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雕塑藝術品,紅軍過草地時,竟靠它充飢渡過難關

2020-12-18 史說新域

很多人都知道紅軍過草地時,極度缺乏糧食,指戰員們最飢餓的時候,連樹皮都吃不到,只能挖草根、吃皮帶。鮮為人知的是,紅軍還吃過一種東西,根本不能算是食物,而是一種五彩斑斕的雕塑藝術品,這種東西就是酥油花。

這到底是什麼玩意呢?事情都從頭說起。

1936年7月3日,紅二方面軍從東谷出發,繼續北上。才走了四、五天,有的戰士已經斷炊了。本滿懷希望到日慶補充糧食,並能稍事休息。7月8日,部隊到達日慶了,誰知這裡竟是見不到人跡的無邊無際的荒蕪草地,真是一場空歡喜。

偏偏天公又不作美,連日來雨天多晴天少,每到夜晚就更加寒冷,高原的晚風冷颼颼的,令人毛骨悚然。夜寒加陰雨豈不是雪上加霜。紅軍戰士只好幾個人圍坐在一起,靠人體的溫度相依取暖。

到日慶安營的夜晚,又遇上了冰雹,乒桌球乓打得紅軍官兵徹夜難眠。

好在9日就地休息了一天,解除些睏乏,又重新上路了。

7月11日,部隊到達西傾寺,原先以為在這裡可以補充些糧食,這個想法又落空了。由於連日行軍的勞頓疲憊,加上饑寒交迫,嚴重地影響了部隊行軍的速度。

在這種情況下,紅軍戰士每前進一步都要費很大的力氣,那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山坡,爬上去也非常吃力,真是不折不扣的步履維艱!

自然環境的惡劣還不算可怕,可怕的是肚皮餓得慌。沒有糧食,只能挖野菜、扒樹皮、殺騾馬,把身上帶的能夠煮了充飢的用品,如生牛皮鬥篷、皮帶之類都貢獻出來填肚子。

在短糧缺食,衣單睏乏的情況下,紅軍指戰員憑藉著團結友愛,相互關照,相互幫助的精神支柱,激勵著大家同心協力去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如有的首長把馬殺了給大伙兒充飢,有的首長讓出騾子馱載傷病員,自己步行;凡是遇到掉隊的同志,不管其所屬單位都給予收容,同樣照顧,在行軍途中,不論得到何種食物,都能做到相互調劑,寧可自己少吃,也不讓戰友缺食。

7月16日,從絨玉到王樓要翻兩座小山,已是十分困難了;而17日從王樓到啞龔寺又要翻一座大山,行程六十華裡,其困難的程度可想而知了。恰巧又碰上了壞天氣,時雨時晴,有時冰雹迎面撲來,讓你躲避不及。顆粒大的比雞蛋還大,打到身上不僅疼痛,如果打到身上要害處還有致命危險。這種天氣不僅白天冒雨行走有困難,夜晚睡覺亦不得安身。有病的同志在漫漫的長夜裡悄悄地長眠了,第二天清晨見到這種情景,紅軍官兵只能含淚埋葬掉同伴的屍體,繼續前進了。

7月26日,部隊終於抵達阿壩,阿壩是草地的中心,分為上中下三個阿壩。有一千家藏族同胞居住在這裡,還有些喇嘛廟。可是,當地的居民絕大多數都已被反動農奴主逼迫走了。紅軍在這兒仍舊感到人煙稀少。

在如此稀少人口的地方,要想就地補充糧食實在太難了。原計劃到此搞補充,再次落空了,通過旱草地,僅紅六軍團餓死、凍死、病死的紅軍官兵已達750多人。

在阿壩休整時,有戰士發現喇嘛廟的小空屋裡堆有沾滿塵土的酥油花,大約有幾十斤。

酥油花是以酥油為原料,造出各種佛像、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樹木、亭臺樓閣等等,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雕塑藝術品。

這些被遺棄的物品對飢腸轆轆缺少油水的紅軍指戰員們來說,簡直是太珍貴了。

他們把這些酥油花剔除汙垢塵土,清洗乾淨之後露出了五彩斑斕的顏色,倒很中看。飢不擇食,還談什麼食品衛生,就把酥油花分發到全團。

戰士們把酥油花溶化後,熬野菜吃,雖有股怪味,但畢竟比白水熬野菜的菜餚味道鮮美些。二十多天不沾油的肚子,終於有點油水滑潤一下腸胃了。也幸虧吃了這些酥油花,很多紅軍指戰員才沒有餓死。

7月30日,部隊從阿壩出發,8月1日沿小河而上,到一處森林區露營,天下著雨,紅軍戰士冒雨去林中打獵,獲到一些鳥獸。把這些野獸野禽會同野菜成了一頓美餐,作為建軍節的會餐。

8月2日,部隊以日行百裡的急行軍速度行進。抵達嘎曲河畔時,發現河水不深,便就涉水過河。當戰士們渡河時,成群結隊的無鱗魚毫無畏懼地向行人小腿上猛烈衝撞,這一景觀啟發了大家:何不下河捕魚充飢?

