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倫.卡爾是英國一位有著33年吸菸史的老煙槍。
但在1983年的某一天,他熄滅了人生的最後一支煙,告別了每天60到100根煙的超級菸鬼生活,甩掉了「香菸奴隸」的身份。
在此之前,他嘗試了無數種戒菸法,最長的一次,他堅持了6個月不碰煙,實際上心裡還是很想抽,他會情不自禁地靠近正在抽菸的人,大口地吸進熟悉的煙味,坐火車也會選擇可以抽菸的車廂。不用懷疑,這種意志力戒菸法肯定是以失敗告終。
卡爾還被妻子驅趕著去接受催眠治療,催眠師讓他做了一些簡單的動作,他沒有出神,也沒有昏迷,這次治療有點作用,讓他的抽菸暫停了一段時間。但是,和以前一樣,菸癮很久就犯了,治療再次失敗。
那卡爾是怎麼徹底戒菸的呢?在這本《這書能讓你戒菸》(英文名:The easy way to stop smoking)裡,作者分享了一種最簡單、最輕鬆的戒菸法,稱為「輕鬆戒菸法」。這種戒菸方法,不需要與自己作痛苦的鬥爭,也不用去醫院看醫生,菸癮自然就會消退。
作者用這種方法,不僅戒掉了自己33年的菸癮,還成為了知名的戒菸專家,開了幾十所戒菸診所,幫助全球上千萬人改掉了抽菸的習慣。
01 你是怎麼染上菸癮的?
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抽菸的場景?你是怎麼決定開始抽菸的?是你自己選擇的嗎?
大部分人第一次抽菸,都不是因為喜歡抽菸,而是想嘗試新鮮。就像我們小時候看電視,看到別人去電影院看電影一樣,也想去一探究竟,電影院裡的電影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第一次抽菸,主要是出於好奇。
接下來,有的人染上了菸癮,每天離不開它,尤其是在壓力大的時候,必須靠著抽菸才能穩定情緒。但有的人也沒有上癮,對於他們來說,抽菸不是必需的,沒有它一樣過得很好。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前者意志力太差嗎?
其實恰好相反。
抽菸上癮,正是因為他們意志力超出常人。
很多人都記得,第一次抽菸的感覺是痛苦的,煙很嗆人,忍不住會咳嗽,太難受了。他們的心裡活動是:既然這麼難受,那我肯定不會染上菸癮。他們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經過多次的「學習抽菸」,身體適應了抽菸的痛苦感受,於是他們學會了抽菸、習慣了抽菸。
那些意志力薄弱的人,由於第一次吸菸就不堪忍受難聞的氣味、噁心感以及肺部的窒息感,是無法上癮的。
香菸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是一種容易上癮的毒品。甚至有的人只抽一次,就可以導致尼古丁上癮。所以,煙迷也可以說是「尼古丁毒癮患者」。
尼古丁是怎麼作用於大腦的?
當你開始吸第一口,尼古丁通過肺部進入大腦,作用於尼古丁乙醯膽鹼,促使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的作用就是傳遞快樂和興奮,調節中樞神經系統。這就導致,很多人會產生一種錯覺,吸菸會更開心。
尼古丁的作用速度比靜脈注射毒品快得多。如果一根煙,你吸了20次才完,你的大腦就會受到20次尼古丁的刺激,但是由於它代謝太快,半小時後,血液中的尼古丁還剩下50%,一小時後,僅剩25%。
這就會引發一個問題,煙迷們會突然感到沒來由的失落,這是怎麼了?只有再點上一根,才能維持興奮感。
染上菸癮的第二個原因,是社會的洗腦作用。
無數的電視、電影、廣告都有抽菸的鏡頭,比如犯人臨死前,問他還有什麼願望,他會說,想再吸一口煙;職場人由於長期加班、壓力太大,隨身帶著一包煙,在沒有靈感的時候,叫上同事,一人一根;飯後一根煙,男主臉上洋溢著輕鬆、滿足的表情等等。這些畫面在潛意識裡都在告訴觀眾,抽菸是美好的,可以減壓、放鬆、讓生活更幸福。
這其實是廣告宣傳手段的一種思維方式,具象化思維。通過描繪一些具體的應用場景,在不知不覺中,觀眾就把自己帶入了角色,想像自己也可以有這麼暢快的體驗。廣告商想要告訴關注的是,既然去商店買一包煙就可以實現這樣的幸福,還不趕緊行動?
