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港溼地擬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2020-12-17 界面新聞

據濱海時報從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現場觀鳥活動中了解到,隨著溼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的不斷推進,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目前正申報國際重要溼地,並擬於2020年開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保護區內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現在的276種,增長了11%,其中,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物種增長了7%。每年到此停歇和棲息的鳥類上百萬隻。

從2018年10月份至今,通過「引灤」和引海河水,補水總量達3.19億立方米。種植蘆葦、鹽地鹼蓬等植物,恢復溼地面積600畝,治理外來有害生物互花米草450畝,開展蘆葦刈割復壯2000畝,製作宣傳牌、警示牌100塊,打撈水草、改善水質1000畝,維修道路14公裡。持續加強野生動物保護,進一步完善人防加技防的保護模式,增加安保巡護人員,配置巡護車,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巡護,實現保護區巡護全覆蓋。同時,建設80處高清監控點位,新建溼地和野生動物指揮中心一處。目前建成的20處人工鳥巢已發揮作用,2019年,東方白鸛成功做巢13巢,繁育幼鳥17隻。

2019年以來,濱海新區實施「退耕、退漁、退葦、退企、退居」五退工程,全面退出保護區生產經營活動,目前已基本結束。其中「退耕、退漁、退葦」退出面積達25萬畝左右,退企10家,退居24戶。從明年開始,除必要管理措施外,保護區內將不再有與生產生活有關活動。目前正在制定生產經營活動退出後的管理工作方案,將為溼地和野生動物保護的長效管理奠定基礎。

下一步,新區將按照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1+4」專項規劃要求,全面提標提速,完成建設任務。將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打造京津冀知名生態品牌和綠色名片。明年將實施增殖放流,並結合水生動物特點,建立下層、中層、上層的立體化生物型水質淨化系統。將持續做好科普宣教工作,適時向社會公布違法案例,提高公眾保護溼地和野生動物的意識。據尚成海介紹,北大港溼地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重要溼地,明年將作為全國16個區域之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以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相關焦點

