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中寫過一篇關於自律的大腦原理的文章,該文章是基於動物腦與前額葉的詳細分析的文章,本篇,我從現象層面來分析,為什麼只有一種人能成大事,那就是把自律做到極致的人,而這個過程,在於巧妙的利用大腦的前額葉神經元通路。
我先來講講我自律的故事。
實際上,我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自律的本能的,這得益於我的成長環境,我曾經在自我解剖中提到,我是一個「留守兒童」,我從10歲開始,就和哥哥妹妹在老家自己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經商,我們幾兄妹獨立生活,因此,我從小几乎沒人管,我瘋狂地玩,一直玩到了初二,直到我下定決心要以讀書為主。
實際上,人有2個心智系統,系統一與系統一,我傾向說成動物腦與前額葉,一個先天一個後天,一個早熟一個晚熟,一個是主導一個是配角。
因此,我的童年生活完全就是在動物腦的主導下自由自在的度過的,但是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前額葉也開始慢慢成熟,我在每次過度放縱自己玩耍的時候,往往會形成一種自我指責。
自我指責是良心不安的一種,是內在聲音不協調的體現,它往往是因為動物腦的欲望過度放縱而引發前額葉的調節,比如我以前只要一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時,我就會指責自己浪費時間,甚至是看一場電影,我也會覺得浪費生命。
因此,人往往會有兩個力量形成對自己的約束,一個是自我,一個是外在:
基於恐懼的外在約束
另外一種是基於恐懼的外在約束:
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只要有父母在,這個自我指責就不存在,因為父母會形成對我們的監督,動物腦還沒發瘋的玩到自我指責的程度的時候,父母們就已經把我們壓制下來了。
比如,現在的父母會對孩子的生活與學習很嚴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每天要學習半小時英語,半小時數學,半小時語言還有各種所謂的「興趣班」,這種嚴格的外在力量取締了前額葉的功能,使得這樣的孩子越來越不懂得如何自我作主,如何自我約束與自我調節。
被這樣的外在力量主導下的人生,完全覺得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是父母安排的,所以應該由父母負責,而不是自己,如此一來,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原本前額葉的理想追求是有意義,有快感的,但是當變成外在恐懼力量驅動時,人生就成了一種痛苦,完全感覺不到追求的快感,完全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很多學生長大後,完全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的原因,父母管太多了,把原本屬於孩子的人生,屬於孩子的選擇與嘗試探索的機會給剝奪了。
基於理想的內在追求與自我調控
我正好相反,我沒人管,我的動物腦的過度瘋狂如果沒有任何限制,那麼人會崩潰掉,當一個人沒有外力的限制的時候,它會形成自我限制,這就是自控力的來源。
比如,小務虛小學的時候,流行打電子遊戲機,同學約我去縣裡面玩,那時候很便宜,十塊錢可以玩一天,瘋狂的時候,我一玩就是一天,玩的時候很興奮,但是當我回到家後,我就會開始指責我的這种放縱行為。
動物腦往往就是容易被外在的各種新奇的東西劫持的,這些東西最容易讓我們獲得快感,但是一旦新鮮與新奇感過了,它就會覺得乏味了,同時就會覺得心虛。
我發現我的這種行為,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自我放縱中,慢慢形成的自我約束,我後來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正好我保留了以前的日記,使得我知道,原來我在童年期,通過大量的日記來批評指責自己的放縱行為。
這種日記的調節行為往往就發生在多次放縱後,內心感到極度空虛與悔恨。
比如我高中時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居裡夫人自傳後,我就嚴格按照事故中的主人翁的風格去行事,並且給自己確定了一些人生目標:「就是這輩子就是要來成就一番事業的,要做有意義的事」。
