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媽媽,最最最糟心的體驗,莫過於盯著孩子寫作業。那場面,分分鐘能把你氣哭,又能把你氣笑了。
對於家有孩子的父母來說,陪孩子寫作業絕對是最抓狂的一件事。年級越低,輔導作業越不易。
可是,相比較於父母來說,還有一種崩潰,叫老師的崩潰,你絕對想像不到,小學生的腦洞,可以大到什麼程度,讓老師們也生無可戀。
1、清奇的腦迴路
01、
語文老師教的拼音,都學到哪裡去了?你們一個個地不認真聽講,連只「龜」都搞不定,讓老師先哭一會兒。
烏龜:當一隻龜而已,我也太難了……
02、
老師:我真的不想知道這麼多關於你媽媽和帥哥之間的故事……你就不能寫點別的嗎?
媽媽:就這麼點喜好,被熊孩子抖落得人盡皆知哇。
03、
「當一群老師被關在一個屋子裡的時候,語文老師在寫遺書……」
這是什麼鬼?當語文老師容易麼,還要被詛咒,真真是生無可戀。
04、
最感興趣的現代兵刃,居然是——菜刀。可以切菜和切肉,很好理解,「可以照光"又是怎麼回事?
這位同學,下課之後,請你好好解釋一下。
05、
這位同學,誰告訴你「無微不至」是「沒有微信的地方不要去」,「見異思遷」是「看到漂亮的異性就想搬到她那裡」?
你們對於成語的理解,這腦洞也忒大了些,估計老師要吐血。
06、
「如果老師滅絕了,那我們就自由了。」
真是傷腦筋,趕緊滅絕了吧,老師表示自己已經無力吐槽了。
07、
老師:「把數字倒著寫!」學生:「我是倒著寫的呀。」
你能說孩子寫錯了嗎?他們理解的題意就是如此啊。
小孩子的腦洞,你永遠不懂,他們這份天真和想像力,是我們成人所望塵莫及的。所以,常常會把大人氣到崩潰:
「開學又要推遲,我感覺世界已經崩塌。做夢都是輔導作業,各種數學題、英文單詞在眼前飄過,真的好難……」「我兒子造句,寫道『我爸是個人』,提醒完他之後,他改成了『我爸是警察叔叔』……他爸怕是要哭暈了。」
能怎麼辦?家長無語,老師也很無語啊。輔導孩子的作業,真就無解了麼?
其實,多用孩子的思維模式來想問題,可能就沒有那麼焦慮了。
2、為什麼孩子總不在狀態?
首先,理解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想像力,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技能,還能讓孩子體驗到不一樣的美好世界。
但是,大多數知識都只需要被動的接受,所以很多父母會限制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只要求孩子死記硬背。
對於應試教育來說,這樣就足夠了,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應該要理解和支持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才好。
因為,沒有想像的世界,很難有創新,只會按部就班。
其次,父母要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雖然現在陪孩子寫作業很崩潰,但是真正能輔導孩子的,也就這幾年而已。
有網友就戲稱:「低年級的還可以吼一吼,等到高年級,絕大多數家長就偃旗息鼓了,沒聽過誰在吼傅立葉變換公式的。」
這樣想來,心裡也就能稍微平衡一點了。
眾所周知,父母的吼叫根本只是情緒的發洩,對於解決問題,根本於事無補。
所以,不如換一種思維方式,多反思一下自己。給孩子講題,他聽不明白,是不是自己的講解太深奧了?能不能換一種解題思路?孩子能夠理解到什麼程度……
因為孩子做錯題、不會做,大致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沒有讀懂題目意思我家老大做題,經常嚷嚷著不會做,其實他壓根連題都沒有讀全。有時候,我只是把題目給他讀了一遍,他立馬就反應過來了。
只有讀懂了題,孩子才能做對題,這也是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的重要的學習能力。
如果孩子一做錯,父母就火冒三丈,只會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那該怎麼做呢?
可以教孩子「指讀」法,用手一個字一個字指著讀,如果沒理解題目意思,就再讀一遍。萬一碰到自己不認識的字,可以先跳過,然後根據整句話來猜測。
平時,也可以多鼓勵孩子自主閱讀,提高孩子的識字量。這個過程是緩慢的,家長千萬不要操之過急。
只關注答案,沒有理解解題步驟和技巧許多孩子,上課的時候覺得聽懂了,但是一到自己做作業就又傻眼了,哪怕題目只是換幾個數字。
這就是典型的只關注答案,沒有認真學習解題步驟和技巧。
這個時候,父母也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把這答題目背後的規律找出來,然後再教孩子。萬變不離其宗,可以根據規律,多布置幾道相關作業給孩子練習。
只要孩子能夠理解解題步驟和技巧,那麼,不管題目怎麼變換,他們都能做到遊刃有餘了。最後,關注孩子學習的態度,而不僅僅是結果。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學習態度和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寫作業的時候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書寫字的姿勢一定要正確等等 。
孩子還小,自律性比較差,基本上都要靠家長和老師的「他律性」。他們的時間觀念也不強,所以,父母有必要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
那麼,對於時間管理,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讓孩子理解,時間是恆定的概念許多小孩子其實都沒有時間觀念,在他們看來,早吃飯、晚吃飯沒什麼區別;上午寫作業和下午寫作業也沒什麼不一樣。
其實不然。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等人的。在孩子磨蹭的時候,本該可以用來玩耍、用來看電視的時間,就會偷偷地溜走。
所以,如果想要痛痛快快地玩,就一定不能浪費時間。
時間四象限分級法理解了「時間是有限的」這個概念之後,還可以教孩子用「時間四項限分級法」來合理安排。
時間四象限分級法指的是,將事情分為4個等級:既緊急又重要(比如:寫作業)、重要但不緊急(比如:老師安排的手抄報,可以緩一兩天再交)、緊急但不重要,和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把所有的事情先進行排序,然後按照輕重緩急來處理,是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最好方式。
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分配權,幫助他們一起制定詳細的規劃,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畢竟,父母不可能一直盯著孩子寫作業,他們終究是要靠自己的。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更好的放手。
菈媽:自由撰稿人,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