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好五項基本功,讓學生愛你沒商量

2021-02-10 絮叨教育

今早讀到李鎮西老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如何讓學生迷上語文課?——我追求成為這樣的語文教師》。核心觀點是「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有學問,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氣,有胸襟。」我讀了好幾遍,非常贊同。

 

讀著,讀著,總是回想起剛畢業那幾年作為麗水地區骨幹教師參加省裡的培訓,很幸運地聽了一些大師的課:於永正、支玉恆、賈志敏、竇桂梅……儘管過去了二十幾年,但課堂上的循循善誘和幽默風趣,是印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哪怕是一支粉筆加一張嘴,整個課堂依然充滿了情趣和智慧。哪怕就那麼一節課,你也可以領略到大師身上的思想、情趣與才氣。

 

但是,對於年輕老師而言,要求「有學問,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氣,有胸襟」,毋庸置疑是要求高了些。對於我而言,同是。結合近來聽的十幾節年輕老師的語文課,建議還是要先修行能打造課堂魅力的最基礎的「五項基本功」,即:有生動入心的語言、有令人佩服的好字、有豐富得體的肢體、有呼之欲出的速寫、有脫口而出的故事。

一個教師的課有沒有磁場,生動入心的語言是第一張名片。老教師們常說,只要一開口,就知道有沒有。的確,一節課能不能吸引孩子,一開口即能作判斷,那些靠高音尖音吼音開課的教師,學生的精神處在高壓之下,必定緊張,缺乏安全感,魅力何在?

聲音的圓潤,表達的自然,內心的真誠,這三者的結合,方能呈現生動入心的課堂語言。尤其是公開課,課堂上需要發自內心流淌出來的語言。如果僅是複述教學預設的語言,也就缺乏了課堂語言的靈動性。另外,「文似看山不喜平。」說話也是如此。內容不同,腔調不同,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也不同。柔和的聲音呈現出來的是溫暖和愉悅,低沉的聲音體現了悽涼和哀婉,激昂和興奮需要高亢的聲音……教師的語言唯有富有音樂詩詞般的音律節奏和變化,才能感染到所有人。同一音區的發聲,只會讓人感到壓抑和疲累。尤其處在高音區的教師,是需要特別引起注意的。

這個學期,我為語文組老師推薦購買了《浙江省普通話測試教程》一書。我不僅看重了書中字的注音,更看重書中帶拼音的美文。沒有多少人語言功底有多深厚,但每天的美文朗讀還是能夠有助於提升語言的生動性的。真心希望堅持朗讀的老師繼續堅持,沒有堅持朗讀的老師加油。畢竟,語言是語文教師上好課的第一道關。

一手好字,可以說是教師基本功中的第二張名片。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那麼一提一收,橫平豎直盡顯中華文字魅力,立即能徵服學生。記得每一次聽課,老師們也都會自然地被黑板上的板書所吸引,所折服。尤其是低段的語文老師,寫一手好字是多麼重要!

記得有一次招聘語文教師,一老師在黑板上寫課題——「魚遊到了紙上」,抬頭間猛然看到老師書寫「上」字,第一筆為長橫,第二筆為豎,第三筆為短橫,我頓時傻眼了。無論學歷再高,無論素質再好,無論關係再硬,我都無法說服自己接受筆順錯得如此離譜的老師!

突然聯想到自己想當年剛畢業時參加的基本功全能組比賽,就包括了即興演講、三筆字、簡筆畫等,那時候還稱之為教委的上級部門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要求是非常高的,也才會組織那樣的比賽。在師範的時候,學校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多能一專,現在想來是多麼明智!PPT製作再精美,怎麼比得過擁有一手好字的老師手把手地指導?

都說老師是演員,那真是沒錯了。豐富得體的肢體語言,也是提升課堂魅力的重要因素。若如稻草人一般僵立,估計是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還有那真摯的熱情的眼神,低下頭來,彎下腰來,一個摸頭殺,一個溫暖的擁抱……對於低年級的教師而言,根據情節的手舞足蹈那是常有的事,絕對不是誇張之詞。

記得每一次指導教師上課,我都會請她們注意一下自己的雙手,那是肢體語言中關鍵的關鍵,既不能雙手叉腰似潑婦罵街,也不能雙手背後似領導巡查。至於那伸出的一根長長的食指,如果直挺挺硬生生地指向某位同學,更是會讓那孩子膽戰心驚:為什麼這麼針對我?我沒犯錯啊?

關於肢體語言,我常被松陽匯文小學的老師感動到。記得在今年集團的頒獎典禮上,輪到匯文小學老師上臺時,她們上揚的嘴角,微收的下頜,挺胸、收腹、立腰帶來的那份自信,以及統一的丁字步站姿,顯得那麼優雅自然。作為教師,理應如此。作為女教師,更應如此。

此處的速寫特指上課時經常用到的簡筆畫。一直以來,我特佩服畫畫好的老師。書上插圖再精美,比不過上課老師隨手拿起粉筆,就那麼輕描淡寫的一勾勒,與文字相契合的畫面就在黑板上呼之欲出了。試想,孩子們「哇塞」的同時怎麼會不被吸引,不被徵服,又怎麼會不認真聽?

