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讓精神的力量滋養山野

2020-12-23 中國文明網

  編者按: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在「富口袋」的同時,如何富腦袋、豐內涵,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煥發新活力?湖北省恩施州創新形式,豐富載體,貼近地氣,廣泛激發群眾參與熱情,讓文明鄉風蔚然成風的做法可資借鑑。

  初夏時節,行走恩施鄉村,和風拂面,生機盎然。

  地處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恩施州,在脫貧攻堅決戰中,提升精神品位,打造精神高地,營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強大社會氛圍,將人心聚攏在吾鄉吾土,用鄉風文明勾畫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同心圓。

  大比美,群星璀璨照亮道德高地

  「你看我們村,乾淨整潔,青山綠水環抱,苗家特色民居點綴,是當之無愧的全縣最美鄉村。我個人今年要搞好特種養殖,多做好事,爭取選上最美鶴峰人。」

  5月27日,鶴峯縣五裡鄉六峰村,村民田愛國收看頒獎典禮時滿心羨慕。「選上『最美』戴紅花,上電視,好榮耀!只是名額太少了,要選上不容易。」

  2017年最美鶴峰評選,引發萬人空巷,場面火爆,刷新參與紀錄。

  「最美鶴峰人」微信評選在推出後24小時瀏覽量便突破了20萬大關,在隨後的一周,瀏覽量快速增長,突破了百萬次大關。「最美鄉村(社區)」瀏覽量33.075萬人次,累計投票25.33萬人次,「最美家庭」瀏覽量43.55萬人次,累計投票25.686萬人次。「最美」評選,鶴峯縣已連續開展了5屆。通過深入一線,精心組織、廣泛發動、嚴格標準程序,充分發現「最美」、推薦「最美」、傳遞「最美」,從最基層發掘出了一件件情系鄉鄰、扶弱幫困、真心待人、熱心公益、敬老愛幼的模範事跡,選樹出一個個鮮活生動可學的先進典型。

  2017年3月,恩施州在鶴峰召開8縣市農村精神文明現場會,大力宣傳鶴峰經驗,對「最美」評選進行提煉、總結、宣傳、升華,全面推廣。全州出臺獎勵關愛政策,在創業、教育、醫療、住房、信貸等給予各類道德典型優惠政策,激發引領作用,做大做強「最美」評選品牌。

  一輪明月到繁星滿天,八縣市道德模範選樹如火如荼。最美恩施人、出彩宣恩人、建始好人、大美利川人……凡人善舉積聚成大氣候,最美評選成為武陵群山亮麗的精神文明風景,湧現出「全國最美家庭」「全國最美村官」「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全國最美養路工」「全國最美路姐」等30多位全國先進典型,近兩年就有9人當選中國好人。

  大合唱,文明新風吹拂山鄉

  「我要選白果村的最美家庭候選人滕效華。他對智障伯伯不離不棄,同時把低保名額讓給需要幫助的人。」每天早晨8點,鶴峯縣走馬鎮的向清華老人守在電腦前,委託孫女幫她在微信裡投上一票。最美評選從該縣1300多個村民小組集中海選,每一位村民匿名薦舉參加村級推選的最美代表。

  「黨委政府引導,百姓自己推薦,自己參評,認可度極高。」恩施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尹達自豪地介紹,爭當「最美」,在恩施州已成為一種風氣、一種習慣和一種自覺。

  在建始縣,以移風易俗為主題的鄉風文明建設同樣激發了巨大熱情,獲得群眾踴躍參與。

5月26日,建始縣三裡鄉村民舉手表決通過《鄉風文明公約》。(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林晶 通訊員 劉波 攝)

  去年7月7日,建始縣出臺《關於推進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從美化村容村貌、破除歪風陋習、深化文明創建、繁榮鄉村文化、培育優良家風等十個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可山大人稀,怎麼全覆蓋,可持續,有力量?該縣祭出了群眾路線的傳統法寶。

  3月20日,高坪鎮土嶺村集鎮,村民盧發軒摘下鞭炮銷售許可證,將自家門面換上農資超市的招牌。去年全村農民積極響應禁鞭號召,盧家鞭炮鋪大過年硬是沒成交一單生意。

  「禁,還是不禁?」在土嶺村,從小組會、屋場會到村民代表大會,村支兩委請村民反覆討論,民主決策。「每年春節放鞭,家家比著放,開銷少則一千,多則三五千,還不如省下錢來發展產業。」「不僅汙染環境,而且極易引發火災,我們贊成禁鞭。」700多位村民按下了紅手印,禁鞭令獲得了村民委員會高票通過。

