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牆禍起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成語典故?

2020-12-18 七考網

「蕭牆」:照壁、屏風。比喻內部:禍起蕭牆之患。「蕭牆」這一典故出版於《論語季氏》。

春秋末年,魯國的政權掌握在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三家大夫之手,顓臾是魯國的附屬國,靠近季孫氏的封邑。季孫氏是公族中最有權勢的,他害怕魯哀公藉助顓臾人的力量奪回權力,於是決定派兵攻打顓臾。孔子的學生冉有和子路正在季康子手下做事,於是就此事來徵求孔子的意見。孔子聽了後嚴厲地說:「冉有!這難道不該責備你嗎?先世魯君早就將顓臾的國土封在了魯國境內,現在為何要攻打它呢?」冉有和子路一聽老師責備自己急忙辯解說那不是他們的主張,而是由季康子一手策劃的。

孔子說:「一個國家,不害怕貧窮,而害怕不平均;不害怕人口稀少,而害怕不安定,做到平均,就不會貧窮;做到和平,人口會前來歸附,然後再施以仁義、禮樂的教化。現在你們二人輔佐季孫氏,不能招致遠方的人來歸附,反而要在本國內部使用武力,我看季孫氏的用心不在顓臾,而在國君宮室的蕭牆內啊!」

後來,人們用這一典故表示內部禍亂之意,《後漢書》中就引用了這一典故:「此皆釁發蕭牆,而禍延四海也。」

蕭牆,是古代國君宮室大門內(有人說是大門外)面對大門的門屏,又稱「塞門」、「屏」,和後代民居大門的照壁有點相似。

蕭牆的作用,在於遮擋外人的視線,防止外人向大門內窺視,臣子要到宮室裡晉見君王,進宮室首先要經過蕭牆。所以蕭牆之內指的就是宮內。《論語季氏》中說:「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季孫氏是魯國最有權勢的貴族,把持國政,專橫一時,他當時準備去攻打小國顓臾,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孔子得知這一消息後,認為季孫之憂不在外部,而在國內。蕭牆之內指的就是魯國國君的宮內,也就是指的魯國國群魯哀公。孔子認為魯哀公不會坐視季孫的專橫跋扈,會尋機懲治季孫氏。後人根據這個典故,把內部禍亂稱作「蕭牆之禍」,或稱為「禍起蕭牆」。

