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民歌《茉莉花》,成為一張中國送給世界的音樂名片,委婉動聽

2020-12-22 憶江南音樂坊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提起《茉莉花》這首歌,可以這麼說,絕大多數中國都會哼上幾句。即使是在國外,只要是有華人華僑的地方,都會聽到這首歌的曲調。這首歌,成了除國歌外,最能代表中國的一首歌曲。

說起《茉莉花》這首歌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明清時期。其實這首歌最初的名字是《鮮花調》,在明朝的萬曆年間就有記錄,後來到清代乾隆年間,有一部大家都很熟悉的戲《西廂記》,講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裡面有兩句重疊的戲詞「鮮花調」,這是《茉莉花》這首歌的雛形。

《茉莉花》因為在我國江蘇一帶流傳最廣,大家都把它稱作是一首江蘇民歌。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挺進淮南,部隊裡有一個大眾劇團,團裡有一名文藝兵叫何仿。當時部隊開到南京附近的金牛山一帶,何仿偶然間聽到一位民間藝人,自彈自唱一首曲子很好聽。就好奇地跟這位老藝人攀談起來,這才了解到這首曲子叫《鮮花調》。歌詞裡面唱到三種花,有金銀花、玫瑰花和茉莉花。

何仿回到部隊,把這首歌進行了修改,去掉了前面的那兩種花,只留了茉莉花。在歌詞中重點突出了茉莉花的特點,並且把個別稱呼也做了修改,比如把「奴」改成「我」,使歌詞更加大眾化,更易於傳唱,最後把歌的名字更名為《茉莉花》。

解放後,南京軍區成立前線歌舞團,何仿任團長。有一次,團裡一位女演員陳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了這首《茉莉花》。何仿聽完後認為很好聽,就對陳桂蘭說:「以後你就用吳語演唱這首歌。」到了1959年,周總理訪問奧地利,前線歌舞團跟隨總理,在維也納第七屆世界青年和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陳桂蘭演唱了這首歌,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

後來前線歌舞團跟隨總理先後走訪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像莫斯科、布達佩斯、雅加達、金邊、萬隆等地,當地的華人華僑聽到這首歌,都非常喜歡,因為它喚起了華僑對祖國和家鄉的眷戀之情。1997年6月30日午夜時分,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由中國軍樂隊演奏的第一首曲子,就是這首《茉莉花》。據何仿的兒子何海峰迴憶,當年老爺子看電視轉播,聽到在這個偉大的時刻,中國軍樂團演奏了經過自己改編整理的曲子,激動得熱淚盈眶,這首曲子也是何仿老先生最喜歡的一首歌。

2004年,一位五歲的小姑娘上幼兒園,跟著老師經常表演一些舞蹈,也唱過這首《茉莉花》。有一天,一位光頭大大來到幼兒園,讓她再唱一遍這首歌。小姑娘毫不卻場地唱了一遍,唱完了也沒當回事,就跑出去跟別的小夥伴們玩去了。到家後,媽媽跟她說,老師要帶她和另外幾個小夥伴去很遠的地方唱歌,問她怕不怕,小姑娘滿臉笑容地回答:「我哪兒都敢去。」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的閉幕式上,這位小姑娘在舞臺上唱響了這首《茉莉花》。

這個小姑娘名叫陳天佳,那位光頭大大就是大名鼎鼎的導演張藝謀。據小姑娘陳天佳回憶,平時演唱這首歌都是在平地上,在奧運會閉幕式上,自己站在升降臺上,旁邊還不停地燃放禮花,一害怕就身不由己地抖了一下。自己那麼小在那麼重要的場合,就代表中國演唱了這首歌,還邀請世界朋友到中國參加2008年奧運會,是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回憶,也是自己引以為豪的一件終生難忘的大事。

說起這首歌,還有一個小插曲。在清朝時期,曾經被當作中國國歌在德國演奏過。1896年清政府大臣李鴻章出訪德國,德國政府以國際交往中,迎接國家元首的禮儀,歡迎李鴻章來訪。按照國際慣例,在歡迎李鴻章的儀式上,儀仗隊要奏響來賓國的國歌。這可把李鴻章難住了,因為當時清政府根本就沒有國歌。好在李鴻章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他靈機一動,他是江蘇人,對江蘇民歌《茉莉花》非常熟悉,於是就讓樂隊演奏這首歌作為國歌。後來這首《茉莉花》就算是清朝的「代國歌」,在外交場合奏響,別人還給這首歌曲了一個名字叫《李中堂樂》,李鴻章聽了還很高興。

