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秋節怎麼變成了烤肉節?網友考證發現竟不是因為烤肉醬廣告

2021-01-13 娛樂至上Heaven

中秋節家家戶戶「烤肉」已成臺灣的風俗民情,不少人都認為中秋烤肉的風潮,是從多年前大眾效仿「烤肉醬廣告」開始,而被流傳下來。但有位網友,整理出多年前的新聞,認為大家都「誤會大了」,推翻烤肉醬廣告起源一說。

臺灣網友發文指出自己對「烤肉醬廣告」帶起中秋烤肉風氣,看法抱持疑慮,因此他開始考古,查閱了歷年來的報導,推斷發現中秋烤肉的風氣其實在烤肉醬廣告出現前就開始流行,因此是先有「中秋烤肉」才有「烤肉醬廣告」。 他提到,從過去的新聞報導發現,中秋節月圓人團圓,許多家庭、朋友會相約去露營賞月,露營不外乎就會烤肉,因此早在1982年中秋烤肉就風行,特別是在有多家製作烤爐、烤肉器具工廠的「新竹地區」,當年外銷不景氣,廠商轉為內銷,釋出大降價,希望薄利多銷,更帶動了中秋烤肉風潮盛行。

之後,也許是烤肉醬廠商聞到了這股蠢蠢欲動的商機,1986年才會有中秋烤肉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問世,點起這把中秋「烤肉醬」之爭,各家廠商,紛紛祭出中秋烤肉的廣告,最後,流傳至今才會讓大眾誤以為中秋烤肉是「商業陰謀」。

新竹的網友們看到文章,回憶起從前,表示「中秋節新竹鄉鎮真的每家門口都會有1爐」、「這倒是真的,以前在香山工業區浸水街那邊,真的有烤肉爐烤肉架工廠」、「當年我們家是五金行,烤肉架的款式真的是多到爆」、「小時候去過其他縣市,都沒看到中秋節有人烤肉,只有在新竹看過而已」,但也有不少網友質疑「以前不一定是中秋烤,會變成中秋節烤肉是商人的營銷手法吧」。

