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海點
滬申故事
為方便大家閱讀,本公眾號改版為每周三更新上海話版本,每周四更新普通話版本,謝謝大家
辛亥革命後成立的中華民國,用過兩個國徽,一個是北洋政府的「嘉禾國徽」,還有一個是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國徽」,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公開場合就再也沒有中華民國的國徽出現了。
辛亥革命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上海市中心的馬路上,至今還能看到一百年多年前中華民國的國徽圖案。
中華民國的國徽圖案
江西中路
江西中路,過去叫「教堂路(Church Street)」,因為那裡有座 「聖三一堂」, 它的塔樓很高,長期是上海的制高點,可以引導黃浦江上的輪船,所以,那裡曾是公共租界的市中心。
「聖三一堂」
1917年,銀行家周作民在天津租界裡創辦金城銀行,第二年在上海租界設立分行,1924年在江西中路200號興建金城銀行大樓,1936年起,這幢大樓成了金城銀行的總行(現交通銀行上海分行)。
金城銀行大樓
金城銀行大樓的花崗巖大門的上方,雕鑿著一塊龍鳳和斧頭等組成的立體國徽圖案,作為金城銀行的標誌。
中華民國嘉禾國徽
1912年8月,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指定教育部的周樹人(魯迅)和其他兩位同事負責設計國徽。8月28日,周樹人等三人完成設計,教育部專門編寫了《致國務院國徽擬圖說明書》,第二年的年初,國徽正式啟用。
國徽的中心用雙穗禾象徵吉祥,兩邊用古代禮服繪繡的十二種圖象(古稱十二章禮制)表現中華文明,這款中華民國的國徽一直使用到1928年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才改用青天白日國徽。
金城銀行是一家私營銀行,成立後3年時間裡,就在華北獲得了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鹽業銀行並列的地位,奠定了自己的發展基礎。
三十年代,金城銀行總部移到上海後,在金融界的地位更加重要,周作民通過大量購入北洋政府的公債、國庫券以及進行財政性投放等方式,自己既獲得了巨額利潤,又為北洋政府渡過財政困難提供了支持,很受北洋政府青睞。所以,他敢用國徽的圖案來做銀行的標誌。
大世界遊樂場
1949年以後,江西中路的這棟大樓曾做過上海市青年宮,對外開放,很有生氣的。「文革」期間,因為「大世界遊樂場」關閉,青年宮搬遷過去,這棟大樓就開始冷落,從此就少有人關注了。直到1986年,掛牌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才又重新恢復了人氣。
冷冷熱熱近百年,花崗石大門上的國徽雕刻,冷眼旁觀著門前來來往往的路人,很少有人發現它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