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在國家話劇院劇場正式拉開了第六輪演出的帷幕。該劇取材於1927年9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以毛澤東同志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三灣改編」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聚焦於三灣那一夜決定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會議。同時,該劇也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組建18周年院慶大戲,劇院老中青三代優秀藝術家們共聚一堂,為劇院慶生。
話劇《三灣,那一夜》劇照
該劇藝術化地表現了「三灣改編」這一建黨建軍史上的裡程碑事件,生動展現了毛澤東同志在風雲激蕩中熔鑄人民軍隊之魂的政治遠見和艱難歷程。劇中重點闡釋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思想精髓,是我們黨和人民軍隊走向勝利的思想法寶。
話劇《三灣,那一夜》自2018年建組以來,整個創作從構思到形成大綱、初稿,反覆修改,組織專家論證,聽取軍史、黨史專家意見。期間,主創人員秉承「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創作態度,遠赴江西永新縣三灣村等地,踏尋革命先輩足跡,重溫三灣改編歷史。
在多數觀眾看來,紅色歷史的戲似乎都有一個大問題,即懸念感不強,結局大家都知道。但編劇、藝術指導王寶社在《三灣,那一夜》中設置了兩個主要懸念:「既然知道結果,那就千方百計讓觀眾不知道過程;同時設置了一條副線,一個22歲雷排長跑還是不跑,看到最後才知道。」
自2019年1月首演以來,該劇已演出20餘場,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國際藝術節,受到多領域專家學者及觀眾的好評。劇中通過電影常用的「蒙太奇」手法,使劇情扣人心弦,語言生動的同時蘊含哲理。
本輪演出前夕,劇組進行了長達半個月的復排,從圍讀劇本開始,從頭梳理劇中人物關係,王寶社為演員們認真分析每一個角色,講解個中歷史,帶領一眾主創、演員們沉浸在那段歷史中,把打撈出的一個個碎片拼接,盡力還原。導演殷弘毅著重強調演員們在場上的緊張感,避免一切「水詞兒」的出現,以增強本劇的緊張感,使該劇節奏更為緊湊,更好營造出92年前那一夜的驚心動魄。
據悉,《三灣,那一夜》入圍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臺演出劇目,本輪將演出至12月29日。接下來還將在明年一月赴江西4縣進行「文化進萬家」慰問演出,為革命老區的觀眾送去新春祝福。(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麗萍)
[ 責編:孫宗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