這時軍團政委王震來團視察,他告訴戰士們怎麼捕捉獾子。

於是全團忙碌起來了,大家分了工,有的到河裡捕魚;有的用面盆盛水淹沒獾洞,捕捉獾子;體弱者就近採集野菜、野蔥和野蒜。

見大家幹得如此興高採烈的情景,王震指著逮到的獾、魚,笑著說:「這一下可以改善生活了。」

這是部隊開進草地後,第一次以美食果腹。

直到8月25日,作為紅二方面軍的前鋒紅六軍團到達甘肅南部的哈達鋪地區,這才算走出了極端困難的雪山草地。

相關焦點

  • 這是一種雕塑,紅軍過草地時靠它充飢,渡過難關
    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羅素(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784,閱讀約4分鐘很多人都知道,紅軍過草地時,糧食極度匱乏。鮮為人知的是,紅軍還吃過一種糧食,這根本不是糧食,而是一件彩塑藝術品,這就是酥油花。這是什麼鬼東西?一切都要從頭開始。1936年7月3日,紅二方面軍從東固出發,繼續北上。僅僅過了四五天,一些戰士就已經不做飯了。本滿懷希望能去日清進補食物,短暫休息一下。
  • 紅軍過草地的跋涉奇蹟
    雖然盡了最大努力,紅軍籌到的糧食還是不夠全軍之用。每個人最多帶有8至10斤,一般的帶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糧食不足,使紅軍在過草地時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價。行至毛兒蓋毛兒蓋是一個只有幾百戶人家的鎮子,一夜之間進駐數萬紅軍,糧食問題無法解決。
  • 四川建紀念紅軍過草地犧牲戰士雕塑
    「勝利曙光」雕塑全貌——紀念紅軍長徵過草地時一次犧牲人數最多事件青山寂靜思烈士,雄雕矗立吊忠魂。9月28日,成都軍區、四川省軍區和阿壩州委、州政府在被譽為「紅色草原第一村」的若爾蓋縣班佑鄉班佑村隆重舉行「勝利曙光」雕塑揭幕儀式,深切緬懷長徵途中犧牲的紅軍戰士,繼承和發揚紅軍精神,激揚全體軍民共同維護和平、共創美好未來的奮進力量。 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錢樹根,成都軍區副政委劉長銀,州委書記侍俊,省委副秘書長朱以莊,省軍區副司令員李亞洲,省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張亞平出席揭幕儀式。
  • 草地茫茫 紅軍靠什麼撐過七天
    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在回憶錄中敘述:紅軍過草地犧牲最大,這七個晝夜是長徵中最艱難的日子。走出草地後「我覺得是從死亡的世界回到了人間」。    紅軍長徵有四大難事:「打、走、吃、穿」。「走、吃、穿」的問題在穿越草地時體現得最為突出,這不僅是戰士個人以生命與自然搏鬥,更是人類群體對大自然生存極限的挑戰,也是紅軍向自己命運的挑戰。
  • 紅軍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
    昨日,「重走長徵路」第三路記者來到紅原縣日乾喬大沼澤,紅軍長徵中最艱險的一段路程「過草地」,就發生在這裡。1935年7-8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相繼從這裡經過。如今,紅原縣最後一位老紅軍已去世,要想還原這段歷史的細節,已經越來越難。
  • 揭秘紅軍過草地時到底犧牲了多少人?
    這是史書中,對阿壩紅原地域道路情況的描述。而日乾喬大沼澤更被稱作「死亡之海」。在小學課本裡,《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的故事,正是發生在這裡。  76年前,紅二、紅四方面軍從阿壩進入紅原縣內,渡過白河(噶曲河)、穿越了日乾喬大沼澤,到達紅原色地鄉,然後前往包座。張聞天夫人劉英在回憶錄中說,這段路走了7天,她穿越草地後的第一感覺是「從死亡世界到了人間」。
  • 紅軍過草地的事跡催人落淚
    紅軍長徵行程25000裡,其中爬雪山行程2700裡,過草地行程600裡。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無疑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悲壯的一次行軍。紅軍過草地期間,草原內形成大片的沼澤,水草盤根錯節,結絡而成片片草甸,覆於沼澤之上,且正值雨季,氣候極為惡劣,雨雪風雹來去無常,使得草原環境更加惡劣。    9月28日,記者進入這片大草原看到,這裡水草豐茂,牛羊成群,不僅擁有眾多的綠色生態資源,還有豐富的紅色文化。當地藏族同胞告訴記者,由於長期缺乏溼地保護意識,這片「澤國」已逐漸變了樣,昔日令人聞之色變的吃人沼澤如今大部分已經乾涸。
  • 35年紅軍長徵過草地時,許多戰士犧牲在這裡,如今這裡怎樣了?
    如此艱苦的環境,紅軍是如何走過的?。1935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來到松潘草原。由於條件艱苦,很多紅軍戰士都是光著身子。他們來到這裡,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戰士們以為沒有危險,其實草原下埋著"洪水猛獸"。經過草原的空氣,戰士們還是做了準備,沒想到草原的環境這麼惡劣。
  • 「渡過難關」還是「度過難關」(杜老師語文信箱)
    杜老師:當前,從中央到地方打響了一場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各路媒體跟進報導,常見「度過難關」「渡過難關」並存、「度過」「渡過」混用的現象,請您解釋一下正確用法。謝謝!例如「渡過大洋」「渡過長江」「紅軍強渡大渡河」。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渡過難關」的例句。這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意思是克服某個難點像通過一道關口一樣,這裡是用「渡」來比喻性地表示「通過」。現在,各種工具書普遍採用了《現代漢語詞典》中「渡過難關」的寫法。社會主流媒體,特別是報紙上的重要文章,也採用了「渡過難關」的寫法。
