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走進益海助學中心孩子們的內心,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更好地為身處青春期的孩子們解答疑惑。山東理工大學Red youth實踐團於支教期間積極探索與孩子們溝通交流的方式,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8月21日,實踐團就溝通交流經驗進行總結與分享。
支教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助學中心的同學家庭背景與普通孩子相比較為特殊。由於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缺少應有的督促與引導,普遍存在上進心不夠、沉迷遊戲、行為習慣不良、逆反心理嚴重等現象。針對存在的這一系列問題,實踐團主要通過開設課程進行引導;另一方面,實踐團成員在與託管兒童進行交流時,努力通過平等溝通加強彼此的信任感與課程效果的可信度,幫助課程有效開展。
在溝通內容方面,實踐團主要針對常見的兩大心理問題進行有效溝通:一是「遊戲癮」,二是「青春期」。
當今時代是一個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智慧型手機大面積普及,手機網絡的普及有利有弊,QQ、微信的迅速發展使人們的溝通更加便利,但同時網路遊戲迅速發展,中小學生自制力不夠容易沉迷網絡,助學中心部分同學也存在這種現象。團隊成員根據這種情況在日常溝通中給同學們講解網絡的利弊以及沉迷網路遊戲的危害,教導孩子們進行自我行為管理,節制遊戲頻率,控制時間進行適當放鬆,不過多沉迷於網絡。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青春期時青少年的心理生理會發生很大變化,遇到問題時會不自覺產生煩惱,並且出現逆反心理。面對助學中心的青少年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青春期心理問題更應該重視。團隊成員以自己為例,給高年級的同學解答青春期困惑,為同學們分析青春期變化表現,講解正確的心態與做法,引導其對自己的行為習慣進行管理。同時實踐團成員們積極主動為同學們的青春期「排憂解難」,對於來找實踐團成員傾訴心事的同學,成員們為他們解答困惑,幫助他們平穩的度過這一個人生重要時期。
在與同學們溝通技巧方面,實踐團注重循序漸進、耐心且平等地進行日常交流。
首先,對於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兒童來說,身份的平等是有效溝通的前提。由於同學們年齡尚小,閱歷有限,所以看待身邊事物的眼光都很純粹。在與他們進行日常交流時,需要摒棄桎梏,放下自以為是的了解,用青少年兒童的眼光捕捉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了解到同學們的心中所想,進而與其溝通。
同時,助學中心的同學們還具有好奇、好問、對集體有依戀的共同特點,他們中的有些人把這些特點「隱藏」了起來,因此引導他們自覺擺脫心理孤獨感、困惑感非常重要。對待他們要耐心、有序,引導他們對存在不足的地方一步一步地趕上,培養日常生活中的成就感,使他們的積極狀態實現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最終擺脫心理問題,健康、茁壯的成長。
最後,有效溝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心付出。實踐團成員在與同學們共同學習生活的這些天裡,對孩子們的日常狀態總是關懷備至,能夠耐心接受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並且總是作為大哥哥大姐姐的形象對孩子們進行積極的引領與鼓勵。在後來的分別那天,即使這群孩子在上課,也仍不忘趴在窗戶上對實踐團的各位成員道一聲再見。
仍記得走的那天胡媽媽拉著我們的手說:「真的能體會到你們把孩子們當作親人。」課上的引導式學習、課下的彼此愉快玩耍、閒暇時光的相互談心,帶給實踐團的是孩子們逐漸信任的依賴,也讓實踐團看到了孩子們孤獨背後的那顆期待被理解關懷的小小紅心。心與心的溝通為實踐團與益海助學中心的孩子們搭起了一座橋梁,也為支教工作和課堂氛圍的充分融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益海的孩子們,我們永遠是你們最親的哥哥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