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很多家庭語言環境複雜,除了普通話、英語,還有長輩的本地方言,所以有些家長擔心這樣的環境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養成,這篇文章主要討論語言環境對孩子語言能力養成的知識,希望對各位家長有幫助。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關注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和語言環境。
因為家庭組成原因,孩子接觸到的語言環境比較豐富,比如爸爸媽媽說普通話、爺爺奶奶說本地方言、外公外婆又說另一個地方的方言。
所以很多家長就會擔心,不「單純」的語言環境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比如很多南方人對N和L不分,日本人對R和L不分一樣。
從兩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語言對「語音閉合」和大腦發育的影響
先說南方人對N和L不分的原因,其實這是一種耳朵「語音閉合」的表現。
「語音閉合」是指,母語或者常用語言用不上的語音,耳朵會漸漸聽不出區別,在發音上也會漸漸沒有區別。
所以為什麼有些南方人對N和L不分,可能主要是因為小時候語言養成階段,南方方言本身對N和L就發音一樣,當然還有不分平舌和翹舌、前鼻音和後鼻音。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孩子的語言教育上,雖然為了保證孩子主要語言的發音準確,家長除了需要關注母語或者主要語言的口音純正性(比如標準的普通話和純正的英語教學)。同時,也不能排斥多語言的環境,這樣能避免兒童耳朵出現「語音閉合」的發生。而且,現在主流學術界普遍認為,多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有幫助。
二、語言影響對事物的表達和定義準確性
另一個概念,每種語言對事物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每種語言都有一套定義事物、表達事物的標籤。
就比如,我們漢語裡面,分姐姐、妹妹、哥哥、弟弟,會關注年齡問題,但是在英語裡面,只有sister和brother兩個詞,壓根就不用區分年齡長幼。
這就是不同語言對事物的定義標籤不一樣。
再比如,在英語裡面的haapy,一個詞代表「快樂」、「幸福」、「開心」,而在中文裡面這些詞是不同的。
這也就是很多外企待過的人喜歡中英文混著說,主要是不同的詞對不同的事物表的的準確度不一樣。就比如,地方方言的表達,很多時候比普通話更精準,更傳神,比如四川人的「不存在」。
所以,單一語言很多時候不一定能把事物和世界表達清楚,多語言相當於增加了詞庫標籤,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去定義、理解這個世界和外界事物。
所以,綜合起來看,在孩子的語言教育方面,可以選擇一兩門主要語言作為重點培養,同時鼓勵接觸多語言環境,除了能提高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定義能力,同時能降低耳朵發生「語音閉合」,還能有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媽媽派育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