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法治之美丨王周戶:讓法治政府建設融入人民群眾生活

2020-12-15 西部網

「讓法治政府建設融入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以及人民群眾生活之中。」11月12日,「發現陝西法治之美」鳳凰網國際智庫行活動走進西安市蓮湖區,在參觀完市民中心後,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周戶寫下了這樣的建言。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王周戶解釋道,「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推進依法治國實踐,但目前來說,很多地方的實踐環節推動是不夠的,『依法治國』不能只是一個口號,而是要融入到方方面面。」

王周戶建言陝西法制建設

「法治政府要融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說到營商環境的優化和提升,就不得不提「最多跑一次」這項「明星改革」制度。但它的升級版——「一件事一次辦」你聽過嗎?

對此,王周戶給予了充分肯定,「這充分體現了法治政府建設中的責任擔當!」因為在他看來,蓮湖區在全省首推49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套餐是從自身和群眾考慮的又一次提升,這就像開一家餐飲店,以前可能需要辦五個證、在行政審批跑五次,辦理一個證件跑一次似乎也是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而現在只需要一次辦理就可以拿到開始餐飲店營業需要的所有證照,「不僅減少了審批人在路上奔波和在大廳重複排隊的時間,更增加了政務服務的便捷性,」王周戶說。

王周戶在蓮湖區司法局參觀

同時,王周戶也在與蓮湖區市民中心辦事大廳共作人員的交流過過程中發現了有待於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目前無法通過網絡查詢辦事進度等,但王周戶仍對蓮湖區法治政府建設給予厚望,他認為,蓮湖區目前的方向是正確的,框架也已經建立完成,剩下的就是抓細節、優服務了。

除此之外,蓮湖區「律師進社區」經驗還被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對此,王周戶認為,這是有深層次含義的,它將推動社會治理的重心進一步向基層下移,實現了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為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優質的法律服務保障,全方位全天候為群眾提供智能便捷的法律服務。

「陝西省行政立法工作具有一定的率先性」

近年來,陝西的行政立法工作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努力實現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取得了豐碩成果。

對此,王周戶表示,在全國來講,陝西省的行政立法工作具有一定的率先性和地方性,如2017年陝西先行出臺了《陝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先於國務院出臺,對國家立法是有積極影響,對其產生了推動作用。再比如,《陝西省秦嶺生態保護條例》的出臺就充分展現了陝西的地方性立法。

王周戶參加陝西省司法廳立法交流會

此外,王周戶還表示,陝西的立法質量高、精細化程度高,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有效發揮了保障善治的作用。

在接受鳳凰網陝西專訪時,王周戶表示,「從法治政府的建設來講,首先要依法全面進行政府職能構建,還要建好依法行政的制度體系,從法規的起草、提案到制定,每個步驟都很關鍵。而且一定要讓制度實施下去,有實效,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中。」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發現法治之美丨陝西省創新特色立法模式 促進營商環境優化
    「法者,治之端也」「法令行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立法工作,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要推進科學立法工作,加強重點領城立法,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 今日言論|加強法治建設 築牢法治中國根基
    依據《實施綱要》,到2025年,「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完成,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社會領域制度規範更加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法治政府建設目標包含系列複合型要素
    □ 王周戶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中,就法治政府建設有兩種表述:一是在基本原則中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實行法治政府建設與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相結合」;二是在總目標上提出「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 中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價值基礎
    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過程中,法治政府建設居於尤為重要的地位,這不僅因為政府是法律的主要實施者,是公權力的代表者,也因為政府工作與人民的日常生活聯繫最為緊密,直接影響人們對法治的感受與認同度。第一,確立價值目標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任務。
  • 民法典時刻丨將家風與家庭美德融入法治建設
    民法典時刻丨將家風與家庭美德融入法治建設 2020-09-18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領導人民建設法治中國的思想指引
    人民主體論  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當然是治國理政和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法治的本質是保障人民幸福安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奮鬥目標,也是依法治國要實現的目標。在執法方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下大氣力解決老百姓深惡痛絕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問題」。在司法方面,推進司法改革,實現公正司法,「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廣東省法制辦主任王學成:推進高標準建設法治政府
    圍繞省黨代會的部署,特別是關於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具體要求,省法制辦將重點從幾個方面推進工作。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省的領導。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省黨代會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省的領導。法治政府建設是依法治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全面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決定了必須加強黨的領導。
  • 貴港市法治政府建設調研組到桂平市開展調研活動
    為做好《貴港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制定工作,11月26日,貴港市法治政府建設調研組在貴港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黃穎堅的率領下,一行5人到桂平市進行調研。桂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副主任楊尚山匯報近年來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分析了法治政府建設的短板和不足。與會同志結合工作實際,就本部門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考前系列3 | 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 法治政府建設的成就和問題 1. 成就①法治政府制度體系總體上已經形成;②行政程序建設加快;行政權力運行逐步規範;③行政權力監督和行政問責力度明顯加強;④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2.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社會建設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12月7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下稱《綱要》),對2025年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作出了宏觀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
  • 法治文化與法治中國論壇
    推進行政改革已經成為現階段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在法治建設的進程中,也面臨再塑行政文化的任務。行政文化具有路徑依賴性,也有社會適應性。行政文化轉變是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行政文化能否適時順勢轉變是關係法治政府建設,乃至依法治國的重要問題。中國已穩步步入法治建設的新階段,法律會成為中國社會公民生活問題解決的一種主要方式。
  • 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中國建設
    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法治建設步履堅實  「法者,治之端也。」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政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解決政府職能越位、缺位、錯位,使職能邊界日益清晰、權力配置更趨合理、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為社會經濟環境注入新活力,不斷釋放法治建設新紅利。
  • 法治社會怎麼建?——中央依法治國辦有關負責同志就《法治社會建設...
    答: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全社會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法治社會建設全面深化。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 法治社會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
    法治社會建設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法治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社會建設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法治社會建設要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社會建設人民參與,成效人民評價,成果人民共享,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開啟法治社會建設新徵程
    「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礎環境與根植土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馮玉軍說,《綱要》的出臺對於未來的法治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相對於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著眼於社會層面的法治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建設法治社會是中國社會轉型期和文明過渡期的基本訴求。
  • 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思考
    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的同時,民主法治意識、政治參與意識、權利義務意識也得以普遍增強,對於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對於更加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期待。另一方面,儘管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級黨政機關依法處理政務的能力與民眾日益增長的依法治國的需求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 新華網評:讀懂「人民」二字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分量
    蔡 斐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對2025年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作出了宏觀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 貫徹實施民法典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這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了方向。即將於2021年1月實施的民法典,是調整我國民事法律關係的根本大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法律保障。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民法典,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強法律保障。
  • 新華評論:讀懂「人民」二字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分量
    」二字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分量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對2025年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作出了宏觀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
  • 副市長出庭應訴助推法治政府建設
    他表示,群眾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既是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也將對法治政府建設起到促進作用,凱裡市政府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嚴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法定義務及職責,保證政府各項工作依法有序推進。一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積極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常態化,提高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