  「規矩是大家制定的,手印是大家按的,就得遵守!」今年春節,一位外地回鄉青年剛點燃衝天炮就被鄰居截圖舉報到微信群,村民代表及時制止。

  與農村禁鞭難並列的,還有攀比成風、無事整酒、抹牌賭博等精神空殼化現象,成為脫貧攻堅道路上的攔路虎。經過反覆徵求意見,破除歪風陋習、繁榮鄉村文化、培育優良家風,增強脫貧動力等內容被寫進村規民約內容,大家集體投票,共同遵守。

  由於獲得百姓真心擁護,破除陋習實施得異常順利。在建始,建起了410個紅白理事會,鄉賢隊伍、農村志願者隊伍、民間文藝隊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成為鄉風文明的傳播者、參與者與帶動者。從攀比講排場,到現在攀比講衛生、講環境、講孝道、講勤勞致富,文明新風吹進了武陵山鄉的每個角落。

  細滋養,鄉村煥發新顏

  「避免方法生硬,空洞說教,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才能達到文明的長期教化與引導。」恩施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馮興煉介紹。「在恩施州,各地因地制宜,入鄉隨俗,落細落小落實,推出了一批貼近地氣的精神文明特色品牌。」

  「我的媳婦好,每天給公婆打水洗腳!」「我的媳婦棒,既照顧病人又帶好了娃!」5月28日,建始縣乾溝村最美媳婦擂臺賽,兩位婆婆各自為自家媳婦上臺拉票,引來臺下一片笑聲。傳統孝道理念,舉手投足間,溫情傳遞。

  初夏時節,在巴東縣溪丘灣鄉營盤村,新郎騎馬,新娘坐轎,紅彤彤的中式婚禮引來眾人點讚,這是當地紅白理事會免費策劃的系列新式婚禮品牌,既熱鬧又節儉,替代婚禮上講排場、惡搞等陋習。

宣恩縣曉關侗族鄉野椒園村,山寨百姓載歌載舞,倡導鄉風文明。(湖北日報 記者劉暢 通訊員宋文 攝)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靜靜聽著鄉音,對於一個嫁到宣恩的妹子,《朗讀者》寄託著我的鄉愁。」這是網友在宣恩縣《朗讀者》節目後的留言。《朗讀者》由該縣縣委宣傳部創辦,鄉親們自由錄製一段描寫家鄉變化的美文,經編輯後向社會發布。從2016年創辦至今,已發布160多期。百姓對家鄉的認同感,在淺言低語中增加;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動力,在激情朗誦中激發。

  鹹豐縣大沙壩村,獨創積分制,將家庭和睦、鄰裡和諧、衛生整潔、生態保護、移風易俗全部納入積分制管理,一天一公示,村民們見面,問的不再是「吃了嗎」,而是「積分多少啊」。村裡爭做公益的多了,遊手好閒的少了;樂於助人的多了,遇事繞道走的少了。

  鑼鼓敲起來,小手擺起來。3月19日,來鳳縣百福司小學舉行別開生面的擺手舞大賽。作為非遺文化土家擺手舞的發源地,恩施州注重文化傳承,專班編寫擺手舞鄉土教材,製作光碟發到各中小學校。全州還挖掘推廣黃四姐、撒爾荷、南鄉鑼鼓、女兒會等民族文化節目進鄉進村,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在恩施州委州政府推動下,全州3萬多個村民小組建起3.5萬個鄉風文明微信群,幹部與村民們在網際網路社群裡討論農村政策、宣傳文明新風、培育優良家風、評選道德楷模。點滴之間,情感交融,推動著民風鄉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的美麗蝶變。

利川文藝工作者把舞臺搬到百姓家門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彥睿 通訊員 利軒 攝)

