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作為現在最為流行的飲食之一,必定有其誘人之處,想必大家聽到火鍋二字,也會口水直流。那麼火鍋是起源於哪裡,曾被誰大力推薦呢,和今天的火鍋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說起火鍋,歷史最早記載是《魏書》,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便有了銅火鍋的身影。到了南北朝時期,火鍋開始流行,被人們接受,主要以北方為主。另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東漢,因為在東漢的出土文物中,就有了「鬥」的身影,即指火鍋。歷史專家上一般多認為是,起源於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莫屬煮酒論英雄了,那些優秀的人物,喝著酒坐在火鍋傍邊,談論著天地。
乾隆作為歷史上出名的吃貨皇帝,碰到火鍋,當然自己在火鍋的歷史上留名。據《隨園食單》記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一年竟吃掉的200多頓火鍋,而且四季都不同,初春,吃「燉酸菜熱鍋」和「鹿筋折鴨子熱鍋」,到了夏天,雖然天氣炎熱,也終究抵擋不住火鍋的誘惑,御膳房就為乾隆做「野意熱鍋」和「山藥鴨羹熱鍋」,秋天吃「燕窩蔥椒鴨子熱鍋」,到了冬天,更是敞開了吃,據記載,一頓飯連吃5道有雞鴨羊肉的火鍋,也是一點不嫌膩。當然乾隆愛吃火鍋,也要讓大家一塊吃,乾隆宴請宗室,經常用火鍋招待,一度成為民間最為流行的飲食方式。
古代的火鍋一般由蓋、鍋、爐架、爐圈、爐盤、酒精碗六部分組成,雕刻的圖案也是很精細。葷菜主要有:鹿肉片、飛龍脯、狍子脊、山雞片、野豬肉、野鴨脯、魷魚卷、鮮魚肉等。在大魚大肉過後,他們也懂得,在湯鍋裡刷些壁綠的鮮豆苗。底料也會加些中藥材來搭配。比起現在的火鍋,簡直是大巫見小巫。
對於愛吃的慈禧來說,大臣們收到火鍋的獎賞,表明是受到了重用。慈禧在火鍋世上的貢獻,便是「菊花火鍋」的創新,據《清稗類鈔》記載,菊花火鍋最大的亮點就是,花瓣多半呈蟹爪形,花心泛綠,其味苦中帶澀,多吃可以清心肺,養肌膚。這估計也是慈禧喜歡的原因之一吧。
看到古代的火鍋這麼豐盛,有沒有讓你食慾大增,對於古代火鍋,你有什麼看法?你對歷史上哪些美食感興趣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哦。
參考資料《魏書》、《隨園食單》、《清稗類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