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廣告如何創造出臺灣中秋節的新習俗

2020-12-20 澎湃新聞
如果在中秋節當天來到臺灣,可能你一出機場就能聞到陣陣的燒烤味。

中秋節快到了,中國臺灣各地方政府公布了中秋節規定的烤肉地點,只能在指定的公園烤肉,引起不少民怨,很多人就說啦,我中秋烤肉愛在哪裡烤還需要政府來管?

如果在中秋節當天來到臺灣,可能你一出機場就能聞到陣陣的燒烤味。燒烤在臺灣習慣稱為「烤肉」,香味及白煙從千家萬戶、大街小巷冒出,大家都在烤肉,這天,臺灣為地球的碳排放量或PM2.5,不知貢獻了多少倍。

在臺灣,中秋節就等於烤肉節,你會發現,路兩旁商店騎樓下就有人擺陣開始烤肉;住樓房的,陽臺上也有人在燒烤;稍微大一點的空地,也有人在烤肉;還有些人在家裡客廳一邊烤一邊開著風扇將煙往外吹。一年之中,沒有見過那麼密集的烤肉時段。

在大陸朋友眼中,臺灣過中秋節有點令人匪夷所思。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是賞月的日子,它的符號不外乎吃月餅、吃柚子、全家團圓等等,可是現在在臺灣,這些傳統中秋節的元素,好像已經沒有那麼重要。

臺灣人似乎個個都喜歡燒烤,都是燒烤專家,而臺灣人說的「烤肉」又不像美國電影裡,白人家庭一同在寬敞帶遊泳池的家後院拿著烤肉架充滿小資產階級情調的「烤肉」,臺灣人覺得「烤肉」是很隨意的事,隨便買個便宜的烤肉爐,更常見到的是找幾塊磚頭圍起來,上頭放個網子就開始烤肉了。跟大陸肉串式的燒烤不太一樣,臺灣人喜歡烤肉片,你到市場一定可以買到專門切成適合燒烤厚度大小的肉片,買回家後醃在醬汁裡,隔天就能拿來烤了。

每個臺灣人成長過程中一定都有這種經驗:男女聯誼出去郊遊,就喜歡在溪邊搭著石頭生火,架起烤肉網,上面放著肉片、香菇、玉米等食材。以前如果年輕男女辦聯誼活動,幾乎就是到溪谷間玩水烤肉,男生裝能幹負責撿木材造爐生火,女生這時就裝賢惠負責翻翻烤肉餵飽男生的肚子,吃飽後再下到溪中玩玩水,男生捲起衣袖露出結實的胳膊,水花打溼了女孩們的衣衫,若隱若現的曖昧如出水芙蓉,你歡聲嘻嘻嘻,我笑語哈哈哈,一場烤肉聯誼下來,不知促成多少良緣。

在臺灣,中秋節變烤肉節。

至於這中秋節在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變成「烤肉節」,這歷史也不久,想想我小時候也沒有這種「習俗」,中秋節烤肉其實是一種被廣告「創造」出來的習俗,這就不得不說到臺灣1980年代中期的一支廣告。

當年,一個醬油品牌「萬家香」推出了一支廣告,其中有句口號:一家烤肉,萬家香。這支廣告成功地促進了銷售量,成功地把它的品牌嵌入了烤肉這個符號當中,朗朗上口。

之後,他的對手品牌——金蘭醬油也想搶攻這市場,也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在金蘭烤肉醬之前,大家烤肉通常是自己拿醬油和沙茶醬混合,拿著毛刷沾醬再塗在肉上,而金蘭烤肉醬一推出,它還隨罐附了一個小毛刷,直接將毛刷裝在瓶口上,倒著一拿,就可以直接塗肉了。對酷愛烤肉的臺灣人來說,這簡直是可以與四大發明並列的劃時代發明。

這兩間廠商為了搶佔烤肉醬的市場,連續好幾年在中秋節期間密集推出廣告,幾年下來,造就了臺灣「中秋烤肉」的風潮。現在看來,「一家烤肉,萬家香」簡直就是臺灣史上最成功的一支廣告,史上最成功的廣告標語,影響之大,竟然創造出一種新的習俗。

