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變得強大,你要學會依賴 | 測試: 「適度依賴」讓關係更緊密

2020-12-19 知我心理學

原書作者:羅伯特·F·伯恩斯坦,瑪麗·A·朗古蘭德

KY作者 / Ci

編輯 / KY主創們

在這個社會中,無論對於男性或女性,「獨立」的價值都在越來越多地獲得肯定。很多人認為,只有無論在物質層面還是在精神層面上,都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的人才是「強大」的。但來自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F·伯恩斯坦和瑪麗·A·朗古蘭德(以下簡稱作者)顯然不這麼認為。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本書,《關係:適度依賴讓我們走得更近》。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一定程度的依賴他人、以及允許他人依賴自己,是健康的關係中不可或缺的。

書的第一章介紹了「什麼是適度依賴」,第二章則介紹了「適度依賴的反面模式」——「消極的過度依賴」與「障礙性疏離」,作者認為無論是哪一種,後果都是讓我們隔絕了彼此。第三個章節中,作者沿著第二個章節,介紹了在關係中識別消極過度依賴和障礙性疏離的方法;從第四章到第八章,作者依次介紹了如何將「適度依賴」運用到不同的關係裡,愛情、友情、作為子女、作為父母、工作關係;第九章,作者著重強調了在生命中面臨危機和困境的時刻,適度依賴者相比另外兩種不適度依賴者存在的優勢;全文最後一章作者提出了在變老的過程中,適度依賴也對獲得幸福起著關鍵作用。

今天我們來給大家做一下這本書的導讀,在閱讀之前,你可以使用書中的人際關係類型測驗,看看你的關係類型是否健康。

什麼是適度依賴,什麼是不適度的依賴?

作者認為,在如何處理「依賴」和「獨立」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狀態上,人們可以被分為三種不同的關係類型:適度依賴,消極的過度依賴,和障礙性疏離。簡單來說,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和「獨立」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狀態中間取得平衡;而另兩種狀態則是不平衡的。

而每種關係類型的形成,都源於我們從童年開始就發展出的依戀類型「關係劇本」(即關於「別人會怎樣對待我們」的信念,以下會在每種關係類型中展開敘述)。

1. 適度依賴者:

作者對適度依賴給出了這樣的定義:「適度依賴是這樣一種能力,讓你融合親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仍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並且在需要時樂於請求別人的幫助,而不覺得自責。」(P4)也就是說,適度依賴讓我們自信並充分地信任他人,不恐懼暴露自己的脆弱,懂得求助,同時最終是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依然保持自己的自主性。

一般來說,能夠做到適度依賴的人,在依戀類型上往往是安全型的,他們平靜而自信,認為他人可以信賴;他們的關係劇本是相信「有人會在我身邊」,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會得到照顧的。

然而,做到這樣並不容易。除了適度依賴以外,更多的人處於兩種不健康的關係模型中:

2. 消極的過度依賴者

過度依賴是一種依附性的關係模式,通過依附他人,來逃避生活的挑戰。他們總是致力於和他人保持聯繫,即便在面對他人的輕視和傷害時,也很難、甚至是不可能放棄依賴(P8-9)

過度依賴的人,依戀類型往往是痴迷型(也被稱為焦慮型),他們隨時隨地都會害怕照顧自己的人會離開。他們的關係劇本是「我一個人不行」,認為如果沒有其他人,自己就無法生存。這種劇本既有可能源自小時候被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也有可能源於過於嚴苛、循規蹈矩的教養方式。(P32)

一般來說,過度依賴的發展階段分為四個步驟:1. 自我否定,想像自己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2. 渴望被保護,同時恐懼被遺棄,這種焦慮、恐懼感越來越強;3. 焦慮和恐懼使他們開始以他人為中心,不惜一切代價地取悅他人;4. 最後,會導致自我分離,即自己與自己分離——因為過於關注別人,而忽視自己的願望和感受。(P33-34)

過度依賴也分為不同的類型,他們通過不同的模式來表現自己的過度依賴:

·無助型(不成熟模式):通過誇大自己的脆弱,表現得孩子氣、需要關愛、容易受挫、經常哭泣,來維持和他人的關係。

·敵意型(控制模式):通過脅迫他人來維持關係。他們總是表現出馬上就要崩潰、發狂的狀態,以此來取得支配地位。典型的表達是「如果你離開我,我就自殺/傷害自己」。

·隱藏型(微妙模式):他們採取的方式是迂迴的,比如偽裝生病、過敏、編造經歷等,使他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這段關係。

·衝突型(難以預料的模式):他們非常善變、反覆無常,總在極端的過度依賴和短暫、表面的自立中搖擺。在「依賴」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敵意型過度依賴的特徵;在「自立」的時候,又表現出隱藏型過度依賴的特徵。(P35-37)

3. 障礙性疏離

疏離的人不會讓任何東西貼近自己,他們的人際關係是膚淺的、公式化的,總是在精神上拒人於千裡之外。

障礙性疏離的人,依戀類型往往是迴避型,他們迴避與他人身體上和情感上的親密。他們的關係劇本是「只能靠自己」,認為永遠不會有人在需要時幫助自己,要生存就必須獨立。這種依戀類型和劇本可能源於小時候親近的人對自己疏遠或者冷淡,讓他們覺得沒有人在乎自己,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他們看起來堅強而自信,實際上卻孤獨而悲傷。

障礙性疏離的發展也有四個步驟:1. 缺乏信任,即慢慢形成「他人是不可信的」的信念;2. 渴望距離,害怕被侵入,即為了讓自己不失望和受傷,而拒絕接近和親密;3. 採取防禦性的行為,花費很多精力來與他人保持距離;4. 與他人隔絕越來越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建立滿意的親密關係。(P38-39)

障礙性疏離的人,也通過不同的模式來表達:

· 退縮型(羞怯模式):他們的社交焦慮非常嚴重,只有為數不多的看上去比較「安全」的朋友,除此之外不和他人交流;

· 憤怒型(挑釁模式):他們通過表現敵意,來保持距離。這種敵意也會轉變為多疑甚至偏執,比如幻想別人在暗算自己,甚至會有辱罵和打人的情況。他們的憤怒實際上只是一種防禦,用來掩蓋自己的孤獨和不安。

· 自戀型(自我中心模式):他們用幻想中的優越感作為避免和他人接觸的理由。他們通過表現出比別人更聰明/更堅強/更好看,來合理化自己的疏離行為。和憤怒型一樣,他們的自我中心也是壓抑內心無力感的一種防禦。

· 膚淺交往型(勉強為之的模式):這種人根本就不表現出疏離。他們一般都有很多朋友,甚至是數量龐大的朋友,但關係都非常膚淺,這些社會關係都只和共同的任務(比如工作)或愛好(運動等)為中心,沒有任何情感深度。和這樣的人交往在一開始很開心,但很快你就發現關係無法深入下去。(P39-40)

1992年,作者在美國實施了一個涉及幾百個樣本的調查,發現有約30%的人在生活各方面表現出過度依賴;超過25%的人表現出障礙性疏離。最快樂、對生活滿意度最高、適應性最好的人便是那些表現出適度依賴特點的人;過度依賴及障礙性疏離的人則更容易患流感、心臟病、癌症等,而且恐懼、抑鬱、成癮等問題的風險更高,離婚率也更高。(P19)

過度依賴和疏離

導致親密關係的遊戲和陷阱

不同的關係類型,會在親密關係中有不同的表現。適度依賴的人會獲得高質量的關係。高質量的關係往往有以下三個特徵:開放和真誠、關心和體貼、安全感和信任。而對於過度依賴和障礙性疏離的人來說,關係不具備這種特徵,作者將其稱之為「關係遊戲」

在關係的遊戲中,關係是一種權力鬥爭,兩個人都想要從對方身上索取更多,自己儘量少付出。關係遊戲通常都是由其中一方發起,另一方則逐漸捲入這場沒被明確討論過規則的遊戲當中。

玩關係遊戲的人常常使用的策略是「關係陷阱」。設計關係陷阱的目的,是為了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通常是一個人抓住了對方情感上的弱點,使對方若是拒絕Ta的要求就會陷入內疚;久而久之,內疚會變成憤怒和失望。

