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北京故宮】1925年10月10日下午2時,北京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乾清門舉行開幕典禮。北京故宮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成為旅遊風景區的那一天開始,一直是中國著名風景區,遊人如織。
【故宮一角】北京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長久以來,一直流傳北京故宮有9999間房屋,這是一個謠言。1973年,故建築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房間8707間。需要注意的是,這裡面的「間」並非現在所說的一間房,而是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英華殿北側的小門】由於故宮面積實在太大了,很多人誤以為故宮已經開放了很多區域。事實上,北京故宮迄今只開放70%左右。換句話來說,故宮至今至少還有30%的區域沒有向遊客開放。之所以沒有開放,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本組照片反映的是故宮未開放區域,很多網友看後表示,「未開放區域越看越有韻味。」
【乾清宮東暖閣內】為何還有30%區域未開放呢?故宮管理部門給出了四點原因:一、一些區域是故宮工作人員的辦公區,無法開放;二、修繕保護區;三、不適合向遊客開放的區域,比如三希堂扥;四、其他用途,如消防器材倉庫、物資儲備倉庫等。
【鹹安宮】鹹安宮位於西華門內,清朝時這裡是內務府在宮內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學中之優秀者而開設的官學,又稱鹹安宮官學。和珅是清朝最大的貪官,他10歲時因學習成績出色,被選入鹹安宮官學學習。在鹹安宮官學,和珅越發努力,為日後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雨花閣】雨花閣是佛堂,也是是故宮中所有佛堂中最大的一座,它位於內廷外西路春華門內,是一座藏傳佛教的密宗佛堂。史書記載,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採納蒙古三世章嘉國師胡土克圖的建議,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託林寺壇城殿,用於供奉西天梵像。
【梵宗樓】梵宗樓位於中正殿佛堂區,雨花閣西北方向,這是一座倚牆而建的三開間卷棚歇山頂二層小樓。梵宗樓內供奉了兩尊佛像,一樓供文殊菩薩青銅坐像,高1.1米;二樓供文殊化身大威德金剛青銅像,高1.72米。
【文華殿】文華殿位於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由於文華殿位於紫禁城東部,曾一度作為「太子視事之所」。按照五行之說,而東方在五行中代表著木,代表著生發有活力,有生機,有希望。所以文華殿的宮殿屋頂覆綠色琉璃瓦。
【三希堂】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書房,也是他最喜愛的場所。三希堂,位於養心殿的西暖閣,原名溫室,後改為三希堂。三希堂面積很小,乾隆皇帝曾經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收藏於這裡,這三件稀世國寶又稱「三希」。
【傳心殿】傳心殿位於文華殿東側,是一組由長方形院落組成的祭祀性建築。傳心殿院落從南向北分別由治牲所、景行門、傳心殿3座主要建築組成,殿後有祝版房、神廚、值房等建築。史書記載,傳心殿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殿正中設皇師伏羲、神農、軒轅,帝師堯、舜,王師禹、湯、文、武的牌位。東設周公位,西設孔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