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河區科韻路某快餐店門外堆起使用後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
進入新的一年,廣州新版「限塑令」落地情況如何?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煒倫 徐振天 實習生 林少娟
今年起,我國多個省市實施「限塑令」新規,其中就包括去年12月初廣州公布的《廣州市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按照《方案》,2021年起,廣州不同程度地禁止產銷、限制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不可降解塑膠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用品。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廣州各大商超、餐飲行業、批發市場發現,伴隨著新規實施,市民對可降解塑料接受程度較高,但仍有被禁止使用的塑料產品出現在市面上。有專家學者認為,未來應細化可降解塑料的評定標準,加大限塑令的執行力度。
約五成市民逛超市自備環保袋
根據《方案》,2021年起,廣州城市建成區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元旦假期後,記者連續幾日,先後走訪位於天河區中山大道的沃爾瑪超市和位於天河北路的華潤萬家超市。這兩家超市目前均只提供可降解塑膠袋,但可降解塑膠袋的價格不再親民,倒逼市民自備購物袋。
「漲了這麼多!」1月6日,天河北路華潤萬家超市的自助收銀臺處,市民周先生說,以往這裡一個大號普通塑膠袋0.3元,但現在可降解塑膠袋需要1元,價格漲了三倍多。
在中山大道沃爾瑪超市的一臺自助收銀臺處,記者觀察到30分鐘內有6名顧客購買了超市可降解塑膠袋,2名顧客自備購物袋。沃爾瑪超市一名員工告訴記者,儘管可降解塑膠袋價格較貴,但由於比較環保獲得不少市民支持,也有大約一半前來購物的市民會自備環保袋。
餐飲業「白色垃圾」仍然普遍
除了百貨商場,餐飲業也是使用塑料頻率較高的場所。《方案》明確規定,2021年起,廣州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多數餐飲連鎖品牌針對新規制定實施策略。記者從肯德基方面獲悉,今年1月起,全國6900餘家肯德基餐廳將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6300餘家肯德基餐廳堂食、外帶將用木質餐具替換一次性塑料餐具;3800餘家肯德基外帶、外賣中使用的塑膠袋將全面更換為紙袋或可降解塑膠袋。預計從2021年起,全國肯德基餐廳每年將減少使用超過7000噸不可降解塑料。
不過,在一些小型快餐店,限塑令仍難以普及。1月5日,記者在天河區科韻路的多家快餐店看到,被稱為「白色垃圾」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仍隨處可見,不少店鋪仍為顧客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一名快餐店店主表示:「塑料吸管是訂購飲料時供應商一起提供的,現在使用的塑料餐具已經很貴了,不可降解塑料更貴的話沒有辦法接受。」更有快餐店店主表示:「各種限塑令實施這麼多年都沒有效果,等強制執行再停止使用。」據悉,目前仍有供應商定期為這些快餐店提供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
可降解塑膠袋成本高難存儲
南泰百貨食品批發中心是廣州主要的塑料包裝袋批發集散地之一,這裡聚集了數十家塑料包裝袋經銷大戶。去年9月1日,廣東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後,羊城晚報記者曾探訪此地,彼時該市場內各大經銷商均未售賣可降解塑膠袋。
1月6日,記者再次走訪南泰百貨食品批發中心,發現有2家經銷商增加了可降解塑膠袋的銷售業務。受訪商戶劉先生表示,目前可降解塑膠袋暫無現貨,若顧客有採購意願,可以隨時向工廠下訂單訂購,預計一周左右即可到貨。
儘管可降解塑膠袋已經出現在批發市場,但經銷商對此並不看好。經銷商劉斯向記者透露:「最近有一些客戶過來詢問,但都覺得可降解塑膠袋價格太貴。目前,生產一噸普通塑膠袋的原材料成本約1萬元,而生產一噸可降解塑料原材料要2萬元。」
除了價格貴,倉儲難度大也是市場對可降解塑膠袋提不起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越秀區天成路是廣州塑料包裝袋批發「一條街」。記者採訪多家沿街經銷商了解到,這裡的可降解塑膠袋沒有現貨,只接受訂購。
商戶陳女士解釋稱:「目前市面上的可降解塑膠袋材質不穩定,大概三個月左右就開始變質。保質期太短,產品運輸、存儲不便的情況下,不敢囤貨。」
「可降解塑膠袋的質地太軟,使用體驗比不上普通塑膠袋,產品性價比不高,加工工藝也有待改善。」天成路的另一位商戶說。
據了解,在產品經銷方面,目前廣州市內採購可降解塑膠袋的客戶以品牌連鎖超市和藥店為主,普通的個體戶基本不會選擇此類包裝袋。
可降解塑料標準應進一步細化
針對限塑令在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記者採訪了高校學者和行業內的專業人士。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嚴志雲認為,目前真正能做到完全可降解的塑料仍比較少見,且成本高。「我們經常遇到的可降解塑料只是把大塊的塑料變成小塊、微粒,但它還是塑料,還是會帶來危害。」嚴志雲表示,可降解塑料除了成本較高,其痛點還包括不易存儲、質地較軟。
嚴志雲認為,推廣限塑令首先要進行全民教育,讓業內人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可降解塑料,引導消費者接受用環保紙、環保袋等替代方案;其次要加強限塑令的執行力度;另外,在目前生產成本較高的情況下,要給研究者、生產者一定的補助支持,從而降低成本。
綠色和平組織塑料項目主任唐大旻表示:「可降解塑料目前仍是一個模糊概念,行業內有很多降解方法其實是『偽降解』,包括一些方法讓塑膠袋破裂,但破裂後細小的碎片仍會停留在環境中。」
唐大旻認為,目前市面上仍無法推廣可降解塑料的原因,一方面是從業人員仍無法分辨各種可降解塑料的類型,也沒有意識到濫用塑料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另一方面是在限塑令生效前,可降解塑料的回收、儲運等相關配套尚未具體落地。他表示,推廣限塑令要進一步細化可降解塑料的評定標準。
來源:金羊網
【來源:金羊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