  • 過草地中草地是在什麼地方 紅軍過草地簡介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而這片草地,被當地人稱作~「魔怪之地」。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片草地有多危險。因此過草地,也成為紅軍長徵中最為危險的一段路程!這種沼澤表面上看起來,和一般的草地沒什麼不同。然而它的下面,卻全都是鬆散的黑色淤泥。紅軍戰士一旦不小心一腳踩下去,往往需要好幾個人花大力氣才能將其救上來。
  • 初心|長徵中最難的就是過草地
    1935年8月21日,紅軍從川北毛兒蓋出發,進入松潘草地。一路沼澤泥潭、激流險灘、饑寒交迫、風餐露宿,短短幾日,紅軍驟減數萬人,儘管如此,將士們仍憑藉著非凡的毅力戰勝了惡劣環境,奇蹟般地走出了這片生命禁區……光陰似箭,歲月如流,85年後的今天,每當讀到中央紅軍長徵時的事跡,我們仍然會為他們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動。
  • 紅軍過草地的艱辛,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大家都知道紅軍過草地是非常難的,但是難到什麼程度呢?恐怕大家都不知道了,頂多也就是說紅軍都在啃樹皮等等的。今天要的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紅軍過草地的艱難程度。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總有人為了你的歲月靜好而負重前行。
  • 「渡過難關」還是「度過難關」?「故步自封」還是「固步自封」?
    「渡過難關」還是「度過難關」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打響了一場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各路媒體跟進報導,常見「度過難關」「渡過難關」並存、「度過」「渡過」混用的現象,請您解釋一下正確用法。謝謝!  一般來說,動詞「度」用於時間。例如「度過假期」「歡度國慶」「光陰沒有虛度」「度日如年」。動詞「渡」則用於空間,一般用於水面。
  • 紅軍過草地為何那麼艱難?「草地」究竟是什麼?並非草原
    紅軍過草地為何那麼艱難?「草地」究竟是什麼?並非草原相信大家都對紅軍過草地那段歷史有所了解,當時非常艱難,不僅缺吃少穿,還時刻面臨著陷入沼澤的危險,前後共犧牲了兩萬多名戰士。估計很多朋友會有點疑惑,為什麼過草地那麼艱難?草地到底是什麼地形,跟草原有什麼關係?專家表示:草地可不是草原。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多裡,橫寬300多裡,海拔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川西北的阿壩、若爾蓋、紅原等地區,這些地區過去都是屬於邊陲重鎮松潘管轄,所以這些草地又被稱為松潘草地。
  •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墊後,走左翼行軍路線。紅軍過草地是什麼地方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裡地,橫寬300餘裡地,面積約15200平方公裡,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講川西北若爾蓋地區。
  • ...紅軍,謝益先,皮帶,中革軍委,總政治部,青稞,草地,給養,任弼時...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徵,由於敵情緊急,準備工作倉促,導致時常出現糧彈不繼的情況。爬雪山、過草地時,情況就更加嚴峻。然而,有人卻在網上杜撰,紅軍在大部分時期夥食其實很好,甚至經常到飯店點菜。這是真的嗎?  從當時發布的電文就能看出紅軍的缺糧狀態。
  • 紅軍長徵時經過的草地現在怎麼樣了?
    紅軍長徵時經過的草地現在怎麼樣了?據當地人介紹,川西北大草原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曾留下了許多悲壯、動人的故事和多處遺址。但現在因草地沙化,不僅使當地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也使長江、黃河上遊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 揭秘紅軍過草地時到底犧牲了多少人?為什麼會死這麼多人
    紅軍在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在幾乎所有的有關這段歷史的記載中,有關減員的情況都會用到「難以計數」這個詞。阿壩州黨史研究室的研究認為,紅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
  • 22位中外雕塑家攜手 廢舊鋼鐵竟變身藝術品
    原標題:22位中外雕塑家攜手 廢舊鋼鐵竟變身藝術品【簡介】近日,在「同構·共享--首屆唐山德龍國際鋼鐵雕塑藝術節」上,22位中外藝術家歷時半個月時間創作的22件各具特色的鋼鐵雕塑藝術品精彩亮相。魯迅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家張峰表示,此次藝術節對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是金屬雕塑藝術的意義深遠。聯合策展人張磊介紹,此次藝術家選用的雕塑材料,全部為廢舊鋼鐵材料,在世界環境保護日來臨之際,也體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未來五年,還將陸續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進行創作,也希望不斷完善這座鋼鐵雕塑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