哎,說來慚愧得很,當年參加基本功比賽最弱的是簡筆畫,如今還是簡筆畫。日記本上畫的那一隻羊,都是向美術老師學的,而且永遠只有一種姿態。對了,還有那只有自己學生看得懂的棒棒糖。去年買了簡筆畫五千例,到如今也沒學會幾個。前幾天上「天門中斷楚江開」,拿起粉筆站在黑板前硬是愣了好久也沒有勾勒出來。學生看了都為我著急,幸好最後寬容了我。要不然,我怎麼得人心?

於永正老師說,教師要學會秀一秀,才能抓住孩子們的心。我倒是也想秀秀別的,朗誦啦,吟唱啦,甚至是今天剛「展示」的踢毽子啦,無奈怎麼都繞不開簡筆畫這道坎。畢竟,簡筆畫在課堂上所創造的「藝術情境」,太有現場感染力了,太能營造魅力磁場了。

幼兒園老師要有故事,小學老師的腦海中也要有故事。課堂上能隨時旁徵博引,信手拈來,俯視古今,聯通中外……光禿禿的沒有生命力的課堂,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注意力,只有隨時也添加一些「興奮劑」,才能讓教師和教學更具魅力。

記得當年在泓濟書院上國學公益課時,潘院長首先讓我們去新華書店選了一些故事書,提醒我們肚裡有墨水,口中有故事。《120個國學經典故事》《中華典故》《孔子的故事》等。我當時還圈圈畫畫,做了一些批註,上課方能記得住。後來,講的多了,自然也就記住了。

於永正給新教師的二十條貼心建議中,就有這樣一條:肚子裡要有幾個故事和笑話,找機會講給學生聽。老師講的故事,學生會終生不忘的。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這位老師。講故事特別能讓調皮的的學生親近你。的確是啊,自從我在班裡講了我家狼犬露比的故事,今天孩子看見我踢毽子踢得溜,還不忘圍過來問:老師,你家露比也會踢毽子嗎?淘氣——

再次回顧李老師提出的教師綜合素質體現之「有學問,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氣,有胸襟」,依然感嘆那是很難企及的高度。那麼,讓我們從修煉基本功做起,從「有生動入心的語言、有令人佩服的好字、有豐富得體的肢體、有呼之而出的速寫、有脫口而出的故事」五個維度來打造課堂教學魅力吧——

