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故宮都是「假的」?真正未開放的區域,會顛覆你的想像

2020-12-20 騰訊網

「落日孤城萬柳斜,江山無復舊繁華。故宮真有金人淚,銀漢頻回帝子槎。」這是近代詩人寧調元所寫,描繪了一幅日落西山之景,同時也暗指紫禁城也已經氣數已盡。這裡的故宮也就是人們通常意義上所認為的北京故宮。其實在我國故宮有四處,分別是北京故宮、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

儘管有四個故宮,但是知名度最大的還是北京故宮,在古時也稱為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宮殿,正處於北京中軸心之上,象徵著九五至尊。明朝的紫禁城從1406年開始建設直至大體完成足足花了14年時間。據說在建時,朱棣原本打算建造1萬間房,但是最後一間永遠建不起來,只能建到9999間,據說只有仙人才能建1萬間。

以前的紫禁城,現在的故宮,名字的更替也意味著事物的輪迴交替。經歷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兩個朝代,24個皇帝的更替,兩個政權的更迭,紫禁城也不再是紫禁城了,正如故宮現在所代表的意義。以往紫禁城是天下的中心,象徵著人世間最巔峰的權力,紫禁城城根下抖一腳,整個國度都要震一下。

然而現在的故宮更多是一種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文化意義高於政治意義,故宮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木製結構建築群,是中華建築文明最集中的展示,它包含著中華文明關於建築的理解。 614年的風風雨雨,作為木製結構的故宮經歷24任皇帝,也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故宮其實已經大變樣了,現在呈現出來的故宮,更具有現代工藝的痕跡。

由於中國偏愛木頭作為建築原料,導致房屋的修繕遠遠多於以石頭為建築原料的古希臘。若非常年修繕,故宮可能早就湮沒在塵土中了,並不能像古希臘的塞利農特神廟的石柱般屹立兩千年而不倒。而故宮之所以能一直存在,在於每一代人對他的修繕,據記載,單論太和殿中的柱子在六百年間都已經替換過500根左右了。因此現在的故宮也早已不是你所看到的。

除此之外,很多宮殿其實現在都不對外開放,因此人們看到的故宮也僅是故宮的一部分,沒有看全。故宮中有個非常著名的景點叫作「東筒子」,位於東六宮和寧壽宮之間,是一個狹長的走道,由於兩邊高牆矗立,拍照起來有種深宮大院之感,吸引了諸多遊客拍照。

然而就在這個走道一處不起眼的角落,有個小門,通過狹小的縫隙能看到未開放的寧壽宮的樂壽堂,通過小門望去僅能看到樂壽堂的一隅,但也能夠給人無盡遐想,從此望去能看到已經脫落了牆漆的牆,泛著白色,裡面雖然乾淨但物件都已經老舊,幾乎不能用,完全比不上遊客眾多的太和殿,那般金碧輝煌。然而樂壽堂曾經也是乾隆、慈禧住過的地方,當年的裝修也可以說是豪華,然而現在卻成了一個破落小院般。

因此現代人所看到的故宮都是新中國建國後重新裝潢,不然早就破爛不堪。單論大高玄殿在1542年建成,但是期間經過嘉靖、雍正、乾隆、軍閥馮玉祥,更是在2010年重新整修,經過六年整修,才開始允許部分人參觀。直到今天,對遊客開放的仍是三大主殿,對於偏殿大部分都是處於修繕的狀態。

有些宮殿的門始終都是緊閉的,大約對外開放的部分只有20%,剩下的不是工作人員辦公用,就是已經荒廢或是在修繕。相信不久以後故宮會以全新的姿態亮相在眾人面前,酒越醇越香,而房屋常修才新。

