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經典著作中你可能不知道的7件事

2021-03-05 金融讀書會

編者語:

迄今為止,《通往奴役之路》一書銷量超過200萬。在這本哈耶克的經典著作中,你是否知道以下七件事?敬請閱讀。 

文/Jon Miltiore

大多數大學生,以及其他許多人, 在人生某些時候都會遇到F.A.哈耶克的暢銷書《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1899-1992)是奧地利-英國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20世紀古典自由主義主要支持者之一。在哈耶克由於他的經濟學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30年以前,《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挑戰了當時的流行觀念(事實上在經濟學家和知識分子當中幾乎是個普遍觀念),也即中央計劃是現代世界的一個必要前提。正如哈耶克在他著作中所解釋的那樣,這個觀念在受人尊敬的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當中基本已成定論。

哈耶克寫道:

「這是一個富有啟發性的事實,罕有計劃者甘於說集中計劃是他們樂意的。他們中的多數人肯定地說,我們無法再做出選擇,不過是在控制不了的環境逼迫下,不得已才用計劃取代了競爭。」

可以肯定地說,《通往奴役之路》粉碎了這種看法。雖然今天仍有許多人認為政治家和政策專家應該以實現預期目標(一項公共財貨、社會公正等等)的方式指導經濟,但很少有人認為中央計劃是不可避免的。 

這其中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哈耶克的這本小冊子(準確地說是266頁)這讓作者在全球聲名鵲起。哈耶克及其思想給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影響力作出了貢獻,並從觀念上鼓舞了無數古典自由主義者、自由至上論者和自由支持者。

以下是你可能不了解的有關該書的七件事:   

1.它起初是份備忘錄

經濟學家布魯斯·考德威爾(Bruce Caldwell)在對《通往奴役之路》的介紹中指出了這部作品「顯然並非吉兆」的起源。它起初作為倫敦經濟學院的備忘錄。在備忘錄中,哈耶克質疑了法西斯是資本主義的普遍觀點。這份備忘錄最終演變成一篇雜誌文章,後來進一步演變成一本(更大篇幅)書本的計劃。

2.好幾家出版社拒絕了這本書

《通往奴役之路》遭到3家美國出版社(麥克米利安、小布朗和哈珀兄弟)退稿。一些批評是嚴厲的。

「坦率地說,我們充滿疑慮,對銷量沒把握,我個人不禁感到哈耶克教授有點脫離大部分當代思想的源流,無論是在這裡還是在英格蘭,」麥克米利安出版社的一位代表告訴弗裡茨·馬克魯普(Fritz Machlup),哈耶克選馬克魯普來推廣這部作品。

哈珀出版社的經濟學編輯有這樣的說法:「我確實感覺這卷稿子費了很多力氣,寫作篇幅太長,[哈耶克]可以用大約一半內容講完他所需要講的一切。」

這部作品最終被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接受。迄今為止,《通往奴役之路》的銷量超過200萬本。

3.這本書幾乎有了另一標題

雖然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接受了哈耶克的稿子,但出版商想要一個不同的標題:「社會主義:通往奴役之路」。

然而,哈耶克認為這樣的標題會產生誤導。他認為,無論左翼還是右翼都易受中央計劃學說的影響。哈耶克拒絕了這個建議,出版社也讓步了。

4. 《通往奴役之路》在美國不到10天就銷售一空

在英國,1944年3月10日首次推出的《通往奴役之路》,2000多本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銷售一空。它在美國售罄的速度更快。這本書於9月18日在商店上架,這一批共有2,000本。到了9月28日,出版社訂購就達到15,000本。  

就像今天的喬丹·彼得森一樣,哈耶克突然成了一位類似於明星的大知識分子。考德威爾寫道,他的第一次演講由紐約市政廳俱樂部主辦,吸引了大約三千人參加。

5.這本書大受歡迎,很大程度上可歸功於一位被遺忘的編輯

《往奴役之路》的初步成功,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但這本書在1945年4月真正成為熱門話題,當時《讀者文摘》通過其月刊俱樂部提供了該書的節略版。《讀者文摘》當時發行量接近900萬冊,根據「流動編輯」馬克斯·伊斯特曼(Max Eastman)的建議,為這個濃縮的版本尋求了授權許可,因為伊斯特曼喜歡哈耶克的這本書。最終翻版的節本銷量超過了50萬冊。  

6. 連凱恩斯也喜歡這本書

雖然許多知識分子認為《通往奴役之路》是「反動的」,但這本書得到了一位重要人物的讚譽,這位人士至今仍被認為是哈耶克的智力對手之一。

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6-1946年)的宏觀經濟理論塑造了20世紀世界經濟政策的大部分內容,他在前往布雷頓森林會議期間閱讀了《通往奴役之路》。凱恩斯(他的觀念在冷戰時期及之後一直受哈耶克及其弟子的挑戰)後來致信哈耶克,稱讚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

