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日實力對比,差距意料之中的恐怖

2020-12-22 騰訊網

七七事變是近代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戰爭,同時意味著中國開始正式進入到全面抗戰中,這一切的開端都是日本的野心造成的,他們渴望擴展自己的領土, 而當時的中國又正是處於起步最混亂的時候,為了在軍事、工業等方面的發展,想要獲取大量的資源以實現很高水平的發展,日本便開始對中國下手,以士兵失蹤為藉口向中國發動了攻擊,而當時的中國根本就沒有時間進行反映,處在被動作戰的狀態,國內的戰鬥本就讓中國耗費了精力,可面對日本的挑釁又不得不進行反抗,當時的中國和日本的實力差距真是很大。

在1937年的時候,日本國內盛行帝國主義,而且對天皇的崇敬達到了最頂點,把天皇視為自己的信仰,狂熱崇拜這他,這在戰鬥時能很大程度上激發隊伍的士氣,而且他們堅定認為這種真摯的信仰會為日本帶來光明的未來,所以日本上下都是團結一心的。可是中國不太一樣,當時國內的兩個黨派正在彼此爭鬥,都想壓制對方的實力,處於激烈的競爭狀態。加上國民黨對普通民眾的壓榨和剝削,讓人民怨聲載道,十分不滿其政權對中國的統治,這讓中國陷入了非常不利的狀態,導致整個國家的氣勢都很衰弱,狀態非常不對勁。所以大家的士氣都比較萎靡,缺少激情和熱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軍隊的作戰能力。

1937年,日本經濟迅猛發展,總量已是我國三倍多,人均GDP更是我國的20多倍,差距十分明顯,對於戰爭中所消耗的軍費,更是我國想都不敢想的。中國在當時十分落後,只能穿著粗布衣衫,唯一維持生活的就是家裡的幾畝良田,工業發展根本無法提升。而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日本大力創造經濟,中國卻仍以農業發展為主。兩國在經濟上的差距顯而易見,日本也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好。況且當時的中國政權動蕩不安,內鬥不止,國民黨壓迫底層人民的發展。雖然洋務運動後我國的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長,但是與日本依然相差千裡。

二戰結束之後,日本在經濟在20年內的時間都處於極度低迷的狀態,日本人將其稱為「失去的20年」,可當時日本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到高度發達文明的階段,然後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與日本還有很大的差距。 日本當時就業幾乎非常充足,人民生活很是富足,日本民眾心態都很平緩,日本的社會秩序安定和諧, 城鄉地區之間發展很平均。

在經濟方面,中國因為龐大的人口基數還需加把勁,在海軍實力方面,中國海軍在20年的時間內表現出了強大的發展潛力,盾艦數量上對日本實現了反超,但中國像055這樣的萬噸大驅的數量還非常少,驅逐艦總數也補給海上自衛隊,但護衛艦的總數超過了日本。隨著人民海軍開始逐步裝備055萬噸大驅和052D的後續改進型,此外還有新型兩棲攻擊艦的服役,中國海軍其實在綜合實力上是超越了日本。