    「和事佬」化解「疙瘩事」

  「大家鄉裡鄉親,抬頭不見低頭見,建議你們兩家各退一步,把有爭議的這點邊界讓出來種花栽草,共享美麗空間。」
  5月27日,宣恩縣高羅鎮九間店村「和事佬」協會成員楊立成、楊蘭芳、張杰三人來到李某家,第二次幫該村李某與張某調解土地邊界糾紛,首先「發話」的是該協會帶頭人楊立成。
  「我覺得老楊這個建議好。」「和事佬」成員楊蘭芳在一旁幫腔。「現在這麼好的條件,還為一點邊邊角角吵架,傳出去丟我們九間店村的醜。」
  李張兩家邊界糾紛由來已久,為一點土地起爭執,導致兩家四年沒有來往。
  「他家條件比我好,不該跟我爭,不過話說回來,這點田土誰家爭去也發不了財」。 張某覺得自己有理。
  「為這個小事情,你們來調解了兩次,我兒女都大了,不用種田了,邊界拿來種樹我願意」。經過調解,李某首先表態支持。
  「老張,你的意見呢」?
  「只要他願意拿出來種樹,我也不爭了」。
  經過半個小時調解,兩家人握手言和。
  「不要再為這些小事天天跑到村支部去鬧,我們不要讓幹部分心,讓他們安心搞發展。」「和事佬」張杰以前是一名教師,年過七旬,因為公道正派,有文化懂政策,很受村委會信賴,村民也非常歡迎,每次處理矛盾糾紛總少不了他。
  2013年,九家店村成立「和事佬」協會。成立至今,這支隊伍已由最初3人發展到11人。他們都是本地人,有老黨員、退休幹部和教師、復員軍人。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經歷,「和事佬」熟悉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眼界也開闊。這批鄉賢長期活躍在田間地頭,既化解糾紛,又排憂解難。
  「感謝為保障我們權益的辛苦付出!」4月15日,拿到等待已久的工資時,10多位在縣城打工的村民充滿感激。去年年底,某外地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數次上門無果,「和事佬」會同縣法院,組織調解,企業最終全部支付工資。「和事佬」的口碑更加響亮。
  「不管村裡家裡,都離不開和諧環境和良好社會風氣。」找「和事佬」調解糾紛的村民越來越多。「煩瑣的調解不僅要耐心和毅力,更要具備一定的勸說和溝通技巧。」「和事佬」負責人陶先勇介紹經驗:立場要中立,態度要真誠,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說,對於複雜的矛盾糾紛,要適時「聯席會診」,統一思路、制定調解方案,將糾紛調解引向好的方向。
  「4年來,『和事佬』妥善解決200多起扯皮拉筋的『疙瘩事』,村委會才有精力帶領群眾集中發展白柚等支柱產業,脫貧摘帽指日可待。」該村黨支部書記楊正勇介紹。

