也有很大的不同,像是中國人擁有各種精緻菜品,有八大菜系、滿漢全席等等,就這些來說,選擇真的是不少了,而對比一些其他國家來講,跟我們中國還真的沒有什麼可比性的。
  • 老北京的天壇龍鬚菜,從皇家貢品到平民餐食的傳承
    詩曰:瓊樓玉宇嫣花紅,宏圖已展春意濃;山外清歌樓外笛,芳草萋萋花滿畦。北京城在柳絮紛飛中迎來了陽春三月。以往這個時候,老北京人一般講究吃春兒,就是吃春天的應景美食,例如各種野菜、榆錢之類的。並且,古人認為吃春兒是一件大事,跟中秋吃月餅一個理兒,都是祈求風調雨順、祛病消災的儀式。
  • 花菜的新吃法,還是頭一次見呢!這種吃法比吃肉還過癮!
    花菜的新吃法,還是頭一次見呢!這種吃法比吃肉還過癮!花菜應該是人們生活之中最普遍的一種食材,我也喜歡吃花菜不單單是因為它是好看的外表,而且還因為它所含的維生素比較多。那菜是非常家常的一種菜餚但是我們平常做花菜的方法也有很多種。
  • 蘿蔔的這種吃法還是頭一次見,不炒不涼拌,吃一次就忘不掉,真香
    蘿蔔的這種吃法還是頭一次見,不炒不涼拌,吃一次就忘不掉,真香。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間自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的吃法!所以在這個寒冷的冬季裡,怎能不隔三差五吃一次蘿蔔呢?而蘿蔔最常見的烹飪方式就是炸蘿蔔丸子吃了。但是蘿蔔丸子有時吃膩了,也就顯得不那麼好吃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想法呢?正好老家裡種了很多的青蘿蔔,發愁吃不完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蘿蔔的新吃法。蘿蔔的這種新吃法不炒不涼拌,簡單一做,吃一次就忘不掉了。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熱議: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喲,這不是猴爺嗎!給您請安了!」一段標題為「老北京偶遇行禮」視頻裡,一個穿著T恤的年輕人,單膝下跪給面前的「猴爺」行了個禮。「猴爺」看起來不過三十多歲,但穿的卻是盤口對襟衣,頭戴瓜皮帽,全然不像這個時代的人。評論區裡,有網友大呼「我這是穿越了嗎」,還有人則是看起了熱鬧:「老北京人都這樣嗎?太地道了!」
  • 冰塊做鍋底,羊肉切塊不切片,這種火鍋吃法第一次見!冰煮羊火鍋
    中國的火鍋分好多流派,四川的重慶火鍋、老北京銅鍋涮肉、羊蠍子火鍋、東北白肉火鍋、潮汕牛肉火鍋等等,這些火鍋的鍋底有的放牛油、有的是清水、有的是骨頭湯,就是沒聽說有放冰塊的。今天朋友邀請我去西安韓國風情街的拉克申冰煮羊吃了一回火鍋,新奇又好吃!
  • 老北京味清水銅鍋涮羊肉
    如果說紅湯鍋是一朵妖豔的玫瑰花,那老北京涮羊肉就是一朵晶瑩的白蓮花。作為北派代表的老北京火鍋,與四川的麻辣火鍋大相逕庭,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四川火鍋的味道,取決於鍋底料的高下,食材本身的滋味排在後位;而北京的涮鍋,鍋底、食材和蘸醬小料的選擇,一個都不能少。蘸料麻醬鹹香    有個段子這樣講:說一個北京人跑到南方去吃火鍋,一進門就問:「老闆,這兒有麻醬嗎?
  • 午飯的起源:一日三餐的演化
    在原始的狩獵-採集族群生活中,由於食物的產量多寡難以預料,他們的飲食也全無規律,有時能一天吃多頓到極飽,但另一些時候則一整天不進食也沒關係。南美洲的毗拉哈印第安人第一次進城時,對西方人吃東西的習慣,特別是一日三餐這碼事,都感到十分驚訝。只有文明社會才定時進食。在某種程度上,嬰幼兒時代便重現了這個過程:剛出生的嬰兒不知定時,餓了就哭著要吃奶,吃完再睡,一日多餐,其進食規律是逐漸培養起來的。
  • 農村這種像刀一樣的蔬菜,你見過嗎?還記得它的美味嗎?
    刀豆這蔬菜為什麼要叫做「刀豆」呢?是因為它長的真的太像刀子了。事實把這種刀豆和刀子放在一起確實很像一把刀子,而且刀豆的長度差不多一尺左右,跟小彎刀的長短大小都差不多。也正因此而得名「刀豆」,也有些地方的叫法有點不一樣,有些人叫「劍豆」還有些叫刀豆角、大刀豆、刀板豆、野刀板藤等等,都是和刀有關的叫法。
  • 老北京小吃真的是窮講究嗎?別急,先吃完這10種地道小吃再評價
    喜歡吃就多吃點,不喜歡就不要吃它,一般般的話就緣分到了再吃。沒有必要聽一些人說這個好或者這個是窮講究,就跟著去吃或者抵制,凡事要自己試過才知道。所以,下面這10種代表性的老北京小吃,吃過後再來評價也不遲。
  • 乾隆皇帝是老北京涮羊肉的忠實粉絲,那知道銅火鍋的起源嗎?