當然對愛熱鬧的臺灣人來說,中秋烤肉也是串門子的好方法,那一天,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會邀請一起烤肉。烤肉擺在路邊,路過的人說不定還會被邀請一起加入。如果你這一天在臺灣,看到路邊有人在烤肉,一定要過去裝熟一下,肯定會被叫來加入一起烤,中秋街邊烤肉流行到了一定程度,前幾年全臺好些小區倒是有志一同,在當天晚上,索性封了街來辦烤肉大會,甚至還在公園裡辦過萬人烤肉大會。就連來到大陸的臺商臺幹,一到中秋節,也喜歡辦烤肉活動聯誼。

露天烤肉

這「習俗」越來越流行,烤肉的地點已供不應求,政府在這一天也不得不開放更多的地方給民眾烤肉,本來只有八處,現在開放更多,包括河濱公園在內的23個公園。可悲的是,溫良恭儉讓的臺灣人公德心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每年中秋節過後,公園裡還是會留下許多垃圾。過去民眾中秋烤肉都太隨意,路邊騎樓街角找到地方就能烤,政府也睜隻眼閉隻眼,結果爽太久了,習慣成自然,前幾年開始要整頓,在非指定區域烤肉或佔道烤肉要罰2400新臺幣,反而引起相當大的反彈。

當然這種「習俗」,反對的人也不少,每年快到中秋節,網上「戰」的話題一定又是中秋烤肉。但戰歸戰,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挺正直,一到中秋節當晚大家還是乖乖地去烤肉。這幾年也有以「節能減碳」、「減少空氣汙染及垃圾」或「飲食健康」等理由反對烤肉的聲浪,只是烤肉在臺灣就是圖個熱鬧開心嘛!所以這種趨勢流行好像也沒減退。中秋節晚上,親朋好友幾人,吃著烤肉、月餅,閒話家常,再吃個柚子解解膩,晚風徐徐,生活的確幸就是如此。

於是在中國臺灣,「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浪漫中秋節就變成「共烤肉」,口腹之慾還是比詩情畫意實際多了。