    百年老匾下 德善潤心田

  「遊客都誇我們村民風淳樸,要保持好這一傳統呀。」5月2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維德之基」大講堂在利川市毛壩鎮蘭田村開講,臺下,10餘名村民代表和民宿業主聽得認真。「講得好,通俗易懂,回去我要講給家裡人都聽聽」。
  「維德之基」大講堂,源於一塊古匾。匾長2.5米,高1米,距今已有120多年,是蘭田村4組村民李長清的家傳牌匾。
  「這塊牌匾是清朝光緒年間,我祖父李世澤家房屋落成之際,眾親友題贈的。」李長清解釋,「維」是維繫,維護傳承之意,「德」是道德,是立人、立家、立社會之根本,「基」是基石、基礎、根基。為銘記祖輩教誨,幾年前,新居改造完成後,李長清把古匾鑲嵌在房屋正堂上。
  得益於良好的生態、氣候和產業基礎,2015年,蘭田村村民紛紛改造房屋,加入民宿大軍。「遊客過來,不光是遊山玩水,也是體驗的旅程。」村委會與在毛壩小學當老師的李長清商量,在懸掛「維德之基」的正堂裡舉辦講堂,推動村民善言善行,也讓遊客感受民淳俗厚的民風。
  同年5月12日,一場由李長清主講,以「孝老愛親,構建和諧」為主題的「維德之基」農家道德講堂在蘭田村開講,吸引了來自蘭田及鄰近5個村共120餘村民參加。
  「年輕人出去打工,孩子放在老人身邊,也是個伴。你光給錢,老人不捨得花,還是給你存在那兒。你買件穿的、買點老人沒吃過的點心、帶老人出去旅遊試試看?只怕老人們嘴上說貴,心裡都是美滋滋的。」臺上,李長清把留守老人問題搬上講堂。臺下,打工回來的村民聽著覺得受用,「的確是這個理,贍養老人要用心。」
  講堂火爆,讓村支部喜出望外。這以後,「維德之基」農家道德講堂成了全村的固定節目。「學禮儀,播美德,蘭田村上下形成了『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德為大德』的崇德尚善社會氛圍,鄰裡團結和諧蔚然成風。」說起農家道德講堂,村黨支部書記田雲奇春風滿面。
  農家道德講堂形式靈活、村民易接受。毛壩鎮黨委看在眼裡,支持也實實在在。拿出真金白銀,完善相關設施,把廳堂裡的小課堂擴充為「維德之基」大講堂,向全鎮推廣。
  今年2月4日,蘭田村近300多戶村民自籌資金舉辦「民宿長桌宴」,殺年豬、吃刨湯、看演出,村民們其樂融融。受蘭田村感染,田壩村「紅旗8隊」40多戶村民移風易俗,自籌資金,集體過了個節儉年。春節期間,毛壩近20個村舉辦了農村春晚,打牌陋習少了,春晚熱鬧有趣還有文化味。
  借利川市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契機,近幾年,毛壩鎮籌資千萬元,建起了30個文化廣場、20個鄉村大舞臺和5個村級文化服務中心,村村都有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目前,全鎮44個村共建成90多支村級文藝宣傳隊,近7000名農村「草根」文化精英活躍在鄉村田野,成為基層精神文明創建的推動者和參與者。(湖北日報記者 劉暢 林晶 通訊員 鄒文明 瞿琪。)

