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生吃得飽,後進生也吃得好,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2021-02-07 科技金融時報

近日,2017年「智通雲」移動雲教育研討會在杭州舉行,本次活動邀請了浙江省內多位有著豐富移動教育實踐經驗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教學實踐經驗,探討智慧教育發展新方向。

 

杭州市餘杭區塘栖二中的英語老師耿鴻已經在課堂上用了4年的「智通雲」,「自從用了『智通雲』分層作業,徹底解決了『如何讓優秀生吃得飽,又讓後進生吃得好』的難題。學海公司的題庫優質,資源豐富。」耿鴻表示,創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幫助學生更加熱愛英語,享受英語。

三門縣實驗初級中學是第一批用上「智通雲」的試點學校。校長羅太灼用「順勢而為、蓄勢待發、因勢利導、乘勢而上」這四句話詮釋了「智通雲」產品應用的良好成果。羅太灼表示,通過應用「智通雲」電子書包,學校在全縣16所初中成績排名中位居第二。

 

此次研討會來了全省9個地市27所學校。「為了更好地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學海教育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共同交流一下『智通雲』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很多老師會給出很好的建議。」浙江學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沈一峰說。

在接下來的5月,學海教育還將推出「智通雲」3.0,此次升級不僅有更多應用的更新,更會著重體現「關懷的力量」。「關懷」體現在用大數據分析出老師對於學生的表揚或者關注程度。這些都可以通過上課點名、課後作業批註等進行分析,通過「智通雲」後臺的數據可以提醒老師關懷學生。

 

「學生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初升的太陽,是身心發展最迅速的幾年,但也可能即將迎來孩子的叛逆期,我們應該主動學習教育理論,掌握良好溝通的方式方法。我們想要做的是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關懷到每一位學生。」沈一峰說。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記者 徐璐璐)

編輯:李偉民

校讀:張豫秦(實習生)


