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方便市民查詢地名信息

2020-12-15 大眾網

  記者12月9日從濟南市民政部門獲悉,為切實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推進全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地名文化遺產和傳統地名挖掘工作,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的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

  據介紹,地名管理是民政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各類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眾對地名公共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推進地名管理規範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建設,實現地名管理與城市規劃建設同步協調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看到,最新的濟南市地名資料庫涵蓋六個一級類,十七個二級類,2萬餘條地名。挑選重點地名2千餘條以供賞析,對1100餘條地名進行外業普查和照片採集,對10000餘條地名屬性更新。補充名泉、歷史建築和文保單位、山體公園、博物館和旅遊風景區等信息,新增3200餘條地名。

  據了解,「濟南市地名公共服務查詢系統」為社會公眾提供找地名、賞地名、享地名和管地名服務。系統基於2020年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圖和影像,提供全市地名的地圖導覽、查詢定位、信息查看、地圖導航等基於位置的各項服務,並針對全市的重點地名進行文字和圖片賞析,支持基於最新的濟南地名資料庫的地名統計、大屏顯示、分享和下載,並提供地名相關新聞資訊和政策法規的發布。

  這還是一本濟南地名電子書APP,實現了找地名、賞地名、享地名和管地名等地名服務功能在行動裝置上的適配和兼容。除此之外,APP充分考慮了行動裝置的特點,實現了功能的豐富和提升。例如藉助移動定位技術,APP可獲取用戶實時位置,並進行周邊重點地名的推薦;針對部分用戶群體,文字輸入不便的需求,在找地名中提供語音輸入功能;支持地名的微信好友及朋友圈的一鍵分享;實現自由生成地名電子書在線查閱和下載,提升了用戶體驗。

  濟南市民政部門立足業務管理,不斷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創新為民服務模式。他們堅持業務管理和新技術新方法的深度融合,依託計算機、GIS、移動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地名管理實際業務需求,運用實景三維建模、高解析度影像、地圖切片與在線發布、空間數據一體化管理等新技術新方法,創新地名信息化服務新模式,提高了地名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為濟南市地名文化宣傳工作創建了全新的窗口,也為公眾了解濟南、認識濟南、反饋意見和建議提供了便捷、新穎、直觀的信息溝通渠道,推進了全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與傳統地名文化的挖掘,弘揚了優秀傳統地名文化。

  濟南市通過本項目建設,實現地名位置、名稱規範化,極大提升地名準確率;推動地名管理信息化建設,面向企事業單位、普通公眾提供翔實、可靠、便捷、直觀的地名資料庫,促進經濟、交通和旅遊等事業的發展。把加快推進地名信息化建設,從業務管理、服務社會兩方面落實到智慧城市建設的具體行動中,以建設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為導向,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地名管理信息化為重點,推進信息資源整合和深度開發,助力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相關焦點

