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故宮,你不知道的那些事!那些未公開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故宮

2020-12-18 花菜旅行記

故宮也被稱為紫禁城,這個地方住著24位皇帝,明清的第二代皇宮,故宮整體建築金碧輝煌,是世界文化遺產,現在作為「故宮博物院」被使用,但是關於故宮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也許是真的。

1.故宮有9999個房間嗎?

自古以來,民間就說紫禁城有房屋,但實際上這並不正確,據專家考察,故宮中大小的庭院有90多座,房屋980棟,總共有8707戶。

2.冷宮有定居的地方嗎?

冷宮是古代皇帝拘禁后妃的地方,以前不受寵愛,犯罪的女性被關在冷宮裡,一生沒有自由,那些不受寵愛的女皇,為了皇室的面子,不會隨便送死,所以需要安置他們的地方,冷宮有固定的住處嗎?沒有什麼答案,即使調查了所見之明、清史料,紫禁城沒有「冷宮」的額頭,冷宮也不是某個宮室的正式名稱,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期被稱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個,分散在紫禁城各處。

3.故宮是誰設計的?

像故宮那樣宏大的建築和大工程,到底是誰負責設計的,這是歷史之謎,很多人都認為設計者是明代的工匠,名字是,但是,在這種說法之後,故宮博物院古建築部的高級工程師於,他說:「壟是一位主持故宮的人,不是設計師,故宮真正的設計者是默默無聞的蔡信,從南京來的紫禁城,終於在南京大規模建設起來了,在此之前,蔡信已經主持了紫禁忌,」城堡很長一段時間了。

4.還有其他什麼未公開的地方嗎?

雖然故宮並不是全部對外開放,但到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為止,故宮文物整體保護維修工程基本完成,宮中開放面積達76%,女性遊客集中在西部,但是,也有網友說,還沒有開放的地區可能是真正的故宮。

