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9日),藝術家梵谷逝世130年。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會記得《星月夜》《向日葵》《夜間的露天咖啡座》畫布背後的梵谷。
他仰望星空,將星空畫作傳世之畫。
誠然,藝術家的事情一般都離奇。那個為藝術瘋狂的男人,將自己的左耳割下送給當地妓院中的年輕女僕,他對她說「好好保護這個東西。」
37歲,不可避免,梵谷走到生命盡頭——舉槍自盡。
一個不甘心的梵谷,不難想到他的曠世奇才與他變態的想像力有關,似乎藝術家都需要一些癲狂。
多少人能擁有太熱烈的感情並貢獻出傳世的藝術呢?我們不推崇偏執,但熱愛偏愛。
潦倒而不屈的梵谷並不是一個浪費時間的人,他10年間留下了2100幅左右的畫作,讓人看見極其認真的一個人,為了畫而活著。
作為印象派的代名和印象派的代名詞,梵谷憑藉一己之力深刻影響著20世紀的藝術風格。
直到如今,還是有許多人造訪偏遠的小鎮,只為親眼見見他曾揮灑過畫筆的地方:阿爾勒、聖雷米和奧維爾——梵谷生命最後兩年所在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割耳事件」發生後,梵谷受到強烈排斥,最終不得已搬離了「黃色小屋」,在1889年5月搬離阿爾勒,自願住進聖雷米的精神療養院。
在這裡住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儘管需要對付精神狀態的起伏不定,但是梵谷仍舊不懈地作畫,以至於達到了新的巔峰。此時他作品包含著名的《星月夜》和《鳶尾花》。
隨後,在好友加歇醫生的建議下,梵谷搬到了奧維爾小鎮,準備開始新的生活。
然而,沒有人想到,梵谷移居奧維爾小鎮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便離世了。
透過他短暫的生命,我們雖然不能完全看懂他筆下的畫作,但對於他執著於藝術的精神就像是遠古時代的傳教士。
梵谷以生命為畫筆,用自己的滿腔熱枕與對世界的愛與痛描繪出他眼中的繽紛色彩。
他活著的時候,多麼渴望有人能夠理解他畫中雜糅著的豐富情感,但愚昧的世人在他死後才驚嘆他的畫作是多麼可貴的珍寶。
因此,他將自己的生命最終歸給了一種自我信仰——在那裡,只有他,還有他的畫。
(註:圖片來自網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