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1月13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同志等介紹全省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相關情況。
這些年,山東省市場監管部門一直遵循「產管並重」這一原則,從企業和監管部門兩個方面來入手,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責任落實。
食品安全首先是「產」出來的,保證食品安全,首要的是落實好企業主體責任。食品生產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方面,山東著重做了以下三項工作。一是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對食品安全全面負責。全省累計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6000餘人次;組織對全省15708家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及管理人員進行食品安全能力監督抽查考核,2.86萬人參加抽考,通過率98%;舉辦企業質量安全承諾活動150餘次,3759家企業向社會公開承諾,督促企業知責明責履責,自覺誠信守法經營。二是強化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發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單,積極推行HACCP、ISO22000等先進管理體系,引導企業將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細化、具體化,完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措施,2萬餘家食品生產企業完成食品安全自查。三是確保出廠食品安全。編制《食品生產常見問題解答》及《操作手冊》6000餘冊發給企業,明確產品執行標準相關要求;發布《乳製品企業檢驗規程》地方標準,在全國率先提出短保質期低溫奶先出廠後微生物驗證的安全控制方案,制定檢驗規程,規範自檢行為,強化企業出廠食品批批檢驗,有力提高了檢驗能力和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也是「管」出來的,這就要求監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責,把「最嚴格的監管」落實到位。在工作中做到為民監管、依法監管、科學監管、嚴格監管。一是推行風險分級動態管理。針對我省食品企業數量大、規模小、風險散的特徵,把防控風險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對19924家食品生產企業、189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實施風險分級動態管理,目前有313家企業列入高風險重點監管對象,召開生產企業風險警示會商200餘次,發布4期風險預警信息。二是開展全覆蓋日常檢查。出臺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事權劃分指導意見,科學界定省、市、縣、監管所四級事權;編制17類重點食品監督檢查指導手冊,明確各類檢查重點及防控風險點,逐步實現檢查制度化、流程標準化。全省開展企業全覆蓋檢查,共檢查3.6萬餘家次,檢查合規率達到98%,其中省局對大型企業、重點產品生產企業開展監督檢查200餘家次,對43家特殊食品生產企業開展了體系檢查。三是針對重點問題精準治理。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抽檢監測「哨兵」發現的風險問題,以及日常檢查和輿情信息反映的問題,先後開展固體飲料、復配麵粉改良劑、小麥粉、肉製品專項檢查4次,排查企業、小作坊8070家,規範生產主體735家,發現的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得到較好控制。
由於山東「產」「管」兩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得到國家總局肯定,2020年全國食品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工作座談會在煙臺召開,推廣了山東的做法。食品安全監管一直在路上,山東將始終堅持「四個最嚴」工作要求,從「產」「管」兩方面發力,一件事情一件事件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竭盡全力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