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大代表談「有教無類」 呼籲再促鄉村教育信息化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圖為開幕式現場。 王剛 攝

中新網杭州1月14日電(記者 方堃 見習記者 李典)「某種程度上講,教育在失去鄉村,鄉村也在失去教育。」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期間,浙江省人大代表、春暉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李培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的社會治理中,城鄉教育公平問題儼然成為一道不可忽視的發展難題。

在舟山市嵊泗縣,受海島山區地域等因素影響,遇到了教師引不進、培育難、留不住的問題。嵊泗縣2015年至2019年計劃招聘98人,最後籤訂聘用合同僅79人。很多教師寧願放棄檔案和編制,毅然選擇往大城市發展。

「城鄉教育失衡是一道關乎社會經濟發展的宏大命題。」李培明坦言,如今社會城鄉教育失衡的重要原因在於城市化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剝奪了鄉村的資源,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城鄉之間進行良性互動。

圖為舟山代表團。 李典 攝

如何才能探得城鄉良性互動之脈,實現教育公平?代表們紛紛建議,呼籲教育政策應給予鄉村一定程度上的傾斜,以教育信息化為抓手緩解城鄉教育失衡這一現象。

浙江省人大代表、舟山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楊永明指出,信息化手段或為未來均衡城鄉教育差異的重要舉措。

2018年,浙江省教育廳發布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到,浙江通過建成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實現省、市、縣(區)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在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層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教育信息化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如精品課程、課件數位化,再利用網絡,使鄉鎮農村學校也可利用優質資源。」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圖書館數字資源部主任胡海榮告訴記者,如今,浙江省圖書館所有的數字資源對浙江全省持證讀者開放,亦能滿足遠距離地區人們的學習需求。

除了數位化的文本資源,在教育聯動上,浙江也於2019年在義務教育階段採用「網際網路+」方式,組成城鄉教育共同體,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這一模式被浙江省人大代表、寧波市效實中學校長裘建浩稱之為「目前最好的解決教育失衡的途徑之一」。在他看來,基於教育信息化這一有益手段,突破城鄉教育失衡發展桎梏,實現教育公平將是「未來可期」。

但針對目前存在的城鄉生源基礎參差不齊、缺乏教學互動等具體操作問題,裘建浩認為,還應繼續深入探索教育信息化這一有效機制的具體做法,「我們不僅要關注『有教無類』,還應思考『因材施教』。」(完)