《茉莉花》這首歌,在極具東方韻味的旋律中,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不時地在世界各地唱響,它集合了上百年的國樂精華,成為一首代表著和平的友誼的歌曲,成為一張中國送給世界的音樂名片。它曲調委婉悠揚,在中國乃至國際上,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被廣為傳頌。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為它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

相關焦點

  • 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中國樂曲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寫茉莉花的詩很美,寫茉莉花的歌更動聽,但卻不及真正的茉莉花令人陶醉。新年音樂會,民樂團合奏了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暢淋漓,維也納金色大廳掌聲雷動;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會隆重開館,奏響的還是這首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 芬芳人生——江蘇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者何仿傳
    據不完全統計,神州大地上有 23 個省市廣播電臺在《每周一歌》裡天天反覆播放這種版本的《茉莉花》。江蘇民歌《茉莉花》雅俗共賞,老少鹹宜, 且受到世界上所有國家各種民族的喜愛!不過, 也因此讓許多人產生了《茉莉花》是蘇州民歌的誤會……1982 年,中國江蘇民歌《茉莉花》被收進亞太地區音樂教材,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各國人民推薦的優秀歌曲。
  • 何仿:好一朵《茉莉花》
    在國外,《茉莉花》的曲調也被廣泛運用,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今夜無人入睡》中反覆使用《茉莉花》作為背景音樂;20世紀90年代初,著名的美國薩克斯管演奏大師凱利金將《茉莉花》改編成長達8分鐘的薩克斯演奏曲,風靡世界;美國發射的一艘向外太空飛行尋找宇宙生命的飛船,搭載許多國家的優美音樂進入太空,《茉莉花》和《梁祝》作為中國的經典名曲入選,《茉莉花》得以香飄宇宙,成為真正的天籟之音。
  • 民歌《茉莉花》改編者何仿辭世 享年85歲
    一曲清麗優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紅了中國,響徹了全球,也給其收集加工者帶來了聲譽。著名軍旅音樂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江蘇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於9月21日中午12時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昨日,這一消息在網上傳開,令人唏噓不已。何老的追悼會將於本月27日上午八點在寧舉行。
  • 讓我們一起致敬中國最古老的流行歌曲之一《茉莉花》
    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唱響世界,她集合了上百年的國樂精華,成為一曲代表著和平的友誼之歌,一張代表著中國精神的文化名片。節目現場,王中山用古箏彈奏河南版的《茉莉花》,地方特色濃鬱,盡顯俏皮;方錦龍跨國界演奏日本版《茉莉花》,於指下展現了音樂的靈動和文化碰撞的火花;陳軍攜二胡上演華爾茲版的《茉莉花》,在浪漫與唯美中輸出中國文化的魅力。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程桂蘭,則帶著「吳儂軟語」版本的《茉莉花》盛裝登臺,在蘇州方言中展現《茉莉花》獨特的韻味。
  • 張惠春王繹龍組合首支單曲《茉莉花》 引電音中國新風潮
    ­  由臺灣歌手張惠春與王繹龍共同組成的一張王牌組合首支單曲《茉莉花》今日正式發布。一張王牌組合以電音中國的新式曲風重塑老歌,將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煥發新的生命與魅力。­  身為臺灣少數民族原住民卑南族歌手的張惠春因受邀大型民族音樂節目與中國電音音樂人王繹龍合作並結緣。
  • 何仿肯定《茉莉花》出自六合
    晨報訊「江蘇民歌《茉莉花》是我根據1964年前在六合八百橋鎮金牛山下採風時搜集到的《鮮花調》整理改編的。所謂的鳳陽花鼓說、五臺山佛樂起源論、雲錦工人織錦歌之說均是極不嚴肅的!」昨天,《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何仿,針對本已塵埃落定的《茉莉花》發源地之爭又起波瀾的報導,作了如上表示。
  • 名師示範音樂面試高頻《茉莉花》說課音頻+教案+說課稿
    》,感受江蘇民歌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對民歌的學習興趣。,這是一節二聲部唱歌課,樂曲為C大調,四二拍,歌曲節奏較為緊湊,採用我國傳統的民族五聲調式,並以江南特有的委婉細膩的曲調,講述了少女們對茉莉花的喜愛。
  • 雷佳歌曲蘆花細膩動聽 其獻唱《難忘茉莉花》引發創作熱
