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少家長來說,在孩子學齡前就會重視認字教育,然而很多孩子卻怎麼教,都教不會,一旦看到某個同齡孩子認字,立刻羨慕的不得了。
比如在幾天前,我們小區的一個孩子在院內玩,突然指著牆上貼的一個警告語,對自己媽媽大聲的喊道:「媽媽,你看,這有個雨字,有個防字,還有危險兩個字!」立刻引起了一眾寶媽的驚訝,都圍著孩子媽媽讚嘆、請教!
這裡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教孩子認字,不是孩子不願意學,也不是孩子記不住,是我們教的方法有問題。正常來說,幼兒識字敏感期是從4歲開始,一直持續到7歲,這個階段,孩子會本能的對識字有迫切的需求,而且記憶力也會非常好。
教孩子認字
所以說,孩子本身是很願意識字的,但這並不是說孩子會主動識字,只能說孩子具備識字的潛能,家長只有經過合理的引導,才能把潛能變成真正的能力,那該如何教孩子識字呢?這裡總結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圖文結合
我們都知道,學齡前,孩子還不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而且他們也很難像小學生一樣,規規矩矩的坐好,一板一眼的去學習認字,所以乾巴巴的教孩子識字的效果是很差的,這就要求家長要把識字變有趣,變的具象化,孩子才會願意學習。
這裡建議給孩子購買一些圖文結合的道具(也可以自己製作),比如「雪」字,配合下雪的場景,「雨」字,配合下雨的場景等,讓孩子把文字和圖片結合起來,調用孩子的視覺和聽覺,孩子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記住漢字,同時能提高對認字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
很多兒童教育專家都強調,在孩子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孩子在體驗中學習,認字也是如此,建議家長設計一些需要動手操作的遊戲,讓孩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習認字。
比如我們可以購買一些貼著文字的積木,讓孩子把認識的積木摞起來,這樣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也能讓孩子動手中加深對文字的認知;
再比如,我們可以在木板上或紙箱子上,用刀子(避免孩子接觸)刻出一些字,讓孩子通過觸摸感受去學習文字;
再比如創造一些活動場景,例如讓孩子比較兩個物體的高低,並把寫著高字的標籤貼到高的物體上;
......
三、學習時間的控制
很多家長在教孩子識字的時候,恨不得一次把所有的文字都教給孩子,事實上,這種做法效果是很差的,畢竟孩子很難長時間的專注於一件事上,教的時間太長、文字太多,只會讓孩子感覺到枯燥,失去認字的興趣。
所以我們要控制好教孩子認字的時間,這裡建議每次有五六分鐘即可,可以利用一些瑣碎的時間,比如睡覺前、吃飯後、路邊遇到廣告牌、走路遇到水井蓋等等,一次也要求多,一兩個即可,而且關鍵是孩子能理解所認識的字。
除此之外,切忌在孩子不開心、看電視、正在玩遊戲等時間去教孩子識字,這只會打擊孩子認字的積極性,失去認字興趣,尤其是強迫孩子學習,孩子必然會產生逆反心理。
四、注意對比
漢字有很多是非常相似的,比如「土」和「士」,「大」和「太」,我們可以找出來這些字,擺在一起,讓孩子進行對比觀察,既能讓孩子認識這些字,也能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分析總結能力。
我們也可以在教孩子認字的時候,把相似的放在一起,比如教孩子「天」字的時候,我們可以蓋住上面的一橫,讓孩子讀一讀。
五、反覆練習
教育沒有捷徑,認字也是一樣,對於孩子來說記住字很快,忘記也會很快,可能今天還記得,明天就忘記了,所以我們要帶著孩子反覆練習。可一旦反覆練習,就會變的枯燥,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我們要想辦法,變著花樣,把識字變的趣味性十足。
比如今天讓孩子在認識的字上畫圈,明天讓孩子對認識的字進行排布陣形等,切忌總是用一種方法反覆練習。
最後
要提醒大家的時候,在教孩子認字的過程中,家長要注重以鼓勵為主,儘量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讓孩子把認字當成非常有趣的一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