  • 查詢地名信息更方便!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為切實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推進我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地名文化遺產和傳統地名挖掘工作,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了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濟南地名電子書於12月9日正式上線運行。
  • 涵蓋2萬餘條地名信息!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原標題:涵蓋2萬餘條地名信息!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9日訊 為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推進濟南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地名文化遺產和傳統地名挖掘工作,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了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
  • 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2萬餘條地名!這樣查詢太方便!
    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最新地名資料庫涵蓋2萬餘條地名其中新增地名3200餘條可實現地圖導覽、查詢定位、(三)濟南地名電子書APP濟南地名電子書APP實現了找地名、賞地名、享地名和管地名等地名服務功能在行動裝置上的適配和兼容。除此之外,APP充分考慮了行動裝置的特點,實現了功能的豐富和提升。
  • 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資料庫涵蓋六個一級類
    原標題:涵蓋2萬餘條地名信息!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為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推進濟南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地名文化遺產和傳統地名挖掘工作,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了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
  • 山東首個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濟南2萬多個地名動動手指就能查
    站、臺、館又是如何得名的……關於濟南地名的這些問題,不用到處找答案了,濟南地名電子書於12月9日正式上線運行,答案都在這本「書」裡了。  山東首個「地名電子書」濟南2萬多個地名可查  9日上午,濟南市民政局召開「2020年為民辦實事——『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新聞發布會。
  • 「老地名」喚醒濟南城市記憶
    對比濟南市城區地圖1983年版本和現在市面流行的版本,會發現濟南市城區的地名早已「大變臉」。據統計,在1979年前後,濟南市地名共有608個,已消失200多處老地名,而每年有上百個新地名誕生。在2016年濟南「兩會」上,政府部門就提出將在一些新建道路中「復活」老地名。
  • 濟南槐蔭地名:移民衍生槐文化 開埠催生洋地名
    濟南槐蔭地名:移民衍生槐文化 開埠催生洋地名   傳說,五裡牌坊原本叫「五女牌坊」,說的是這裡有一戶貧苦人家
  • 民政部: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2020版正式發布
    為推廣標準地名使用,更好地發揮地名在便利群眾生產生活、服務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民政部對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進行了數據更新和功能優化形成了2020版,昨天(10日)正式發布。
  • 20條市區道路面向市民徵名 命名人姓名將被記入「地名來歷銘牌」
    20條市區道路面向市民徵名 命名人姓名將被記入「地名來歷銘牌」 社會新聞 │ 2020-01-21 10:07
  • 「大、洋、怪、重」名稱須退出, 深圳規定地圖使用標準地名
    &nbsp&nbsp&nbsp&nbsp深圳特區報2020年3月10日訊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全市地圖編制資質單位、網際網路地圖服務單位必須在地圖中使用經主管部門批准的標準地名。
  • 地名文摘 | 地名地圖的編制研究———以杭州市蕭山區為例
    影像圖適合編制局部區域的地名地圖,如建城區地名和景區地名分布等,選用清晰、解析度高、現勢性強的影像資料,讓地名信息直觀凸顯。寫意圖與中國傳統製圖一脈相承,現在「計裡畫方」已經沒有必要,可以在影像上直接定位編制,適合信息量不大的專題地名,如名人地名、古蹟地名等。
  • 湖南建成地名地址雲平臺實現區劃地名業務信息化全覆蓋
    《湖南省地名數據元規範》《湖南省地址數據元規範》已由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發布、實施,對比國務院地名普查辦下發的地名普查資料庫標準,湖南根據當地特色,細化了地名類別,新增了村(居)民小組、垸、遺址、集貿市場、專業市場、工業旅遊示範點、紅色旅遊景區、鄉村旅遊示範點等12項地名小類,明確並細化了各項數據元的屬性信息長度和填寫規範。
  • 《有趣的合肥地名》正式發布 講述113個合肥地名故事
    據安徽商報 中國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五千年文明進程中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已經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背景,合肥也從未停下文明的腳步。近日,由合肥市社科聯推出的新書《有趣的合肥地名》正式發布,全新的人文視角追本溯源,結合歷史讓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在這片古老的土地。
  • 濟南12345市民熱線官方平臺 --「愛城市網」APP上線
    中國濟南2016年11月7日電 /美通社/ -- 2016年10月24日,濟南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與浪潮集團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宣布12345 熱線的官方線上平臺 -- 「愛城市網」APP上線。
  • 濟南地名英譯不規範 讓人有些看不懂
    文/片 見習記者 王昱 本報記者 任志方  黃金周臨近,泉城濟南將迎來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然而,記者近日在濟南街頭走訪發現,市區內不少路標和景區標識上的英文說明不夠規範,有的道路和景區的英文翻譯甚至出現多個版本,極易對外國遊客產生誤導。
  • 富縣人民醫院16臺「銀醫通」一站式自助服務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富縣人民醫院16臺「銀醫通」一站式自助服務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發布時間:2021-01-14 10:01:58 來源: 富縣政府網站
  • 地名文摘 | 談異讀地名的審音
    中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加上漢語博大精深、方言豐富多樣,產生了很多地名異讀的現象,即雖為同一個字,但地名用字與一般用字讀音不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十分複雜,有古今音變、文白異讀、方言影響、誤讀訛傳等。
  • 地名管理辦法擬修改 濟南至少40處「府」你能分清哪是哪兒?
    「府上住濟南哪裡」「告辭,打道回府」……可別以為這是講段子,隨著濟南新建樓盤案名越來越多地帶上個「府」字,本想標榜高端住宅的開發商,卻因「府」字號樓盤扎堆,營銷上不可避免大撞車。據記者粗略統計,濟南「府」字樓盤至少超過 40家,成為案名界第一大「會員單位」。專家認為,與其圍繞「府」之類起名,不如在地名命名和語言表達上多下點功夫,反映地域特色。
  • 記錄地名歷史 傳揚地名文化 ——《臨安市地名志》出版發行
    《臨安市地名志》方志出版社    春秋三度,《臨安市地名志》付梓成書,這是臨安文化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引人矚目。    該志編修始於2009年5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本市第二部有關地名方面的專志。    任何偉大的時代,都離不開文化的奠基。地名作為一種文化,是人類生產和社會活動的產物,是人類對方位與範圍的地理實體、社會形態、經濟特徵認識的約定俗成的表述,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地名蘊含的由來、演變等信息中,可以窺見臨安歷史、地理、社會形態的變化,故稱為臨安歷史的活化石。
  • 蹩腳英語頻現濟南街頭 專家呼籲統一路牌地名規範
    [提要]如今,濟南很多公共場所都啟用了雙語標識,不過最近記者發現,一些「不規範和錯誤的英語標識」讓人難堪。 據山東衛視《早安山東》報導,如今,濟南很多公共場所都啟用了雙語標識,不過最近記者發現,一些「不規範和錯誤的英語標識」讓人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