  • 天津北大港溼地明年作為全國16個區域之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火烈鳥在北大港溼地萬畝魚塘中覓食棲息。視覺中國資料圖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尚成海近日透露,北大港溼地明年將作為全國16個區域之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以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濱海時報》12月5日報導稱,「記者從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現場觀鳥活動中了解到,隨著溼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的不斷推進,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目前正申報國際重要溼地,並擬於2020年開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 天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 北大港溼地申遺完成前期摸底調查
    內容提要:6月13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市規劃資源局了解到,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目前已積極配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遺工作專家團隊完成了前期摸底調查工作。天津北方網訊:6月13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天津北大港溼地申遺工作正有序推進,已完成前期摸底調查工作
    官方此前「劇透」的天津市北大港溼地申遺工作已完成前期摸底調查。6月13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津日報》當天報導稱,「記者從市規劃資源局了解到,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目前已積極配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遺工作專家團隊完成了前期摸底調查工作。」
  • 申遺 北大港溼地成「種子選手」
    前陣子,北大港溼地發布一則消息:「擬在2020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得知這片如詩如畫、萬鳥翔集的樂土要申遺,默默守護著溼地的人們既興奮又緊張:「厲害了我的北大港!」「多年保護的成果!」「能申報成功嗎?」
  • 天藍水清百鳥飛|北大港溼地繪製美麗生態畫卷
    內容提要:初秋的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萬畝魚塘水波蕩漾,河灘地上泛黃的蘆葦和赤紅的鹽地鹼蓬交錯生長,白鷺、野鴨、骨頂雞、黑翅長腳鷸等鳥類或在天空翱翔,或在淺灘中覓食。水清、岸綠、鳥飛的北大港溼地,成為濱海新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生態系統完整向好 天津北大港溼地內鳥類已超過276種
    中新網天津2月1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2月1日從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隨著生態環境逐步變好,截至目前,在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內監測到的鳥類已超過276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物種11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37種。
  • 我國麋鹿保護項目有望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在8月24日舉行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上,人們宣誓要「還山川以綠色,還江河以甘甜,還大地以生機,還天空以蔚藍……」 趙帥宇 攝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趙帥宇)在麋鹿的「家鄉」北京市大興區,人們將推動南海子麋鹿保護項目申請納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 遇見大美溼地!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活動的第一站「走進南京大學」同步開啟。▲與會嘉賓共同參觀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主題展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我市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天津北大港溼地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昨日從天津北大港溼地獲悉,根據國家林草局發布的2020年第15號公告,經《溼地公約》秘書處按程序核准,北大港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成為我國64處國際重要溼地之一。按照生態功能和環境效益的重要性,溼地分為國際重要溼地、國家重要溼地、省級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採取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等方式對溼地予以保護。根據《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我國於今年2月3日指定天津北大港等7處溼地為國際重要溼地。
  • 赤水丹霞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紀實
    這天,第3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再次傳來一條足令人興奮的消息:作為2010年我國唯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中國丹霞」獲得通過。而貴州赤水,代表丹霞地貌形成演化的早期,成為6個捆綁申報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刻,所有的夢想都變成現實。  這一刻,所有的歡笑都化為淚水。
  • 又是一年觀鳥時 天津北大港溼地迎接大批「遠方來客」
    昨天,來自北京、天津部分市民受邀走進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東南部的北大港溼地觀賞野生飛鳥,感受溼地自然美景。溼地面積為34887公頃,其中核心區11572公頃,緩衝區9196公頃,實驗區14119公頃,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
  • 北大港溼地迎最美時節 今秋首批天鵝部隊抵達
    深紅的鹼蓬草、金黃的蘆葦,其間還有一隻只可愛的鳥兒或飛翔、或棲息……眼下的北大港溼地迎來了一年中的最美時節,每天都有成群的珍稀候鳥遠道遷徙而來。昨天一早,護鳥志願者發現8隻天鵝,這也是今秋落腳北大港的首批天鵝部隊。
  • 凝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紀實
    【作者:曹南燕;來源:通世智庫;編撰:張小青】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武陵源、九寨溝、黃龍等三批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成功,籌備中的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工作就已啟動。我時任建設部風景名勝處處長,有幸負責這次申遺項目的具體工作。 與武夷山的緣分,要從1993年我把黃山的一本申報書交給了武夷山申遺辦開始。
  • 天津北大港溼地將建成國家生態公園
    中國園林網10月8日消息: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目前天津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昨天,記者獲悉,本市已在這裡劃定生態紅線,著手建設一個國家級生態公園。屆時,汽車將不能隨意開進紅線。嚴格劃紅線 依法保生態今年10月1日起,天津市首部保護溼地的地方性法規《天津市溼地保護條例》正式施行。作為本市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世界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每年會迎來100多萬隻候鳥。本市將以現在的保護區為起步區,建設一個國家級的生態公園。這個公園90%的區域都將被劃為「嚴格保護區」。
  • 20萬隻候鳥飛抵 天津北大港溼地開啟「天鵝湖」景觀
    新華社天津11月1日電(記者毛振華)秋末冬初,近20萬隻候鳥飛抵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北大港溼地,其中不乏東方白鸛、白頭硬尾鴨等珍稀鳥類以及火烈鳥等「稀客」。  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鳥類遷徙通道,是世界八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部遷徙路線重要組成部分。
  • 除了北大港溼地,濱海這些地方也是「觀鳥天堂」
    在新區,除了北大港溼地之外,其實還有不少「觀鳥天堂」。大家熟悉的臨港溼地公園,不僅環境優美,每年也會吸引大批候鳥聚集。 遊林觀景、賞魚逗鳥、科普宣教……目前,兼具中西園林之美的大型生態溼地公園——臨港溼地公園二期工程現已基本完成排鹽及土方工程,正陸續開展土建施工,預計該項目將於明年
  • 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
    2013年6月21日,新疆天山的託木爾峰(阿克蘇地區)、喀拉峻-庫德寧(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音布魯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格達(昌吉回族自治州)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申報面積5759平方公裡。
  • 生態保護見成效 天津北大港溼地再現東方白鸛
    人民網天津11月19日電(崔新耀) 為進一步展示美麗天津、生態濱海,展示天津、濱海新區和諧生態、宜居城市形象,11月19日,百餘名來自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區(沿線)有關國家、地區鳥類保護的官員,機構,專家,我國有關省市愛鳥護鳥組織及生態、鳥類專家,志願者、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中央級和省市級媒體記者,共同走進天津北大港溼地,用照片記錄下了極為瀕危的東方白鸛,以及遷徙中在北大港溼地落腳的多種候鳥
  • 向世界傳播中國自然遺產經驗
    今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歸口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管理。這為世界自然遺產申報、保護管理帶來新的機遇。『國家遺產』是世界遺產的預備隊,具有中國特色,能夠代表國家形象,其中具有國際影響的『國家遺產』,將成為優先向國際上推送的世界遺產提名項目。」        IUCN成立於1948年,是當時的聯合國教科文總幹事赫胥黎爵士組織並發起的。IUCN參與了1972年的《世界遺產公約》制定,並且長期受邀為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提供技術評估和監測。
  • 世界遺產的分類及標準
    :①真實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護管理(由相關管理機構,制定法律規章還有經費)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和文化景觀。  (4)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三.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並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   這樣一來,世界遺產即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即雙重遺產)和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