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的這幅中國名畫,竟出自一位名妓之手

2020-12-22 古風致遠

在中國古代,青樓女子可不能光靠姿色吃飯,還得多才多藝,琴棋詩畫樣樣擅長才行,這樣才能得到才子的青睞。明末最有名的秦淮八豔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這八位豔麗中,書畫最好的是一位叫馬守真的姑娘。她的作品甚至被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就是下面這幅「墨蘭圖」。

馬守真(1548-1604),字湘蘭,小字月兒,又號月嬌,與當時的詩文書法大家王伯榖交好,兩人的友誼長達三十多年,成為一段佳話。

馬守真善畫蘭竹,據記載,她的「蘭仿趙子固(趙孟堅,南宋畫家),竹法管仲姬(元代女性畫家),俱有逸趣。」

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共72句,記載在他寫的《棟亭集》裡。

馬守真的現存作品被全國各地博物館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她的《蘭竹水仙圖》、《蘭花圖》卷、《蘭花》軸、《蘭竹圖》扇等近10件作品。

吉林省博物館藏有《為彥平作蘭竹圖》一件,《蘭花》卷一件;吉林大學藏有《竹石圖》卷一件。

蘇州博物館藏有《蘭竹圖》卷一件;無錫博物館藏有《蘭花圖》卷一件,與吳娟娟、林雪、王定儒合作《水仙蘭花圖》卷一件。

四川博物院藏有《芝蘭竹石》扇頁一件,《蘭竹石》一件;安徽博物館藏有《竹石蘭花圖》軸一件。

那麼現代書畫界是怎麼評價馬守真的藝術成就的呢?

有「中國現代美術第一人」之稱的陳師曾在《中國繪畫史》一書中稱讚道:「如馬湘蘭、柳如是輩,雖士大夫猶有所未逮。若今之勾欄中,更不可望其千一矣。」

意思就是「像馬湘蘭、柳如是這樣的人,即便是士大夫也比不上他們,如果拿現在的青樓女子去比,那更是連他們的千分之一都不如了。」

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王伯榖七十大壽時,馬守真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為其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長達兩個月之久。

