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在國家話劇院劇場正式拉開了第六輪演出的序幕。同時,該劇也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組建18周年院慶大戲,劇院老中青三代優秀藝術家們共聚一堂,為劇院慶生。
由王寶社編劇、殷弘毅導演、王暉等人主演的《三灣,那一夜》取材於1927年9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三灣改編」這一歷史事件,聚焦於三灣那一夜決定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會議,藝術化地表現了「三灣改編」這一建黨建軍史上的裡程碑事件,生動展現了毛澤東在風雲激蕩中熔鑄人民軍隊之魂的政治遠見和艱難歷程。
對於很多觀眾來說,講述紅色歷史的作品似乎懸念感都不太強,因為結局大家都知道。但王寶社《三灣,那一夜》中設置了兩個主要懸念:「既然知道結果,那就千方百計讓觀眾不知道過程」,同時還設置了一條副線,「一個22歲雷排長跑還是不跑,看到最後才知道。」因此,觀眾們看到的《三灣,那一夜》,既是史詩性的夜晚,也是戲劇性的夜晚。
劇中扮演毛澤東的是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暉,他近幾年在影視劇和戲劇舞臺上多次塑造毛澤東形象,對人物和歷史進行了各種研究,在表演上力求做到「演內涵而非演表面」。他認為,「這個戲中的毛澤東生動而深刻,人物性格很鮮明。我非常喜歡這個角色,這是一個能戳到人心窩子裡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能夠喚起觀眾的共鳴。」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王潤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