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腦的前額葉,你也可以打造極致的自律能力

2020-12-17 小務虛

我在《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中寫過一篇關於自律的大腦原理的文章,該文章是基於動物腦與前額葉的詳細分析的文章,本篇,我從現象層面來分析,為什麼只有一種人能成大事,那就是把自律做到極致的人,而這個過程,在於巧妙的利用大腦的前額葉神經元通路。

我先來講講我自律的故事。

實際上,我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自律的本能的,這得益於我的成長環境,我曾經在自我解剖中提到,我是一個「留守兒童」,我從10歲開始,就和哥哥妹妹在老家自己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經商,我們幾兄妹獨立生活,因此,我從小几乎沒人管,我瘋狂地玩,一直玩到了初二,直到我下定決心要以讀書為主。

實際上,人有2個心智系統,系統一與系統一,我傾向說成動物腦與前額葉,一個先天一個後天,一個早熟一個晚熟,一個是主導一個是配角。

因此,我的童年生活完全就是在動物腦的主導下自由自在的度過的,但是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前額葉也開始慢慢成熟,我在每次過度放縱自己玩耍的時候,往往會形成一種自我指責

自我指責是良心不安的一種,是內在聲音不協調的體現,它往往是因為動物腦的欲望過度放縱而引發前額葉的調節,比如我以前只要一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時,我就會指責自己浪費時間,甚至是看一場電影,我也會覺得浪費生命。

因此,人往往會有兩個力量形成對自己的約束,一個是自我,一個是外在:

基於恐懼的外在約束

另外一種是基於恐懼的外在約束:

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只要有父母在,這個自我指責就不存在,因為父母會形成對我們的監督,動物腦還沒發瘋的玩到自我指責的程度的時候,父母們就已經把我們壓制下來了。

比如,現在的父母會對孩子的生活與學習很嚴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每天要學習半小時英語,半小時數學,半小時語言還有各種所謂的「興趣班」,這種嚴格的外在力量取締了前額葉的功能,使得這樣的孩子越來越不懂得如何自我作主,如何自我約束與自我調節

被這樣的外在力量主導下的人生,完全覺得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是父母安排的,所以應該由父母負責,而不是自己,如此一來,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原本前額葉的理想追求是有意義,有快感的,但是當變成外在恐懼力量驅動時,人生就成了一種痛苦,完全感覺不到追求的快感,完全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很多學生長大後,完全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的原因,父母管太多了,把原本屬於孩子的人生,屬於孩子的選擇與嘗試探索的機會給剝奪了。

基於理想的內在追求與自我調控

我正好相反,我沒人管,我的動物腦的過度瘋狂如果沒有任何限制,那麼人會崩潰掉,當一個人沒有外力的限制的時候,它會形成自我限制,這就是自控力的來源。

比如,小務虛小學的時候,流行打電子遊戲機,同學約我去縣裡面玩,那時候很便宜,十塊錢可以玩一天,瘋狂的時候,我一玩就是一天,玩的時候很興奮,但是當我回到家後,我就會開始指責我的這种放縱行為。

動物腦往往就是容易被外在的各種新奇的東西劫持的,這些東西最容易讓我們獲得快感,但是一旦新鮮與新奇感過了,它就會覺得乏味了,同時就會覺得心虛。

我發現我的這種行為,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自我放縱中,慢慢形成的自我約束,我後來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正好我保留了以前的日記,使得我知道,原來我在童年期,通過大量的日記來批評指責自己的放縱行為。

這種日記的調節行為往往就發生在多次放縱後,內心感到極度空虛與悔恨。

比如我高中時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居裡夫人自傳後,我就嚴格按照事故中的主人翁的風格去行事,並且給自己確定了一些人生目標:「就是這輩子就是要來成就一番事業的,要做有意義的事」。

當時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

當這樣的追求目的一確定時,理想一確定時,我們的理性前額葉就會形成一種監管,但是人是本能主導的,理想往往首先面臨來自本能惰性與自私的反擊。

在本能的主導下,我們就會懶惰懶散,鬆懈與自私,這跟我們的前額葉的理想衝突,於是就會形成一種內在的自我調節聲音,我當時會經常指責自己就如此懶惰嗎,如此虛度生命嗎,如此自私嗎,甚至多次放縱後還形成自我攻擊,體罰。