相關焦點

  • 問題討論:學生層次不一,如何解決好生吃不飽,後進生吃不到的問題?
  • 請珍惜你班的「後進生」——「後進生」對一個班級到底有多重要
    「你不是珍惜嗎,把後進生全給你!你全班都是後進生!」一看到本文的標題,很多「噴友」估計得向我發出上面的炮彈——「把後進生全送你班去,你全班都是後進生!」如果這樣噴我,就實屬誤會我的意思了。任何一個老師都不希望自己班裡有「後進生」,有很多「後進生」。我也不例外。我很鄙視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人。
  • 二年級優秀生和後進生語文作業,暑假拉開的差距,如何彌補?
    上面兩張圖,是第一位優秀生書寫的。好的書寫習慣,正確的書寫姿勢,都是需要堅持和練習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如果孩子好動,坐不住,那麼家長朋友可以營造一個書寫的氛圍,準備一張書桌,坐下來和孩子一起練字。如果孩子在寫作業,家長手裡卻拿著手機不停在玩,很明顯,孩子也會受到影響,不會有什麼學習效果了。
  • 這道農村學生餐,吃得飽,如何吃得好
    這道農村學生餐,吃得飽,如何吃得好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 南方周末實習生 李丹婧發自:貴州松桃 2017-07-03 來源:健康       貴州松桃縣妙隘鄉塘坳村的幼兒園小朋友正在吃營養午餐。(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超千億國家投入,覆蓋三千萬學生 這道農村學生餐,吃得飽,如何吃得好》)        2011年,國家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迄今已有六年。據最新一份官方報告顯示,試點地區農村學生的身高、體重等均有顯著提升,但在一些營養指標上仍待改善。
  • 陳彩霞:後進生如何轉化?【永聯講座第91期反饋】
    每個孩子心中都住著一個好孩子 6、鄭州滎陽龍門實驗學校  黑江麗周三聽過了曾老師的「解困術」,今天再來聽陳老師轉化後進生的故事,心裡滿滿的感動,優秀的老師都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轉化後進生最主要的是喚醒他心中的那個「好孩子」,喚醒的方式就是讓他有自信,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還要給他成長的環境。陳老師很用心的。
  • 中國人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
    新華社記者王建威 攝新華社哈爾濱8月17日電(記者李鳳雙 管建濤 王建)60多歲的哈爾濱市民趙國春小時候「吃不飽肚子」,後來吃的是粗糧窩窩頭,過年時才能吃口白面饅頭。如今正好相反,窩窩頭成了他平時合理膳食的綠色養生食品。趙國春餐桌上的巨大變化,折射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實現從「吃得飽」向「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
  • 怎樣才能促使班級的後進生認真聽課,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呢?
    當前,很多中小學教師都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班級的後進生成績很難提高。如果我們對這些後進生仔細觀察,便可發現,他們在課堂上往往都是沒有認真聽課的「那一撥」。所以,要想提高這些後進生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要使他們能在課堂上認真聽課。
  • 在華師,吃得飽更吃得好
    想必,還沒開學的你現在已經對華師的食堂虎視眈眈那就讓我們提前蹲好點,提前下單位於石牌校區中區的陶園飯堂,也叫學生第一飯堂。由於靠近第一課室大樓,人流量比較多。被評為廣東省高校優秀食堂的沁園,位於石牌校區東區。飯堂內部寬敞舒適,設計新穎,設備先進,設施齊全。飯堂二樓配備空調,在炎炎夏日為師生們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環境。
  • 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飽,晚餐吃得少,你吃好了嗎?
    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飽,晚餐吃得少,你吃好了嗎?俗話說得好,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飽,晚餐吃得少,但小編發現啊,身邊的人,好像都沒有吃早餐的習慣,即便有吃早餐,也是隨便一兩口就了事。這就讓很多媽媽犯愁了,不過,如果有十分美味的早餐擺在你面前,確定你還會不吃?嘻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種美味早餐,以及他們的做法。
  • 如何轉化後進生?班主任管理必看的五大秘訣!
    我這裡說的暫時降低要求,指的是無論是行為習慣還是學習成績,我們對後進生的要求不要一下子提得那麼高。如果要求後進生一步登天,那他肯定會喪失信心的。相反,適當降低要求,給他們一個「過渡期」,他則可能會躍躍欲試,逐步進步。對行為習慣降低要求。我教高一時發現一個男生吸菸。
  • 答記者問 | 如何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4問答詳解
    為確保讓廣大師生「吃的安全、吃的健康、吃的文明」,我們系統制定了學校食堂的這些政策,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加強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學生在校就餐人數逐漸增加,就餐方式更加多元,學校食品安全引發的社會關注在不斷提升。
  • 光華小學創建滿意食堂 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
    食品安全向來都最受人們所關注,延吉市光華小學嚴把食品安全關卡,努力創建師生滿意的食堂,在學生吃得飽、吃的好上下功夫。
  • 在廣州,如何月薪3k也能吃得好又吃得飽?
    店裡布置得精緻又溫馨,仿佛時間能暫停,一人食也並不孤單。香菇肉燥飯是店裡的招牌,香菇切成碎粒和肉粒熬煮,頗為下飯但是不會像滷肉飯那般過於油膩。想要吃得更為清新一點的盲公魚飯是不二之選,魚肉非常滑嫩,沒有魚骨,搭配木瓜絲和酸蘿蔔,愛吃魚的一定不要錯過!
  • 如何讓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健康」?「華佗故裡」這麼幹!
    除了健身、中藥,當地人對「吃」也非常講究,哪怕在小菜館點個粉雞湯,老闆都會放上幾片薄荷葉,透出食材搭配的精心。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吃」有了更高的追求。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們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
  • 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小學是否應分層教學成新問題
    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斷推進的當下,如何看待教育需求差異日益加大的現實?令人緊張的「小學三年級」現象在北京某小學讀三年級的毛毛今年第一次參加期末考試,他的媽媽詳細地了解了班級成績分布情況:絕大部分同學達到了90分以上,有幾個考了滿分,還有兩三個學生只有六七十分。
  • 名醫專治疑難雜症,為什麼名師不教問題生和後進生?
    名師,通常意義上的理解應該是比其他老師教學水平高,或者說有比較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能把別的老師教不了孩子教得很優秀。但縱觀我國的名師,基本都不教問題生和後進生。看看各校的名師,是不是都教這重點班?
  • 老公的減脂晚餐,在朋友圈火了,吃得飽吃得好,網友:吃不起
    體檢的時候,醫生就建議他,該適當減減體重了,多吃一些高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膩的大魚大肉。男人減脂,沒幾個願意吃草的,為了讓老公在吃得飽吃得好的同時把體重減下去,我特意跟健身教練學了這道減脂餐。老公把這個減脂餐發到朋友圈,有不少人點讚,不過也有人說,蝦仁和西蘭花這麼貴,這麼一碗要十幾塊錢,太貴了吃不起。雖然貴了點但是能瘦也不錯。
  • 第一觀察|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總書記眼中的"小康菜譜"
    老百姓當時給了習近平3個答案:第一個目標,不再去要飯,能吃飽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個目標,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面等純糧食;第三個目標,當時是高不可攀——「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從那時起,讓貧困地區的鄉親們「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便成為青年習近平矢志奮鬥的質樸心願。
  • 第一觀察|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總書記眼中的「小康菜譜」
    老百姓當時給了習近平3個答案:第一個目標,不再去要飯,能吃飽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個目標,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面等純糧食;第三個目標,當時是高不可攀——「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  從那時起,讓貧困地區的鄉親們「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便成為青年習近平矢志奮鬥的質樸心願。
  • 關愛後進生,不要變相開除
    電話打了,若他們再不來上學,或在外面出惹出事端,與學校基本無關,因為班主任已盡職了。在廣大農村,大部分後進生是留守兒童,父母遠在千裡之外,接到電話也愛莫能助。於是,這樣的後進生,家長管不到,班主任又不願意管,時間長了,他們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流失生,混跡於社會。   有的班主任,想把後進生趕出校園,不論大事小事,把家長叫到學校,如此「折磨」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