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摺扇的面子與骨子

2020-12-22 金臺資訊

很多人看摺扇,只顧扇面,似乎摺扇只是給書畫作品做了一個特殊的展示裝置。而蘇州摺扇名家王健帶人們從摺扇的面子走進了摺扇的裡子,從表面的華彩文章再到內在的清健風骨。摺扇的文人氣,絕不僅是從扇面上顯露出來的,更是從扇骨子裡散發出來的。

孔子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其實,這個道理在摺扇上也適用。扇面是文,色彩紋理都在扇面的開合翻覆中盡情展現;扇骨是質,質要承載的內容更多。扇骨決定了一把摺扇的形制,或大或小,或敞或窄,或疏或密。沒有骨子的和諧,也就沒有面子的宜人。一把扇子還未打開,其精神氣也能見七分。烏骨泥金扇,之所以堪稱經典,絕非只是沾了金面的奢靡之光,烏木深幽,泥金浮華,相得益彰。

烏骨泥金,像六朝駢文,美則美矣,若是滿城儘是泥金扇,就近乎於鋪張腐化。現代人更願意接受宋式的清雅。表面平淡,卻勝在理趣,因而淡中有味。王健善於在扇頭上下功夫,把點睛之筆留在這聚攏扇骨的機要上。扇子作為文人必備,更少不了精神性。於是,徒弟晏龍也在扇頭上動了點心思,做了一個類似靶心的紋樣。靶心的紋飾在傳統器物上是沒有,靶心上的一圈大紅色,也是極少有這麼用的。但是靶心很有深意,靶心是射箭的目標,古人很喜歡用射箭來做喻。

更讓晏龍有所感悟的是一把名為「末未」的扇子,表面上看無非是兩把帶三角形裝飾的扇子,三角倒置的是末扇,三角正立的是未扇,王健給「末」扇配一幅繁花零落圖,給「未」配上一幅零落成泥圖,畫面都是抽象的。「末」「未」的組合,一開一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的深厚廣博,哪怕一小點都妙不可言,咀嚼不盡。

即便如此,做扇子,還是不同於做學問。摺扇是要拿來用的,並非可觀可賞就行。扇子貴輕,不然煽起來手酸。將扇骨進行雕刻、嵌百寶,不是同樣可以豐富摺扇的表現形式嗎?為何不取呢?因為繁縟有餘,清氣不足,看著就不涼快。扇骨應是靈敏且耐用的機械,小小的扇頭要固定十幾根乃至幾十根的扇骨,要經歷幾十萬次的開合。扇骨還要觸手生涼,堅韌光滑,才能履行它的使命。

摺扇的實用功能背後,是它的精神內核。摺扇的納涼功能會被科技取代,但是摺扇的清涼境界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因為清涼是不容易得到的,也只有智慧且超脫的人,才能獨立於天地間,把清風召之即來。古人以摺扇交涼友,希望能與清涼境地更近一些。

人物簡介:晏龍,江西南昌人,2016年師從蘇州摺扇名家王健,研習蘇州摺扇的設計與製作,2008年在北京創立晏龍扇藝工作室。

2014.8 上海藝苑珍賞社王健扇藝展;

2015.7 北京榮寶齋風骨自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制扇技藝)王健扇藝展;

2016.12 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參與如是清涼——王健扇藝展;

2017.8 蘇州博物館蘇藝天工大師系列—王健扇藝展演示、演講;

2018.10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王健師徒蘇扇扇藝作。(當地供稿)