    雷佳的歌曲《蘆花》細膩動聽,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聽一聽。精彩絕倫的殿堂級表演,犀利新銳的觀點交鋒……北京衛視《傳承者之中國意象》自開播以來,憑藉著獨具一格的節目風格成為不少網友熱議的話題。在上周日播出的節目裡,這種「熱潮」還在繼續:歌唱家雷佳再現了《難忘茉莉花》這首經典歌曲,並帶來了各種版本的《茉莉花》,用「最中國」的樂曲引發了全場的共鳴,也引發了網上關於「方言版茉莉花」的創作狂潮;而來自天津雜技團的「蹬人」絕技,不僅使得節目現場展開了關於雜技傳承的討論,更是在本期節目播出後成為了熱門話題,網友紛紛留言點讚:「不僅要點評還得『診脈開方』,觀察員和青年團真是太拼了!」
  • 《航拍中國》打造美麗中國的一張名片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航拍中國》監製梁紅在昨天舉行的開播發布會上介紹說,紀錄片全方位、立體化展現了中國獨具特色的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變化。「《航拍中國》不僅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一張名片,我們也要將它打造成美麗中國的一張名片。」
  • 中國加油!空無一人的音樂廳裡,他們為中國人民奏響《茉莉花》
    巡演首站在江蘇大劇院拉開帷幕,而《茉莉花》作為一首充滿江南風格的江蘇民歌,由捷克愛樂的藝術家們演繹,也在江蘇大劇院首次奏響。捷克愛樂與江蘇還有更深的緣分,去年愛樂與江蘇文投籤署了5年戰略合作協議,參與了南京森林音樂會的演出,並與江蘇交響樂團建立了長期的交流與合作。
  • 一首首古老的民歌,把民勤唱得既美麗又遼闊
    而民勤民歌是流傳於武威市民勤縣的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是西北地區音樂寶庫中的奇葩。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勤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地域遼闊,各民族文化長期交融,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民間民歌,千百年來在民勤代代相傳,延續至今。民勤民歌傳唱於民勤城鄉,特別是紅沙梁、西渠、東湖等湖區鄉鎮廣泛傳唱。
  • 樂理·調式(6)五聲調式之三:香飄世界的《茉莉花》是什麼調式?
    五聲角調式的音樂作品以唱名mi-3作為結束音,其調式的音階結構為356123。五聲角調式的音樂作品較少,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是浙江民歌《馬燈調》,因此,我們不再專門談它。本節我們談談五聲徵調式。【感知徵調式音樂色彩】——香飄世界的《茉莉花》大家比較熟悉的徵調式「茉莉花」有兩個版本。一個具有濃鬱的江淮地區特色的江蘇民歌《茉莉花》,原名為《鮮花調》,1837年,《茉莉花》的曲譜見於木刻本的《小慧集》中,這是中國最早可見的《茉莉花》曲譜。
  • 音樂律動教案《茉莉花》
    中班藝術領域活動《茉莉花》設計意圖:《茉莉花》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中國民歌,曲調優美,樂句鮮明,幼兒容易接受!活動目標:1、激發幼兒對韻律的興趣,感受《茉莉花》音樂的優美、柔和。2、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情大膽表現茉莉花的造型、神態。3、能積極主動的參與表演,體驗表演的快樂。
  • 《茉莉花》之父何仿辭世 其出生地安徽天長市
    寫就的作品有《毛澤東的戰士人民的兵》、《前進在陸地天空海洋》、《五個炊事兵》、《我的名字叫中國》等,以及收集、加工、整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從1997年開始,帶著南京鄉土氣息的茉莉花「飄香」世界。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北京奧運會頒獎背景音樂……人們一遍遍重溫名曲《茉莉花》。
  • 雷佳《難忘茉莉花》:不一樣的音樂記憶
    、又香又白呀、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怎忍心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啊茉莉花、茉莉花啊茉莉花。一直以為最代表中國人性格的,不是冷冽的梅花,不是富貴的牡丹花,而是樸實內斂的茉莉花。淡淡的,不爭卻不乏存在感;樸實無華,卻芬芳雋永生命頑強。    《茉莉花》來自下裡巴人的民間,卻走入世界最頂級的音樂殿堂。這樣一首最中國最江南的經典樂曲,最容易共鳴的音樂記憶,以如此全新的方式呈現。《茉莉花》是中國人的鄉愁,不同的人演繹是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時候聽到有不同的感受。
  • 老外們都愛的《茉莉花》,來自明朝開國大將的一段freestyle?
    演出結束後,當地民眾還在滿大街揮舞著中國國旗,哼唱著茉莉花。幾乎在同一時間,捷克愛樂樂團也錄製了一首支持中國抗疫的協奏曲,曲目還是《茉莉花》。聯想到3月上旬,馬雲在送給義大利的救災物資包裝袋上,貼上了普契尼歌劇《圖蘭朵》的歌詞。而《圖蘭朵》全劇最洗腦的旋律,也是《茉莉花》。
  • 原創視頻|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靜靜的的聆聽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揚州民歌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