相關焦點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古有「禍起蕭牆」,你知道蕭牆到底是什麼嗎?
    首先,什麼是「禍起蕭牆」呢?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 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成語出自《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那麼這個蕭牆到底是什麼呢?蕭牆,即為影壁,影同「隱」,壁同「避」,意為遮擋人們從外向院內看的視線,也稱照壁,這個「照」是指人們進出大門時需要與影壁打照面。影壁可位於大門內,也可位於大門外,前者稱為內影壁,後者稱為外影壁。
  • 郭富城直把蕭牆念鹹梅 不知道讀音不懂其意(圖)
    郭富城與郝蕾  晨報訊(記者楊蓮潔)「劇本裡的臺詞『禍起蕭牆』,我一直念禍起『鹹梅(音同)』。說實話,我真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郭富城演技唱功都不錯,但識字似乎少了點。昨日《白銀帝國》首映式上,他自爆不識「蕭牆」二字,也不知「禍起蕭牆」的含義。  不識「蕭牆」  電影《白銀帝國》的主演中,郭富城是唯一來自粵語地區的演員,必須獨自面對大段普通話對白的挑戰。一開始他很不適應,經過一個星期的集中磨鍊,才慢慢習慣。
  • 成語「唾面自乾」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褒義?貶義?
    中國的成語,多是自古代流傳,代表了一個又一個或褒或貶的含有些微引人深思小寓意的典故。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唾面自乾」這樣一個成語。從它的字面意思來看,「唾」自然是吐口水,「面」在這裡則是臉面,「自幹」就是自己幹掉。我們加上介詞、語境等,合起來正是被人吐了口水在臉上,等它自己幹掉。
  • 成語「愛鶴失眾」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愛鶴失眾」這個成語雖然古早,但是理解起來並沒有什麼難度。我們之所以對它陌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日常很少使用。這成語的意思就算逐字去拆開理解,也八九不離十,不像很多常用成語,不搞清背景就不知所云。因為愛上了仙鶴而失去了眾人的支持,字面上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瞬間能想起同義詞「因小失大」,或者更加貼切而流行的「玩物喪志」,都是指因為沉迷於某樣東西而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玩物喪志」失去的是個人的志向,而「愛鶴失眾」失去的是民心。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成語「膠柱鼓瑟」是什麼意思,看完這則歷史典故,才能知曉其意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為大家帶來2個我們很熟悉的成語,分別是紙上談兵和膠柱鼓瑟,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只要我們讀懂了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自然就會知曉其意。膠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這條成語出自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鬼鬼祟祟」是什麼意思,及成語的小典故
    成語示例:茅盾《子夜》:「而且為什麼李玉亭又是那麼~,好像要避過了王和甫?」英文翻譯: stealthy <deceitful; clandesive; devilish; furtive; shifty; sneaking>典故引用祟:鬼怪所造成的災禍。鬼祟:鬼怪作祟,作弄。
  • 成語「為虎作倀」中的「倀」是啥意思?有什麼典故?你可能想不到
    「為虎作倀」這個成語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比較常見、常用的成語,貶義詞,比喻幫助壞人作惡、幹壞事的幫兇,比如古裝劇中,某某富家紈絝強搶民女,其僕人幫著主子搶人、打人,這樣的群體就是幫兇。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見到為虎作倀之事。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運籌帷幄,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
  • 目無全牛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目無全牛的意思螞蟻莊園
    目無全牛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目無全牛的意思螞蟻莊園時間:2020-12-27 12: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目無全牛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目無全牛的意思螞蟻莊園 螞蟻莊園目無全牛選什麼?具體答案究竟選擇哪一個?
  •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多圖]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這是螞蟻莊園今天12.10日更新的題目,那麼各位同學們都知道正確答案嗎?還沒答題的夥伴可以先等等,小編已經為各位整理好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成語雪泥鴻爪的相關內容吧,包括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什麼?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成語雪泥鴻爪的解釋及出處?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巍巍什麼四字成語有哪些 巍巍什麼四字成語
    成語有固定的的結構,在生活中大家也經常會說一些成語,但是有些成語不好記憶,自然而然的被大家所遺忘,例如:帶巍的四字成語有巍然屹立、巍然不動、巍然挺立、赫赫巍巍等等一些成語,但是魏巍什麼四字成語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有寓意的成語典故起名,大氣風範十足!
    成語典故不僅富含文化和底蘊,而且還很有特色,其中的意境和內涵是很多現代的簡單詞彙所不能表述出來的,所以,用成語典故給男孩起名字,基本都有特別美好的寓意。同時。這樣起的名字,既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又很有意義。那接下來獵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成語典故中的好名。
  • 古語中,常用的顧影自憐一詞是什麼意思,又是怎樣的典故?
    在古時候,成語、詞語誕生的時候,它們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但由於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詞語其中的含義,通常都是發生著一些改變。就是我們說的「古今異義」。而這些來自於一朝一代的詞彙,其中也能夠讓我們作為後人的,看到當時的社會是怎樣的,當時在一些特定的人物身上,又是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也許這也算是文化賜予我們每個人的價值。那麼,今天,我們要探究的這個詞彙是什麼?顧影自憐。
  • 可乘之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待機而動、機不可失,反義詞有:無隙可乘,可乘之機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含貶義。可乘之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可乘之機(kě chéng zhī jī)成語釋義:乘:憑藉;利用;機:機會。可以利用的機會。
  • 蛤蟆夜哭又是什麼意思,成語為何變冷門?
    中國的成語是中華文化沉澱的一大成果,每一個成語都有它的典故出處,因此說話論道能不能時不時吐出點成語或詩句,也是古今中國人判斷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水準的重要標誌之一。當然現代中國人的成語水平比起古代的文化人還是差了一截,但是還是有很多好的成語伴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承一代代地沿用了下來,在人們的語言運用中還是經久不衰,比如胯下之辱、多多益善、一諾千金、心想事成、七上八下、一勞永逸等都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些成語。
  • 成語「樵柯爛盡」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的大話成語,為大家帶來2個成語,分別是青門種瓜和樵柯爛盡,這2個成語背後都有歷史典故,而讀懂成語最主要的就是讀懂背後的歷史,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成語就是一種人生。青門種瓜 (qīng mén zhòng guā)這句成語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蕭何,當年劉邦得天下,是靠蕭何、張良、韓信,人稱「漢三傑」。劉邦得了天下後,有人說燕王臧荼有反心,劉邦稱帝的第一年就把燕王臧荼以謀反罪殺了。
  • 成語典故:亡戟得矛
    成語典故:亡戟得矛 2015年03月20日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