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通往奴役之路》一書銷量超過200萬。在這本哈耶克的經典著作中,你是否知道以下七件事?敬請閱讀。
文/Jon Miltiore大多數大學生,以及其他許多人, 在人生某些時候都會遇到F.A.哈耶克的暢銷書《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1899-1992)是奧地利-英國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20世紀古典自由主義主要支持者之一。在哈耶克由於他的經濟學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30年以前,《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挑戰了當時的流行觀念(事實上在經濟學家和知識分子當中幾乎是個普遍觀念),也即中央計劃是現代世界的一個必要前提。正如哈耶克在他著作中所解釋的那樣,這個觀念在受人尊敬的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當中基本已成定論。
哈耶克寫道:
「這是一個富有啟發性的事實,罕有計劃者甘於說集中計劃是他們樂意的。他們中的多數人肯定地說,我們無法再做出選擇,不過是在控制不了的環境逼迫下,不得已才用計劃取代了競爭。」
可以肯定地說,《通往奴役之路》粉碎了這種看法。雖然今天仍有許多人認為政治家和政策專家應該以實現預期目標(一項公共財貨、社會公正等等)的方式指導經濟,但很少有人認為中央計劃是不可避免的。
這其中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哈耶克的這本小冊子(準確地說是266頁)這讓作者在全球聲名鵲起。哈耶克及其思想給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影響力作出了貢獻,並從觀念上鼓舞了無數古典自由主義者、自由至上論者和自由支持者。
以下是你可能不了解的有關該書的七件事:
1.它起初是份備忘錄
經濟學家布魯斯·考德威爾(Bruce Caldwell)在對《通往奴役之路》的介紹中指出了這部作品「顯然並非吉兆」的起源。它起初作為倫敦經濟學院的備忘錄。在備忘錄中,哈耶克質疑了法西斯是資本主義的普遍觀點。這份備忘錄最終演變成一篇雜誌文章,後來進一步演變成一本(更大篇幅)書本的計劃。
2.好幾家出版社拒絕了這本書
《通往奴役之路》遭到3家美國出版社(麥克米利安、小布朗和哈珀兄弟)退稿。一些批評是嚴厲的。
「坦率地說,我們充滿疑慮,對銷量沒把握,我個人不禁感到哈耶克教授有點脫離大部分當代思想的源流,無論是在這裡還是在英格蘭,」麥克米利安出版社的一位代表告訴弗裡茨·馬克魯普(Fritz Machlup),哈耶克選馬克魯普來推廣這部作品。
哈珀出版社的經濟學編輯有這樣的說法:「我確實感覺這卷稿子費了很多力氣,寫作篇幅太長,[哈耶克]可以用大約一半內容講完他所需要講的一切。」
這部作品最終被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接受。迄今為止,《通往奴役之路》的銷量超過200萬本。
3.這本書幾乎有了另一標題
雖然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接受了哈耶克的稿子,但出版商想要一個不同的標題:「社會主義:通往奴役之路」。
然而,哈耶克認為這樣的標題會產生誤導。他認為,無論左翼還是右翼都易受中央計劃學說的影響。哈耶克拒絕了這個建議,出版社也讓步了。
4. 《通往奴役之路》在美國不到10天就銷售一空
在英國,1944年3月10日首次推出的《通往奴役之路》,2000多本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銷售一空。它在美國售罄的速度更快。這本書於9月18日在商店上架,這一批共有2,000本。到了9月28日,出版社訂購就達到15,000本。
就像今天的喬丹·彼得森一樣,哈耶克突然成了一位類似於明星的大知識分子。考德威爾寫道,他的第一次演講由紐約市政廳俱樂部主辦,吸引了大約三千人參加。
5.這本書大受歡迎,很大程度上可歸功於一位被遺忘的編輯
《往奴役之路》的初步成功,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但這本書在1945年4月真正成為熱門話題,當時《讀者文摘》通過其月刊俱樂部提供了該書的節略版。《讀者文摘》當時發行量接近900萬冊,根據「流動編輯」馬克斯·伊斯特曼(Max Eastman)的建議,為這個濃縮的版本尋求了授權許可,因為伊斯特曼喜歡哈耶克的這本書。最終翻版的節本銷量超過了50萬冊。
6. 連凱恩斯也喜歡這本書
雖然許多知識分子認為《通往奴役之路》是「反動的」,但這本書得到了一位重要人物的讚譽,這位人士至今仍被認為是哈耶克的智力對手之一。
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6-1946年)的宏觀經濟理論塑造了20世紀世界經濟政策的大部分內容,他在前往布雷頓森林會議期間閱讀了《通往奴役之路》。凱恩斯(他的觀念在冷戰時期及之後一直受哈耶克及其弟子的挑戰)後來致信哈耶克,稱讚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
「無論從道德上還是哲學上,我都感到自己幾乎同意這本書的一切,」凱恩斯寫道,「不僅贊同它,而且是種深受觸動的贊同。」
7.《通往奴役之路》間接將奧地利學派帶到了美國
如果哈耶克沒寫過《通往奴役之路》,那麼著名的奧地利經濟學派當時可能就不會來到美國。在巡迴宣傳這本書的過程中,哈耶克遇到了堪薩斯城商人哈羅德·魯諾,他讀過這本書,感到哈耶克的說法很有說服力。哈羅德·魯諾,威廉·沃爾克基金的管理者,是把奧地利經濟學派(還有自由至上論及保守主義學術)引進美國各大學的關鍵人物。[註:哈羅德·魯諾後來一直協助米塞斯尋求教職,甚至為米塞斯全額支薪。](完)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私產經濟學與倫理學」2018年7月14日(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彭淳懿
溫馨提示:現微信最新版本「訂閱號」已實現公眾號置頂功能,廣大讀者可點開「金融讀書會」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即可將「金融讀書會」置頂,方便查閱。