相關焦點

  • 人大代表徐佳:為鄉村教師發聲,為鄉村教育代言
    更難得的是,在繁雜的本職工作之餘,徐佳還儘自己所能,為鄉村教師發聲,為鄉村教育代言,忠誠地履行人大代表這一神聖職責。「還想當人大代表嗎?」「想。」「為什麼?」「還想解決更多的問題。」因此,適當維護老舊小學的教學樓,也是她擔任人大代表第五年即將提出的新建議。「我們學校每次外面下大雨,裡面就會下小雨。這種情況很多小學都存在,也妨礙了孩子們的活動,所以我想建議對這些學校進行維護、維修。」指著牆壁,徐佳說道。徐佳任教的屈子祠中心小學教學樓陳舊,孩子們課餘也沒有可供閱讀的閱覽室。
  • 代表委員談教育公平:從有教無類到因材施教
    教育公平是人們對教育的體感溫度,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而實現教育公平,首先必須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尤其是義務教育資源。 李學勇省長所作的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深入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突出了教育改革的民生導向,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讓公眾看到了實現教育公平的希望。
  • 江門全國人大代表吳玉蓮:促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吳玉蓮是江門市五位全國人大代表之一,也是臺山市李樹芬紀念中學的一名人民教師。履職人大代表三年來,除了完成每周18節課的教學任務,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當地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接訪。「一些群眾得知我是老師後,常跟我聊教育方面的話題,能感受到他們對優質教育的渴望。」
  • 做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從孔子的「有教無類」到平安的智慧村教
    大意是凡以「禮」表向學之心的學生,孔子都會收為門徒、來者不拒,體現了不分貴賤、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除了擴大教育範圍,孔子在遊學中,還特別注重師生平等交流,形成精思善疑、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從具體情景出發,孔子對學生「聽其言而觀其行」,激勵學生答疑問難、碰撞思想火花,探索創新學問。如果說「有教無類」反映了公平教育的問題,那麼「因材施教」則是希望讓學生們在教育過程中獲得平等發展的機會。
  • 人大代表許勤:呼籲立法完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市長許勤領銜向大會提交建議,呼籲立法完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加快構建產教融合的高水平職業教育體系。許勤領銜向大會提交建議,呼籲立法完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 更好支撐我國邁向製造業強國水平的職業教育,是我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重要支撐,對於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
  • 《論語》:教育的有教無類
    《論語》:「子曰:有教無類。」有教無類可以說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個概括,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包含孔子一生的教育理念和追求。有教無類是一種大教育觀念,也是一種通識教育,培養的是全能型人才。教育內容上,首先進行人格教育。從孝悌入手,先立人之本,再「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努力達到仁的標準,差一點也要做個君子。其次進行知識技能教育,以《詩經》、《禮經》等為教材,培養政治、經濟、文化各種人才。
  • 馬雲呼籲鄉村教育從有到優,推進鄉村教育改革再出新舉措
    馬雲說,在他看來,六七十年前,鄉村教育就是掃盲,教認字;這三四十年來,鄉村教育重點解決的是讓孩子都「有學上」,到了今天,鄉村教育從無到有,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未來的鄉村教育,自己覺得不僅要「有」,還要「更好」,要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像城裡孩子一樣,公平地享有優質的教育。
  • 越南歸僑徐二妹:26年守住鄉村三尺講臺 紮根鄉村嘔心瀝血
    山東省人大代表、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絲寶僑心小學副校長徐二妹是一名越南歸僑。26年前,她自願回到中國,在山鄉的三尺講臺上,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多年來,在各級僑聯組織的關懷下,徐二妹讓「知識改變命運」照進更多山裡孩子的心靈,也書寫了新一代歸僑回饋桑梓的精彩故事。
  • 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前瞻:教育信息化將呈現出服務型業務特徵
    中商情報網訊:停課不停學,疫情催熱教育信息化,教師紛紛把課堂搬到網上。目前,各地學校陸續復學網課結束,但是教育信息化步履不能停。近期全國兩會召開,全國人大代表聚焦教育信息化,為教育信息化獻計獻策。此前,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科技司2020年工作要點》,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部署,編制《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未來中國教育信息化行業將迎來那些變化呢?