相關焦點

  • 故宮未開放的40%,這些沒人進去過的區域,才是真正的故宮
    故宮未開放的40%,這些沒人進去過的區域,才是真正的故宮提起和旅遊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過不少的吧,畢竟在網上與之有關的話題會讓人熱議的方面還挺多,旅遊不僅能放鬆心情,也可以讓人很好的開闊眼界。
  • 原來我們看的故宮都是「假的」?真正未開放地區,讓人不信自己眼睛
    故宮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大」,看到那些宮殿,我們就可以想像出來它當年是有多麼的輝煌。雖說在故宮裡面有的地方有些殘缺了,但整體的氣勢還是存在。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故宮當中有一片區域是沒有開放的,那麼小夥伴們你們知道那些沒有開放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嗎?
  • 如今我們看到的故宮其實是假的?那些尚未開放的區域,才是真實的
    故宮可以說是每個炎黃子孫的驕傲,它不僅代表著古人精湛的建造工藝,其宏大的規模更是彰顯了華夏文明的曠古爍今。故宮一共住過24位皇帝,說它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興衰一點也不為過,建國後故宮也開始對遊客開放了,不僅中國人會來這裡觀光,也吸引了諸多的外國遊客前來打卡。
  • 你看到的故宮是假「故宮」,關鍵地方並未開放,是什麼地方?
    不過大部分人平時所參觀的故宮都是經過修繕以後的假「故宮」,都是經過修復的。而那些沒有真正開放的宮殿,才是故宮原本的樣子。 電視劇中的養心殿一般都是金碧輝煌,充滿了古代藝術和奢華氣息的。但現實中的養心殿已經顯得有些破敗不堪了。之所以不開放養心殿,目的也是為了保護好這處珍貴的歷史場所。
  • 北京的故宮,為什麼有40%區域不開放?那裡才是真正的故宮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室的宮殿,它歷史悠久,而且極具知名度,是數一數二的世界宮殿。這裡的建築都十分宏偉,從屋簷的設計到宮牆厚度的防禦實用性,都是經過能工巧匠計算的。每年都會有很多的遊客來到北京參觀故宮,遊覽一下故宮,見證一下中國古代王朝的輝煌。
  • 遊客看到的不是最真實故宮:實拍故宮未開放區域,圖5和珅發跡處
    【鳥瞰北京故宮】1925年10月10日下午2時,北京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乾清門舉行開幕典禮。北京故宮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成為旅遊風景區的那一天開始,一直是中國著名風景區,遊人如織。
  • 你們所看到的故宮是「假故宮」!說出來你們都不信,看完就明白了!
    從那時起,現在可以看到的紫禁城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紫禁城上時間留下的痕跡很淺。事實上,只有「真正的」紫禁城沒有被看到。紫禁城真正的一面是不開放的地方。 在紫禁城,你可以看到中國建築的多樣性。第一個是屋頂。光是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十多種,比如三個大廳。他們的屋頂不同。
  • 故宮景區,很多區域至今沒有開放,原因並不是那麼神秘
    長城綿延千裡,不可能每個遊客都看得完,有故宮之稱的故宮面積雖然較大,但比較集中,從建國開放以來,為什麼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全開放,更值得深思。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居,原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古代中軸線上,其建築分為外廷和內廷,外廷中央有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內廷是黃帝和後宮生活起居的地方,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幹清宮裡面。GUI在此部分中。
  • 看到的是「偽故宮」嗎?真正的未開放地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2016年,一部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播出後,火遍全國,作為故宮90周年獻禮的紀錄片,經過5年的調查,4個月不間斷地拍攝,一共3次,讓我們民眾見證了千年前文物的修復過程修復師們的工作室,就是故宮!
  • 故宮博物院新增慈寧宮等四大開放區域(圖)
    這也是故宮人以展覽的方式給故宮博物院祝壽呢。   故宮西部區域總是充滿神奇的傳說和故事。走進修繕完成的西部區域,多的是一份寧靜、一份真實。設為雕塑館的慈寧宮區域,展出了從秦代到清朝的400餘件雕塑文物。東漢永和五年石羊、北齊石佛像及菩薩像、唐開元二年陶俑、北宋木雕彩繪貼金觀音像、清代銀鎏金六世班禪像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更難得的是,故宮博物院首次採用「裸展」的方式呈現文物。