「無論從道德上還是哲學上,我都感到自己幾乎同意這本書的一切,」凱恩斯寫道,「不僅贊同它,而且是種深受觸動的贊同。」

7.《通往奴役之路》間接將奧地利學派帶到了美國

如果哈耶克沒寫過《通往奴役之路》,那麼著名的奧地利經濟學派當時可能就不會來到美國。在巡迴宣傳這本書的過程中,哈耶克遇到了堪薩斯城商人哈羅德·魯諾,他讀過這本書,感到哈耶克的說法很有說服力。哈羅德·魯諾,威廉·沃爾克基金的管理者,是把奧地利經濟學派(還有自由至上論及保守主義學術)引進美國各大學的關鍵人物。[註:哈羅德·魯諾後來一直協助米塞斯尋求教職,甚至為米塞斯全額支薪。](完)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私產經濟學與倫理學」2018年7月14日(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彭淳懿

溫馨提示:現微信最新版本「訂閱號」已實現公眾號置頂功能,廣大讀者可點開「金融讀書會」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即可將「金融讀書會」置頂,方便查閱。

相關焦點

  •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醒腦巨著
    本期小編為您推薦: 《通往奴役之路》《自由憲章》《致命的自負》《論自由文明與保障》<哈耶克>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新自由主義代表人物,1974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代表作有《通往奴役之路》《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等。他學術上屬奧地利學派,但與芝加哥學派的許多代表人物關係密切。
  •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7大觀點
    當時,許多哲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對自由市場體制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懷疑,以致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的《通向奴役之路》中,就不無感嘆地說:「根據目前佔統治地位的見解,問題已經不再是如何才能最佳地利用自由社會中可以發現的自發力量。實際上,我們已經著手取消那些產生不可預知後果的力量,並對一切社會力量加以集體的和『有意識』的指導,藉以達到刻意選擇的目標,來取代那些非個人化和匿名的市場機制」。
  •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簡介    有人說:不讀哈耶克,便不知自由為何物!並請查封百度百科:  通往奴役之路:《通往奴役之路》是英國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弗雷德裡希·奧古斯特·哈耶克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4年。該書論證到,國家計劃經濟制度建設的福利國家並不是為了實現個人自由,而是向專制、奴役人民的方向邁進。
  • 《通往奴役之路》的多種譯本
    書評人 蕭軼 為《觀察家》撰稿學界公認,中國較早接觸哈耶克的人當為周德偉和潘光旦,第一位翻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人被公認為殷海光。我我的朋友林建剛在《哈耶克的「中國之路」》中對此有詳述,於其他文章中也不斷談及哈耶克與民國知識分子的聯繫。去年翻閱江西《民國日報》,發現報紙上有早於學界公認的《通往奴役之路》譯文。故此,作文補充,或對哈耶克思想的中國傳播史有豐富之用。
  • 自由與奴役——讀《通往奴役之路》之一
    她的微博地址為:http://weibo.com/u/1027584641戰爭即和平,無知即力量,自由即奴役。——奧威爾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以為我是要重複哈耶克在書中的主題,自由與奴役勢同水火,不要把通往自由之路變為通往奴役之路,那就大錯特錯了!
  • ——再讀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雖然是第二次讀《通往奴役之路》,但依然被作者富有穿透力的前瞻性眼光所震撼。這部學術著作寫於1944年,二戰還沒結束,後來與美國對峙的社會主義陣營還沒形成,但作者卻預見到實行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社會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弊端。而作為在計劃經濟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我,讀到作者對計劃經濟的批評,多有共鳴。
  • 《通往奴役之路》讀書筆記
    註:本來寫了一大段話,但寫完一讀發現有是在自我感動跟弱智一樣,所以都刪掉了,下面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讀書筆記。
  • 《通往奴役之路》——經濟學家跨界的法學作品
    ——哈耶克 1974年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上,斯德哥爾摩的評獎委員會稱:「在經濟學界自亞當·斯密以來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 提到哈耶克這個人基本上都會與自由主義聯繫到一起,而《通往奴役之路》是經濟學家寫下了法學和政治學的書籍。
  •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7大觀點——法治的含義不是政府以法律來治理社會,而是首先是政府的行為在法律約束之下
    當時,許多哲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對自由市場體制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懷疑,以致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的《通向奴役之路》中,就不無感嘆地說:「根據目前佔統治地位的見解,問題已經不再是如何才能最佳地利用自由社會中可以發現的自發力量。實際上,我們已經著手取消那些產生不可預知後果的力量,並對一切社會力量加以集體的和『有意識』的指導,藉以達到刻意選擇的目標,來取代那些非個人化和匿名的市場機制」。
  • 哈耶克與凱恩斯的巔峰對決
    2020年3月,美國股市在短短一個月期間經歷了四次熔斷,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從以往的經驗中來發掘前人是如何應對經濟運行所面臨的波動與不穩定因素的。在20世紀眾多經濟學家當中,有兩位經濟學家是我們不可忽略的,他們分別是奉行自由經濟與計劃經濟,理論看似相背離的哈耶克與凱恩斯。