努力成為這樣的老師,什麼時候都不晚。

相關焦點

  • 顧明遠:教師要達到「三個境界」,需要「五項修煉」
    作為好的教師,也應該有這三個境界。為了達到這三個境界,教師成長要經過五項修煉:意願、錘鍊、學習、創新和收穫。教師成長需要「五項修煉」第一項修煉是意願。當教師首先要有做教師的意願,這是教師成長的基礎。一個人不願意當教師,便不能在教育工作裡很好地完成任務。
  • 合格父母的五項修煉
    也許我們從以下幾個維度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為什麼有的家長不但能和孩子和諧相處,還能把生活過得像詩一樣,你也會發現為什麼有些家長面對自己熊孩子時會煩躁、會抓狂。其實,合格的父母需要五項基本修煉。第一修煉——耐心。快點,快點,說你多少次了,再不快點把你扔這裡算了,我們走了。怎麼這麼不用心?
  • 第五項修煉啟發
    第一次讀到《第五項修煉》這本書 已經是十幾年年前的事情,當時我對組織績效和組織管理 感興趣,所以就找相關的書籍學習。
  • 我們的第五項修煉
    它是《第五項修煉》
  • 卓越領導的五項修煉
    切題案例:馬雲的領導者畫像Ø 身後有追隨者的人Ø 比你能幹的人還跟著你幹就說明你有領導力Ø 你憑什麼去當人家的領導?決斷力Ø 膽量與魄力:自古富貴險中求Ø 「素練之卒,不如久戰之兵」Ø 領導不僅要「出主意」,還要「拿主意」Ø 人到萬難須放膽Ø 聽多數人意見Ø 與少數人商量Ø 一個人做出決斷歷史典故分享:「英」「雄」兼備,可成大業
  • 鼓手的紮實基本功應該怎麼練?音樂窩《基本功修煉真經》告訴你!
    爵士鼓的基本功,對於每一位鼓手來說,既是必修,更是決定自身演奏水平能否持續進階的關鍵。那麼爵士鼓基本功要練習什麼?基本功到什麼程度才能算紮實?日常如何練好爵士鼓基本功?針對於此音樂窩近期推出《基本功修煉真經——鼓手篇》課程!這是一部專門為爵士鼓0基礎、基本功薄弱需要鞏固的學習者,或想作為日常基本功訓練的鼓手特別定製的課程。
  • 《第五項修煉》:未來已來,學無止境
    《第五項修煉》被《金融時報》稱為最有影響力的五部工商巨著之一。彼得·聖吉在書中首次提出「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掀起了企業界的管理浪潮。如果你是領導,不僅需要引導員工按時完成任務,還要能夠激發下屬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如果你是普通員工,你可能對領導的管理方式有不滿意的地方。這麼看來,似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彼此都頗有微詞。至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相信聽了今天為你解讀的《第五項修煉》這本書之後,你會受到啟發。
  • 教師需要修煉好的10項教學基本功,你都煉成了嗎?
    快到教師節了,修煉好這10項教學基本功,家長學生更加敬仰你!教學基本功有哪些?這沒有一個固定的種類,其實對教學基本功不能做死規定。在目前情況下,荷香芬芳為大家整理了以下10項教學基本功。03 分析學生基本功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要想讓學生學會知識,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那就必須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需要時間更需要方法,所以分析學生必須成為教師教學基本功之一。
  • @老師們 | 北師大顧明遠:教師成長要歷經「五項修煉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認為,教師成長要歷經「五項修煉」。  第一項修煉是意願  你到底願不願意當教師,有這個意願你才能成長,沒有這個意願怎麼成長?因此,要對教師的職業有清楚的認識。  教師的職業到底與別的職業有什麼不同?所有的職業當然都是對人對事有自己特定的對象,但是唯獨教師職業是對生動活潑、正在成長中的兒童。
  • 速讀經典《第五項修煉》:5項修煉,激發你的職場最大潛能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第五項修煉》,就是想要解答管理學的這個難題。《第五項修煉》一書的作者彼得聖吉被認為是繼彼得.德魯克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學大師,這本書也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7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類書籍。但有意思的是,彼得聖吉本科讀的其實是航空專業,碩士才轉而攻讀管理,而且他非常推崇中國文化,曾經師從於南懷瑾。
  • 《第五項修煉》
    作者認為,要打破舊的管理模式帶給人們的思維局限,就得要做五項修煉,它們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 隊學習和系統思考。第一項修煉是自我超越。這項修煉是從個人角度來說的。如果你所在的組織要想特別有學習力,首先團隊每個人都要有學習力。而要讓個人具備學習力的第一步就是你得有好好學習的動力,自我超越,就是說你要有不斷超越自己能力的願望,有熱情和動力去學習。
  • 第五項修煉
    要打破舊的管理模式給人們帶來的思維局限,就得要做五項修煉,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自我超越:要有願望,有熱情,有動力去學習。人們常常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比如不想拖延,不想加班等等。
  • 企業文化:第五項修煉與學習型組織
    《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理聖經"。作者:彼得·聖吉 (Peter M·Senge): 學之父,十大管理大師之一。"五項修煉"是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  1、自我超越  一個人、一個公司發展的最大障礙既不是上司,也不是所處的環境,而是人自己頭腦裡的極限。
  • 企業五項修煉打造學習型組織
    作為管理者,你是否也曾留意組織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名場面」呢?面對企業內部外部的新形勢,主張企業的全體員工都要進行五項修煉。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聖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項修煉》中提出來的。在他看來,企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同時是一個有機的系統。
  •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通過對彼得·聖吉先生《第五項修煉》的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修煉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現將書中講述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系統思考五項修煉進行分享: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它強調自我、強調內因,教我們學會如何拓展個人能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
  •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維
    寒假開始的時候,浙大求是學院院長邱利民教授推薦我三本書,其中一本便是這本第五項修煉。
  • 《第五項修煉》: 這本被名字耽誤的書,到底厲害在哪裡?
    從小到大,學習對於我來講無外乎是一種手段 —— 獲得老師和父母認可,考上好高中,好大學,出國深造。這是我第一次不為一個功利性目標而學習,就僅僅是為了學習。直到去年讀到《第五項修煉》這本經典巨著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我之前都是「生存性學習」或是「適應性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生存,為了適應我們所在的環境。
  • 邁向學習型組織,企業必須具備五項修煉
    對企業而言,要達到如此境界,必須具備五項修煉的技能。....建立學習型組織、進行五項修煉的實踐正是解決國有企業危機的一種好辦法。頭圖:視覺中國來源:摘自《中國經營報》備註:管理諮詢or商務合作請致電:400-886-5185面對企業內部外部的新形勢,主張企業的全體員工都要進行五項修煉。
  • 《第五項修煉》:企業大學的使命是什麼?
    最近閱讀了管理學家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一本服務於學習型社會的學習型書籍。這本書的基本思想可以這樣概括:一個學習型組織的創新過程需要有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這五種修煉,而學習型組織步入正軌的標誌,就在於這五項內容的整合,這隻有通過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才能高效完成。《第五項修煉》主要是為企業組織服務的。
  • 第五項修煉:可以量化的管理學,提升你的管理能力
    《第五項修煉》,被譽為21世紀的管理聖經,其作者彼得·聖吉更是一舉進入世界十大頂尖管理大師之列。《第五項修煉》以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為主題,通過一整套管理辦法提升人類組織整體運作的「群體智力」,以適應知識經濟、資訊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