  • 故宮的冷宮在哪,為啥不對外開放,顛覆你的想像!
    故宮是清朝和明朝的皇宮。自從明太祖朱迪把皇宮遷到北京已經有幾百年了。清明的滅亡,標誌著封建時代的結束。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改名為紫禁城,作為遊客參觀的景點。這期間關於故宮的靈異事件很多。有人說看到了之前住在那裡的宮女的影子。
  • 故宮元旦起擴大開放區域 緩解人流交通壓力
    原標題:故宮元旦起擴大開放區域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施雨岑)記者31日從故宮博物院獲悉,為提升廣大觀眾的參觀質量,緩解故宮神武門外觀眾疏散壓力和景山前街城市交通壓力,故宮博物院於2019年1月1日開始,開放神武門外至東華門外的故宮城牆和筒子河之間的通道。
  • 關於故宮,你不知道的那些事!那些未公開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故宮
    故宮也被稱為紫禁城,這個地方住著24位皇帝,明清的第二代皇宮,故宮整體建築金碧輝煌,是世界文化遺產,現在作為「故宮博物院」被使用,但是關於故宮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也許是真的。1.故宮有9999個房間嗎?
  • 故宮博物院在北京海澱區建北院區 將免費開放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訊 (記者杜丁)明年底,位於海澱區西玉河區域的故宮北院區將局部對外開放,之前一直未對外展出的宮廷園藝將在北院向市民開放。昨日,「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首次向媒體開放,北院區的首個工程——「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當天啟動。
  • 故宮門票未想過漲價 單霽翔:條件成熟時想免費開放
    擴大開放區域,倡導周邊古建築群整體申遺  「如果你說你文物多,可是99%的文物都在庫房睡覺,觀眾看不到;如果你說你觀眾多,可是70%的觀眾只走中軸線,不看那些展覽,那故宮所有的『世界之最』便沒有意義。」
  • 單霽翔:故宮門票未想過漲價 條件成熟時想免費開放
    周高亮攝原標題:故宮,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傳下去)2017年,單霽翔來故宮的第五個年頭。雖然實行了每天8萬人次的限流,雖然每個周一都閉館,2016年,還是有1600萬人走進故宮,創了歷史新高。這個數字超過當年羅浮宮與大英博物館客流量的總和。
  • 透過門縫看故宮:你進不去的40%區域,那裡才是一個真正的故宮!
    故宮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對於很多人來說,故宮代表了皇權、神秘和腥風血雨,經過兩個朝代七百餘年的風雨洗禮,故宮已經成為了我國文化瑰寶中的典型代表,當然今天的故宮早已褪去了皇權的外衣,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成了老百姓最喜歡遊覽的歷史名勝之一。
  • 故宮開放面積不足一半, 因為陰氣太重?
    如此恢弘的昔日皇家建築,我們如今能看到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截止2016年底,故宮對外開放的區域仍不足50%,大部分都是封閉起來。故宮作為近500年的皇家禁地,在某種意義上講,其象徵著至高無上,象徵著權力、欲望甚至死亡,一般人是不可能進入,封建王朝滅亡之後,故宮也是逐步放開對外開放,故宮本就充滿神秘色彩,更是有很多好事者為其編出了恐怖故事,尤其是人們好奇的未開放區域。
  • ...更要「開放」,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正在北京西郊籌劃故宮北院區
    然而,他也反思說:如果你說你的官舍大,70%空間都立一個牌:非開放區、觀眾免進;如果你說你的藏品多,90%藏品在庫房裡睡覺;如果你說你的觀眾多,80%的人進了以後目不斜視往前走,根本不看你展覽——你就不是一個人們真正喜歡的博物館。 為此,單霽翔全程站立、滴水不喝,在2小時20分鐘中盡力展現了一個要「收藏」更要「開放」的故宮。
  • 故宮未開放地區,讓人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網友:終於露出真面目
    相信不少人對於故宮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確實,故宮佔地總面積為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就有七十多座,房屋更是高達9000多間,如果僅僅是走馬觀花的快速逛上一圈,需要一個多小時,但如果按照平時逛公園的速度,間或再拍張感興趣的照片,那用上半天時間也逛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