過度依賴的人和障礙性疏離的人,設計陷阱的方式不同。過度依賴的人,容易設計讓別人承擔自己不願意承擔的責任和壓力。比如,他們可能會故意誇大身體上的小毛病以獲取配偶的關心。落入陷阱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總是要像家長一樣,負責家裡的所有事。

障礙性疏離的人,會設陷阱讓對方放棄主動權,由自己來決定兩個人的關係保持什麼樣的距離。比如,當伴侶想談論一些兩個人之間需要解決的問題時,Ta就會故意保持距離,並表現得悶悶不樂。掉入陷阱的伴侶會慢慢放棄主動權,不再提及讓疏離者不高興的事情,於是,關係中一些嚴重的問題就被掩蓋了。(P52-53)

這本書中作者談到了各種具體的關係陷阱的信號,幫助讀者辨認出自己的另一半是否正在玩一場關係的遊戲。我們在後文中有更具體的闡述。

如何識別和改變,建立適度依賴的關係?

那麼,如果你懷疑身邊的人有可能是過度依賴或障礙性疏離,該怎麼辦?作者提供了識別的方法——通過你自己的反應,來識別對方是不是危險的關係對象。

以下是作者介紹的,與過度依賴的人戀愛的個體可能有的反應,這些不同的反應,都可能由一個過度依賴的伴侶引發。

相互依賴。你被Ta的需要所誘惑,扮演了養育、照顧Ta的角色,花大量時間、精力去照顧這些「弱者」,甚至在Ta得寸進尺的時候,還會付出更多的關愛。

抵制依賴。你努力與對方製造距離,在情感上退縮。

權威主義。你用接管一切的辦法來應對Ta,開始決定所有事情,設置規矩,主導這段關係。而這種反應只會強化依賴者的無力感和消極行為。

詆毀或貶低。如果你已經開始掌控依賴者的生活,你會看不起Ta,認為Ta懦弱、無能、幼稚,當貶低進一步發展,就可能產生精神上、身體上和性方面的虐待。(P56-57)

而如果你有以下這些本能反應,你有可能正和一個障礙性疏離的人在一起:

過度補償。你加倍努力去接近對方,疏離的人卻覺得自己被侵犯了,更加退縮,使你進一步感覺挫敗和憤怒。

自我貶低。你可能會非常內疚,以為是自己造成了雙方的距離,希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來「修復」關係。疏離的人感知到了你的不安,於是變得更加強勢,更嚴格地限制彼此間的接近。

轉移。從其他的關係中尋求親密感,這種方式最大的風險就是背叛。

否認。不正面面對問題,而是找理由來說服自己一切都沒問題,隨著時間流逝,關係會好起來。這種否認消極感受會增加壓力和生病的可能性。(P64-65)

幸運的是,作者發現,適度依賴可以後天習得。

我們在這裡不介紹戀愛對象有問題該怎麼辦(可以自己去看書,有很多章節),著重介紹一下如果自己是不健康的依賴類型,該怎麼辦?

在做出認識和改變之前,你首先要先明確以下幾點,真正地理解「適度依賴」:

1.你需要把所做的事情和人本身區別開來——你的行為,並不等於對你這個人的定義。尋求幫助並不等於無能,也和缺乏安全感、不成熟、失敗無關。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你也可以是自信、能幹的。

2.尋求幫助不是為了逃避挑戰,而是為了學習和成長。

3.求助需要有方法,讓被求助的、被依賴的人也很愉快,而不是有一種「被套住」的感覺。(P6-7)

在作者看來,當你真正做到適度依賴時,你就能「學會平衡親密與自主,請求幫助而不感到無能,與其他人建立聯繫,而不在這個過程中喪失自我」。對適度依賴的重建過程是變化的、不可預測的,它「充滿了意料之外的收穫和令人沮喪的倒退」,但不管進展如何,你都要學會享受它。

今天這篇導讀只摘取了《關係:適度依賴讓我們走得更近》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如何分別在愛情、朋友、家人、親子、工作等人際關係中建立適度依賴的關係,如何拋開本能反應、有意識地做出良性反應,作者又對重建適度依賴提出了怎樣的四步改變方案。