(作者著有《我們臺灣這些年》、《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等書,新浪微博@廖信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探秘臺灣中秋節的特殊習俗
    轉眼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已至,賞月、吃月餅的習俗早已被華人熟知。然而,與大陸不同的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還會有一股烤肉的香氣在臺灣瀰漫。烤肉習俗的由來在圓月下,與親朋好友一邊聊天一邊烤肉,是臺灣地區最為獨特的中秋風景。
  • 臺灣「中秋節」 體會「吃吃」的幸福
    中秋節為臺灣年中三大歲時節慶之一,這個節俗含有最濃厚的團圓意義,自古以來便深受人們的重視。中秋節的習俗可能起源於古人祭月的信仰,到了唐宋時,就已成為一年中的重要節日,也延伸出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中玉兔等神話故事。
  • 舌尖上的臺灣中秋節 月餅創意玩出新高度
    :21:30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2016年09月15日 14:21 來源:新華網關於中秋節的習俗,諸如賞月、吃月餅幾乎是全球華人的統一動作,臺灣人也不例外。只不過,臺灣過中秋還是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比如烤肉、月餅和文旦就是舌尖上的中秋三寶。  中秋節 烤肉季  講到中秋節要作啥,臺灣人首先想到的是烤肉!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賞月娘吃柚子烤肉 臺灣的中秋節這麼過
    臺灣民眾特別重視中秋節,許多習俗代代相傳: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文旦),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而近二三十年,另一項異軍突起的中秋習俗「烤肉」風靡臺灣。「烤肉」在臺灣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這中秋節在臺灣變成"烤肉節",一般說來,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並且漸漸變成了一種"習俗",所謂"中秋烤肉"變成一句理所當然的詞。
  • 涉臺園地丨那些臺灣在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最初臺灣移民有吃大麵餅的習慣,大麵餅上用紅筆寫「元」字,稱「中秋餅」。能在遊戲中贏得「中秋餅」的,便說是有「秋闈奪元」的好兆頭。後來,當地也以中秋為團圓節,家家戶戶都要做一隻特大的印有嫦娥奔月圖案的月餅。有配上香蕉、鳳梨、文旦柚、蓮霧中秋四果,和用芋頭塊炒成的米粉,放在庭院中供奉月亮的。等到月回升到中庭,全家人焚香拜月之後,就開始舉行各種形式的慶賀活動。
  • 臥龍文苑 ▏臺灣人如何過中秋
    與大陸各地的地域文化差異一樣,臺灣也有像廣東潮汕中秋拜月、黎族八月會這樣的特殊慶祝中秋的方式。除了吃月餅和賞月這兩件與大陸一樣的慶祝方式之外,臺灣人將傳承與創新結合在一起的中秋烤肉漸漸地變成了中秋節最重要的習俗。
  •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
    中秋節在各地雖然發展出不同習俗,但有些習俗是各地皆有的。賞月是各地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 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也有祭月的儀式。中秋節也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團聚,並且會祭祖,感謝祖先庇佑。
  • 臺灣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賞月」?
    本周將迎來中秋佳節,除了吃月餅、吃柚子以外,臺灣地區民眾喜歡在中秋節時與家人、三五好友相約一塊「烤肉賞月」,某種程度上來說,烤肉活動在島內幾乎成了中秋節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於臺灣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網絡上主要說法有兩種,一是相傳在1970年代時,島內有家醬油公司推出以「一家烤肉,萬家香」為標語的廣告;而另一家競爭對手也趁勢在電視上主打起自家的烤肉醬。在兩家醬油公司相互競爭的氛圍與各大超市中秋節前夕搭配的食材促銷活動下,幾十年下來,逐步演變成了「中秋烤肉,戶戶飄香」的傳統活動。
  • 臺灣中秋節怎麼變成了烤肉節?網友考證發現竟不是因為烤肉醬廣告
    中秋節家家戶戶「烤肉」已成臺灣的風俗民情,不少人都認為中秋烤肉的風潮,是從多年前大眾效仿「烤肉醬廣告」開始,而被流傳下來。但有位網友,整理出多年前的新聞,認為大家都「誤會大了」,推翻烤肉醬廣告起源一說。
  • 記者手記:臺灣中秋節的「大同小異」
    臺灣民眾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從哪年開始,烤肉成為團圓之夜必備的「應景節目」,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  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相較而言,「烤肉」無疑是晚近的新民俗。幾天前,還有臺灣友人討論起中秋烤肉的起源,結果是眾說紛紜。
  • 在廈臺胞體驗兩岸中秋習俗碰撞 烤肉博餅共慶佳節
    博餅是廈門乃至閩南地區獨特的中秋文化,每逢中秋,廈門的大街小巷都會響起清脆的骰子聲;在圓月下,與親朋好友一邊聊天一邊烤肉,則是臺灣中秋最獨特的風景。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中秋博餅的習俗也在臺灣流行起來。中秋佳節將至,不少在廈臺胞都選擇留在廈門過節,博餅、烤肉、旅遊……慶祝佳節的活動已經在陸續進行,而節日也為臺商們帶來了商機,他們有的賣起了健康月餅。
  • 中秋節幾個喜聞樂見的習俗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裡,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 臺灣中秋節:「廣告戰」引發烤肉風潮
    臺灣民眾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從哪年開始,烤肉成為團圓之夜必備的「應景節目」,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  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相較而言,「烤肉」無疑是晚近的新民俗。幾天前,還有臺灣友人討論起中秋烤肉的起源,結果是眾說紛紜。
  • 臺灣的中秋節就是「烤肉節」啊~
    今年中秋恰逢十一長假期間,許多來臺自由行的大陸朋友們都會在臺灣過中秋節,那麼臺灣的中秋節有什麼不一樣的習俗呢?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慣也都略有不同,相比於大陸,臺灣的中秋節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秋暮夕月吃月餅中國自古就有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比如《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唐宋時期世俗社會活力四濺,玩賞月亮、祭拜月亮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習俗1:賞月每逢中秋來臨,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賞月談月也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29、福神來你家籌中秋之禮:金銀財寶換走月餅一份;幸福美滿換走鮮花一束;心想事成換走美酒一支;團團圓圓換走簡訊一條:祝君中秋愉快!30、人削黃花瘦,滿懷的哀傷,鋪滿心緒的離愁,淚眼凝眸,仍是那論皎潔的圓月伴中秋,如透明的露珠揮灑那潔亮玉盤,響亮著淡然的悽涼。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 「中秋節專題」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 中秋節吃什麼
    又是一年中秋節,除了難得的放假以外,吃喝玩樂自然也少不了,與家人共度這歡樂的團聚時光。而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十五月圓夜在中華大地可是遍地開花,舉國同慶。而關於中秋的由來和各地的習俗,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下面就跟隨MaiGoo編輯一起來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