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青樓女子可不能光靠姿色吃飯,還得多才多藝,琴棋詩畫樣樣擅長才行,這樣才能得到才子的青睞。明末最有名的秦淮八豔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這八位豔麗中,書畫最好的是一位叫馬守真的姑娘。她的作品甚至被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就是下面這幅「墨蘭圖」。
馬守真(1548-1604),字湘蘭,小字月兒,又號月嬌,與當時的詩文書法大家王伯榖交好,兩人的友誼長達三十多年,成為一段佳話。
馬守真善畫蘭竹,據記載,她的「蘭仿趙子固(趙孟堅,南宋畫家),竹法管仲姬(元代女性畫家),俱有逸趣。」
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共72句,記載在他寫的《棟亭集》裡。
馬守真的現存作品被全國各地博物館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她的《蘭竹水仙圖》、《蘭花圖》卷、《蘭花》軸、《蘭竹圖》扇等近10件作品。
吉林省博物館藏有《為彥平作蘭竹圖》一件,《蘭花》卷一件;吉林大學藏有《竹石圖》卷一件。
蘇州博物館藏有《蘭竹圖》卷一件;無錫博物館藏有《蘭花圖》卷一件,與吳娟娟、林雪、王定儒合作《水仙蘭花圖》卷一件。
四川博物院藏有《芝蘭竹石》扇頁一件,《蘭竹石》一件;安徽博物館藏有《竹石蘭花圖》軸一件。
那麼現代書畫界是怎麼評價馬守真的藝術成就的呢?
有「中國現代美術第一人」之稱的陳師曾在《中國繪畫史》一書中稱讚道:「如馬湘蘭、柳如是輩,雖士大夫猶有所未逮。若今之勾欄中,更不可望其千一矣。」
意思就是「像馬湘蘭、柳如是這樣的人,即便是士大夫也比不上他們,如果拿現在的青樓女子去比,那更是連他們的千分之一都不如了。」
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王伯榖七十大壽時,馬守真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為其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長達兩個月之久。
也許是旅途勞頓,年歲已高,馬歸後大病,沐浴禮佛,端坐而逝,死後葬在秦淮河畔的碧峰寺裡,年57歲。八年之後,王伯榖也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