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蘇南通一名初三學生被毆打致死的事件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尤其是父母們,特別害怕自己的孩子也會遭受校園霸凌。
近幾年,校園霸凌已經成為了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年都有許多學生因為遭遇校園霸凌而厭學、輟學甚至選擇自殺。很多家長因此不得不思考,到底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孩子避開校園霸凌?
這篇文章將從校園霸凌行為、哪些孩子容易被霸凌、以及家長如何教孩子應對校園霸凌幾個方面進行講述,希望能給廣大家長一些啟發。
校園霸凌一直存在,但也一直被忽略。哪怕近幾年各地校園霸凌的事時常發生,很多人還是覺得很多行為只是孩子間的玩鬧,並沒有多在意。
然而,校園霸凌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卻有可能是一輩子的,隊了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對別人的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等,實質上也是校園霸凌的一種。不管哪一種形式,對孩子的傷害都巨大而長遠的!
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侮辱……是學校裡最為常見的校園霸凌事件,一般來講,霸凌者都具有以下特徵,如果孩子身邊有這樣的學生,家長就要多加注意了。
1、為人霸道,性格衝動,喜歡用暴力欺壓他人。
2、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甚至心理扭曲。
3、家庭教育匱乏,與父母關係疏遠。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從眾多的校園霸凌事件中可知,被欺凌者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特點:
性格上,他們內向、害羞、怕事,平時連大聲說話都不敢,唯唯諾諾,被欺負了也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只能任由他人欺負。
此外,他們缺乏社會支持。所謂社會支持,是心理學上的概念,包含我們接觸到的所有人際關係,如父母,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兄弟姐妹,老師同學朋友等。而被霸凌的孩子,往往在這些方面得不到應有的支持。比如電影《少年的你》中,被霸凌者的家庭都是非常不完美的。
其次,過度肥胖或瘦小、患有身體障礙、智力障礙等也是很容易被霸凌者盯上的原因。他們沒有辦法像其他同學一樣自由活動,任意發揮,幾乎走到哪都會被嘲諷,極度自卑。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一些有正義感,但又不是特別強大的孩子也容易成為被霸凌者。他們看不慣霸凌者欺負他人,從而與霸凌者對立,最後成為被霸凌者。江蘇南通被打死的初三學生和電影《少年的你》的小北都屬於此類。
在眾多的校園霸凌事件中,有一個讓人特別揪心的點,那就是那些被霸凌的孩子,在遭受霸凌時都選擇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既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敢告訴父母。最終導致自己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不敢上學,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是一個特別值得反思的點,為什麼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卻連父母都不敢告訴?是真的害怕霸凌者的威脅,還是怕父母不理解?
知乎上一位被施暴者在成年之後回憶起校園暴力:
「整整十五年,在那一間我被他們毆打的教室中,他們欺凌完我順利離開,只有我,被無盡的恐懼困在裡面,十五年都沒有走出來。」
每當看到類似的留言就特別痛心,孩子在外受欺負已經很恐懼,回家還被父母指責甚至打罵,這得有多大的心理壓力啊!
所以,不管孩子有沒有被霸凌,作為父母都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讓孩子知道你們是他最可靠的港灣,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一定不能自己扛,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2、 當孩子告訴你他被欺負時,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責怪孩子,要耐心地了解情況,如果真是孩子的錯,也要主動和對方家長溝通道歉,如果是孩子被霸凌,一定要替孩子出頭。孩子告訴你,證明他需要你的幫助!
3、 平時教育孩子不要過分嚴厲,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教導他們被欺負時一定要告訴老師和家長,如果老師不處理,在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要有打回去的勇氣。一定不可以自己一個人承受。
4、 平時多與孩子溝通,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如果察覺到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不要讓孩子自己一個人扛。
校園霸凌是一件非常讓人心痛的事情,在成人看來,有些行為只不過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但實際上,被霸凌者很有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擺脫那些被欺凌時的記憶,一輩子都要被那些經歷折磨。
所以,真的希望家長、學校、社會都能關注校園霸凌事件,讓我們的孩子、祖國未來的花朵,少受點傷害,讓他們的青春,少留點傷疤!
----END---
我是,喜歡碼字、熱愛心理諮詢的寶媽一枚,不定期與大家分享各種育兒知識和經驗,最大的心願是讓孩子和父母都更快樂,讓親子關係更和諧。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留言、點讚。你們的支持,是我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