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猛漲,很多寶寶們都吐槽:吃不起了,太貴了。但是你知道豬身上的肉按照不同的部位,肥瘦不同,價格也不一樣,你真的會挑選豬肉嗎?幫媽媽買肉回家是否被媽媽說你被騙了呢?
下面小廚就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豬身上的各個部位。買肉時用這些詞彙一說,老闆一定以為你是內行人。
豬身上大致可以分為:豬頭肉、梅花肉、裡脊肉、五花肉、前排肉、前腿肉、後腿肉、臀尖肉、坐臀肉和彈子肉這九個部位。
1,豬頭肉,顧名思義就是豬頭部的肉,通常豬頭肉的吃法有涼拌豬頭肉,滷豬頭肉等等。
2,梅花肉,據說每隻豬身上只有五六斤這樣的肉,因為肉質中間夾雜著白色肋條和少許脂肪,形式梅花圖案,因此得名。梅花肉口感香嫩不油膩,肉質鮮美可口,如果愛吃牛排但是覺得牛排很貴的話可以考慮買一塊梅花肉,口感接近牛排。一般講究一些的老百姓包餃子或者是炸丸子的時候都喜歡選用梅花肉。
3,裡脊肉,裡脊肉通常分為大裡脊和小裡脊,大裡脊就是大排骨相連的瘦肉,小裡脊是頸椎內側一條肌肉,肉質很嫩。日常生活中,裡脊肉都被人們用來做糖醋裡脊、牙籤肉等,因為裡脊肉含有脂肪較少,可以作為中老年人買肉的首選部位。
4,五花肉,又稱肋條肉和三層肉,位於豬的腹部,也是豬身上脂肪含量最高的一個部位了,中間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分明,所以被稱為「五花肉」。五花肉適合紅燒肉、小炒肉、燉肉等等。肥胖等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5,前排肉,也就是上腦肉,位於豬前腿的上半部分,肉質較老,裡面含有筋條,比較容易吸水,通常用來包餃子。
6,前腿肉,前腿肉肉質比較細膩,裡面的筋膜也會多一些,吃起來口感嫩滑有彈性,並且多半是肥瘦相間的,看上去是一塊肥肉一塊瘦肉,比較勻稱。可以用它來包餃子,做小炒肉片等等。
7,後腿肉,後腿肉的肥肉比較少,瘦肉部分很厚,肉筋也很少,看上去瘦肉都是一整大塊的。適合炒、煮、燉、燒等各種方式,我們平時吃的火腿腸多大數就是選用後腿肉加工而成的。
8,臀尖肉,分為前臀尖和後臀尖,前臀尖緊挨著豬前腿向上一點的部位,肉質比較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後臀尖也就是屁股後腿向上一點的部位,肉質稍硬,纖維稍粗。
9,坐臀肉,又稱坐板肉,位於豬後腿僅貼肉皮的一塊呈梯形的肉,前後比較薄,中間較厚,幾乎全部為瘦肉,肉質比較老,吃起來口感比較硬,通常用於做回鍋肉。
10,彈子肉,位於後腿棒子骨前的一塊呈橢圓形,外被薄膜,肉質較嫩,裡面含有筋條,宜熘、炒、燒,亦可用於汆湯。
怎麼樣?豬身上哪個部位是哪些肉都清楚了嗎?看完去菜市場買菜還怕自己被騙嗎?愛吃肉的朋友們一定要收藏起來哦,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分享和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