相關焦點

  • 1937年中日兩國實力對比,差距體現在哪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國迎來了長達14年的抗戰,此時的兩軍實力差別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1937年,日本主張帝國主義,而且十分信封天皇,這是他們的信仰,作戰時天皇的存在會極大的增加軍隊的士氣,他們也始終堅持為天皇作戰,因此國民和軍隊都十分的團結,但是中國卻有些不同
  • 1937年,全面抗日初期有多難?中日實力對比,網友看了淚流滿面
    中國的抗日戰爭從1931年打到1945年,不過確切來說,直到1937年開始才是全面的反侵略戰爭的時刻。導火線為1937年的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此後舉國上下一致地外。雖然最終的結果我們如今是明確的,但是在當時誰敢說一定會贏嗎?顯然沒人誰有那個底氣,因為實力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 1937年的中日實力對比,兩國差距有多大?結果超乎想像
    雖然中華民國時期已經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但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樣貌並沒有發生些許改變,人與人之間還遵循著舊有的組織形式,而且民國政府實際上統治力很低,當時國家跟陷入癱瘓沒有什麼區別,而後來所謂1927年到1937年間的「黃金十年」說到底不過是在自吹自擂罷了,社會間的貧富差距依舊明顯,社會資源被大批資本家和買辦財團所掌控
  • 中日武器產量差距有多大?
    從下表中選取的生鐵、鋼材和煤產量情況,即能看出戰前中日兩國工業水平的巨大差距(中國的數據不包括已淪陷的東北,日本數據僅包括其本土)。1937-1945年中日兩國生鐵產量差距(萬噸)1937-1945年中日兩國鋼材產量差距(萬噸)
  • 抗戰期間中日軍隊實力對比:武器裝備差距驚人
    中國軍隊的軍事實力與日軍到底相差多大呢?極度缺少重武器和炮彈的中國軍隊早在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就開始擴充軍備、整編部隊。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兵工署統計,僅有子彈5億發、長江北岸各地庫存山野炮彈卜福式山炮彈12萬枚、克式野戰炮炮彈10萬枚,合計21萬枚,僅夠20個師三個月的用量。武器方面,國民政府雖然採購了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武器,但在重武器方面十分匱乏。比如號稱精銳的德械師,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有清一色的德械裝備。
  • 那年今日918:大數據告訴你最真實的中日之戰!
    國力是軍力的基礎, 如此懸殊的國力差距, 使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事實力, 竟比中國高出了一個世紀。 首先是陸軍實力對比, 日本為了侵華,法律規定, 凡17到40歲之間的男子必須服役, 故理論上戰時可動員一千萬人參戰。
  • 抗戰初期中日兵力對比
    抗戰初期中日兵力對比 2012-07-05 14:00 作者:吳麗瑋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
  • 「日本通」告訴你中日實力真實對比!
    近來,有關中日對比的話題再次成為了焦點。
  • 1937年抗日戰爭初期,民國空軍的表現為何如此優秀?
    從1931年東北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便開始了抗日戰爭,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進入全面的抗日戰爭時期。相比較1931年握有先進武器,但極其窩囊的東北軍,1937年全面抗戰時期的國軍還是無愧於國家的軍隊這一稱呼,淞滬會戰,雖然70萬精兵損失了近一半,但是也嚴重的削弱了日軍的陸軍力量,全面開戰前日本有25萬正規軍,都是老兵來的,一個淞滬會戰,便損失了近五萬,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 1937年中日大戰前,國內老百姓可以看到4個徵兆
    美國飛虎隊指揮官、中國航空事務顧問陳納德,1937年春受邀從美國來中國,開始了一個美國人的8年抗戰。 從備戰、決定會戰到每一場空中作戰,再到最終逼迫日本投降,陳納德幾乎見證了中美並肩抗日的每一步。
  • 1949年底,解放軍總兵力高達550萬人,能否完爆1937年的日軍?
    ,就是49年末的解放軍與37年的侵華日軍相比,實力如何,能否完爆敵人?這樣的戰爭實際上沒有發生,僅僅是歷史愛好者的一種假想對比,在這裡可以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推理。那麼1949年底的550萬解放軍,實力究竟能否抗衡1937年的日軍呢?
  • 筆仙VS伽椰子 中日鬼王上演世紀大戰 經典恐怖IP12月1日強勢歸來
    由鄧安東導演執導的高品質恐怖懸疑電影《筆仙咒怨》定檔12月1日。近日,片方發布影片先導預告,筆仙和伽椰子中日兩大經典IP強勢歸來,死亡遊戲再掀詭異浪潮。 先導預告恐怖來襲,筆仙、伽椰子中日鬼王首度螢屏碰撞在《筆仙咒怨》的先導預告片中,關於筆仙和伽椰子的恐怖傳說照進了現實。微弱閃爍的燭光下,神秘陰森的古宅中,眾人圍坐在桌旁手握鉛筆,嘴裡默默重複著咒語,等待著傳聞中筆仙的降臨。而筆仙也仿佛受到召喚般一步步在向他們靠近,鉛筆開始在紙上轉動並畫出圓圈。
  • 1937年杭州灣上空中日戰機「空中肉搏」,中國飛行員壯舉震驚世界
    1937年8月14日,弱小的中國空軍在杭州灣上空,首次和號稱「所向無敵」的侵華日軍航空隊展開空戰。這場罕見的「空中肉搏」令整個世界為之震驚。日本海軍航空大佐石井義最後也落得個剖腹自殺的下場。
  • 親歷中日文化差異 感受兩國環保差距
    應日本政府邀請,作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中方派遣的又一個大型團組,以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盧雍政為總團長的中國青年代表團一行300人11月10日抵達日本,11月19日返回北京。在東京參加「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方閉幕式後,代表團分為7個分團,分赴日本各地,與日本各界進行深入交流。     青少年是各自國家最好的大使    「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方閉幕式12日在東京的學習院大學舉行。
  •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體現在哪李宗仁評價日軍舉世罕有匹敵
    1937年8月13日,中日兩軍在上海因為「虹橋機場事件」展開交鋒,淞滬會戰爆發。 這次戰役不同於以往,以往中日數次交手,中國軍隊幾乎都是防守反擊,但這次不同,中國軍隊從一開始就展開了狂攻,前僕後繼,不畏犧牲,決不後退!
  • 海賊王巔峰人物的實力對比分析
    總結:作為目前最強大的四個海賊,實力都比白鬍子和羅傑差那麼一些,因為尾田並沒有提供足夠信息說明大將和四皇的對比,所以他們與海軍實力對比不好說大將之間的實力差距應該很小。一般的中將和大將的實力差距大,對於潛在的有實力可以晉升大將的強大中將,目前尾田也沒有多少描述,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有的話那麼也肯定要弱於四皇,應該是和四皇副手相看齊的實力。如果沒有也正常,畢竟藤虎和綠牛都是世界政府直招,不是正常晉升。
  • 日本留學:中日學制對比讓你知己知彼
    日本留學:中日學制對比讓你知己知彼時間:2017-02-10 16:48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留學:中日學制對比讓你知己知彼 要去日本留學,首先要對日本大學的學制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
    1895年3月,甲午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一個71歲的老人,中國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東渡日本,作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權大使,與日本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日馬關條約》。《馬關條約》規定:(一)中國承認朝鮮獨立。
  • 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中央高層智囊深刻反思中日差距!
    訪日之前,我們研究了中日經濟發展的對比,可以說中日經濟發展經歷了一個彼消此長的過程。 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此後進入了長期的經濟低迷時期,被稱為「失去的20年」,深陷經濟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過去2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達到10.5%,而日本只有1.1%。
  • 再讀孫雲曉關於中日教育對比
    不得不承認,日本在1903年就已經著手兒童飲食問題是多麼高瞻遠矚,而中國前5年有大量的幼兒園使用了過期的食品。但是我們不能通過一個中日夏令營的活動的中提現奧特曼的精神來否定中國的教育。那個曾經被認為垮掉的80後,如今是國家的梁柱,甚至90後也被批鬥。現在看看當年80後的日本孩子卻成為昭平宅男,我們承認經濟基礎導致教育巨大差距,沒有必要日吹或者是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