  • 張燕:人大代表不能僅僅為公務員呼籲加薪
    廣東兩會上,多名人大代表呼籲給公務員加薪。一名人大代表稱,深圳公務員工資六七年未變,而企業員工收入增長非常大,自己的職位到企業工作將是現在工資的四到五倍。但為了退休後較好的體制內待遇,無法「下海」一搏。
  • 為鄉村教育信息化發展添一份力
    鄉村教育,還缺什麼?2019年希沃公益行中偏遠地區的校長們說:「現在給我們捐這捐那的很多,但是到了這裡老師們不會用啊,你們還是第一個來教老師們怎麼用的,你們要多來啊。」「我們的老師都願意學,因為培訓機會難得。」
  • 福州晉安區人大代表愛心捐贈電腦助力教育發展
    13日,晉安區人大代表助教捐贈活動在福州七中舉行。晉安區第十四屆人大代表、福建博海建工集團董事長蘇忠高向福州七中捐贈了25臺電腦,助力七中電教化教學。此次助教捐贈將緩解福州七中電教設備緊缺問題,助力提高教學效率。
  • 全國人大代表劉建明,他將把這些建議帶去北京……
    劉建明說,他主要就是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出發,談談基層治理的建議,把家鄉的父老鄉親的聲音帶到北京兩會上去。劉建明多年擔任我區漓渚鎮棠棣村的黨總支書記,在他的帶領下,首先著手環境整治,然後鼓勵村民從賣花木轉型為賣風景。經濟起飛的同時,狠抓鄉風文明建設,每年評選「好公婆」「好媳婦」「好鄰居」載入榮譽冊。
  • 推動鄉村教育改革,馬雲呼籲鄉村教育從有到優
    希望未來每所鄉村學校,不但有足夠數量的語文、數學和外語老師,也要有足夠數量的音樂、美術和體育老師。六七十年以前,鄉村教育主要就是掃盲,這三四十年來鄉村教育重點解決的是讓孩子都「有學上」。在前兩屆選出的200名鄉村師範生裡,音體美專業老師只有30名,在馬雲看來,這遠遠不夠。在發言中,馬雲向藝術體育學生和專業人士發出呼籲,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一起推動鄉村教育的改善和提升。
  • 破格錄取蔣方舟無關有教無類
    每一年,高考結束,錄取開始,媒體上都會頻繁出現「有教無類」這四個字,然後把錢鍾書拉出來說道一遍。拜託,換一個新鮮的例子好不好?請不要再談錢鍾書,也不要談破格錄取錢鍾書的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被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破格錄取。更不要談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被清王朝「破格」錄取為進士,進入翰林院。  破格錄取古已有之,和有教無類無關。在孔夫子的年代,有教無類的「類」,是差別。
  • 「有教無類」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下)
    2.學校有德育處,無需再開闢特別教育的新領域    有的德育工作者認為,學校有德育處可以解決特別學生的教育問題,沒有必要再開闢新的教育領域。實踐證明,特別教育對於一般德育方法有嚴重質疑。首先,教育不是萬能的,特別學生可能發生在教育不能、不作為當中;其次,所有家庭不會全都幸福,在一些不幸的家庭裡,就可能產生特別學生;再次,社會文化多元化,其誘惑更加嚴重。第四,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惡行可能完全消逝嗎?這些因素出現不協調和不理想狀態,出現失調和衝突,後果就難料了。在全球化、信息化、網際網路時代,誰也無法估計網絡對青少年到底有多大的影響,破壞性會有多強。
  • 推動鄉村教育改革,馬雲呼籲鄉村教育要從有到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譚萍 未來的鄉村教育,我覺得不僅僅要「有」,還要更「好」。」9月3日晚, 第二屆馬雲鄉村師範生啟航典禮線上舉行,馬雲通過視頻演講參會。馬雲表示, 要讓每個鄉村的孩子,都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公平的、有效的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希望未來每所鄉村學校,不但有足夠數量的語文、數學和外語老師,也要有足夠數量的音樂、美術和體育老師。
  • 話浙江民生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頻共振
    自2004年以來,浙江每年確定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十大民生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具有浙江特色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不斷走深走實。 幸福感:緩解教育焦慮提升醫療保障 教育焦慮緩解、醫療保障提升、鄉村顏值變遷……在諸多浙江省人大代表的眼中,2019年是收穫幸福感的一年,這份幸福感體現在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 「教育領域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幸福感頗深。」
  • 有教無類是教育尊嚴的根基
    在於因「父母職務」暴露而影響錄取結果的擔心,在於「家長特長」登記讓人不解其故的顧慮,更在於對教育公平的隱憂。社會期盼教育公平,更期待有體面地、有尊嚴地享有教育公平。幼兒園報名登記猶如政審,以成人的視角對待幼兒,以無關的因素審查入園資格,委實欠妥。        我們一再期待自己的子女不能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但前提是必須首先取得參賽資格。
  • 「有教無類」的涵義及教育意義
    教育導讀大教育家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一是因材施教;二是有教無類。在這裡,首先跟大家聊聊「有教無類&34;有教無類"的歷史局限性與負面評價《論語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