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寫在牆上的詩王安石被選入語文教材,因其唯美主義成為經典

2020-12-09 酸酸甜甜檸檬

古人寫創造詩的時候,就像我們現代的記錄一樣,有時他們寫的是文章,正兒八經,但有時,當他們受到啟發時,他們會塗鴉,有時情到深處,給朋友留下便條來表達當時的心情。

因此除了大量的經典作品外,也有一些隨意的詩歌,其中一些因其審美意境而代代相傳。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如此特別。

這首詩是唐宋八每個人王安石的一首名詩,這首詩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是一首牆上的詩,據說是王安石拜訪他的朋友楊德時寫的。

這首詩被選入六年級教材第二冊,但後來有人對卻這句話從教材教學中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我們先看看這首詩。

雖然這是一座破舊的茅草房,但我經常打掃,沒有一絲苔蘚。門前有茂盛的花木,都是院主種的。

庭院外,一個小河在農田中蜿蜒而過,兩個面面相覷的青山似乎給人們帶來了綠色。

因此不難理解題目的意義。「書……壁」的意思寫在……上面,在我們之前接觸過的古詩詞中,類似詞的標題也很常見,比如「題西林壁」。

這首詩清新悅目,透過這些線條,你似乎可以看到一個農民家庭被山水包圍,透過這個靜謐的場景,似乎看到了一個不沾染世俗世界的世俗道士,一切都像剛剛好。

在第一句話中,「長掃」中的「長」可以理解為可互換字符,這意味著「常」和「靜」與「淨」相同,因為導演經常打掃庭院,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

然而雖然在教材學習中,老師經常給學生以上的解釋,這似乎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如果我們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去看,會有人覺得不合理。

有學者認為,這句話中「茅簷」到「庭院」有點勉強。如果是之意,「掃」如果是「打掃」之意,那麼掃屋簷顯然是不合理的。在杜甫詩中有一句話「卷我屋上三重茅」仍然可以被風吹走,如何清潔他?

如果「茅簷」可以引用「庭院」,但是清掃不應該是「苔」。根據科普知識,「苔」是一種生長在潮溼地方,不會被衝走的綠色滑溜植物。

那麼,既然有那麼多不合理的地方,怎麼解釋呢?

除了「掃」的原意外,還有一個很少使用的解釋,即「描畫」,這裡的「掃」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跳出「打掃」的一般意義,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屋簷無苔,就像一幅揮舞的巨作。

曾作過這樣解釋的學者認為,這樣的解釋不那麼麻煩,寓意更深刻,能體現出房主的詩意和文精神。

後兩句是自然風光,「綠水護田」「兩座青山」,使意境更美,讓人嚮往。

有時,我們早期學習詩歌時,大多是為了興趣,所以我們只想片面地理解大意,為了給學生一個更直觀的體驗,我們經常選擇原詩中最明顯的解釋,讓學生產生興趣。

筆者認為,有時候簡單理解是可以的,只要能達到學習古詩詞的目的,但要想深入了解和研究,就必須查閱大量資料,尋找古人生活的線索,儘可能還原原汁原味。

(本文結尾)