相關焦點

  • 孩子對父母依賴成習慣,處理好「適度依賴」,讓孩子走向獨立自主
    連學校老師都說,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已經成習慣了。如果你家孩子也跟老李家的孩子有同樣的情況,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處理孩子對父母的&39;&39;適度依賴&39;,只要處理好這點,孩子走向獨立自主不是夢。2.孩子會更獨立自信適度依賴不同於過度依賴與疏離依賴,適度依賴的孩子,他進一步有自己更廣闊的想法,退一步也有父母的庇護和包容。所以說它可以在一個空間裡鬆弛有度的,有節奏的進行他自己所想要的,這會使得他比同齡的人更加自信。
  • 適度依賴孩子才能健康成長!依賴與獨立的平衡,需要父母掌握
    最後還是有幾位男生強硬的非要幫她做一些重活,才讓她漸漸學會了接受。她坦言自己這樣確實很累,但是已經習慣了,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父親酗酒,母親消沉,除了自己還能指望誰呢?在《關係》一書中,伯恩斯坦提到,三歲以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有兩件事,一件是與父母之間情感的聯結,一件是在心理上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前者缺失,孩子註定孤獨,後者缺失,孩子難以獨立。孩子應該學會適度依賴。
  • 心理學:學會真正的依賴,你才會更自信幸福
    心理學發現,真正的關係建立必須彼此學會依賴,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學會適度的依賴其實也是良好人際關係的開始。心理學曾經做過一組調查研究發現,最快樂、對生活滿意度最高的是那些能表現出適應度依賴特點的人,在親密與自主之間達到平衡,自信同時也信任他人。如何學會適度依賴,四個技巧讓你更自信幸福。
  • 別輕易阻止,允許「適度依賴」孩子才會更獨立
    別輕易阻止,允許「適度依賴」孩子才會更獨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總「黏人」?別輕易阻止,允許「適度依賴」孩子才會更獨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戀愛中,如何處理「依賴」和「獨立」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狀態
    一些過來人,經常和我們說:「女生要獨立,要愛自己,把握好相處的尺度」。「女生在戀愛中不要過度依賴對方,要學會獨立」。「女生不能太獨立,過度的獨立會讓親密關係變得過分疏離」。「女生就要應該適度去依賴男方,不要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
  • 孩子請求幫助,還在說「你自己來」?懂得求助的孩子才更懂得獨立
    《關係:適度依賴讓我們離得更近》這本書的作者在書中是這樣來總結「適度依賴」的概念:適度依賴是這樣一種能力,讓你融合親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仍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並且在需要時樂於請求別人的幫助在很多人的眼裡,這句話適合於夫妻之間較強勢的一方,可是在我看來,這句話就完美詮釋了「適度依賴」這個概念:我有我強大的自我意識,所以說如果你無法讓我依賴的時候我可以「換了你」,然而因為你跟我的親密關係,所以我樂於請求你的幫助,這就是「慣著你」。
  • 很多女人戀愛後陷入迷茫,既要獨立又要依賴,這不自相矛盾嗎?
    很多女人在戀愛中的時候都不喜歡過度依賴,都本著「要獨立、要愛自己」的原則,同時她們也會好好的把握尺度,讓自己不要「太懂事」,不要因為想變成一個獨立人就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因為這樣會讓親密關係變得疏遠。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些都屬於不適度的依賴,需要我們警惕。
  • 親子關係出現隔閡,家長要考慮「反向依賴」,需給孩子成長空間
    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反向依賴。家長需要學會放手,給孩子充足的成長空間。這種強勢的教育方式,只會導致孩子的反抗,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因此家長應該學會放手,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反而更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要學會放手,給孩子成長空間1、尊重孩子的想法。首先,家長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認為孩子年紀小,所以就可以忽略孩子的喜好。
  • 接受焦慮的5種方式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大
