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精子越「老」後代越健康 對輔助生殖技術有重大意義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英國和瑞典研究人員研究魚的生殖狀況後發現,與卵細胞結合前生存時間較長的精子繁殖出的後代更健康。他們認為,這一發現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可能有重大意義。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研究人員以斑馬魚為研究對象,把雄性一次射出精液中的精子分為兩組,一組精子已經存活較長時間,另一組較短。研究人員將這些精子分別與同一雌性一次排出的卵細胞結合,使之受精,待小魚孵化後培育至成年。他們耗費兩年觀測這些小魚及其後代壽命和健康狀況後發現,與受精前生存時間較短的精子相比,生存時間較長的精子繁殖的後代更健康,衰老速度更慢,進而能繁殖更多、更健康的後代。

  研究人員在由《進化通訊》期刊14日刊載的文章中寫道,研究結果「令人吃驚,顯示有必要理解精子不同可能影響後代健康及其背後原因」。

  美國科學促進會主辦的新聞網站「尤裡卡警報」援引研究牽頭人、東英吉利大學生物學學院博士西莫內·伊姆勒的話報導,成年男子一次射出的精液含有數以千萬計精子,「每個精子不僅形狀和性能不一,攜帶的遺傳物質也不同」。人們現在「普遍假設只要精子能與卵子結合,具體使卵子受精的是哪個精子不重要」。這項研究則顯示,其間「差異相當大,能夠影響後代」,研究結果因而對進化生物學有重大意義,可能應用於牲畜養殖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原標題研究顯示精子越「老」後代越健康)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研究:精子越「老」後代越健康,對輔助生殖技術有重大意義
    研究:精子越「老」後代越健康,對輔助生殖技術有重大意義 英國和瑞典研究人員研究魚的生殖狀況後發現,與卵細胞結合前生存時間較長的精子繁殖出的後代更健康。
  • 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管理的指導...
    為進一步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以下統稱輔助生殖技術)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刻不容緩      (一)嚴格監督管理。輔助生殖技術涉及醫學、社會、倫理、法律等諸多問題,屬於限制性應用的特殊臨床診療技術,必須嚴格監管,規範實施。
  • Evol Lett:壽命較長的精子更易產生健康的後代
    2019年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volution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安格利亞大學和烏普薩拉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讓卵子受精前存活時間較長的精子往往更易於產生健康的後代,研究者表示,相比壽命較短的精子而言,雄性斑馬魚所射出的精液中壽命較長的精子往往能夠產生更加長壽和健康的斑馬魚後代
  • 輔助生殖技術
    除了各種外因左右著受孕時機以外,如今成功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著實不簡單。醫學研究證明,無論男女,最佳生育年齡都在25歲至30歲之間,才有益於全家人健康。現實是有相當一部分備孕夫婦面臨年齡偏大、女性卵巢功能退化、男性精子活力降低與數量減少等情況,導致無法自然受孕。現代輔助生殖技術為這些家庭享受天倫之樂提供了可能,帶去了希望。
  • 各項輔助生殖技術適應症大集錦
    (一)輔助生殖技術之夫精人工授精(AIH)的適應症1.精液異常(1)輕、中度少、弱精子症(2)精液液化時間>60min或精液黏度異常影響精子活力者2.男女雙方性功能障礙而不能在陰道內射精者:男方陰莖勃起功能障礙
  • 衛生部:嚴禁複製人 輔助生殖技術要遵守7大原則
    衛生部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等規範 多胎妊娠必須減胎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 朱玉)衛生部近期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範、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這3個文件具有諸多的新聞點,其中一條即為對採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後的多胎妊娠必須實施減胎術,避免雙胎,嚴禁三胎和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
  • 衛生部新規規範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
    中新網11月18日電 中國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  衛生部指出,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立人類精子庫必須經衛生部批准,供精供卵均為人道主義行為,禁止買賣,必須遵守知情同意的原則。  衛生部對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行為準則做了多項嚴格規定,其中包括禁止無醫學指徵的性別選擇,禁止實施代孕技術,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條例規定的夫婦以及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禁止複製人等。
  • 讓輔助生殖技術「有溫度」地造福患者——記重慶市婦幼保健院主任...