相關焦點

  • 王安石這首寫滿迷人春色的「愛情詩」,原來我們一直讀錯了
    對這首詩的解讀,歷來人們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懷人詩),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於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從這個思路出發,我們會發現這首詩除了第三句還值得玩味外,其他三句平淡無奇。
  • 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要說唐代著名詩人,一定要算李白杜甫了,而提到宋代詩人,那最著名的便是蘇軾王安石了。其中,王安石的詩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學過不少,自我感覺,王安石是一個比較有思想且比較理智的詩人,除了我們熟悉的王安石變法之外,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能體現他思想、且富有哲理性的詩句,廣為流傳。
  • 王安石這首描寫夏天的詩,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寫得很唯美!
    北宋文壇可謂是人才濟濟,而且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文學大師,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範仲淹、歐陽修、蘇軾、黃庭堅,以及王安石,他們對於北宋的文學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很多人的作品到早已是成為了經典,即使是到了今天,人們依舊還是會去讀他們的作品,從他們的作品中感受文學的魅力。
  • 王安石寫春天的詩,以杏花自比,心態豁達,結尾更是精闢,美極了
    說到王安石的名字,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作為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為後世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比如說他對於改革這件事情就有著非凡的見解,一生幾次拜相,堅持推動變法的進程,使國庫日益變得充盈起來,而且還使軍隊的作戰能力也有所提升。
  • 王安石《元日》詩賞析
    □徐應佩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就是農曆的正月初一,正是過年喜慶的好日子。以上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寫的元日詩。
  • 張籍的一首鄉愁詩,王安石讀了稱讚不已,如今已被選入語文課本中
    誠如王安石所言,張籍的這首七言絕句,以家常小事表露深情遠意,貼切自然的話語中蘊含著強烈的感情,短短的四句話,28個字,卻極盡細膩地展現了遊子的懷鄉情思與鄉愁。《秋思》作為唐詩中的名篇,被選入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中。每當我們誦讀起這首流傳了千年的名作,孩子們誦讀《秋思》的朗朗聲音縈繞耳畔時,我們的內心總會瞬間被觸動。
  • 寫瀑布詩很多,為何李白《望廬山瀑布》能入選語文教材?貴在一字
    明堂賦》是為了謀求官位,這些詩都因為表達特殊的感情和願望所以才流傳千古,但是有一首詩就是李白無意間寫的所見所聞,不但流傳千古還年年入選語文教科書,這首詩就是《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為什麼會入選語文教材呢?我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 王安石經典詩詞:實用的詩,參禪的詞
    王安石在詩詞創作中,善於和政論思想密切相聯繫,強調文學首先應該為社會服務,主張文道合一,這首詩顯然就體現了這一點。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1059年前後王安石寫了兩首《明妃曲》,這是其中之一。當時正是他寫完建議變法的萬言書給朝廷卻沒有得到回音的時候,心中難免有懷才不遇的感慨,所以在詩歌中有所流露。這兩首詩的立意都與以前的作品大有不同,直接將批判矛頭指向漢元帝,指責造成美女外嫁悲劇的正是因為他自己沒有識人的眼光,不能怪罪畫師;同時認為即使王昭君留在漢宮中也難免像阿嬌一樣,早晚落入失寵的境地。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王安石是和蘇軾等等人並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著「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 王安石的詩歌《書湖陰先生壁》,因為太欣賞朋友,在牆上作詩兩首
    王安石於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相後,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在這裡,他有一位好朋友也是他的鄰居:湖陰先生,名楊德逢。這組詩就是王安石題在湖陰先生家牆壁上的。
  • 一個只活了十六歲的詩人,留下一首詩,被選入了小學語文教材
    他的一首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流傳到了今天,被選入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成為我們了解和繼承傳統文化的途徑之一。乞巧林傑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穿針乞巧這首詩的意思是: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 統編版初二語文教材,對這首詩的解釋犯瞭望文生義的錯誤
    統編版初二語文教材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誦讀,關於《梁甫行》的部分如下:教材在對這首詩進行解釋時,第一句就是「詩人來到貧困的海邊,看到了下層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憤之作。」讀了這句話,會產生一個疑問,詩人什麼時候來到「海邊」,依據在哪裡?如果從詩歌原文看,恐怕編寫者認定的依據是「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
  • 統編版初二語文教材,對這首詩的解釋犯瞭望文生義的錯誤
    教材在對這首詩進行解釋時 看教材中這首詩的出處前者明確說這首詩是寫「海邊平民生活的困苦」,後者則說寫「邊海人民的貧困生活」。前者明確認定「邊海」就是「海邊」,而後者則迴避了這個問題,直接說「邊海」,也或許沒有把這當成一個問題。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驚豔了世人900多年,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其實王安石除了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之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思想家;特別是他的詩歌完全可以媲美蘇軾,也是達到了唐詩的水平,一首《梅花》更是令他在宋朝的文壇大放異彩,成為了當時最偉大的詩人,而這首詩也是被後世評詠梅第一
  • 這位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只有一首寫入教材,網友:十分感恩
    根據統計,乾隆皇帝一生中一共寫了四萬多 首詩,這個數字十分誇張,可見他對於寫詩這件事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要知道,中國著名詩集《全唐詩》裡面一共才收錄了四萬多首唐詩,這些詩可是差不多三千多位詩人共同寫的。不過這只是打個比方,乾隆的詩和那些被收錄的唐詩可沒什麼可比性。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如今仍然適用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項判官》,就是王安石筆下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不過相較於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等送別名篇,這首《送項判官》就要冷門很多了。但王安石這首詩的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即便千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適用。
  • 王安石這首詩,辭舊迎新,小學生必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王安石的一首詩,這也是小學生必背的古詩,不知道你還記得嗎?《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賞析:這首詩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在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溫暖的春風,伴隨著新的一年到來了,人們都飲著新釀的屠蘇酒。陽光照耀千家萬戶,大家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來,換上新的桃符。這裡的桃符就是當時的人們,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會用兩塊桃符,分別寫上神荼、鬱壘的名字,用來闢邪。
  • 大曆十才子司空曙的這首唐詩真是詩情畫意,難怪入選小學語文教材
    他的詩歌有多篇入選唐詩三百首,真實反映當時唐代社會現實,對於戰亂所帶來的人間冷暖給予了很好的反映。尤其是《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喜外弟盧綸見宿》、《賊平後送人北歸》堪稱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經典作品。我們今天所談到的這首唐詩,乃是司空曙很有名氣的一首七絕古詩。這首詩寫出了唐詩的意境之美,真實反映了江南之地的魅力景色,詩情畫意讓人沉醉。
  • 清代高鼎有幾首詩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為何說古詩《畫》並不完整?
    高鼎是清代後期詩人,其存世詩作並不多,但因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選用了他的一首詩《村居》而廣為人知,《村居》是七言絕句,頗有唐人之風,其詩如下: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王安石的這首詩,僅僅開頭兩句便很壯觀,通篇描寫得氣勢磅礴!
    其實王安石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之外,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那也是同樣很出色,無論是詩文,還是在詞的創作上,他都是堪稱一流,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也是別具一格,另外他的散文,更是令他位列」唐宋八大家「,成為了後世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