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辱罵老師,甚至毆打老師的事件頻繁發生。老師的社會地位似乎也不如從前,為什麼現在的學生不尊重老師了?師道尊嚴又何在?
客觀上教師在社會價值觀、知識領域獨尊地位的喪失
社會價值觀領域獨尊地位喪失首先,在社會價值觀方面,教育的功利化傾向日益嚴重。如今現代教育越來越崇尚,或者說越來越依賴這種功利原則,並逐漸將其轉變成為教育的基本原則。今天,當人們在談論教育的時候,大多並不是在談論教育。隨著現代文明對傳統教育觀的衝擊,知識改變命運的口號也被逐漸被篡改為教育改變命運,更多的人把教育視為投資。通過加大對教育的投資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在功利化的路上越走越遠。
教師為了追逐名利和事業,將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生成績的提高方面,「傳道者」的身份逐漸喪失,教師的本質開始發生改變。這種本質的變化,使得教師職業的「神聖性」降低,相反走入了一條「世俗化」、「功利化」的發展道路。教師在社會價值觀上的獨尊地位喪失的根源也在於此。功利的教育造就了功利的教師,功利的教師又助長功利的教育。教育追求分數,教師追逐名利,在當今教育界形成一股暗流。
知識領域獨尊地位的喪失在知識領域方面,教師的獨尊地位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在古代社會中,無論是官學還是私學,教育場域一直都以學校和課堂為主,教育主題一直都以老師為主。現代社會教育領域發生重大變革,教育不斷向信息化方向發展,社會價值取向及道德標準漸趨多元化,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受到衝擊,教師的知識獨尊地位受到挑戰,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知識,有時甚至超過學校和教師在課堂上的傳授,學校不再是教育場域的中心。
尤其是伴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這種衝擊會愈發明顯,各種在線教育產品層出不窮。網際網路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破壞了傳統教育的獨特價值。在網絡背景下,學生不再拘泥於固定的課堂講授、不囿於紙質課本的學習,教學考研依託網絡技術隨時隨地進行。
主觀上「尊師之道」以及「為師之道」的喪失
「恭敬信服」的尊師之道喪失師道尊嚴中尊師與尊道緊密聯繫,師道與尊嚴存有內在邏輯。而現代社會很大一部分人包括部分教師在內卻只求「尊師」而不論「尊道」,只在乎尊嚴而忽視了應有的「師道」,還有一部分人則只緊盯教師所傳之道,將教師當作實現某種教育目的的工具,而忽視了教師作為「人」的尊嚴。
歷史上隨著西學東漸的推進,受西方文化「師生平等」觀的影響,東方文化中「尊師重道」的師生觀逐漸被打破,師生關係甚至發生了變質:師生關係逐漸演變為知識的「服務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經濟關係,而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文化傳承關係,不再是飽滿人生、挺立人格的生命關係,這使得老師、師父無法再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使命與角色,以至於國人的精神和人格普遍沒有根,從而引發了種種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
「行為世範」的為師之道喪失愛因斯坦曾說:「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的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教師應當先善其德,全身心投入教學,做到為人師表、關愛學生、誨人不倦,對待學生公平、公正,然後才能做到一個「尊」字。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有部分教師很難做到這一點,因此教師隊伍自身問題層出不窮。
有些老師平時對待學生態度冷漠,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缺少關心和愛護;在管理方面,對班級的日常事務不夠關心,缺少作為老師的情懷,經常性地應付了事;在教學上更是不求甚解、相當一部分的老師知識底蘊不夠,教學經驗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