    新華社重慶5月24日電題:讓輔助生殖技術「有溫度」地造福患者——記重慶市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黃國寧新華社記者李松黃國寧研究的領域很前沿。作為人類輔助生殖領域的權威專家,他正帶領團隊攻堅一項名為「體外胚胎智能化評估」的研究項目。這項技術很神奇:以定時攝影的辦法,採用無害光源,對培養箱內的胚胎每五分鐘抓拍一組照片,結合其他大數據信息,智能化識別胚胎發育的參數細節。
  • 浙大輔助生育技術又有新進展
    降生男嬰重3000克,身長50釐米,十分健康。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的成功,進一步確立了該院在國內輔助生殖技術領域的先進地位,並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據介紹,陳某此前曾經懷孕三次,兩次不明原因流產,一次胎兒畸形。今年1月,陳某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 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獲批省內首家開展供精人工授精輔助生殖技術
    由此可以看出百姓的需求和建立生殖中心迫在眉睫。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生物技術、醫療技術和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以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包括人工授精、體外授精-胚胎移植等)為主的相關技術也日臻完善。該技術是胚胎學、生殖生物學和醫學發展的高科技產物,該技術的出現使醫生能夠治療原來認為不能治療的一些不孕症。
  • 輔助生殖技術可能增加兒童代謝風險
    來源: idiabetes研究數據顯示,在體外受精或卵胞漿內精子注射後受孕出生的兒童比那些沒有藉助輔助技術受孕出生的兒童更有可能在兒童期出現代謝功能障礙。中心Linlin Cui等人在文中寫道,藉助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出生的後代在兒童期代謝功能障礙風險較高,表現為血糖水平升高、胰島素敏感性和分泌功能降低以及動脈硬化。
  • 隨著輔助生殖技術不斷進步 輔助生殖市場規模增加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輔助生殖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不孕症已經發展為21世紀的第三大疾病,隨著人類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不斷增加,間接導致不孕不育症發病率逐漸增加。隨著國家二胎政策放開,輔助生殖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我國潛在輔助生殖市場超過千億元。
  • 衛生部要求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人類精子庫管理
    衛生部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轄區內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機構的設置規劃並加強管理,不可盲目增加開展上述技術的機構,嚴禁此項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管理,對未經審批擅自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進行嚴格的清理和處罰。
  • 什麼是輔助生殖技術?
    輔助生殖技術是指通過採用醫療輔助的手段,協助不孕不育夫婦完成妊娠的過程。整個技術分為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兩種。1、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人工以非性交的方式將男性的精子置入女性生殖道內,使精子與卵子自然結合,完成受孕過程。由於男方精液來源的不同,人工授精也分為人工授精(配偶)和供精(非配偶)兩種。
  • 精子競賽:又是一個關於人類生殖的男性幻想
    我們還是可以把精子想像成彩票,只不過更像是雙色球,你買得越多,手中的號碼(不同的基因組合)也就越多,你就越有可能買中匹配的那一個。其他的實驗發現也不支持流行的生殖觀念。例如,大多數哺乳動物的精子實際上並不會主動進入女性的整個生殖系統,而是通過子宮和輸卵管的作用被動地來回運輸。更令人吃驚的是,小型哺乳動物的精子平均要比大型哺乳動物的精子更長,老鼠的精子就比鯨魚的長。
  • 築夢新生——中國大陸輔助生殖技術成功應用30年慶典暨生殖健康...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文件的籤署人、原衛生部部長張文康表達了對中國輔助生殖技術3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祝賀,並祝願中國生殖醫學事業未來發展更美好,譜寫輝煌的新篇章。隨後,韓啟德、彭珮雲、張文康等多位專家和領導上臺,共同完成大會的啟動儀式。
  • 常見的輔助生殖技術
    技術一:試管嬰兒技術是指將卵子與精子從人體內取出並在體外受精,發育成胚胎後,再移植回母體子宮內,以達到受孕目的。
  • 輔助生殖常見問題之——試管嬰兒篇
    人工授孕和試管嬰兒有什麼不同?不同點主要有三個方面:1)概念不同:人工授精是指將男性精液用人工方法注入女性子宮頸或宮腔內,以協助受孕的方法。試管嬰兒是採用輔助生殖技術將精子、卵子和胚胎在體外進行操作處理後送入人體內以幫助不孕夫婦生育的一系列技術。
  • 我國輔助生殖技術迎來而立之年
    因而,越來越多人將希望寄託於輔助生殖。與此同時,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不少家庭有了再生育子女的意願。但是,這些人群中不乏高齡夫婦,他們所面臨的生育問題更加複雜,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對輔助生殖的需求更加迫切。據統計,我國每年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分娩的嬰兒高達20萬人。
  • 孫贇教授:以患者為中心 提高輔助生殖技術成功率
    Q:目前輔助生殖技術的難點有哪些?有哪些最新的研究進展?,我國輔助生殖技術水平顯著提高,但在臨床中依然面臨一些困難。第四個技術難點為精子卵子的受精障礙。對於受精障礙的患者,可通過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將精子注射到卵子中,也就是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可解決部分受精障礙的患者。但仍有部分患者通過二代試管嬰兒技術仍不能解決受精的問題,這也是臨床上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