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頭的民國國徽

2020-12-10 騰訊網

讀上海點

滬申故事

為方便大家閱讀,本公眾號改版為每周三更新上海話版本,每周四更新普通話版本,謝謝大家

辛亥革命後成立的中華民國,用過兩個國徽,一個是北洋政府的「嘉禾國徽」,還有一個是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國徽」,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公開場合就再也沒有中華民國的國徽出現了。

辛亥革命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上海市中心的馬路上,至今還能看到一百年多年前中華民國的國徽圖案。

中華民國的國徽圖案

江西中路

江西中路,過去叫「教堂路(Church Street)」,因為那裡有座 「聖三一堂」, 它的塔樓很高,長期是上海的制高點,可以引導黃浦江上的輪船,所以,那裡曾是公共租界的市中心。

「聖三一堂」

1917年,銀行家周作民在天津租界裡創辦金城銀行,第二年在上海租界設立分行,1924年在江西中路200號興建金城銀行大樓,1936年起,這幢大樓成了金城銀行的總行(現交通銀行上海分行)。

金城銀行大樓

金城銀行大樓的花崗巖大門的上方,雕鑿著一塊龍鳳和斧頭等組成的立體國徽圖案,作為金城銀行的標誌。

中華民國嘉禾國徽

1912年8月,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指定教育部的周樹人(魯迅)和其他兩位同事負責設計國徽。8月28日,周樹人等三人完成設計,教育部專門編寫了《致國務院國徽擬圖說明書》,第二年的年初,國徽正式啟用。

國徽的中心用雙穗禾象徵吉祥,兩邊用古代禮服繪繡的十二種圖象(古稱十二章禮制)表現中華文明,這款中華民國的國徽一直使用到1928年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才改用青天白日國徽。

金城銀行是一家私營銀行,成立後3年時間裡,就在華北獲得了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鹽業銀行並列的地位,奠定了自己的發展基礎。

三十年代,金城銀行總部移到上海後,在金融界的地位更加重要,周作民通過大量購入北洋政府的公債、國庫券以及進行財政性投放等方式,自己既獲得了巨額利潤,又為北洋政府渡過財政困難提供了支持,很受北洋政府青睞。所以,他敢用國徽的圖案來做銀行的標誌。

大世界遊樂場

1949年以後,江西中路的這棟大樓曾做過上海市青年宮,對外開放,很有生氣的。「文革」期間,因為「大世界遊樂場」關閉,青年宮搬遷過去,這棟大樓就開始冷落,從此就少有人關注了。直到1986年,掛牌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才又重新恢復了人氣。