相關焦點

  • 骨子造句和解釋_骨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骨子(gǔ zi)。反義詞有:實質,面子。物體內起支撐作用的架子。[傘骨子。][黃遠庸《虛三級省制案之輪廓》:「此案共分四種:一曰,地方行政編制法…四曰,道自治草案,其骨子在地方行政編制法。」,魯迅《致劉煒明》:「他們只將文章大刪一通,刪得連骨子也沒有。」]比喻實質或內裡。
  • 【摺扇知識】--摺扇簡史,喜歡摺扇的先來了解摺扇的歷史吧!
    隋唐兩朝,摺扇大概沒什麼發展(但也許正是在這個國際交往頻繁的時期,摺扇開始傳播到日本等鄰國),以致自北宋起,當日本、高麗精美的摺扇源源不斷流入中國後,相對簡陋的中國摺扇反而淹沒無聞了,這就是為什麼南宋以來史家多以為摺扇是舶來品的原因。
  • 摺扇文化:細說那些可以製作摺扇的材料
    摺扇文化:一篇文章讓您了解摺扇的前世今生本期咱們來聊一聊有哪些材料可以製作摺扇。因為摺扇的歷史悠久、種類豐富所以可以製作摺扇(摺扇扇骨)的材料也十分豐富。列位看官您且往下看:製作摺扇(摺扇扇骨)的材料可以分為四個大類:竹木牙角。常見的材料是竹子類與木材類,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兩大類。
  • 團扇與摺扇
    蘇州的扇子頗負盛名,團扇只是其中一種,又名紈扇、羅扇、早於摺扇出現。雖然叫團扇,可有圓型、橢圓型、桃型、也有方型,園型最多,每把扇子中置扇柄,將團扇一分為二,扇柄多用湘妃竹、觀音竹,也有用洋漆、象牙的。扇面、扇架、扇柄、穗子,都有講究。去研究團扇、收藏團扇的人不多,做團扇的就更少。
  • 摺扇是中國發明的嗎?
    那麼,摺扇是中國發明的嗎?大約在北宋中期,日本摺扇與高麗「仿製」的同類產品一起傳入中國。摺扇傳入中國初期,是一種珍貴而稀少的舶來品,只為少數人欣賞或收藏的藝術品。二、摺扇經由朝鮮傳入中國摺扇也經由朝鮮傳入中國。日本摺扇傳入朝鮮後,在朝鮮被模造。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朝鮮使者來華時,帶來了一種用鴉青紙作扇面的摺疊扇,上面畫著人物、動物和花鳥。
  • 「做精美摺扇,品文化之美」手工摺扇興趣活動
    摺扇,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摺疊的扇子,一把小小的摺扇,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集實用價值與美學價值於一體的精美工藝品,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深小朋友對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對小朋友的引導作用,促進小朋友的全面發展,重慶巴南企航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駐雲陽縣泥溪鎮泥溪小學社工開展了「做精美摺扇,品文化之美」手工摺扇興趣活動,本次活動共有41名小朋友參加。活動開始,社工首先向小朋友們講解了傳統摺扇文化,向組員展示了摺扇起源、種類、發展,並通過知識競答,讓小朋友們加深對摺扇文化的認識。
  • 這摺扇,真漂亮!
    而她的實用性,決定了扇面書法,是中國書法中最具實用性的表現形式…炎夏的戶外,摺扇派上用場了。持一把書畫文藝範十足的摺扇,拂去熱氣,帶來一股精神氣兒。如有書法家朋友幫題幾個字更增添一份收藏價值;如自己題字送好友,更是送去一番驚喜,妙哉!
  • 文玩摺扇有哪些常見樣式 和尚頭 直式方頭 日式摺扇 魚尾燕尾等
    這時摺扇就不僅限作為一個工具了,更多的是它體現出來的文化內涵和收藏價值。這篇文章簡單聊聊市面上比較常見扇子的種類樣式。 和尚頭一般多見於十六檔摺扇,秋扇很少有製作成和尚頭的。這種頭型製作工藝比較複雜,非常考驗師傅的手藝,和尚頭的摺扇價格通常較高,超出了其他同等材質製成其他頭型的價格。
  • 文玩摺扇該怎麼扇?
    文玩摺扇該怎麼扇?摺扇在使用中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大家都知道具體有哪些講究嗎?其實非常的簡單有兩句老話概括了摺扇具體應該怎麼使用上句是:文胸,武肚,僧道領,文人使用摺扇,是小開合,扇胸前比較文雅。武將是大開合,扇肚子,彰顯自己威武的氣質。
  • 摺扇有風,韻從東來
    看多很多小說和電影電視劇,但你們有沒有發現,從武俠到仙俠、從言情到種田軟文,所有溫潤如玉的謙謙公子或者紈絝子弟都離不開一柄摺扇。那麼,摺扇是如何從萬千單品中跳脫出來,一躍成時尚單品的霸主,那可能還要從中國扇子的歷史說起。
  • 高曉松為什麼總拿一把摺扇?
