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件「蹊蹺事」!
市民楊先生購買了
泉山區福水井小區一套房子,
但是過戶時發現,
之前在中介見到的房主
和在產權中心籤字的房主
卻不是一個人。
他事後才知道,
在中介見到的房主是假的,
真房主的這套房子只賣28.5萬元,
他實際支付的是47萬,
中間差了18.5萬元!
這是怎麼回事呢?
徐報融媒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購房者:辦理過戶時發現貓膩
12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泉山區福水井西巷52號樓,楊先生購買的是該樓一層的一套34.95平方米的房子。
「
楊先生告訴記者:「因孩子即將上學,我就在這附近尋找合適房源,看到一家中介掛出這套房,標價50.5萬元,每平方米合到1.44萬元。我當時也看了其它一些房源,因雙學區的原因,該片區的房價基本都在1.4萬元左右。考慮到總價不是很高,我就決定購買了。」
中介公司告訴楊先生,這套房子的房主是常雲玲和王某芹兩人。房主是兩人,這很正常,楊先生也沒多想,但在中介他只見到了王某芹,並沒有見到常雲玲。按照中介公司的要求,楊先生支付了5萬元的定金,並約定11月20日前辦理過戶手續。
買家楊先生購買的泉山區福水井小區一套房子
楊先生提供了他在中介公司籤訂的房屋買賣協議,其中甲方為常雲玲和王某芹,乙方為楊先生,在籤字一欄,雖然甲方還是常雲玲和王某芹,但只在王某芹名字上按了指印,常雲玲的名字上沒有按指印。
楊先生說,他是11月15日籤訂的房屋買賣協議。協議籤訂後,他很快就和王某芹以及中介約好一起到產權中心辦理過戶手續。
「一個細節讓我產生了疑惑,就是我被中介帶到產權中心一樓的一個角落裡,中介工作人員片刻不離開我,我提出到過戶櫃檯去問問情況時,中介工作人員都以各種理由推脫。喊號後,我在中介工作人員緊跟下到了過戶櫃檯,這時我注意到,一個老太太也在中介工作人員帶領下從一樓大廳另一個角落來到櫃檯,因為是第一次見到老太太,我就詢問中介工作人員老太太的身份,中介工作人員言語閃爍,不願多說。
我主動和老太太交流,才得知,眼前的老人叫常雲玲。是這套房子的真正房主。我腦子裡頓時明白,這套房子可能被倒手了。我就質問中介工作人員,中介工作人員立刻提出,如果毀約,5萬元的定金一分錢不退。如果繼續籤約,房子可以再便宜3.5萬元,即總價47萬元。」
楊先生說,因當時他並不清楚房主是多少價格出售的,且看到房主也在過戶手續上簽了字,就沒有當場繼續質疑,籤了字認可47萬元的購房款。
楊先生表示,當所有手續辦完了,他才得以和房主常雲玲進行了交流,得知常雲玲的這套房子是以28.5萬元賣出去的,而他實際支付了47萬元!中間差價18.5萬元去哪了?常女士得知該情況後一時也無法接受。
原房東:已經報警
「老伴去世多年,給我們孤兒寡母留下福水井西巷52號樓這套房子。」67歲的常雲玲女士告訴記者,她文化水平不高,一家人都老實本分,她因身體不好,身患多種疾病,為了治病,她才打算將這套房子賣了。
「
常女士說,她委託的中介就在家門口,中介公司老闆張女士和她是老鄰居,她諮詢張女士,自己的房子能賣多少錢一平方米,張女士說這一片房價也就在八千元左右,按照面積給她估算下總房款,大約30萬元左右。
「張女士告訴我,賣房子還要繳高額的遺產稅,這套房子遺產稅要六七萬元。」常女士表示,她一聽要繳那麼高的遺產稅,當時就蒙了,自己也不懂,就委託張女士幫賣房。
常女士介紹,她將房子委託後,很快張女士就聯繫她,說有買家了,叫王某芹。她和王某芹見面後,王某芹聲稱房子是給孩子買的,因為孩子在外地工作,暫時無法回徐州辦理過戶手續,因此要求籤訂的購房合同上過戶手續要推後。
「在張女士的中介,我和王某芹見了面,並籤了購房合同,王某芹主動提出她承擔六七萬元的遺產稅,然後以28.5萬元的價格買下我這套房。」常女士說,按照這個價格,房子合到每平方米8150元,但如果加上遺產稅的六七萬,房子合到每平方米約一萬元。
常女士覺得張女士是熟人,此前說房價一平米能賣到八千元左右,現在加上遺產稅,合到約一萬元,她當時還很感謝張女士。一直到產權中心籤訂過戶手續,她都被蒙在鼓裡。「我越想越氣,已經到夾河街報了警。」常女士說,這幾天,她和家人天天都到家門口的中介討說法。
中介公司:白紙黑字籤過的
記者來到常女士家門口的中介,這家位於夾河街電廠宿舍樓73號樓樓下的中介沒有門頭,是一個商店,門口擺著中介的提示牌。
可能是一大早常女士和家人就到這家中介討說法的原因,張女士不在店內,張女士的家人向記者表示,銷售價格是常女士同意的,白紙黑字籤過的,沒有什麼問題。
因常女士和家人已經找了多次,附近的鄰居也知曉此事,議論紛紛。「瞞著常女士,一個倒手,就賺了18.5萬元,確實說不過去。」一位鄰居悄悄地說。
一位中介公司從業人員告訴記者,低價從房東手中購買,然後高價賣出,這種情況在中介公司內是有的,但前提是要和原房主充分溝通,讓原房主有知情權,比如原房主急需用錢,可能會主動願意低價出售。但像這種瞞著原房主低價收購,又高價賣出的做法確實說不過去。
律師:存在明顯的欺詐行為
針對此事,江蘇茂通律師事務所劉茂通律師認為,
捏造莫須有的遺產稅,故意虛構低價,騙取巨額差價,此事存在典型的欺詐行為。
如果事發不止一戶,存在多戶情況,那麼這些中介公司就構成以牟利為目的的非法佔有罪。僅憑欺詐行為,常女士就可以到法院依法起訴,有權要求撤銷過戶交易,或者要求中介公司按照市場價補齊中間差價。 常女士表示,她和家人一定會討一個說法的。
買個學區房,
竟買出「真假房主」,
高達18.5萬元的差價,
落入了誰的口袋?
這事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徐報融媒記者 諸文平 周杰
原標題:《蒙了!徐州一學區房竟有「真假房主」!18.5萬的差價被「黑」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