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讀到李鎮西老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如何讓學生迷上語文課?——我追求成為這樣的語文教師》。核心觀點是「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有學問,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氣,有胸襟。」我讀了好幾遍,非常贊同。
讀著,讀著,總是回想起剛畢業那幾年作為麗水地區骨幹教師參加省裡的培訓,很幸運地聽了一些大師的課:於永正、支玉恆、賈志敏、竇桂梅……儘管過去了二十幾年,但課堂上的循循善誘和幽默風趣,是印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哪怕是一支粉筆加一張嘴,整個課堂依然充滿了情趣和智慧。哪怕就那麼一節課,你也可以領略到大師身上的思想、情趣與才氣。
但是,對於年輕老師而言,要求「有學問,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氣,有胸襟」,毋庸置疑是要求高了些。對於我而言,同是。結合近來聽的十幾節年輕老師的語文課,建議還是要先修行能打造課堂魅力的最基礎的「五項基本功」,即:有生動入心的語言、有令人佩服的好字、有豐富得體的肢體、有呼之欲出的速寫、有脫口而出的故事。
一個教師的課有沒有磁場,生動入心的語言是第一張名片。老教師們常說,只要一開口,就知道有沒有。的確,一節課能不能吸引孩子,一開口即能作判斷,那些靠高音尖音吼音開課的教師,學生的精神處在高壓之下,必定緊張,缺乏安全感,魅力何在?
聲音的圓潤,表達的自然,內心的真誠,這三者的結合,方能呈現生動入心的課堂語言。尤其是公開課,課堂上需要發自內心流淌出來的語言。如果僅是複述教學預設的語言,也就缺乏了課堂語言的靈動性。另外,「文似看山不喜平。」說話也是如此。內容不同,腔調不同,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也不同。柔和的聲音呈現出來的是溫暖和愉悅,低沉的聲音體現了悽涼和哀婉,激昂和興奮需要高亢的聲音……教師的語言唯有富有音樂詩詞般的音律節奏和變化,才能感染到所有人。同一音區的發聲,只會讓人感到壓抑和疲累。尤其處在高音區的教師,是需要特別引起注意的。
這個學期,我為語文組老師推薦購買了《浙江省普通話測試教程》一書。我不僅看重了書中字的注音,更看重書中帶拼音的美文。沒有多少人語言功底有多深厚,但每天的美文朗讀還是能夠有助於提升語言的生動性的。真心希望堅持朗讀的老師繼續堅持,沒有堅持朗讀的老師加油。畢竟,語言是語文教師上好課的第一道關。
一手好字,可以說是教師基本功中的第二張名片。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那麼一提一收,橫平豎直盡顯中華文字魅力,立即能徵服學生。記得每一次聽課,老師們也都會自然地被黑板上的板書所吸引,所折服。尤其是低段的語文老師,寫一手好字是多麼重要!
記得有一次招聘語文教師,一老師在黑板上寫課題——「魚遊到了紙上」,抬頭間猛然看到老師書寫「上」字,第一筆為長橫,第二筆為豎,第三筆為短橫,我頓時傻眼了。無論學歷再高,無論素質再好,無論關係再硬,我都無法說服自己接受筆順錯得如此離譜的老師!
突然聯想到自己想當年剛畢業時參加的基本功全能組比賽,就包括了即興演講、三筆字、簡筆畫等,那時候還稱之為教委的上級部門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要求是非常高的,也才會組織那樣的比賽。在師範的時候,學校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多能一專,現在想來是多麼明智!PPT製作再精美,怎麼比得過擁有一手好字的老師手把手地指導?
都說老師是演員,那真是沒錯了。豐富得體的肢體語言,也是提升課堂魅力的重要因素。若如稻草人一般僵立,估計是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還有那真摯的熱情的眼神,低下頭來,彎下腰來,一個摸頭殺,一個溫暖的擁抱……對於低年級的教師而言,根據情節的手舞足蹈那是常有的事,絕對不是誇張之詞。
記得每一次指導教師上課,我都會請她們注意一下自己的雙手,那是肢體語言中關鍵的關鍵,既不能雙手叉腰似潑婦罵街,也不能雙手背後似領導巡查。至於那伸出的一根長長的食指,如果直挺挺硬生生地指向某位同學,更是會讓那孩子膽戰心驚:為什麼這麼針對我?我沒犯錯啊?
關於肢體語言,我常被松陽匯文小學的老師感動到。記得在今年集團的頒獎典禮上,輪到匯文小學老師上臺時,她們上揚的嘴角,微收的下頜,挺胸、收腹、立腰帶來的那份自信,以及統一的丁字步站姿,顯得那麼優雅自然。作為教師,理應如此。作為女教師,更應如此。
此處的速寫特指上課時經常用到的簡筆畫。一直以來,我特佩服畫畫好的老師。書上插圖再精美,比不過上課老師隨手拿起粉筆,就那麼輕描淡寫的一勾勒,與文字相契合的畫面就在黑板上呼之欲出了。試想,孩子們「哇塞」的同時怎麼會不被吸引,不被徵服,又怎麼會不認真聽?
哎,說來慚愧得很,當年參加基本功比賽最弱的是簡筆畫,如今還是簡筆畫。日記本上畫的那一隻羊,都是向美術老師學的,而且永遠只有一種姿態。對了,還有那只有自己學生看得懂的棒棒糖。去年買了簡筆畫五千例,到如今也沒學會幾個。前幾天上「天門中斷楚江開」,拿起粉筆站在黑板前硬是愣了好久也沒有勾勒出來。學生看了都為我著急,幸好最後寬容了我。要不然,我怎麼得人心?
於永正老師說,教師要學會秀一秀,才能抓住孩子們的心。我倒是也想秀秀別的,朗誦啦,吟唱啦,甚至是今天剛「展示」的踢毽子啦,無奈怎麼都繞不開簡筆畫這道坎。畢竟,簡筆畫在課堂上所創造的「藝術情境」,太有現場感染力了,太能營造魅力磁場了。
幼兒園老師要有故事,小學老師的腦海中也要有故事。課堂上能隨時旁徵博引,信手拈來,俯視古今,聯通中外……光禿禿的沒有生命力的課堂,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注意力,只有隨時也添加一些「興奮劑」,才能讓教師和教學更具魅力。
記得當年在泓濟書院上國學公益課時,潘院長首先讓我們去新華書店選了一些故事書,提醒我們肚裡有墨水,口中有故事。《120個國學經典故事》《中華典故》《孔子的故事》等。我當時還圈圈畫畫,做了一些批註,上課方能記得住。後來,講的多了,自然也就記住了。
於永正給新教師的二十條貼心建議中,就有這樣一條:肚子裡要有幾個故事和笑話,找機會講給學生聽。老師講的故事,學生會終生不忘的。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這位老師。講故事特別能讓調皮的的學生親近你。的確是啊,自從我在班裡講了我家狼犬露比的故事,今天孩子看見我踢毽子踢得溜,還不忘圍過來問:老師,你家露比也會踢毽子嗎?淘氣——
再次回顧李老師提出的教師綜合素質體現之「有學問,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氣,有胸襟」,依然感嘆那是很難企及的高度。那麼,讓我們從修煉基本功做起,從「有生動入心的語言、有令人佩服的好字、有豐富得體的肢體、有呼之而出的速寫、有脫口而出的故事」五個維度來打造課堂教學魅力吧——
努力成為這樣的老師,什麼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