    高曉松上節目到時候總是拿著一把摺扇,有什麼講究嗎?高老師出現在很多場合,都會帶著那把寫有「曉松奇談」的摺扇,作用大抵與電視臺記者話筒上的LOGO差不多,強行植入廣告。文人雅士手持一把摺扇,顯得風流倜儻,其實是通過隨身的物品,來展示自己的審美趣味、身份階層。曉松老師借用扇子這個符號,可以給人一種讀過很多書的暗示。如果是曉松老師早年寫《同桌的你》那會兒,就應該抱一把吉他,至少是一個尤克裡裡。▲晚清中國文人的照片,大部分手持摺扇在晚清時,中國生產的摺扇,不僅在文人中流行,也是非常受歐洲貴族歡迎的奢侈品。
  • 從團扇到摺扇:中國的扇文化
    二、咫尺丹青——摺扇團扇在唐宋時期最為流行,扇上題詩作畫也最興盛。但從元代起,團扇的書畫功能漸頹,摺扇成為了供文人墨客揮灑詩意的載體。"至明則摺扇大興,紈扇幾無人問。"摺扇並非元代初現,《資治通鑑音注》"(南齊高帝時)腰扇,佩之於腰,今謂之摺疊扇。"
  • 摺扇 生而文雅,收放有度
    起源不同於中國傳入日本的團扇,摺扇被認為是「為數不多的純日本設計」,從團扇到形同今日摺扇的蝙蝠扇的產生,時在平安時代(794—1192)的初期。(日)狩野長信花下遊樂圖屏風(局部)但這裡提到的蝙蝠扇與今日的雙面摺扇不同,只在一麵糊紙,狀如蝙蝠的翅膀,故而得名。
  • 夏布扇:夏布和摺扇完美結合
    夏布扇:夏布和摺扇完美結合 2012-06-15 13:29:24 來源:網上輕紡城 「織了四十多年的夏布,祖祖輩輩都是靠這個,離不開了啊。」
  • 金陵摺扇:純手工製作,寧心靜氣「白如玉」
    他是金陵摺扇省級非遺傳承人倪世金,制扇時沉默專注,卻「一舉一動總關情」。  在最有儀式感的新年第一天,他們因為金陵摺扇相遇。  目光遊走,在金陵摺扇工藝研究所的展覽廳裡,麥楷姝看到最大的一把掛扇,扇骨長度將近兩米,展開後就像正在開屏的孔雀的巨大尾羽,而最小的摺扇,則跟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差不多。
  • 法國巴黎著名工坊Duvelleroy手繪摺扇
    這是一把1900年代法國巴黎著名工坊Duvelleroy和名畫師Van Garden的手繪摺扇,玳瑁手柄,真絲扇面上的手繪水粉作品非常棒,描繪的是鄉村水邊田園風光,以及農婦河邊洗衣服的場景。長32.5釐米。
  • 扇面書法創作 摺扇的創作形式
    摺扇有摺痕,上寬下窄,書寫時要歸行,可以順著摺痕的行路來寫,也可以不歸行。如採用祝枝山散點草法來寫,可以無行無距,追求字形大小協調、空間疏密得當的美感。摺扇的創作形式,有頂端布白法、長短句布白法、滿篇布白法、無行無距布白法或中軸對稱布白法等,伴以多種樣式的書法題款、鈐印使扇面之美豐富多彩、賞心悅目。雖然當下的摺扇書法創作已有不少創新元素,但摺扇書法創作又確有它自身的規律。
  • 重慶市青年非遺傳承人風採:李開軍和榮昌摺扇
    李開軍,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摺扇項目重慶市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他在系統掌握整個摺扇製作流程後,吸收並繼承中國三大摺扇(蘇扇、杭扇、榮昌摺扇)的傳統工藝,對部分製作工藝及工序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從而形成自己的製作風格。他能夠獨立設計和製作各式高檔工藝摺扇,其作品既保持了榮昌摺扇的傳統風格,又融入了蘇杭摺扇的工藝特點。
  • 榮昌摺扇怎麼做出來的?非遺傳承人告訴你
    △重慶市非遺傳承人李開軍正在為製作榮昌摺扇削大邊。周毅 攝中國新聞網消息,10月25日,重慶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開軍正在為製作一把榮昌摺扇做削大邊、削扇頭、打磨、走馬腳等準備工作。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榮昌摺扇因製作工藝精美,曾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後來隨著電風扇、空調等家用電器的普及,以及摺扇本身耐用性低、品種單一等原因,傳統紙質摺扇逐漸走向沒落。李開軍告訴記者,榮昌摺扇要想煥發新生,得到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認可,必須推出實用性以外的特點。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榮昌摺扇在扇骨雕刻、燙花、扇面打磨、繪畫等工藝上精益求精,消費人群也逐漸年輕化。
  • 金陵印記 | 摺扇中的歲月時光,道不盡的詩韻流連
    ·棲霞之韻古都金陵,棲霞山下有十幾位老人齊聚一堂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著一項非遺技藝——金陵摺扇作為南京傳統手工藝品金陵摺扇品種繁多有絹宮扇、竹製摺扇、骨扇等造型別致,製作精緻即為當年摺扇生產加工的集散地南京成為了中國的制扇中心在明清時期,一把高檔金陵摺扇是當時文人墨客必備唐伯虎,文徵明手裡拿的也是金陵摺扇哦千百年來的演進過程中這司空見慣的摺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