雖然煙盒上都印有「吸菸有害健康」字樣,在歐美一些國家,包裝上還有特別恐怖的照片,比如肺癌患者奄奄一息的照片,但這都沒用。這不足以為戒菸提供強大的動力,因為大家不知道吸菸到底是怎麼影響健康的,畢竟有少數人一輩子都在吸菸,也很長壽。恐怖的照片只會間接催促你趕緊抽根煙壓壓驚。
所以,由於尼古丁上癮和社會洗腦作用,讓他們學會了自欺欺人,誤以為自己其實喜歡抽菸,不知不覺中也染上了菸癮。
02 戒菸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後悔當初吸菸的決定,但由於對戒菸存在很多誤區,很多人不願意戒菸,因為在他們看來,戒菸意味著痛苦,沒地方釋放壓力,影響工作狀態等等。這其中有很多誤區,我挑其中三個給你看看。
第一種誤區,吸菸可以緩解壓力、消除疲勞。
很多電視裡都在說,吸菸可以緩解疲勞,讓自己更輕鬆愉快,飽餐後來一根,快活似神仙,因為尼古丁促進了多巴胺的分泌。但實際上,恰好相反,長期吸菸會提高心率,血壓更高,長期咳嗽,控制不住情緒。這種多巴胺分泌是無理由的,沒有什麼讓人真正高興的事情,一旦停止抽菸,多巴胺就不再分泌。
長期吸菸的父母,遇到一點小事就容易大發雷霆,更容易對孩子施加暴力,親子關係更糟糕,孩子更容易有性格缺陷,然後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小孩。
一些商界管理層,一接到電話就焦慮,因為大部分都是客戶又有了新的要求,或者老闆有什麼指示,總之,電話響了,不是什麼好事。他們抽根煙確實會減輕壓力,因為離上次抽菸已經過了很久,身體很空落,電話響了,加大了心理壓力,抽菸只是減輕了身體上的不適感,並沒有緩解工作上的壓力。
如果他從不抽菸,就從來不存在身體不適,面對的就是工作的壓力而已,這時讓他抽菸緩解情緒,反倒是一種累贅。
第二種誤區,抽菸可以集中注意力。
亞倫.卡爾參加過一次會計考試,考試時間3小時,他曾經擔心自己堅持不下來,3小時不能抽菸,那得多痛苦啊,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考試。但最後,他還是專心地做完了題目,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為他在認真思考的時候,根本無暇顧及抽菸的事情,這個問題也自然消失了。
抽菸並不能提高專注力,相反,抽菸會降低注意力,因為毒素會使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下降,大腦更可能缺氧,你會感覺昏昏欲睡,而不是神採奕奕。
你也許會看到有的人一抽菸,就馬上鎮定了下來,那是因為,他原本相信「抽菸可以集中注意力」時,一旦遇到問題,就會馬上點一根,邊抽菸邊思考問題,逐漸忽略了手裡的煙,而專注在問題上。這就造成了一種假象,抽菸可以集中精力。
第三個誤區,菸癮無法消除,戒菸很痛苦。
前面我說過,尼古丁就是一種毒品,抽菸就是吸毒,那是不是戒菸就很痛苦,需要用強大的意志力,逼迫自己放棄很多東西呢?
也不是。
戒菸是所有戒毒中最輕鬆的一種,戒菸的痛苦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在戒菸期間,人會產生一種戒斷反應,會突然覺得少了點什麼,比如,手上沒東西,嘴也閒得無聊,會感到無所適從。這是一種空虛感。
你要知道的是,抽菸不是一種必然,只是你養成了這個習慣,但習慣也是可以改的。就像你每天都是按時吃飯,但公司決定每天下班前要開會,你的晚飯時間就要延遲1小時,那你把每天的晚飯時間也稍微延後一下就可以了。
理清了3個戒菸的誤區之後,就等於掃清了戒菸路上的障礙,再來看看,作者的輕鬆戒菸法到底是怎樣做的。
03 輕鬆的戒菸法是怎麼做的?
在亞倫.卡爾看來,輕鬆戒菸法的第一步就是改變你的思維。
實際上,抽菸沒有任何好處,只有壞處,傷害你的身體,摧殘你的意志。當你決定要戒菸後,必須停止抽菸,一根煙都不能碰,因為抽菸就是吸毒,不能把戒菸機會推遲到下次。
而且,你也不能循序漸進,採用每天少抽幾根煙的方法。香菸就是毒品,不管多少,它都是毒品,都會破壞你的健康,讓你增加患上動脈硬化、支氣管炎、心絞痛、頭痛、肺癌的概率。
你要知道的是,你沒有抽菸的動機。因為抽菸根本沒有任何好處,只是營造了一種虛幻的愉悅感,而你是活在現實世界的,現實生活有很多事情可以讓你快樂,比如親人的陪伴、跟朋友一起聊天、參加戶外運動等等。
抽菸沒什麼好處,你並不喜歡,你抽菸的時候,也不是在享受快樂,而是在壓抑痛苦。
輕鬆戒菸法的第二步,就是改變你的行為。
很多有菸癮的人,會儘量避免去公眾場合,害怕看到別人抽菸,自己忍不住也想抽。但作者說,想要戒菸,就不要這樣做,而是要勇敢地參與社交活動。
因為戒菸原本沒有什麼代價,不要因為戒菸,就變成了孤家寡人,戒菸不需要犧牲友誼,朋友間的交流,對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有很大的幫助。如果犧牲了社交,你就會潛意識認為,你原本不會逃避,只是為了戒菸,才犧牲了社交活動,這種想法只會強化吸菸的正確性,提高戒菸的難度。
你要坦然拒絕別人給的煙,但前提是,先從思維上認識到吸菸的危害和不吸菸並沒什麼影響。只有先改變思想,才能改變行為。
在進入小超市時,你再也不會直接對售貨員說,來兩包煙,去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生活用品需要購買。大概算一下,如果每天兩包煙,一輩子要多花10多萬元。
輕鬆戒菸法的第三步,是勸說別人戒菸。
這個方法有幾個好處,首先,是幫助他人更健康。其次,是在強化你關於戒菸的正確信念,這有點像上學期間,同學向你請教題目,你必須自己先搞懂來龍去脈,才能講清楚。正如幫助同學對你的學習很有幫助一樣,勸別人戒菸對戒菸者自己也很有幫助。
當你把抽菸的壞處、戒菸的輕鬆和好處告訴更多的人時,你就會對香菸產生免疫,就算別人求你抽菸,你也會無動於衷。
輕鬆戒菸法就是一種不產生任何思想壓力,就可以戒菸的方法,它的本質其實是通過改變認知來修正錯誤的行為習慣,這是心理學上的認知療法的一種應用。 它的關鍵在於,你首先要肯定它的思想內容,如果你打心眼裡是排斥的,這個方法就沒用。所以,你必須意識到吸菸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