  • 哈耶克熱潮:中國思想轉向的標誌
    哈耶克——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20世紀80年代裡根-柴契爾主義的精神導師;其思想被公認為對於前計劃經濟國家的市場轉型有巨大推動力;而他本人更是被認為對整個當代人類經濟社會進程產生深遠影響的學者。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1962年內部出版,本書對中國思想界產生過無法估量的深刻影響。
  • 哈耶克:通往地獄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鋪就的
    哈耶克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對於法學、系統思維、思想史、認知科學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他堅持古典自由主義、個人主義、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自1944年第一版起,成為了古典自由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理論的闡述中最著名、最受歡迎的書籍之一。
  • 《漫說哈耶克》:中國語境中的自由思想大師
    哈耶克在1944完成了《通往奴役之路》,稍後的美國版出了一本摘編本,發表在美國1945年4月號的《讀者文摘》上,只有二十頁。正是藉助於大眾媒體的廣泛受眾面,哈耶克的思想得到了迅速而有效的傳播。只有經過這樣觀念的普及階段,具備了接受更為複雜觀念的基礎,大眾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接受新的觀念,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成為了他最為暢銷的作品,無形中為大眾更加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做好了鋪墊。某種程度上,秋風的這些文章,對哈耶克思想在國內的傳播也具備了這樣的作用。
  • 趙鼎新:在波蘭尼和哈耶克間搖擺的世界
    他強調波蘭尼的《巨變》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同年出版,而這兩位出生於奧地利的社會科學巨匠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當今人們的思想,他因此希望我在書評中對這兩本著作都有所涉及。我欣然應允。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麥基爾大學讀社會學博士時接觸到《巨變》並且深受其影響。此後不久,福山發表了《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一書,提出自由民主制可能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和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
  • 高連奎:看哈耶克如何忽悠中國一代人
    其實對哈耶克評價很低的不僅僅是凱恩斯,就連他非常好的朋友弗裡德曼在談到哈耶克作為專業經濟學家的表現時也說:「我不讚賞他的經濟學。我覺得《價格與生產》是一本漏洞百出的書。我覺得他的資本理論著作簡直無法卒讀。凱恩斯和弗裡德曼對哈耶克的看法也基本上代表了專業經濟學界對哈耶克經濟思想的評價。
  • 在自由與奴役之間,沒有第三條道路——哈耶克七大思想觀點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所提出的幾點主要觀點韋森第一、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所能發現的最有效率且較為理想的一種資源配置體制。當時,許多哲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對自由市場體制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懷疑,以致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的《通向奴役之路》中,就不無感嘆地說:「根據目前佔統治地位的見解,問題已經不再是如何才能最佳地利用自由社會中可以發現的自發力量。實際上,我們已經著手取消那些產生不可預知後果的力量,並對一切社會力量加以集體的和『有意識』的指導,藉以達到刻意選擇的目標,來取代那些非個人化和匿名的市場機制」。
  • 哈耶克:市場經濟的堅定捍衛者
    如果要列舉出20世紀最著名的兩位經濟學家的話,可能只能列舉出凱恩斯和哈耶克。哈耶克被稱為「知識貴族」,既是經濟學家,同時也是政治思想家、法學家、心理學家。他的經濟學思想與凱恩斯格格不入。哈耶克主要在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Economica)雜誌上先後分兩個部分發表了文章來批評凱恩斯的《貨幣論》。第一篇凱恩斯看到以後很生氣,因為他根本不理解哈耶克在講什麼。但他與哈耶克保持了一段時間的通訊往來,做了徒勞無功的交流。哈耶克的第二部分書評將要發表時,把消息告知了凱恩斯,但凱恩斯告知哈耶克自己早已改變了自己在書中的觀點。
  • 哈耶克思想的中國流播史
    無論是對作者本人,還是對中國而言,哈耶克(1899-1992)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一書都具有特別的意蘊。哈氏在該書中發出的警示,不僅奠定了他在20世紀最大的意識形態之爭中的特殊地位,也使其與計劃經濟模式及其實踐轉型結下了不解之緣。
  • 《哈耶克傳》:自由的精靈 法治的擁躉
    在這樣的例子中,哈耶克無疑就是其中一位。而其人生軌跡,尤其是思想脈絡更應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可惜的是,長久以來並沒有這樣一本詳細介紹其生平的書籍。所以,當《哈耶克傳》再版的時候就填補了這樣的空白,能夠讓人們通過這樣的書籍理解這樣的人背後的思想軌跡。  作為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對自由市場的堅守以及對法治社會的擁護可謂始終如一。
  • 一場關於哈耶克的暢談
    作於1944年的經典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一書闡述了自由與市場經濟賴以生存的基石,提出自由市場制度的瓦解將導致個人自由的淪喪。此書自問世起就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至今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也正是這本書讓哈耶克的名字廣為人知。哈耶克畢生都未曾停止過對知識和真理的探索與追求,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