    說到火鍋,各位客官就會想到重慶火鍋和老北京火鍋吧,一想到火鍋我就會想到直咽口水,重慶火紅紅的辣油,上面還飄著一層辣椒,沾上油碟,我的媽呀。口水都要留下來了,但是今天我們講的是老北京的火鍋,它就是用享受兩個字來形容的。
  • 一日三餐的正規吃法
    隨著人們生活的美好,一日三餐的吃法也改變了。怎麼吃才算正規呢?你可要看仔細了哦!早餐:一般要鹹甜搭配,要吃水果或喝果汁。兒童的早餐:兒童正是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注重補充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相當重要。首先要少量少吃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以防引起齲齒和肥胖。
  • 老北京平民酒肆——蝦米居
    老北京人對自己有一句評論:「吃盡穿絕」。這是一句公道話,一點兒也沒誇大其詞。然而這些去處皆貴族化,平民之輩倘自掏腰包,是斷然不敢問津的。        平民雖然囊中慚愧,但也不滿足於終年總啃「窩頭熬白菜」(昔日北京典型的平民家庭飯食)之屬,他們也往往有饞了的時候;而專為這些平民解饞的理想酒肆,便是蝦米居。         蝦米居位於阜成門外月牆吊橋內,傍河而設肆,開業於明代,本名永興居,以賣從柳泉居躉來的甜、苦兩種黃酒出名。
  • 日本大胃王王木下吃50人份的超大年輪蛋糕,這種吃法還是第一次見
    日本大胃王王木下吃50人份的超大年輪蛋糕,這種吃法還是第一次見現在的生活水平已經是大幅度上升了,再也不用擔心是吃不飽的問題了,反而是因為吃的東西多了也就不知道應該選擇吃什麼了。現在人的生活也就是越來更加精緻了,除了要吃一日三餐之外,平時有空的話還會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去吃吃下午茶。不知道大家在吃下午茶的什麼時候通常是會點什麼東西吃呢?要是小編的話那肯定是要點上一杯咖啡外加一塊小蛋糕的,這是小編最喜歡的下午茶的搭配了,不知道你們是喜歡是怎麼樣的呢?
  • 【族群研究】範可:《略論族群認同與族別認同》
    我們考慮族群問題時必須同時考慮兩個方面,即:主體民族(majority)和少數民族(minority)。英國人類學家阿德勒(Edwin Ardener)指出,必須通過了解主體民族來理解少數民族。[1](P212)如此一來,便涉及到這麼一些問題,即:在多大程度上,少數族群是由主體民族或者主流群體所定義或者生產的?經由這一定義所產生的群體認同與未被定義之前的群體認同有何不同?
  • 老北京人都未必知道,正宗北京打滷面有這麼多講究(附菜譜)
    這個儀式古已有之,今天它的主要形式和內容已經湮滅在歷史塵埃中,一些講究老理兒的家庭可能還保留著吃打滷面的習俗。在雍和宮的法輪殿裡,陳列著一個十分精美的「魚龍變化盆」,這是當年乾隆皇帝出生三天時舉行洗三儀式的澡盆,可見,即使在皇家,洗三活動也是十分隆重的。可惜的是,作為當事人的嬰兒,不諳世事,更談不到吃一口專門為他(她)準備的打滷面了。
  • 午飯的起源: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日三餐的
    在原始的狩獵-採集族群生活中,由於食物的產量多寡難以預料,他們的飲食也全無規律,有時能一天吃多頓到極飽,但另一些時候則一整天不進食也沒關係。南美洲的毗拉哈印第安人第一次進城時,對西方人吃東西的習慣,特別是一日三餐這碼事,都感到十分驚訝。只有文明社會才定時進食。在某種程度上,嬰幼兒時代便重現了這個過程:剛出生的嬰兒不知定時,餓了就哭著要吃奶,吃完再睡,一日多餐,其進食規律是逐漸培養起來的。
  • 冬天才能吃的「燒烤」,治療咳嗽還暖胃,這種吃法,你們吃過嗎?
    冬天才能吃的「燒烤」,治療咳嗽還暖胃,這種吃法,你們吃過嗎?說到燒烤,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夏天的燒烤攤了,夏天的時候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去吃燒烤,是一件特別愜意的事情,但是到了冬天以後,吃燒烤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幾乎都已經沒有了,不過冬天,有一種特殊的燒烤,只有冬天才能夠吃到,吃了以後不但不上火,而且還能治療咳嗽,對哪位也有一定的效果,只不過這種吃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
  • 老北京愛喝的「四大茶」裡沒有茶葉,卻香味誘人!比豆汁好喝多了
    一般的平民百姓喝不起茶,就就地取材,自創了糊狀的食物當作茶飲。因此,老北京從清代開始就形成了最著名的四大茶——茶湯、麵茶、油茶和杏仁茶。清代竹枝詞中還有「午夢初醒熱麵茶,乾薑麻醬總須加」的說法,正宗的麵茶還要在芝麻鹽裡面加入少許姜粉,沒有則不正宗。喝麵茶最講究的就是吃法,用嘴沿著碗沿吸溜著吃最為地道。
  • 黑芝麻的做法,這種吃法第一次見,真是太好吃了!
    黑芝麻的做法,這種吃法第一次見,真是太好吃了!今天我們來分享一個好吃的黑芝麻千層餅的做法,層次多又暄軟,家人都很喜歡。放到溫暖的地方,二次醒發40分鐘,然後蒸20分鐘,咱們的黑芝麻大蒸餅就做好了,這樣一道美食就做好了,看完之後,是不是覺得超級簡單,喜歡的話,記得評論和轉發哦,在家有空閒時間就可以操練起來吧,覺得美味好吃要分享給自己的小夥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