    「我教給我的患者的很多東西不是為了擺脫焦慮,而是要改變他們與焦慮的關係,」職業諮詢師、麻薩諸塞州的凱利•霍夫曼•金說。雖然你不一定能克服焦慮,但你可以找到接受和處理它的方法。事實上,你甚至可以找到焦慮能讓你變得更強大的方法。在這裡,五個人分享他們在焦慮中生活的經歷,以及他們如何利用他們與焦慮的新關係來感覺更有力量。
  • 撕開獨立女性的鬼話,這才是親密關係的最佳模式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關係:適度依賴讓我們走得更近》一書,那些能夠做到適度依賴的人,過得最快樂、對生活滿意度最高、適應性也最好。過度依賴都有哪些表現?該如何維持恰當的依賴?我們從問卷中精選了4個故事。但是我想,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裡面,雙方的強大程度應該是可以彼此平衡的。戀愛是提升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解決寂寞的手段。         「我所有的依賴,都在補足父愛的缺失」喵咪,25歲,女,白領幸運的人一生都是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人生需要學會獨行,莫要過分依賴別人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不要過分依賴他人。對此深以為然。別人或許能幫助你一時,卻幫不了你一世。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或許他人能陪你一時,但是卻不能陪你走完一生。況且,人生漫長,誰又能保證中途是否會發生變故。唯有依靠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走出一片美好的人生。
  • 席慕蓉很簡單的名言,僅11個字,卻讓很多人變得很堅強,很強大!
    很有錢的人,總是沒有人敢去招惹,沒有人敢去得罪,甚至都喜歡圍著有錢人轉,低頭哈腰,都想拉好關係,佔點小便宜。而沒有錢的人,不管站在哪裡,都是被人看不起的,甚至還會被一些沒有錢的人欺負,比自己還弱小的人欺負。人心都是這麼醜陋的。你要老實,有人就會欺負你,你要變得強大,人家都會故意躲著你,讓著你,怕你。
  • 想讓親子關係更牢固?你需要聽聽這些建議
    想讓親子關係更牢固?你需要聽聽這些建議 加強親子關係需要付出努力。育兒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通過與孩子保持密切的關係和開放的溝通,可以讓你在生活的各個階段與他們保持聯繫。
  • 內心強大心法:如何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厲害,首先學會做到這件事
    文/唐若 唐若心學作品,違者必究 對於每個人來說,我們要想深入贏得人心,首先要學會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言行一致 我們要想讓內心變得更為強大,我們首先就要學會做到一件事,那就是重視語言的力量。我們古代君子有一個習慣,叫做慎獨。 慎獨強調就是每天審視自己的行動還有內在言語,是否存在言行不一致,或者說大話的情況,慎獨讓我們知道自己所說的話就是頂天立地,從源頭上重視自己所說的話,我們才不會輕易承諾,而是必然會做到承諾就要做到。
  • 心理測試:選一個小盆栽,測你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生活不可等候他人來安排,要自己去努力爭取與奮發圖強。生活還是要靠自己繼續往前走,有的時候傷害和挫敗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它會令你變得更加好,孤獨和迷失亦是如此。任何事物到最後必定會變成一件好事,只要你能繼續走下去。
  • 中國式親子關係的依賴與獨立
    (S被忽視,R孤獨)「我不知道要怎麼辦,面對衝突,我就是很害怕,從小我就看著我父母爭吵打罵,所以一看到別人發生衝突,或者感覺要發生衝突,我就馬上開始感覺恐懼,很想逃離。」(S衝突,R害怕衝突,逃避)「我父母從小什麼都管著我,連我什麼時候上廁所,什麼時候睡覺都是他們規定的,更別說考什麼學校,讀什麼專業。
  • 【求知探新】Unity中字體名對依賴關係的影響
    今天分享的內容,來自我們對UWA問答社區中《求助有關字體依賴的問題》一帖的研究。一、問題描述兩個沒有相關性的字體,在Unity裡導入的時候,會產生依賴關係。並在測試之前確認過這兩個字體資源,無論是從字體本身,還是Unity裡面的Font Name等地方,都沒有看到相關性,但是卻能通過AssetDatabase.GetDependencies(ttfPath)方法找到兩者之間的依賴關係。在實際加載的時候,加載PKCommonFont時,也會加載Normal字體。
  • 《危險的人工智慧》過度依賴,終將會導致事情的結果變得更差
    可是你是否想過,人工智慧依賴的是機械科技,而機械與人類終究不一樣,一個人可以健健康康地活著,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正常人所做的每種事情起碼都是在自己的意識操控之下產生的。而機械人依賴於軟體的算法,以及硬體的組裝。機械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精準的運算,但是機械失控的後果也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