兩條心智迴路

請注意這裡有2個關鍵點,非常重要:

1.長期自我指責,自我調節;2.基於理想的與追求的自我約束,而不是外力的恐懼約束;前文說過,我們每時每刻的行為與念頭,都是有2個心智主導著完成的,動物腦與前額葉,可以藉助一張如下這圖來理解:

短路徑就是動物腦,長路徑就是前額葉的總裁腦的解釋者,關於這兩者的詳細分析,見專欄《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

我們任何一個瞬間念頭與動作,都是自動化的本能主導完成的,這是大腦裡面一條默認的神經通路,幾乎在這條路徑活化完成後,如果出現問題,前額葉的總裁腦會出來調節,在自我調節與約束的時候,它就會活化。

如果家有父母在,往往前額葉的自我調節根本就沒機會出來,父母們的外力會直接形成對我們動物腦的壓制,結果導致我們自己的前額葉無法活化。

另一方面,前額葉這條路徑是後天的,它需要大量的後天的自我調節,自我約束,自我對話才能不斷強化與活動,才能成熟,它的成熟期一直要到23歲以後。

前額葉在調節本能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與成長

比如,每一次放縱後,前額葉就會出來調節,這個調節過程就是對每一個具體事例的總結與編碼,比如我小學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就痴迷遊戲,但是每次打完都會感覺良心受到譴責,或者是後悔怎麼就忍不住誘惑,或者是覺得時間與生命就這樣虛度了,覺得完全沒意義,或者覺得辜負父母的信任等等等。

這就是在本能欲望放縱後,前額葉形成對該具體本能的認知與總結,正常情況下,所有人的人生成熟過程,不如說就是這個前額葉認知的不斷編碼過程,每經歷一個事件,就編碼一個事件,它最終會形成我們的自我調節能力。

這條通路,就是自律的根本所在,而且一輩子都具有可塑性,因為我們的大腦終身具有可塑性。

這就是我的自律能力的源頭,它得益於我從童年開始,就長期的大量的活化我的前額葉神經通路,形成對自我,對小我的動物腦的約束與指責,這使得我在不知不覺中,竟然養成的強大的自我約束與自我控制能力。

結果,當我在初二第二學期決定要讀書開始,我就成了年級裡面幾乎是最勤奮的人,此後一直如此,所有認識我的人,都驚嘆為什麼我可以如此的拼命與努力。

小務虛畢業後10年來,這股幹勁一直持續,我幾乎每天必定工作或者學習到晚上12點,幾乎很少娛樂,當然,由於本性的原因,由於動物腦的貪婪遮蔽,我走了不少人生彎路。

所有這一切,導出了現在的我。

前額葉終身可塑

有很多讀者問,如何才能變得跟小務虛一樣,寫出我的這些東西,問我讀什麼書,能不能推薦給他,我無從回答,因為人生,不是這麼容易複製的。

我並不是在炫耀,相反,我一路走來,如此拼命,但是正是由於動物腦的遮蔽,可以說我的近20年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充滿苦難與心酸的。

但是這一切,正是我想感恩的,正因為這一切,成就了目前這個可以極度自律的我,自律已經為了我的本能。

而且,不知不覺中,我又踏上了另一條自律的路。

大腦神經科學一直在顛覆很多以前的結論,有一個說法是前額葉可以一直成熟到25歲以後,我現在認為,這個所謂的成熟有待重新定義,因為人在自律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形成自我調節與調控的後天本能。

因此,自律能力終身可打造!

前額葉不斷活化與成熟的過程,就是自律能力越來越強的同一過程!

基礎篇中關於自律的大腦原理解剖:《卓越的人只有一種:逼自己自律,把自律做到極致的人

因此,你會發現,古往今來,最終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一定是終身逼自己自律的人,這樣的人,時刻都在反思反省,把自律做到了極致。