相關焦點

  • 北京的故宮,為什麼有40%區域不開放?那裡才是真正的故宮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室的宮殿,它歷史悠久,而且極具知名度,是數一數二的世界宮殿。這裡的建築都十分宏偉,從屋簷的設計到宮牆厚度的防禦實用性,都是經過能工巧匠計算的。每年都會有很多的遊客來到北京參觀故宮,遊覽一下故宮,見證一下中國古代王朝的輝煌。
  • 故宮未開放的40%,這些沒人進去過的區域,才是真正的故宮
    故宮未開放的40%,這些沒人進去過的區域,才是真正的故宮提起和旅遊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過不少的吧,畢竟在網上與之有關的話題會讓人熱議的方面還挺多,旅遊不僅能放鬆心情,也可以讓人很好的開闊眼界。
  • 你看到的故宮是假「故宮」,關鍵地方並未開放,是什麼地方?
    故宮顧名思義也就是:故國的宮殿。在過去,故宮也被稱為紫禁城。紫禁城建立於1406年,集齊全國各地能工巧匠花費了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好。它經歷了歷史上兩個最久的朝代—明朝和清朝。是現今中國國代最大的古建築群,氣勢恢宏,雄偉壯觀。
  • 臺北故宮那些好玩的文創品
    「富春山居圖」茶杯墊、龍爪開瓶器、翠玉白菜巧克力、肉形石耳塞、康熙「朕知道了」紙膠帶……這一個個古今創意結合的產品,都出自臺北故宮,其將塵封於記憶中的遙遠文物,變身為時尚、實用的生活用品,把「老東西」做出了新趣味……     老文物「萌」出新感動 雨後撐把「翠玉白菜傘」     在臺北故宮的文創品種類中,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物美價廉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 故宮大部分東西被南遷,臺北故宮的東西比北京故宮值錢?不可能!
    今天達說文物想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故宮文物的那些事兒。當然我們現在主要談論的是關於故宮文物南遷的事情。文物南遷的事情一發生後坊間一直有傳言說故宮大部分東西被南遷,臺北故宮的東西比北京故宮值錢等等諸如此類,小編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不可能!
  • 臺北故宮吊打北京故宮博物院?呵呵!那些絕世文物他們修都不會修
    鄭院長還曾組織原先在故宮辦公的13個外單位遷出故宮。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曾經幫助鄭院長給那些單位找房子、找資金。鄭院長辭職後,58歲,臨近退休的單霽翔被任命為故宮的「看門人」。故宮太大了,但啥也看不著,有70%的區域豎起了「非開放區,觀眾止步」的牌子;有80%的觀眾進了故宮就只能看看皇帝上朝、睡覺、結婚的地方。至於藏品,就更不用想了,因為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庫房裡,連工作人員也見不著。單院長曾經在採訪中講述了一次令他終身難忘的經歷。
  • 《故宮觀止》:故宮之美,一本書「觀止矣」
    就像是單霽翔說的,「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資源,凝練出強大的文化力量,……回去以後還要再來的博物館,我認為那才是一個好的博物館。」現在故宮顯然已經做到了這一點。總去故宮對觀眾們來說是不現實的,但是,經常與故宮相伴是能做到的,日常翻一翻《故宮觀止》,則故宮之美「觀止矣」!
  • 原來我們看的故宮都是「假的」?真正未開放地區,讓人不信自己眼睛
    故宮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大」,看到那些宮殿,我們就可以想像出來它當年是有多麼的輝煌。雖說在故宮裡面有的地方有些殘缺了,但整體的氣勢還是存在。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故宮當中有一片區域是沒有開放的,那麼小夥伴們你們知道那些沒有開放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嗎?
  • 1992年故宮靈異事件,故宮驚現古代宮女
    我國向來不缺神出鬼沒的靈異事件,但是,如果事發地點是首都北京的故宮,皇帝的朝堂,是不是給事情增添一絲神秘又可信的色彩呢?故宮有很多靈異故事傳出, 1992故宮靈異事件監控拍到可怕一幕。試想一下慘白月光下,空無一人的小道中突然出現詭異的聲音,加上白色的東西飄過,你肯定會嚇得趕緊逃跑,不管有沒有看見什麼東西,相信這段詭異的事情在你的心裡已經留下陰影,再也不敢來到這個詭異的地方。據說1992年,那天是個雷雨天,好多遊客看到宮女太監,還有人拍照呢。
  • 一個從故宮退伍的老兵,給你講一講故宮裡武警的故事
    要為故宮近三分之一的區域拔草,因為故宮是重點防火單位,每年的初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除草,作為故宮的共建單位,除草理所當然的成了我們連隊義不容辭的責任。故宮未開放區域,每年的初秋都會雜草叢生,一旦枯死以後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會給防火帶來很大的隱患。我連隊有了除草的任務,自然也就有了接觸故宮那些未對外開放的地方。
  • 探訪故宮神獸,跟隨博物館館長,走進不一樣的故宮
    整個故宮,對外開放的只是一部分,還有相當多的地方沒有對外開放,但就我們能夠走到的地方,都值得我們好好品味。2.走近向斯向斯,是著名的宮廷歷史學家,同時,他也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也是圖書館的副館長。他學識淵博,對於故宮裡的寶物,更是如數家珍。
  • 「老東西」的新趣味:臺北故宮那些好玩的文創品
    (圖注4:2013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風靡一時的「朕知道了」紙膠帶。圖片轉自臺灣媒體)其實,臺北故宮非常善於做文創生意,據媒體報導,僅2013年其文化創意產品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臺幣。「富春山居圖」茶杯墊、龍爪開瓶器、翠玉白菜巧克力、肉形石耳塞、康熙「朕知道了」紙膠帶……這一個個古今創意結合的產品,都出自臺北故宮,其將塵封於記憶中的遙遠文物,變身為時尚、實用的生活用品,把「老東西」做出了新趣味……老文物「萌」出新感動雨後撐把「翠玉白菜傘」在臺北故宮的文創品種類中,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物美價廉、古典和現代元素完美結合的小玩意
  • 那些年的《故宮日曆》由他編纂,一同追憶那位身在宮外的故宮人
    ——摘自華胥《關於(2013)山水有清音》) 2014年版故宮日曆4月24日內文圖 華胥真正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是在2013年「山水有清音」及2014年「快走踏清秋」兩冊《故宮日曆》的編寫中。
  • 我們看到的故宮都是「假的」?真正未開放的區域,會顛覆你的想像
    然而現在的故宮更多是一種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文化意義高於政治意義,故宮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木製結構建築群,是中華建築文明最集中的展示,它包含著中華文明關於建築的理解。
  • 故宮為什麼不對外開放冷宮?真的有這麼嚇人嗎?
    這麼多年以來關於故宮的靈異事件層出不窮,那些未開放的院落就讓人們有了疑惑,既然故宮都已經開放了那為什麼還會有未開放的地方?其實冷宮為什麼不開放呢?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冷宮內部文物保護的比較差,一般來說,我們在故宮裡往往透過窗戶會看到很多文物,而這些文物其實大多數都是祖輩傳下來的,該放在什麼位置就放在什麼位置,這樣才有歷史感,冷宮作為囚禁妃子的場所,其實和監獄差不多,裡面的物件非常少,根本不會對遊客產生吸引力,所以冷宮在管理人員看來沒太有開放的必要。
  • 雖然你去過故宮,但你知道故宮為什麼會火嗎?
    或者說,故宮為什麼著過這麼多次火?>很容易就遭雷劈於是優秀的大臣們你拍一我拍一絞盡腦汁替皇帝解決問題除了提出多喝熱水和遠離那些勸他大度的人原本以為是早有妙計結果大家慌得一比一群人不得已跑到金水橋上哼哧哼哧地「鑿冰一尺」大半天才取到了水
  • 如今我們看到的故宮其實是假的?那些尚未開放的區域,才是真實的
    故宮可以說是每個炎黃子孫的驕傲,它不僅代表著古人精湛的建造工藝,其宏大的規模更是彰顯了華夏文明的曠古爍今。故宮一共住過24位皇帝,說它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興衰一點也不為過,建國後故宮也開始對遊客開放了,不僅中國人會來這裡觀光,也吸引了諸多的外國遊客前來打卡。
  • 揭秘故宮古建保護那些事兒
    從展覽開篇的一張上世紀50年代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故宮的丹陛一片荒蕪,廣場上長滿茂密的雜草,給人一種破敗的感覺。這張老照片拍攝於故宮保和殿東側左翼門。「事實上,在晚清至民國期間,故宮古建築的保護修繕的規模比較有限。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故宮大量古建築保存狀況堪憂,紫禁城的許多地方都堆放了垃圾。」謝安平介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故宮博物院準備重新開放。
  • 《故宮觀止》從書裡看故宮,這一本就夠了
    遊人進故宮時間有限,即便這些房舍全部對外開放,短時間內也不太可能全部看得完,更何況遊人買了門票也只能在故宮裡逗留幾個小時。你走的路線,決定你能看到的物件可能有哪些,碰到的是國寶級的珍藏品,還是只能見到普通的「資料」。因此,合理安排遊覽線路就顯得很重要了。看國寶,不但要看時機,還要看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