冷冷熱熱近百年,花崗石大門上的國徽雕刻,冷眼旁觀著門前來來往往的路人,很少有人發現它的存在。

相關焦點

  • 誰設計了民國國徽?
    除了設計北大校徽,魯迅還在民國初年為北洋政府設計過中華民國國徽。1912年2月,魯迅應蔡元培之請來到南京,當上了臨時政府教育部的國家幹部。5月,教育部遷北京,魯迅隨往。8月,魯迅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僉事,兼第一科科長,具體負責文化、藝術方面的管理工作(僉事相當於今天的正處級,幹了十幾年後,依然正處級的魯迅才正式揮別官場)。
  • 國徽與民國才女林徽因有這般淵源?大家覺得四款國徽哪個好看呢?
    林徽因,我們都知道,她是民國時期一個著名的才女,但很多人忽略的是,其實林徽因還是一個特別著名的建築設計師,為我們的國家的文物保護工作也是奉獻了畢生精力。那麼大家知道嗎?其實林徽因還參與過設計我們國家的國徽呢。
  • 民國才女林徽因,她設計的4種「國徽」樣圖,哪一種最好看?
    民國才女林徽因,她設計的4種「國徽」樣圖,哪一種最好看?提起林徽因,大家會想到什麼。首先就想到了徐志摩。林徽因家境很好,年少時跟著父親去歐洲遊玩,這趟旅行讓兩個有才氣的年輕人相識相知,他們就是林徽因和徐志摩。
  • 民國才女林徽因,由她設計的四種國徽圖紙,覺得哪種最好看呢?
    林徽因女士國人都知道,她是民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才女加美女。她也是一位特別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同時她也為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奉獻了畢生精力!那麼又有多少人知道,林徽因女士還曾參與過我們的國徽設計呢?新中國成立前幾個月的時候,國家領導人就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大家一起研究和草擬我國國旗和國徽、還有國歌、紀年和國都等方案。
  • 北大校徽和民國國徽都出自他手!
    不過今天小編偏偏不講他的文學,不說他的作品,我們來談談民國國徽、北京大學校徽設計者,偉大的設計師魯迅先生。作為中國人我們不可能不知道北京大學,相信不少同學小時候都對這個學校十分的嚮往,但是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北京大學的校徽設計者是魯迅先生。
  • 民國時代的女子有多美?黑白照片也無法遮掩她們的風華,你最欣賞誰
    胡蝶,民國第一大美女,著名演員,1935年,胡蝶嫁給了潘有聲。但後來被軍統頭子戴笠看上,被迫與他過起同居生活。1946年戴笠死後,退出影壇,重新與潘有聲生活,直至終老。阮玲玉,我國無聲電影時期最著名的影星之一,在當時影壇的地位僅次於影后胡蝶(民國第一大美女)。
  • 中國各個時期的國徽、圖案及其代表的涵義
    國徽最早是源於歐洲中古時代的傳統紋章,國徽是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雖然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在久遠的古代,就有象徵著部落的紋章圖案,但卻從來沒有西方那種圖騰象徵的國徽。與國旗、國歌一樣,中國國徽的出現是近代清政府與西方國家頻繁交流後模仿西方國家的做法,用龍的形象創造了近代中國的國旗,把龍印在錢幣上起到國徽的作用。
  • 當初設計的國徽方案,有沒有你喜歡的?哪個更好看
    在這一年的6月份的時候,國家就就召開會議,要擬定出國旗,國徽,還有國都,這其中,國徽的設計更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考驗,但是依然無法確定,最後,還請來了當時民國的第一才女「林徽因」的加入,因為在當時,林徽因可以說事專家型的人物。
  • 民國四大美女老照片:才貌雙全的陸小曼,容顏絕色的阮玲玉
    時間離我們最近的,應該就是民國四大美女了,民國四大美女包括"校園皇后"陸小曼,才氣與美貌並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稱的周璇和"默片影星"阮玲玉。其實這都是二十一世紀人們根據現代的知名度和現代人的某種審美觀所認可的四個民國美女。民國時期並沒有四大美女之說。今天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民國四大美女老照片,看看是否符合你的審美觀,是不是你心中的美女。
  • 雙頭鷹如何成為俄羅斯國徽圖像?
    文|蘋果小哪吒01、 雙頭鷹在俄國作為王權或國家象徵的歷程現在俄羅斯國徽上的雙頭鷹形象,並非橫空出世,它和俄羅斯歷史有比較深的淵源。(現代俄羅斯聯邦國徽上的圖案)早在十五世紀,莫斯科大公國國王伊凡三世統一俄國後,雙頭鷹就作為國家標記出現在俄國國璽上。在伊凡三世之後,歷代君主大多繼承了雙頭鷹的國徽圖案,不過這一圖案不時有一些微小的調整。從十七世紀開始,雙頭鷹的兩爪上添加了象徵君主權力的權杖和象徵統一的金球。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並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國徽的誕生1949年6月1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新政協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6個工作小組。
  • 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是誰?不愧是大才女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我們國家的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是誰?她是一個著名的大才女,林徽因。我相信大家對林徽因都很熟悉,畢竟他是民國時期一個大才女,現在我們還有很多人看過他的建築書籍,還有的人為被他和梁思成的愛情故事所動容,還有的人則是更是關注於他和徐志摩兩個人的關係。但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國徽的設計人,那當然,國徽的人也不只是林徽因一個人設計的,她是參與設計的主要成員之一。
  • 國徽法第二次修正 進一步擴大並規範了國徽的使用及監管
    新修正的國徽法進一步明確了立法目的和宗旨,擴大了國徽的使用範圍,規範了國徽的使用監管。在國徽法第一條所規定的「為了維護國徽的尊嚴,正確使用國徽」的基礎上,調整補充明確:「為了維護國徽的尊嚴,正確使用國徽,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 說文解字:國徽,為什麼不能玷汙國徽?
    中國國徽國徽是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只有特定的國家重要文件才能蓋上國徽大印,正式生效,其莊嚴性可想而知。國徽上通常有來自自然的元素,如動物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現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意識形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國徽屬於盾徽。
  • 清末民國成都街頭的俗書
    美國攝影師卡爾·邁登斯1941年拍攝的戲書架子。 祖父且大連先生收集的清代民國俗書。   □且志宇文/圖  成都博物館四樓民俗展區,有兩排木頭架子。架子上懸掛著一排排小三十二開的木刻小書。
  • 國徽誕生背後的故事
    (清華大學檔案館館藏)  這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向全國發布,現存於清華大學檔案館。國徽採用金、紅兩色,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麥稻穗和齒輪。如此富麗莊嚴、氣勢恢宏的設計,經歷了怎樣精彩動人的創作過程,清華大學檔案館幾件珍貴的藏品,為我們講述了國徽誕生背後的故事。
  • 中國憲法史上的國徽
    北洋政府時期曾制定十二章國徽,國民黨執政時期制定了青天白日徽,至今在我國臺灣地區延用,新中國建立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的憲法意義與制度國徽是國家的象徵。其憲法意義也與國旗一樣。只是它是靜態的,僅懸掛或者印製在公文證件上,不佐以一定的禮儀儀式、配以伴奏,渲染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色彩不那麼濃厚。此其一。
  • 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上海的糕點在民國時期有哪些種類?
    歡迎來戚記聊古今文化,有人問,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揭秘一下。民國時期人們的主食和現在類似,就是米飯、麵食和糕點。和現在一樣,民國時期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飯,北方人的主食是麵食。民國時期上海人的主食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糕點,上海的糕點最初只有小圓子、小餛飩和米松糕等,後來隨著民國時期很多外地人到了上海,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糕點開始在上海流行。其中蘇州糕團最先到了上海,蘇州糕團的最初經營者是南京東路的五芳齋糕團店,這家店的工作人員都來自蘇州。
  • 中國擬修改完善國旗法、國徽法 增加國旗國徽適用場合
    中新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梁曉輝)國旗法修正草案、國徽法修正草案即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7日在記者會上介紹說,草案增加升掛國旗和懸掛國徽的適用場合。
  • 民國女神大賞
    她們或者是社交場上的明星,或者是倡導女權的教育家,又或是舞臺上耀眼的明星,抑或是傑出的詩人、畫家…… 她們有的如清泉般純潔,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們是民國時代名副其實的女神(以下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