也許是旅途勞頓,年歲已高,馬歸後大病,沐浴禮佛,端坐而逝,死後葬在秦淮河畔的碧峰寺裡,年57歲。八年之後,王伯榖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貴的5幅畫,齊白石的這幅畫上榜,賣了4.25億!
    對於收藏這幅畫的主人也是說法不一,有的說是被一位卡達籍買家所收藏,也有的說是被卡達博物館所珍藏。但是很多網友也不理解,不就是畫中畫了兩位黑人婦女嗎?怎麼就能賣出這20億元的天價呢?其實小七也不懂,或許這就是繪畫藝術的魅力吧!
  • 這幅山水畫近12米長,被稱為傳世之寶,是出自一位18歲少年之手!
    說到傳世名畫,大家可以說出來很多,但是有一幅畫被稱為傳世之寶,被歷代文人雅士稱讚不已,並且出自一位十八歲的少年之手,聽起來是不是有些疑問呢?其實大家不用質疑,這幅畫就是《千裡江山圖》,是王希孟在十八歲的時候所作。
  • 故宮隱藏最深得一幅千古名畫,被誤解千年,院長發現樹葉下的秘密
    ,他便是被徐悲鴻評價為「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其二」中的一個。其實這幅畫在之前,一直是被看成一幅佚名古畫,並不知道畫家是誰,只知道這是一幅千古名畫,流傳了上千年的歷史,有著悠久的歷史價值,但是對於藝術價值,卻一直未有定論。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打造「掌上博物館」
    新華社東京5月18日電(記者馬崢 張夢恬)輕輕滑動指尖,從繩紋時代到江戶時代的土器、佛像、武士刀、書畫等歷史文物,悉數躍然於手機屏幕上,猶如一個包羅萬象的「掌上博物館」。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學藝企畫部負責人小島佳當天告訴記者,通過下載手機應用程式,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欣賞該博物館的藏品。
  • 梵谷一生共創作《向日葵》11幅,有沒有哪一幅是你想收藏的?
    梵谷在巴黎創作的《兩朵剪下的向日葵》,目前被收藏在荷蘭,也就是梵谷故鄉的阿姆斯特丹國立凡·高博物館。很明顯,這個時期的色調要比在阿爾勒時期的黯淡很多。在巴黎創作的另一版本的《兩朵剪下的向日葵》,現收藏於瑞士的伯爾尼藝術博物館。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宋代繪畫100幅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宋代繪畫100幅 宋 夏明遠 樓閣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我國兩幅牛轉翻車圖研究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我國兩幅牛轉翻車圖研究 史曉雷 摘要: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手鑑《筆耕園》收錄有60幅我國宋代至明代的繪畫。其中傳郭忠恕繪的《柳龍骨車》和傳李嵩繪的《龍骨車圖》描繪有我國傳統的農具「牛轉翻車」。
  • 100幅西方名畫圖文賞析(一)
    小編此次整理了100幅西方名畫圖文賞析,有您耳熟能詳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有您或許不熟悉的遠古巖畫,希望大家在欣賞名畫的同時獲得更多的審美享受、想像空間和文化薰陶 。   這幅壁畫繪製於古埃及新王國時期一個貴族——內巴蒙的陵墓,描畫的是死去的內巴蒙和妻子兒女在河畔打獵的情形。
  • 臺灣博物館中的這兩幅宋代名畫,究竟誰才是宋畫第一?
    最近有一位在法國留學的中國女孩在街頭彈古箏宣傳的時候,有很多的外國人都問是不是從日本或者一些亞洲國家來的,女孩會和他們細心的解釋。 不過,最近這幾年隨著我們實力越來越強,文化輸出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北京奧運會之後,更多的外國人喜歡上了我們的文化。
  • 大英博物館到底收藏多少中國文物?看到這幅畫時,專家:暴殄天物
    大英博物館到底收藏多少中國文物?看到這幅畫時,專家:暴殄天物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其中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珍貴文物,其藏品之豐富在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都實屬罕見。據統計,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的藏品多達八百多萬件,但由於空間有限,只有百分之一的藏品能夠公開展出,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過,人們不禁猜測,英國到底有多麼燦爛的歷史文化?而事實上這八百萬藏品中絕大多數原本並不屬於英國。
  • 此畫展現宋花鳥畫最高水平,現藏東京博物館,今價值4.3億難回國
    但是宋代特有的精緻,溫婉,大度卻也是其他時代的繪畫藝術所無法相提並論的,如果要試著舉例一副宋代繪畫精品,那麼有一幅畫,是必須得說的,它幾乎可以說是宋代花鳥畫的最高水平:此畫展現宋花鳥畫最高水平,現藏東京博物館,今價值4.3億難回國。
  • 來自寧波的南宋 《五百羅漢圖》 奠定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藏品...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寧波的南宋《五百羅漢圖》 奠定其中國藏品基礎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包括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和《五色鸚鵡圖》、 南宋《五百羅漢圖》等,這幅《五百羅漢圖》正是由寧波人周季常、林庭珪等所畫。
  • 中國的國寶都流失到哪裡:大英博物館最多,丹楓白露宮最精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瓷器其中,最有名氣的應該是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這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重要的中國畫,也是現存的中國最早的絹本之一。原作是中國著名的人物畫家顧愷之所畫,但是這幅畫是唐朝時期的臨摹本,這幅畫之所以地位顯著還因為它的收藏者,據記載宋徽宗、金章宗、乾隆皇帝都曾收藏過。
  • 東京博物館館長:日本很多流行文化都從文物中汲取靈感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館長錢穀真美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日本從古至今崇尚中國的美術品、文物。許多中國已經失傳的文物,在日本至今有所保存。」東京國立博物館內的日式庭院。
  • 中藝匯帶你逛博物館:這間日本博物館竟然擁有上百幅宋畫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很多各種各樣的文物都流落在海外沒有被收回來,以至於每一次回收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那些在海外的文物,要麼被私人收藏家所收藏,要麼陳列在外國的博物館裡面。在往期的文章中,小編已經帶大家參觀過擁有《歷代帝王圖》、《搗練圖》等大量名作的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今天,讓我們將目光放在另一家日本博物館上面:也就是收藏了上百幅宋代畫作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博物館看起來很熟悉?沒錯,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出借《祭侄文稿》、《自敘帖》的那個日本博物館。
  • 日本「東京奧運號航班」亮相,彩繪竟然出自一名高中生之手
    1月28日,全日本航空公司(ANA)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推出的帕運彩繪機,在東京羽田機場的機庫正式亮相。作為ANA的形象大使,「中國媳婦」福原愛也被邀請出席了這次活動。日本知名兵乓球運動員福原愛以其可愛甜美的外型和一口流行的東北話,在中國圈粉無數。
  • 【漢採畫院】100幅名畫,說盡中國美術史
    此圖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這是佛教與中國本土變化至唐,日趨融合之勢所致。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想像可謂奇特。40、《清明上河圖》·局部/北宋/張擇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風俗畫長卷,描寫北宋都城汴粱城鄉間的社會風情,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
  • 東京國立博物館為他打破慣例、作品贈予日本天皇,這位華人藝術家有...
    新華社東京1月13日電(記者華義 郭威)他是隈研吾,日本建築大師、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設計者。他擅長將建築的古典與現代風格融為一體,其設計的建築以禪意和東方美學著稱,遍布世界各地。他是王傳峰,知名旅日華人畫家,以畫魚見長。他的作品兩次登上日本郵票,多次在國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也曾被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收藏。
  • 日本愛知縣私人博物館珍藏古書信,專家證實出自戰國三英傑之手!
    (網際網路) 日本愛知縣豐橋市政府周三(11月6日)表示,市內一間私人博物館珍藏的5封古代書信,其中3封證實是「戰國三英傑」歷史名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發出的真跡。一旦這批書信獲市政府公認為指定文化遺產,最快明年秋天安排公開展覽。
  • ...顏真卿書法 日本旅遊 日本人氣 趙星 東京國立博物館 門票 紀...
    原標題:5萬中國人去日本看顏真卿展:排隊一小時,看展五六秒  2019年開年,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顏真卿手稿《祭侄文稿》,傳出被外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一時引起軒然大波,引得兩岸人民廣泛關注。  9點半,在平成館外排隊等待入場的觀眾  到9:30博物館開門,身後已經排了有500人,進館後直奔平成館,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存放在一號展廳裡,單獨的一間,要看這幅作品還要再排一次隊,大約需要1小時,而真正輪到你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