相關焦點

  • 永福: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近年來,永福縣始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貫穿於鄉風文明建設活動全過程、融入鄉村振興各個方面,不斷提升鄉村發展軟實力,通過推進移風易俗打造群眾精神高地,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將「新時代文明種子」遍撒永福大地。
  • 新時代「鄉風文明與基層治理」研討會在湖大舉行
    本次會議以「新時代鄉風文明與基層治理」為主題,聚焦鄉村文化振興與基層社會治理,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發揮湖北大學人才優勢、平臺優勢和智庫優勢,為推進襄州區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層面的影響力,增強基層社會治理優勢效能的有效轉化貢獻力量。
  • 湖北省黃岡市推進「掃黃打非」基層站點規範化標準化建設——
    湖北省黃岡市「掃黃打非」辦公室 供圖  「掃黃打非」基層站點規範化標準化建設不僅是基層引領主流價值的重要抓手,也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保障。當前,湖北省黃岡市正大力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 讓文明鄉風蕩漾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有助於全面實現「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良好的文化條件。以「文」育人,構建農村精神家園。
  • 2020年甘肅遴選考試策論文寫作:建設文明鄉風助推鄉村振興
    遴選策論文寫作:建設文明鄉風助推鄉村振興,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鄉風自古以來就是純樸,恬淡的代名詞。我們有「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田園童趣,也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豐收富足,美好的田園生活與文明的鄉風緊密相連。鄉風不僅能滋養農民的精神境界,也是帶動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塑造文明家風才能為實現鄉村振興助力。建設文明鄉風,有其內在要求和現實需要。
  • 贛州寧都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梅江河畔新風漾
    時下,行走在寧都的大街小巷,陣陣清新的文明之風撲面而來,看到的是真誠互助的凡人善舉,聽到的是明德惟馨的天籟之音,感受到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濃厚氛圍……處處文明之景,仿佛涓涓溪流,給予人們善與美的力量。
  • 【新文明實踐】以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戰略五個方面的總體要求中,鄉風文明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堅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以優秀文化引領鄉村文化的前進方向,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群眾的思想問題,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此,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靈魂,抓住鄉風文明建設,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關鍵。
  • 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名單公示 濟寧這個村靠...
    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和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夯實鄉風文明的物質基礎。7.黑龍江省通河縣通河鎮樺樹村以「仁孝」為主題,推廣《弟子規》、二十四孝等傳統文化,加強鄉風文明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構建鄉風文明長效機制,提升全村精神文明素質。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這5大措施值得借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鄉風文明貫穿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所在。那麼鄉村振興戰略下,怎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下面這5大措施或許值得借鑑!一、什麼是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指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在農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農村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逐步適應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
  • 文明之花遍地開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近年來,該鄉以鄉風文明建設、志願服務、人居環境改善為抓手,將文明創建與脫貧攻堅、基層治理有機結合,同步推進,成效顯著。11月20日,茅田鄉獲評「全國文明鄉鎮」,是我州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 全媒體記者 張國帆 通訊員 張鑫雨 譚晶建始縣東北部的茅田鄉,地處武陵山與巫山交接處。
  • 尉氏縣洧川鎮:助力鄉風文明建設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見習記者 吳文中 通訊員 王水田 高志超)「前兩年,俺村有一家婆媳倆經常拌嘴生氣,家裡很不和睦,通過開展鄉風文明活動,現在她們好得就像親娘倆一樣,還積極義務參加村裡人居環境整治,最近被評為了『十星級文明戶』……」12月17日,尉氏縣洧川鎮許寨村脫貧群眾許民樂呵呵地說
  • 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暨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
    通訊員吳江龍)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化與旅遊廳、武漢大學、在鄂相關高校及湖北省考古文博單位統籌力量共同組建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  組建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  竇賢康在致辭中指出,成立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和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學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指導下的探索實踐,也是響應新時代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動作為
  • 奏響鄉風文明的嘉峪關樂章——嘉峪關市新城鎮野麻灣村調研報告
    黨的十八大以來,嘉峪關市新城鎮野麻灣村始終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著力點,不斷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厚植了豐富的精神沃土,提供了堅強的精神支柱。
  • 湖南綏寧:「三個全覆蓋」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綏寧縣鄉村兩級廣泛開展「孝老愛親示範戶」、「脫貧先鋒」、「扶貧濟困模範」、「新鄉賢」評選表彰活動,通過典型示範帶動,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同時,設立鄉風文明「紅黑榜」公示欄,定期開展鄉風文明評議,讓村規民約硬起來,讓公序良俗立起來,讓向上向善風氣建起來。「紅白理事會」理出好鄉風。綏寧縣234個村、社區均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由本村黨員幹部或德高望重的人員擔任負責人,全面監督工作落實,做到第一時間掌握紅白喜慶事宜、登記臺帳、上門宣傳政策、勸導制止違規行為,倡導廣大群眾順應鄉風文明節儉辦事。
  • 四川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現場會經驗交流發言摘要
    編者按:10月16日,四川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現場會在成都市蒲江縣召開,與會人員實地參觀甘溪鎮明月村和西來鎮兩河村鄉風文明建設情況,成都市蒲江縣、德陽市羅江區、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廣元市昭化區、宜賓市筠連縣、廣安市前鋒區作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
  • 2019安徽遴選策論文:文明鄉風「光著腳」 農村建設「無法跑」
    2019安徽遴選策論文:文明鄉風「光著腳」 農村建設「無法跑」 方今之時,農村建設步伐蹄疾步穩,農村建設進程循序漸進,農村建設成果不斷鞏固,農村建設「新時代」催生文明鄉風「新內涵」,文明鄉風「新思想」呼喚文化觀念「新要求」。
  • 積分小超市引領鄉風文明建設——康樂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速記
    積分小超市引領鄉風文明建設——康樂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速記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葛學忠12月6日,宗來來走進村裡的小超市宗來來說:「在上月的全村環境衛生評比中,我家裡人穿戴整潔,精神面貌良好,達到了庭院淨、廚房淨、廁所淨、臥室淨、房前屋後淨、院內外物品擺放整齊的『五淨一整齊』標準,被評為『美麗庭院示範戶』積了10分,上星期我還參加了鎮上組織的農技培訓積了3分,今天參加村環境衛生清潔志願者活動積了8分,我用上月的積分兌換了價值25元抽紙1提,這個文明鄉風積分超市辦得太好了。」
  •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論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
  • 【文明青海】小高陵:文明鄉風滋養百姓「精氣神」
    文明風景線  文明良好的鄉風具有浸潤人心、引領向善、規範行為、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也是當今新時代下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軟體基礎。以文明之風引領的鄉村振興,不僅讓村民鼓起了腰包、改善了生活條件,更是讓村民充實了精神生活、活出了好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