風俗民情的起源,口耳相傳下來,說法眾說紛紜,流傳至今許多都已不可考,但不管最初是如何,中秋節「烤肉」已成為忙碌的現代人,得以抽空與三五好友、家人歡聚的好時光了。

相關焦點

  • 臺灣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賞月」?
    本周將迎來中秋佳節,除了吃月餅、吃柚子以外,臺灣地區民眾喜歡在中秋節時與家人、三五好友相約一塊「烤肉賞月」,某種程度上來說,烤肉活動在島內幾乎成了中秋節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於臺灣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網絡上主要說法有兩種,一是相傳在1970年代時,島內有家醬油公司推出以「一家烤肉,萬家香」為標語的廣告;而另一家競爭對手也趁勢在電視上主打起自家的烤肉醬。在兩家醬油公司相互競爭的氛圍與各大超市中秋節前夕搭配的食材促銷活動下,幾十年下來,逐步演變成了「中秋烤肉,戶戶飄香」的傳統活動。
  • 一支廣告如何創造出臺灣中秋節的新習俗
    在臺灣,中秋節就等於烤肉節,你會發現,路兩旁商店騎樓下就有人擺陣開始烤肉;住樓房的,陽臺上也有人在燒烤;稍微大一點的空地,也有人在烤肉;還有些人在家裡客廳一邊烤一邊開著風扇將煙往外吹。一年之中,沒有見過那麼密集的烤肉時段。在大陸朋友眼中,臺灣過中秋節有點令人匪夷所思。
  • 臺灣的中秋節就是「烤肉節」啊~
    今年中秋恰逢十一長假期間,許多來臺自由行的大陸朋友們都會在臺灣過中秋節,那麼臺灣的中秋節有什麼不一樣的習俗呢?
  • 賞月娘吃柚子烤肉 臺灣的中秋節這麼過
    臺灣民眾特別重視中秋節,許多習俗代代相傳: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文旦),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而近二三十年,另一項異軍突起的中秋習俗「烤肉」風靡臺灣。「烤肉」在臺灣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這中秋節在臺灣變成"烤肉節",一般說來,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並且漸漸變成了一種"習俗",所謂"中秋烤肉"變成一句理所當然的詞。
  • 舌尖上的臺灣中秋節 月餅創意玩出新高度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諸如賞月、吃月餅幾乎是全球華人的統一動作,臺灣人也不例外。只不過,臺灣過中秋還是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比如烤肉、月餅和文旦就是舌尖上的中秋三寶。  中秋節 烤肉季  講到中秋節要作啥,臺灣人首先想到的是烤肉!
  • 臺灣「中秋節」 體會「吃吃」的幸福
    網絡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相傳在1967年的時候,萬家香醬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後隔了幾年,金蘭醬油又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在臺灣這兩家醬油廠商的電視廣告攻勢,加上在同一時間頂好、家樂福、萬客隆之類的大型賣場量販店中秋節前夕舉辦的烤肉相關用品與食材的特賣會的齊心合力之下,臺灣人就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把烤肉當成中秋節最重要的傳統活動、甚至是中秋節的唯一主角。」
  • 探秘臺灣中秋節的特殊習俗
    關於這種特殊的習俗,網上流傳著三種說法廣告說相傳在1967年的時候,萬家香醬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幾年後,金蘭醬油又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再加上此間中秋節時臺灣各大超市的齊力推廣,臺灣人就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把烤肉當成中秋節最重要的傳統活動、甚至是中秋節的唯一主角。
  • 記者手記:臺灣中秋節的「大同小異」
    臺灣民眾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從哪年開始,烤肉成為團圓之夜必備的「應景節目」,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  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相較而言,「烤肉」無疑是晚近的新民俗。幾天前,還有臺灣友人討論起中秋烤肉的起源,結果是眾說紛紜。
  • 臺灣中秋節:「廣告戰」引發烤肉風潮
    臺灣民眾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從哪年開始,烤肉成為團圓之夜必備的「應景節目」,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  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相較而言,「烤肉」無疑是晚近的新民俗。幾天前,還有臺灣友人討論起中秋烤肉的起源,結果是眾說紛紜。
  • 五花肉別只燉著吃了,加點烤肉醬就是一道中秋節桌上硬菜,收藏了
    簡單的說,其實就是用帶點甜味的韓式醃烤肉醬醃裹,然後在鐵板鍋上煎烤的薄肉片啦!上月底,老同事和朋友到家中來訪茶敘,帶來文明世界的東西~星巴克的咖啡和餐點。天氣有點熱,沒多久,時間近午,咖啡喝完了,可餐點沒人動。好客的我說:"不如中午就留下來把這些餐點消化掉吧!我有一道材料已準備好,本來就要做的菜,恰巧有你們兩人幫忙當食客,太好了。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中秋節還是烤肉節?大飯店各推高檔烤肉派對!
    中秋節瘋烤肉活動,幾乎已成為臺灣行之有年的全民運動,除了賞月、吃月餅外,少則親戚朋友三五成群,多則公司行號百人動員,就是要在這天享受歡聚夜烤的樂趣。地點從自家陽臺、大廈頂樓,到河濱公園、戶外空地,甚至是巷道、馬路邊,中秋當天都能聞到沾人衣裳的烤肉氣味。
  • 自製低鹽烤肉醬
    留意過烤肉醬包裝上營養成分表的消費者都會發現,烤肉醬的鹽分非常高。對於一些需要控鹽的人士,中國臺灣林口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曹雅姿推薦了一種可以自制的柚子低鹽烤肉醬。曹雅姿介紹說,中國臺灣「 國健署」曾調查發現,市面上賣的瓶裝烤肉醬的平均鈉含量高達6000多毫克,1 勺烤肉醬的鈉含量大約也有300 毫克。臺灣地區的膳食指南建議每日成人鈉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 毫克(約6 克鹽),大陸地區推行的膳食指南也建議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 克。烤肉醬在使用時需要反覆刷,這樣顯然是超量了。
  • 臥龍文苑 ▏臺灣人如何過中秋
    與大陸各地的地域文化差異一樣,臺灣也有像廣東潮汕中秋拜月、黎族八月會這樣的特殊慶祝中秋的方式。除了吃月餅和賞月這兩件與大陸一樣的慶祝方式之外,臺灣人將傳承與創新結合在一起的中秋烤肉漸漸地變成了中秋節最重要的習俗。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慣也都略有不同,相比於大陸,臺灣的中秋節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秋暮夕月吃月餅中國自古就有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比如《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唐宋時期世俗社會活力四濺,玩賞月亮、祭拜月亮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 中秋節要划龍舟?臺灣成大圖書館英文公告鬧烏龍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中秋節將至,許多圖書館都會張貼告示提醒讀者閉館時間,但臺南成功大學圖書館新K館(KnowLEDGE館)近日的告示卻讓網友笑翻。眼尖學生發現,公告中的英文翻譯竟寫著「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在臉書上發文調侃,看來成大需要行政人員外語門檻。
  • 新課出爐| 雙語幼兒園的中秋節都怎麼過?
    圖片來自網路今年的中秋節,ATM English藉由啟蒙英語訓練營帶您進入臺灣的巨星雙語幼兒園一探究竟,臺灣的幼兒園是如何進行中秋節教學,學習外語的過程也同時保有傳統文化?結束後,教師是如何做反思、檢討,下一次辦活動能夠更順手呢?文末有資源包,老師們,記得領取哦!
  • 【中秋特稿 第五篇】臺灣人在蘇州,羅承浤:中秋圍爐烤肉訴衷情
    文脈悠長、思接千古是中秋節無法磨滅的文化印記。   臺灣人羅承浤,現在工作生活在蘇州,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影視藝術學院高級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負責人。羅承浤說或許連臺灣民眾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從哪年開始,烤肉成為了臺灣中秋之夜必備的「應景節目」。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
  • 臺灣中秋節:吃烤肉
    見習記者  李寅峰            說起中秋節,在北京國際交流協會工作的臺灣人劉肇達最多的回憶,是臺灣的一些有別於大陸的中秋習俗。在臺灣,中秋節一天的假期中大家會做一些傳統的慶祝,比如敬神和祭祖,很多人家會擺放上神像和祖先的牌位,放些水果等供品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