基於大腦前原理的打卡反思,打造極致的自律

相關焦點

  • 利用前額葉三大原則,可以有效克服恐懼
    根據去甲腎上腺素的多德森原理【相關原理在專欄前面章節有詳細介紹】,去甲腎上腺素越多,覺醒度越高,一直達到多德森定律的波峰,此時人的專注力,任務表現能力達到了頂峰,而一旦超過了波峰,去甲腎上腺素繼續增加時,我們就會開始進入焦慮與躁動階段,此時,專注力開始下降,任務表現能力也隨之下降,而且隨著去甲腎上腺素進一步增加,我們越來越焦慮,表現越來越糟糕
  • 聰明卻學習不好,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在作怪
    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塊區域叫做前額葉皮層,這塊區域的主要作用是記憶、判斷、分析、思考和操作。戈爾曼在《情商》中提到,人們的一些強烈情緒如焦慮、憤怒等,會製造出神經靜電,從而對前額葉造成影響,讓其功能無法很好地發揮出來。
  • 激活「眼窩前額皮質」,控制大腦邊緣情緒,有效提升孩子專注力
    因此,為了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注重對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迅速發展,人們對大腦的結構和發育情況有了更多的認識,從而在理論方面為自控力的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認知神經科學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對自控力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是大腦皮質層的前額區的一部分「眼窩前額皮質」。
  • 大腦正中的前額葉皮層受損容易被騙
    大腦正中的前額葉皮層受損容易被騙 時間: 2012-09-20 11:19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智力水平非常高的人,如果大腦正中的前額葉皮層受損,也會成為輕易被騙的受害者。
  • 合理鍛鍊大腦前額皮質,嘈雜環境下孩子也能專心學習
    但是我們的大腦能以某種方式,抑制分散注意力的信號,我們可以選擇想聽的想看的想做的事,專注完成它。這個迴路由前額皮質控制,當它接通時,前額皮質會選擇性地抑制流入丘腦的感覺輸入,可以讓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更應該完成的任務上,抑制不必要的背景噪音或其他分散注意力的感官刺激。
  • 做到這些,你也能培養出孩子的自律自控
    作為家長的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煩惱?究竟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律自控呢?自律自控究竟由什麼來掌控?為什麼我們有時會失去自控力?自控力的司令官:前額葉皮層在正面管教課程中,通過對手掌大腦的模型的學習,我們可以了解到,大腦的前額葉皮層是人類情緒和意志力的控制中心,它能幫助我們管理好情緒、集中注意力,堅持完成計劃任務。但它的發育過程也比其他大腦區域緩慢,直到青春期才能全部發育完成。
  • 大腦如何告訴你「我是誰」
    當你置身於天安門廣場上,面對天安門時,左邊是人民大會堂,右邊是歷史博物館。如今,該研究團隊取得較大的進展,發現了靈長類大腦前額葉背側部涉及到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空間記憶相關信息的處理。而這可能是人類自我意識產生的神經基礎。目前,該研究結果得到了國際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視,最近,英國著名的神經科學雜誌《神經科學與生物行為評論》特邀請該研究團隊對其系列研究工作撰寫了一篇綜述文章,這篇論文現已經在網上正式發表。
  • 激活眼窩前額皮質,控制大腦邊緣情緒爆發,有效提升孩子專注力
    認知神經科學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對自控力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是大腦皮質層的前額區的一部分「眼窩前額皮質」。更重要的是,大腦皮質和大腦邊緣之間,沒有直接發揮抑制作用的突觸(神經接合),所有的控制神經都只能經由這個「眼窩前額皮質」來達成。由此可見,如果「眼窩前額皮質」發育不夠成熟或嚴重損傷的話,即使大腦皮質的智慧和理性再完美,也無法控制大腦邊緣的「感情爆發」。也就是說,人將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 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大腦,你也可以
    但大腦的司令官——前額葉部分要直到24歲才能夠發育完全。因此:2~3歲的孩子的大腦開發過程主要以閃卡、結合音樂的方式進行;4~6歲的孩子可以結合想像力引導進行全腦開發訓練;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用全腦開發訓練法結合快速記憶法的一些方法鍛鍊大腦。
  • 「棉花糖實驗」:孩子遲延滿足背後是自律,5個方法養出自律好孩子
    3、自律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學業成功神經科學研究人員桑德拉·阿莫特和山姆·王合著了《歡迎來到你孩子的大腦》一書。他們認為,在學業成就方面,自律的重要性是智力的兩倍。能控制自己衝動的孩子在寫下答案之前能更好地思考,他們有更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來解決問題。