當時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
當這樣的追求目的一確定時,理想一確定時,我們的理性前額葉就會形成一種監管,但是人是本能主導的,理想往往首先面臨來自本能惰性與自私的反擊。
在本能的主導下,我們就會懶惰懶散,鬆懈與自私,這跟我們的前額葉的理想衝突,於是就會形成一種內在的自我調節聲音,我當時會經常指責自己就如此懶惰嗎,如此虛度生命嗎,如此自私嗎,甚至多次放縱後還形成自我攻擊,體罰。
兩條心智迴路
請注意這裡有2個關鍵點,非常重要:
1.長期自我指責,自我調節;2.基於理想的與追求的自我約束,而不是外力的恐懼約束;前文說過,我們每時每刻的行為與念頭,都是有2個心智主導著完成的,動物腦與前額葉,可以藉助一張如下這圖來理解:
短路徑就是動物腦,長路徑就是前額葉的總裁腦的解釋者,關於這兩者的詳細分析,見專欄《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
我們任何一個瞬間念頭與動作,都是自動化的本能主導完成的,這是大腦裡面一條默認的神經通路,幾乎在這條路徑活化完成後,如果出現問題,前額葉的總裁腦會出來調節,在自我調節與約束的時候,它就會活化。
如果家有父母在,往往前額葉的自我調節根本就沒機會出來,父母們的外力會直接形成對我們動物腦的壓制,結果導致我們自己的前額葉無法活化。
另一方面,前額葉這條路徑是後天的,它需要大量的後天的自我調節,自我約束,自我對話才能不斷強化與活動,才能成熟,它的成熟期一直要到23歲以後。
前額葉在調節本能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與成長
比如,每一次放縱後,前額葉就會出來調節,這個調節過程就是對每一個具體事例的總結與編碼,比如我小學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就痴迷遊戲,但是每次打完都會感覺良心受到譴責,或者是後悔怎麼就忍不住誘惑,或者是覺得時間與生命就這樣虛度了,覺得完全沒意義,或者覺得辜負父母的信任等等等。
這就是在本能欲望放縱後,前額葉形成對該具體本能的認知與總結,正常情況下,所有人的人生成熟過程,不如說就是這個前額葉認知的不斷編碼過程,每經歷一個事件,就編碼一個事件,它最終會形成我們的自我調節能力。
這條通路,就是自律的根本所在,而且一輩子都具有可塑性,因為我們的大腦終身具有可塑性。
這就是我的自律能力的源頭,它得益於我從童年開始,就長期的大量的活化我的前額葉神經通路,形成對自我,對小我的動物腦的約束與指責,這使得我在不知不覺中,竟然養成的強大的自我約束與自我控制能力。
結果,當我在初二第二學期決定要讀書開始,我就成了年級裡面幾乎是最勤奮的人,此後一直如此,所有認識我的人,都驚嘆為什麼我可以如此的拼命與努力。
小務虛畢業後10年來,這股幹勁一直持續,我幾乎每天必定工作或者學習到晚上12點,幾乎很少娛樂,當然,由於本性的原因,由於動物腦的貪婪遮蔽,我走了不少人生彎路。
所有這一切,導出了現在的我。
前額葉終身可塑
有很多讀者問,如何才能變得跟小務虛一樣,寫出我的這些東西,問我讀什麼書,能不能推薦給他,我無從回答,因為人生,不是這麼容易複製的。
我並不是在炫耀,相反,我一路走來,如此拼命,但是正是由於動物腦的遮蔽,可以說我的近20年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充滿苦難與心酸的。
但是這一切,正是我想感恩的,正因為這一切,成就了目前這個可以極度自律的我,自律已經為了我的本能。
而且,不知不覺中,我又踏上了另一條自律的路。
大腦神經科學一直在顛覆很多以前的結論,有一個說法是前額葉可以一直成熟到25歲以後,我現在認為,這個所謂的成熟有待重新定義,因為人在自律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形成自我調節與調控的後天本能。
因此,自律能力終身可打造!
前額葉不斷活化與成熟的過程,就是自律能力越來越強的同一過程!
基礎篇中關於自律的大腦原理解剖:《卓越的人只有一種:逼自己自律,把自律做到極致的人》
因此,你會發現,古往今來,最終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一定是終身逼自己自律的人,這樣的人,時刻都在反思反省,把自律做到了極致。
基於大腦前原理的打卡反思,打造極致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