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關標點符號的用法,其中包括人民日報列出來的新版《標點符號用法》和最易用錯的標點,看看你用對了幾個?
01標點符號的基本運用
02新版《標點符號用法》
03最易用錯的標點
04考題練習
在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句子後面打「√」,錯誤的打「×」。(1)過了太和門,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 )
(2)你看,那一封封學生來信——淡藍的、粉紅的、嫩綠的、淺黃的……一封一封,寄來了一顆顆赤誠的心。 ( )
(3)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垮花籃,採摘鮮花;有的反彈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拂,漫天邀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 ( )
2.給下列句子中的破折號選擇正確的用法
A.表示解釋說明 B.表示聲音的延長 C.表示語意的轉折 D.表示意思的遞進
(1)大家就隨著女老師的手指,齊聲輕輕地念起來:「我們——是——中國人。」 ( )
(2)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店鋪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 )
3.讀句子,判斷括號中對句中標點符號用法的理解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蜻蜓是一種益蟲,蒼蠅、蚊子……它都愛吃。(省略號的作用是表示語意未盡)( )
(2)遠遠地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破折號的作用是表示解釋說明) ( )
(3)「譁——譁——"我循聲望去,原來是一位清潔工在掃地。(破折號的作用是表示話語的中斷) ( )
(4)孩子們高興地對他說:「再見,老師!」(引號的作用是表示引用的部分) ( )
4.下面句子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用了兩個周末,我終於把「魯濱遜漂流記」讀完了。
B.我不知道那個人是不是他哥哥?
C.它堅硬的表蓋裡還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滴答、滴答……沒有一刻的休息,這聲音比蟬鳴要柔和些;比蟲的歌曲要單調些。
D.「這大概是一場夢,一種幻覺吧!」他想,「過一會兒我肯定還會再變成一個人。」
5.下面句子中省略號的作用不同於其他三句的是( )。
A.而且他們的老師是真人……
B. 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鵡鵡,藍背……
C.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D.那些雞沒完沒了地叫著:「他活該!他活該……
6.給下面這句話加上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
莫泊桑 短篇小說之王 他一生寫的短篇小說將近300篇 其中 我的叔叔于勒
項鍊 等都是繪炙人口的名篇
—— 《 》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 「 」 , , 「 」 「 」 。7.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的使用不合乎規範的一項是( )。A.瀘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正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B.我心中閃過兩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顆顆寶石,鑲嵌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D.「我在聽音樂呢!」小潔回答說,「你也和我一起來聽吧!」
8.下面句子的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利用這個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B.面具。運用象徵、誇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
C.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D. 「娣娥奔月」的神話以及「鮑鵬展翅」的奇妙想像,承載著我們祖先的飛天夢想。
9.給「你歡迎我不歡迎」加上標點符號後,表意不明確的一項是( )
A.你歡迎,我不歡迎。 B.你歡迎我?不歡迎。
C.你歡迎我不?歡迎。 D.你歡迎我,不歡迎。
10.讀了下面的句子,我知道,當兩個句子是( )關係時,句子之間可以用分號。
①不管條件多麼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
②太陽曬著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裡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裡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有冷有熱,才能流動,成為風。
A.遞進 B.總分 C.轉折 D.並列
11.下列破折號作用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B.我也聽說了那個「穿得很破爛的人」的屍體終於在渡船碼頭附近的河裡被人發現了——他也許是想要逃跑,結果卻淹死了。
C.主人一聲吩咐「酒宴擺下——」,僕人立刻把酒壺酒杯端上舞臺。
D.今天晚飯媽媽做了很多我喜歡吃的菜——魚香肉絲、糖醋排骨、煮大蝦等。
12.老柿樹像一把大傘長在我家門前,方圓二三十裡的人們都把它叫「梅家院子裡的萬年傘」。和這句話中引號用法相同的是( )。
A.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B.這裡是落葉松的海洋,看,「海」邊上不是還有些白的浪花嗎?那是白樺。
C. 原來,騙幅靠喉嚨發出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
D.在一片靜寂中,我隱隱聽見「譁——譁——"的聲音從嶺下的竹林中傳來。
參考答案:1. × √ √ 2.B A 3.× √ × √ 4.D 5.A 6.C 7.C 8.B 9.D 10.D 11.C 1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