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來自北京、天津部分市民受邀走進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東南部的北大港溼地觀賞野生飛鳥,感受溼地自然美景。溼地面積為34887公頃,其中核心區11572公頃,緩衝區9196公頃,實驗區14119公頃,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
北大港溼地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今秋首批百隻天鵝「先頭軍」已經落腳,再算上東方白鸛、白鷺、雁鴨類,目前,在北大港溼地落腳鳥類超過40萬隻,現在正是觀鳥的好時候。
北大港水庫西部就是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又是大港城區與大港油田的天然分界,而這塊溼地的核心區域還同時充當著工業生產汙染「過濾池」的作用,調解著大港整個生態系統和地區小氣候,再加之大港溼地公園的建設,建立在大港生活區和工業區之間的生態屏障已逐漸成形,周圍人們生活環境得到大力改善。
起飛、降落時的反嘴鷸形態格外優美。
候鳥在藍天下自由飛翔
北京的愛鳥人士和攝影高手帶著「長槍短炮」,捕捉候鳥在大自然中的精彩鏡頭。
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的鳥類遷徙通道,是世界八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部遷徙路線重要組成部分。以北大港溼地為代表的渤海西部,又是這一重要組成部分中最為關鍵的鳥類遷徙通道。作為天津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北大港溼地具有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完整的典型特徵,遷徙中的鳥類選擇在此 「補給」。
天津濱海新區的小學生走進溼地,拓展鳥類知識,培養熱愛自然、關愛鳥類、尊重生命的意識。
隨著天氣轉涼,津城迎來一大批遠道而來的美麗「客人」, 有天鵝、丹頂鶴、蒼鷺、大鴇、灰鶴以及各種鷸鳥等,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候鳥過境,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
北大港水庫西部就是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充當著「過濾池」的作用
現在正是北大港溼地候鳥遷徙高峰期,今秋首批百隻天鵝「先頭軍」已經落腳,再算上東方白鸛、白鷺、雁鴨類,目前,在北大港溼地落腳鳥類超過40萬隻,正是觀鳥的好時候。據北大港溼地最新觀測統計,鴻雁、短嘴豆雁、灰雁、白額雁等雁類數量最多,達10萬多隻;在萬畝魚塘南岸和北大港水庫一帶的水面上,5000多隻大小天鵝、疣鼻天鵝聚在一起,或覓食、或嬉戲。在北大港溼地「天鵝湖」附近,8隻來自熱帶的火烈鳥依然沒有離開,和天鵝相處得十分融洽。
此外,200多隻東方白鸛、500多隻灰鶴、800多隻白琵鷺,以及並不常見的灰背隼、鵲鴨、白尾鷂、角鸊鷉等也都在溼地棲息,且數量持續增加。
熱愛自然的人們棄車徒步走在這片候鳥吟唱的廣袤溼地上,觀賞遷徙飛鳥,感受自然生態的美好景象。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劉平 攝影報導
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