  • 發展大腦眼窩前額皮質,提升孩子自控力
    認知神經科學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對自控力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是大腦皮質層的前額區的一部分「眼窩前額皮質」由於「眼窩前額皮質」的發達,大腦皮質的理性命令就能傳達到大腦邊緣更重要的是,大腦皮質和大腦邊緣之間,沒有直接發揮抑制作用的突觸(神經接合),所有的控制神經都只能經由這個「眼窩前額皮質」來達成。
  • 比起極致的自律,我更喜歡按部就班地執行
    連閱人無數的娛樂圈記者都感嘆:男神,你難道每天都睡冰箱的嗎...於是,有人就開始搬出名人名言,來證明「真理」--自律,可以讓我們活得更高級。比如泰迪.羅斯福的原話:「有了自律能力,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 諾貝爾獎也有「黑歷史」——前額葉白質切除術
    我們這就來回顧一下,諾貝爾獎的「黑歷史」,錯得最離譜的生理學與醫學獎——前額葉白質切除術(prefrontal leucotomy)。 什麼是「前額葉白質切除術」 所謂「前額葉」,簡單來說就是前額頭骨後面的那部分大腦。
  • 激活大腦前額皮質,提高孩子意志力
    為什麼有的孩子可以持續、專注地學習幾個小時,而有的孩子卻連堅持半個小時都有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有高有低。而意志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大腦中的前額皮質,它位於額頭和眼睛後面的神經區。前額皮質並不是擠成一團的灰質,而是分成了三個區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這三種力量決定了我們的意志力。
  • 激活大腦前額皮質,提高孩子意志力
    為什麼有的孩子可以持續、專注地學習幾個小時,而有的孩子卻連堅持半個小時都有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有高有低。而意志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大腦中的前額皮質,它位於額頭和眼睛後面的神經區。前額皮質並不是擠成一團的灰質,而是分成了三個區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這三種力量決定了我們的意志力。
  • 治療拖延症,你得學會忽悠你的大腦
    另一個是大腦的享樂主義,雖然我們的大腦一直在進化,但還是保留著很多原始成分,這個部分叫做爬蟲腦或者邊緣系統。我們的高級決策中樞前額葉是後來演變出來的。而之前,很多決策基本都是邊緣系統做出。在進化中,邊緣系統主要是採用了低能耗的決策機制,為了讓決策更加快捷,大大縮短應激反應時間,大腦就選擇了趨利避害,所以大腦是傾向於「今朝有酒今朝醉」,注重當下的享樂。
  • 不愛學習是「前額皮質」發育不足,3方法鍛鍊孩子大腦「意志力」
    因為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孩子在遇到作業多的困難時,因為不相信自己可以按時完成作業,乾脆選擇了放棄努力。許多孩子表現出來的「不愛學習」,其實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美國心理學教授安吉拉·達克沃斯通過對數千學生的長時間跟蹤研究,發現讓孩子們成績優異的決定因素,跟智商、社交能力、顏值關係不大,甚至跟原生家庭的關係也不大,而在於他是否具備良好的意志力。
  • 其實是大腦缺乏結構化訓練
    關於&34;,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幾種情況:A. 隨意注意和不隨意注意隨意注意: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具備主觀意願的能力。比如當你聽一首美妙的音樂時,你會認真地去聽旋律或者歌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我們很少見到有一個孩子是注意力完全集中的,而家長也常常會把孩子的這種情況歸納為&34;,很少會和孩子的大腦發育聯繫在一起。但注意力不集中,的確是和大腦皮層的前額葉發育不成熟有關。
  • 聰明卻學習不好,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在作怪!多種訓練方式有效提升孩子學習力
    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塊區域叫做前額葉皮層,這塊區域的主要作用是記憶、判斷、分析、思考和操作。戈爾曼在《情商》中提到,人們的一些強烈情緒如焦慮、憤怒等,會製造出神經靜電,從而對前額葉造成影響,讓其功能無法很好地發揮出來。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人們在憤怒的狀態下會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行為,這其實就是前額葉的判斷、思考能力被幹預了。
  • 是前額葉神經網絡連接弱導致的
    (DLPFC),表現出反常的功能性激活和反常的連接性,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抑制能力。02 前額葉和紋狀體之間(前額紋狀迴路fronto-striatal network)的神經網絡連接性相對較弱的孩子,更多表現出認知行為受損現象,執行能力較弱,更容易破壞或違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